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根据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资源现状,从自然、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三个方面选取了20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9~2015年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5年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是逐年走低的。人均GDP、人均公共绿化面积、工业产业比重及农牧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因子是影响呼和浩特土地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保护农牧区土地质量、防治土地退化是保护土地生态安全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根据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资源现状,从自然、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3个方面选取了20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9~2015年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5年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是逐年走低的。人均GDP、人均公共绿化面积、工业产业比重及农牧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因子是影响呼和浩特土地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保护农牧区土地质量、防治土地退化是保护土地生态安全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规划藏北草地,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草地资源,保证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西藏北部那曲县高寒草地2009年有效物质消费量与有效可利用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分析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那曲县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484 634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08531 hm2,人均生态...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关于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连云港市土地资源利用特点,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连云港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加权求和对2000~2009年连云港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0.4139提高到0.6069,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上升趋势。从各子系统看,连云港市土地生态压力指数处于波动下降的趋势,土地生态压力不断增大;土地生态安全现状有所恶化;随着投入的增加,响应系统安全状况有逐步上升趋势。耕地面积比重、城市化水平、单位耕地农机动力、人均GDP、人均耕地面积对连云港土地生态安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人口膨胀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速了耕地的减少,耕地大幅度的减少逐步威胁到呼和浩特市辖区的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该研究以呼和浩特市辖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1989 ~2009年统计数据对呼和浩特市1989 ~1998年和1999~ 2009年2个阶段的经济发展和耕地面积变化趋势 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辖区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耕地面积总量的保持,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在介绍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依据1999~2008年《海南统计年鉴》、1999~2008年《海南年鉴》、2000~2004年《海南生态省建设年鉴》等数据,依据科学性、代表性、综合性、简明性、可操作性、适用性等原则,结合海南岛特殊的地理环境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框架模型,以土地生态压力、土地生态状态、土地生态响应为子系统,共选取18项指标,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利用此模型对2000~2007年海南岛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结果从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生态安全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2000~2007年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处于敏感级(预警状态),2007年处于良好级(较安全状态),并且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整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制约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城市化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土地资源后备资源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湖南省张家界市各类土地生态安全及其空间格局,基于生态足迹分析,计算张家界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5期土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亏和生态压力指数,并通过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依据标准化生态压力指数评判张家界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2000—2020年张家界市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增长了52.4%;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稳定;生态赤字增长了1.45倍;生态压力指数亦上升,增长了52.2%。张家界市土地生态安全呈波动变化,总体处于不安全状态,土地生态安全空间格局表现为不安全区域与草地和水域重叠,安全区域与林地重叠。  相似文献   

8.
运用PSR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综合评价法计算生态安全值,对华池县2009—2014年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GM(1,1)模型对2015—2020年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测并建立障碍度模型确定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9—2014年,华池县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良好且逐渐改善,2015—2020年耕地生态环境将继续改善,生态安全状况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城镇化水平、农村人均纯收入、有效灌溉面积、机械总动力、单位耕地农膜压力5个方面,为耕地保护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依据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一般性指标体系和现有的评价实例,结合义乌市实际情况,建立了由25项指标组成的具有义乌特色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情况进行评价,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分极.结果表明,2008 ~ 2012年义乌市土地生态综合安全得分分别为0.697、0.289、-0.869、0.151和-0.140;义乌市土地生态综合安全水平,共分为3级,2008年为安全级,2009和2011年是良好级,2010和2012年是预警级.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和2012年有较高的风险等级.对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可为义乌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足迹法对广州市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研究,计算了2001-2007年广州市耕地资源总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以及生态赤字,旨在通过对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定量分析,探明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状况,为更好的利用耕地资源,保护广州市耕地的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南充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璠  冉瑞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3037-3040
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分别对指标体系的准则层与指标层进行确权,利用土地生态安全模型对南充市2004~2009年土地生态安全的发展动态进行横向评价与分析,并且利用协调度模型对该区域2009年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土地生态安全系统的协调度与潜力度,从而对南充市土地生态安全现状进行纵向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9年南充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南充市土地生态安全系统还处于不太协调的状态,有较大的挖掘潜力。  相似文献   

12.
齐齐哈尔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揭示199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规律,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在500 m×500 m栅格单元内实现齐齐哈尔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测度及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林地及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长,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呈波动式增长,水域面积大幅度缩减,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由剧烈趋于平缓;(2)1990~2015年,研究区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警情级别由中警转化为轻警,逐渐向预警区间过渡,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建设性投入取得成效;(3)区域生态安全警情时空分异特征显著,市辖区安全水平较低,中部地区、主要流域及林区水平较高,25年间警情综合指数低值分布范围逐渐缩减,高值范围持续扩张,轻警面积逐渐取代中警居于优势地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监测治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5—2015年耕地的动态变化,运用熵权法对安徽省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在对评价结果展开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耕地保护方略。结果表明,安徽省2005—2015年耕地资源安全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变化趋势,但总体变化幅度较小;2015年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总体得分较高,表明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通过对资源安全评价的聚类分析,将安徽省16个地市分成3类。安徽省耕地资源安全值有所提高,但耕地质量问题较为突出,需逐步建立起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对充分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全面提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具重要意义。根据扶余市201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变化模型,对扶余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定量计算扶余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扶余市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建设用地增加,其余用地类型面积逐年减少,扶余市生态服务价值也表现为逐年减少的态势,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为扶余市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安排以及自然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P—S—R模型的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以期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特点,构建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997~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数据为例,对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压力指数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土地资源状态系统安全指数波动显著;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波动明显,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转为较不安全,第二阶段(1999~2006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安全状态也由较不安全升至临界安全。【建议】应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坚持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根本上降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维护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6.
以合肥市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地理国情数据为数据源,运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研究区2015—2017年的景观格局;基于景观格局指数评价法建立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探讨城镇扩展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2015—2017年间,合肥市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城镇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及水域面积总体呈增加态势,而耕地、园地、林地及草地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合肥市2015—2017年间的景观生态风险均处于极低状态,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期间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景观生态安全的压力增大,且城镇扩展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耕地资源是进行农业生产的核心,对耕地生态进行风险评价,能够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预测。基于文献大数据分析软件和文献查阅方法,从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有条件地分别筛选出380篇和306篇文章,采用CiteSpace V软件对目标领域的主题、关键词和WOS分类进行共现分析,对耕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领域的知识演化路径、研究内容和热点进行详细评述,旨在为未来耕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国内耕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热点词聚类结果集中反映为"生态安全"重金属"生态足迹"社会价值"和"耕地保护"五大类;国外耕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热点词聚类结果集中反映为"农业灌溉土地"土壤退化"地统计分析"和"土地利用"四大类。通过研究得到三个方面的结论:①国外关于耕地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主题比较零散,主要集中在对耕地土壤重金属的分析与评估;②国内耕地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在2015-2017年进入活跃期,研究主题的演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政策指向性;③国外的耕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与国内的研究在方向和尺度上有很大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