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胡杨杂交育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胡杨与青杨派和黑杨派、白杨派杂交的难易程度,获得具有胡杨遗传特性的杂交品种.[方法]以胡杨为母本与青杨派和黑杨派、白杨派的杨树的杂交,采用树上套袋立木授粉法,以胡杨作为父本与青杨派和黑杨派、白杨派的杨树的杂交,采用切枝水培法.杂种苗的培育采用了营养杯育苗法.[结果]获得以胡杨为母本杂交种苗组合4个,以胡杨为父本杂交种苗组合3个.[结论]以胡杨为父本和母本的各杂交组合亲和力的顺序是:密叶杨×胡杨最强,青杨派和黑杨派间杂交种次之,白杨派最差,为以后胡杨改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正确评价杨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其新品种选育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自黑杨派和白杨派的18个杨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84对SSR引物中初步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12对,再利用12对SSR荧光引物构建18个杨树无性系的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依据遗传相似系数构建聚类图并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筛选出的12对引物共检测到91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为4~12个,平均为7.6个,观测杂合度平均为0.482 8,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为1.801 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94 8;通过引物PMGC-2385和PMGC-2500构建了18个无性系的指纹图谱,该指纹图谱可将全部无性系区分开。UPGMA聚类分析表明,18个无性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49~0.978,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64,黑杨派与白杨派无性系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分别在0.681~0.978和0.549~0.912,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18个无性系被分为黑杨与白杨2大类及6个亚群,与传统形态分类学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8份杨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STR分型检测技术在杨树资源的鉴定与分类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SSR和SCoT分子标记在美洲黑杨×青杨派杂种无性系遗传差异性分析上的应用性。【方法】利用SSR和SCoT标记,对9个美洲黑杨×青杨派杂种无性系及3个亲本的遗传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的12对SSR引物对供试杨树材料共扩增出94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5条,多态性比率达到90%,标记指数为3.19;筛选出的14条SCoT引物对供试杨树材料共扩增出清晰条带12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95条,多态性比率达到75%,标记指数为2.72。聚类分析表明,SSR和SCoT分子标记得出12个无性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44~0.80和0.40~0.87,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62和0.64;在相似系数平均值处,SSR和SCoT分子标记将12个杨树材料分别分为3大类和5大类。Mantel检测显示,2种分子标记在12个无性系间的遗传相似性显著相关(r=0.501 3,P=0.003)。【结论】这2种分子标记均适合美洲黑杨×青杨派杂种无性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但SSR标记的多态性比率和标记效率均高于SCoT标记。  相似文献   

4.
对杨树试验区24个杨树新品系烂皮病自然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白杨派河北杨不同种源混合系、白杨派内杂交种锻新8315、山银8313、山毛8325二黑杨派或以黑杨派为母本、青杨派为父本或多父本杂交种以及以黑杨派为父母本的杂交种,或以实生选育的青杨派无性系表现为抗病(感病指数0~10.0)。白杨派椴新、银新、黑杨派天青×美表现为中抗(感病指数10.1~20.0)。白杨派内杂交种山毛、黑杨派(母本)与胡杨派(父本)的杂交种芦胡表现为中感(感病指数20.1以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网室害虫选择试验和苗圃调查 ,研究了杨树苗期主要害虫对杨树苗的选择性 ,得出如下结论 :1 )白杨翅蛾对白杨派树种选择性强 ,而对黑青杨派及其杂种选择性差 ;2 )青杨楔天牛嗜好黑青杨派及其杂种 ,不嗜好白杨派树种 ;3)白杨叶甲对白杨派树种危害较黑杨派及其杂种轻 ;4)柳 叶甲几乎危害所有参试树种 ,但危害白杨派树种较轻于黑杨派及其杂种树种 ;5 )白杨潜物 ,几乎危害所有参试树种 ;6 )杨直角叶蜂选择危害黑杨派及其杂种树种 ,仅危害少数叶片少毛的白杨派树种 ,且危害较轻 ;7)一点全钢 只选择白杨派嫩梢多毛树种。这些特性在苗圃经营中可加以应用 ,提高苗圃整体抗虫性。  相似文献   

6.
小白菜种质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RAP 和SSR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和SSR标记对小白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66对SRAP、1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59对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稳定可靠的引物,对41份小白菜材料进行扩增,共扩增出519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6.2条,扩增出多态性条带数171条,多态性比例为32.9%。利用聚类软件进行分析,41份小白菜种间遗传距离在0.58~0.87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0.58处可将41份小白菜材料分为两大类。研究表明,小白菜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大多数小白菜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有较大的相关性。SRAP标记适用于分析种质的遗传距离,从种质资源保存的角度分析,SSR标记能够较全面地保证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苗期害虫对杨树的选择与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网室害虫选择试验和苗圃调查,研究了杨树苗期主要害虫对杨树苗的选择性,得出如下结论:1)白杨透翅蛾对白杨派树种选择性强,而对黑、青杨派及其杂种选择性差;2)青杨楔天牛嗜好黑、青杨派及其杂种,不嗜好白杨派树种;3)白杨叶甲对白杨派树种危害较黑杨派及其杂种轻;4)柳蓝叶甲几乎危害所有参试树种,但危害白杨派树种较轻于黑杨派及其杂种树种;5)白杨潜蛾几乎危害所有参试树种;6)杨直角叶蜂选择危害黑派及  相似文献   

8.
不同派系引种杨树品种(系)光合-光响应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白杨派、黑杨派、青杨派杨树品种(系)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84-I-101、银×新4#、银×新6#、银×新192、03-04-156、014、171、174、178-2-19、中至1#、I-262的最大光合能力强,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均超过了35.00μmol/(m~2·s);参试杨树品种(系)表现量子效率(AQE)在0.053~0.066μmol/(m~2·s),处于中上水平;3个派系中,黑杨派品种(系)的光补偿点(LCP)低于其他2个派系;白杨派树种的暗呼吸速率(R_d)整体上大于黑杨派和青杨派;LCP越高,R_d越大;白杨派杨树品种光能转化效率及生理活性优于黑杨派、青杨派杨树品种(系),黑杨派杨树品种(系)在弱光条件下的光能利用能力强。  相似文献   

9.
杨树植物上,杨树隶属杨柳科。本科有三个属,即:杨属、柳属、钻天柳属。杨属中又分为五个派:胡杨派、白杨派、青杨派、黑杨派、大叶杨派。  相似文献   

10.
用SSR分子标记构建9个美洲黑杨×青杨派杂种无性系和3个父母本的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差异性分析。研究表明,所筛选出的12对引物共扩增出94条清晰条带,每对引物平均扩增条带为7.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85条,多态性比率达到90.4%;各杨树无性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44~0.80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2,并利用多态性条带构建出12个杨树无性系的分子指纹图谱。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发现,杂种无性系与母本美洲黑杨遗传差异性小,且在该指纹图谱中,每个无性系的谱带都不同,说明不同供试无性系在DNA分子水平上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差异,据此可将它们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1.
中介亲本在黑白杨派间杂交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该文利用黑杨与青杨的 4个杂种作中介亲本 ,做了 12个组合的黑白杨杂交试验并与 10个由各派内的杂种或原种组成的黑白杨杂交组合进行杂交亲和性与杂种子代高生长分化程度的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①中介亲本的杂交亲和性优于派内树种亲本 ;②不同中介亲本或同一中介亲本在不同组合中亲和性差异较大 ;③部分派内杂种亲本的亲和性高于中介亲本 ;④杂交子代的高生长分化程度最大为中介亲本组合 ,最高 /最低达 7倍 ,其次为派内杂种亲本组合 ,最小为派内原种亲本组合 ;⑤中介亲本与派内杂种亲本的花粉管比原种亲本更易进入柱头  相似文献   

12.
利用trnL—F序列分析杨属树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杨属4个派17个主要栽培树种及杂种共26个雌雄单株进行了叶绿体trnL-F间隔区序列的PCR扩增、回收和纯化,并分别克隆到pGEM-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在杨树中基因trnL-F间隔区序列的长度为771~811bp,G+C含量为30.6%~31.9%;排序后的比对长度为857个位点,其中46个为变异位点,33个为系统发育的信息位点。以嵩柳和极地柳为外类群,分别用邻接法和UPGMA方法构建了杨属主要栽培树种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白杨派能聚类形成一个单独分支,而黑杨派亚支与青杨、胡杨派亚支聚类形成另外一个主要的分支,其中胡杨派和青杨派不能区分开;2)青杨派的藏川杨独立于杨属其他种形成一个单独分支,而冬瓜杨却与白杨派聚类在一起;3)白杨派为单系起源,黑杨派和青杨派为多系起源,胡杨派可能也是多系起源。研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为杨属树种的起源和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证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SSR标记分析部分烟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32份代表性烟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从38对SSR引物中筛选出8对多态性引物,并对32份烟草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93条DNA扩增片断带,其中,多态性带70条,平均多态检出率为75.27%.运用DP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32个烟草品种被分为4类;其遗传距离变幅在0.31551~1.51978,聚类结果与理论上所期望的结果基本一致,SSR分子标记技术能较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烟草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应用NCBI网站上公布的EST序列,挖掘SSR位点,并根据SSR位点的侧翼序列设计引物,对18份油棕资源的DNA进行了PCR扩增,扩增结果显示,在72对引物的PCR扩增中,25对引物具有多态性特征,并且其杂合度在0.1049和0.6605之间,平均杂合度为0.4702,这暗示了这些标记具有中度的多样性。同时,应用这些有多态性的标记评估了这些油棕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构显示:椰子研究所油棕资源圃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此外,聚类分析表明不同位置来源的油棕资源展现了显著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开发的SSR标记将能被应用到油棕的遗传育种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
基于SSR和ITS标记的杨树多态性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杨树多样性和不同分子标记技术间的差异与联系,采用SSR和ITS标记分析12个杨树样品的DNA多态性,并在遗传距离的基础上对这两种标记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SSR标记表明,13对引物共扩增条带54条,多态性条带51条,PIC值为0.36~0.76,能较好的区分不同样品。ITS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杨树之间差异不仅表现在碱基的差异,也表现在序列长度的差异。利用这两种标记方法对所有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二者在派别间分类基本一致,但在细微分类中SSR标记相对于ITS技术能更准确的鉴别出来源相同或相似的植株个体。两种标记方法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达到0.593(P=0.01,n=66,rα=0.314 966)。由此可见,它们均可用作杨树品种鉴定,同时结合这两种分子标记的遗传差异,可为快速准确的鉴定杨树资源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白杨派优良无性系之间的遗传关系,采用毛细管电泳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10个白杨派优良无性系DNA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7对位点多态性高且重复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41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5.9个,每个引物扩增多态位点在4~8之间。无性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区间为0.415~0.902,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57,遗传变异性丰富。Shannon指数和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433 4和0.694 3,表明无性系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10个白杨派无性系中,秦白杨1号、秦白杨3号、秦白杨5号与84K聚为一类,07-17-18、07-23-23与07-30-11与I-101聚为一类,与实际亲缘关系相符。利用2对多态性SSR引物PMGC-2020和PMGC2607构建了白杨派无性系指纹图谱,该图谱可将无性系全部区分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经过长期筛选的11对SSR引物对50份杨树新品种(系)进行扩增,探究11对引物的品种鉴定能力和核心引物的筛选依据,为杨树新品种的鉴定、育种工作和核心引物的筛选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使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对扩增结果进行检测,计算等位重复序列数、Shannon信息指数和引物多态性信息指数等。按0/1矩阵记录扩增条带的有无,并通过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计算单个引物和11对引物组合的遗传相似系数,分析遗传相似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剔除相关性较低的引物,再对剩余的引物组合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1对引物共扩增出122个DNA片段,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等位重复序列数为11.091个;不同引物PIC值的变化范围是0.530 ~ 0.908,平均值为0.803。11对引物的聚类结果显示,当支距为0.40时,参试样品可以分为2个大类;当支距为0.37时,可分为4个亚类,聚类结果与品种(系)的谱系来源基本吻合。在11对现有引物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单个引物和11对引物的遗传相似系数之间的相关性,优化得到9对核心引物。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优化后的9对引物具有高效鉴定能力和亲缘关系聚类效果。结论本研究证实SSR分子标记可以有效鉴定杨树新品种,并较好反映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利用遗传相似系数的相关性可优化现有的引物,为杨树的育种及核心引物的筛选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多花黑麦草DUS测定中SSR标记品种鉴定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多花黑麦草是具世界栽培意义的牧草,但因异花授粉特性,育种材料的频繁交流导致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越来越小,传统农艺性状进行品种鉴定变得越来越困难。高效、快速有效地鉴定品种对实现育种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辅助多花黑麦草品种DUS测试和品种鉴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SSR标记具有稳定性强、多态性高和共显性特点,对6个国审骨干多花黑麦草品种采用30株混合取样策略,每个品种以不同单株构成的30株混合样本量进行3次重复试验,以重复试验中至少出现2次的频率高的强带进行统计,从165对多花黑麦草SSR引物中,筛选出20对引物用于多花黑麦草品种鉴定。并采用30株单株样本扩增与30株混合样本扩增相结合的方法,加之扩增结果的比对,进行品种的鉴定分析。【结果】利用13-07A、01-06D和15-08C引物对6个多花黑麦草品种进行30株单株和30株混合取样对比性分析表明,混合株的某些条带相对于单株条带更为明显,且条带数更多,但也易出现一些弥散带,单株扩增中出现频率在40%及以上的条带则会在混合样本中出现;3组混合取样结果表明,2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43条清晰可辨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7条,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88.81%,每对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5-11,平均为7.15条,平均多态性条带为6.35条,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71,有的引物虽多态性信息含量较低,但稳定性好,3组混合样本扩增结果几乎一致;6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755-0.7552,遗传相似系数最大的为邦德和阿德纳,遗传相似系数最小的为长江2号和特高。在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15时可以将6个多花黑麦草品种划分为三大类:第Ⅰ类包括安格斯1号、邦德、阿德纳、达伯瑞;第Ⅱ类是长江2号;第Ⅲ类是特高。20对引物中有9对引物可以直接进行6个品种的鉴定,而其余的引物只能鉴别其中的3个或4个,则可通过不同引物的组合提高鉴别能力。【结论】对于异花授粉植物,多态性并非衡量引物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引物稳定性也是衡量引物有效性的重要指标;相对于单株取样法,采用混合取样法进行品种鉴定更为有效;筛选出的20对SSR引物可以明确区分供试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对多花黑麦草进行品种鉴定分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