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以2013—2014年配制的108个甘蔗常用组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1新1宿家系试验。通过测定家系新植和宿根的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锤度及新植丛重、新植锤重性状,分析各性状的遗传变异及估计性状的遗传参数,并进行了家系的综合指数选择。结果表明:除宿根丛有效茎数之外,其他所有性状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新植蔗的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的广义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均高于宿根蔗的。新植蔗和宿根蔗的锤度的广义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新植家系的性状相关分析中,只有锤重与丛重之间,表型和遗传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通过综合指数选择,选出了湛蔗74–141×CP72–1210、桂糖05–3084×粤糖91–976、云蔗02–588×ROC22、福农39号×桂糖03–1229、桂糖02–901×桂糖03–2357、桂糖05–2743×桂糖03–1229、桂糖92–66×ROC22、德蔗93–88×ROC22、桂糖05–3445×桂糖03–2309、粤糖00–319×CP72–1210、桂糖03–3089×ROC22、粤糖91–976×CP84–1198、粤辐90–95×CP72–1210、云蔗99–601×桂糖00–122、粤糖00–236×ROC22共15个优良家系,入选家系的丛重和锤重的遗传增益较大;综合指数选择与以锤重单性状选择的结果不完全相同,秩次相关系数为0.748,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新台糖22号、新台糖16号、桂糖11号、桂糖28号、粤糖91-976、粤糖00-236,ROC11,CP85-1491为亲本,选配了8对16个正反交组合,以其F1代实生苗材料进行了一年新植和一年宿根试验,对8对正反交组合之间光合特性和主要产质量性状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植阶段有5对正反交组合在净光合速率、株高或茎径性状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宿根时仅有3对正反交组合在株高、茎径或锤度性状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多数正反交组合在新植和宿根的主要性状方面差异不显著;以ROC 16为母本选配的组合ROC 16×GT11在新植和宿根的多数性状r其正交组合高于其作父本的反交组合,以ROC22为母本选配的5个组合在新植时其正交组合的多数性状值高于其作父本的反交组合的性状值,宿根蔗时则表现相反.  相似文献   

3.
选用15个CP系列甘蔗亲本与国内育成的21个亲本选配的42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借助R软件对F1群体的株高、茎径、锤度、丛有效茎、丛重、丛含糖量等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遗传力、配合力及经济育种(遗传)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皆表现为表型变异系数(PCV)大于遗传变异系数(GCV),其中丛有效茎、丛重及丛含糖量变异较大,株高、茎径及锤度变异较小;平均遗传力表现为组合最高(42.53%),其次是母本(34.35%),最后是父本(27.07%);除株高、茎径受父本影响大于母本外,其余4个性状皆是受母本影响较大;除组合的锤度、丛有效茎介于双亲之间外,其余4个性状均表现为组合高于双亲;综合一般配合力(GCA)和经济育种值(EBV)分析,表现较好的CP亲本有Ho CP95–988(父母本)、CP72–1210(母本)、CP85–1491(母本)、Ho CP92–648(母本)、CP72–2086(父本)、CP84–1198(父本)、CP93–1382(父本)、CP94–1100(父本);综合特殊配合力(SCA)和经济遗传值(EGV)分析,表现较好的组合有CP72–1210×ROC24、CP85–1491×ROC22、Ho CP92–648×桂糖92–66、福农95–1702×Ho CP95–988、粤糖91–976×Ho CP95–988。  相似文献   

4.
用新台糖甘蔗品种作母本培育强宿根后代的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3个新台糖系列甘蔗品种ROC1、ROC6、ROC8、ROC9、ROC10、ROC 11、ROC20、ROC22、ROC23、ROC24、ROC25、ROC26和ROC28作母本与不同类型的父本杂交,选配组合31个,采用家系评价法和宿根力分析对甘蔗有性杂交后代在干旱条件下的宿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母本及选配的组合对后代宿根蔗的影响较新植蔗更为显著,且蔗茎产量、糖产量和有效茎在宿根蔗的遗传力表现均高于新植蔗,有利于强宿根后代的选育;13个新台糖系列母本中,ROC25、ROC 11和ROC24在新植、宿根两个植期的重要性状一般配合力(GCA)均较高,糖产量、蔗茎产量和锤度在宿根蔗的配合力大于新植蔗,可作为优良抗旱、强宿根母本加以利用;31个组合中,自然干旱条件下组合ROC25×德蔗93-88在2个植期的重要性状特殊配合力(SCA)高于其他组合,糖产量和蔗茎产量宿根力分别比对照种ROC22高13.7%和20.4%,是选育抗旱、强宿根甘蔗新品种的优良组合.  相似文献   

5.
能源甘蔗亲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遗传交配设计对能源甘蔗9个亲本组配的20个组合、8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鲜重、锤重、丛有效茎数和丛重的遗传既受基因的加性效应也受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所控制,但以非加性效应为主;株高、茎径和锤度的遗传主要是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地上部鲜重和锤度实生苗新植和宿根的H2B都在50%以上,而锤重的H2B分别为33. 7% (新植)和54. 4% (宿根),而且锤重和地上部鲜重母本gca方差都大于父本gca方差,说明能源甘蔗育种中母本选择的重要性。配合力分析同时表明CP84 -1198、科5、桂73-167和湛74-141是优良的能源甘蔗育种亲本;组合CP74-383×桂73-167、CP84-1198 ×ROC11、CP84-1198×桂73-167、CP84-1198×科5、CP84-1198×湛74-141和ROC20×ROC11是较理想的能源甘蔗育种组合。  相似文献   

6.
几个新台糖甘蔗品种杂交育种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选用9个新台糖系列甘蔗品种与不同类型亲本杂交,选配组合38个,研究了新台糖系列品种有性杂交世代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新台糖系列亲本及组合选配方式对杂交后代性状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主要性状遗传力贡献的大小为组合(64.2%)母本(57.5%)父本(26.8%);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大小顺序为株高蔗产量糖产量有效茎茎径锤度;9个新台糖系列亲本中,ROC26作为母本,ROC23和ROC24作为父本后代糖产量、蔗产量和锤度的一般配合力大,可分别作为高产、高糖母本和父本加以利用;ROC26×云蔗89-7、选蔗15×ROC23、云蔗94-343×ROC24、L75-20×ROC22、粤糖93-159×ROC10、ROC22×粤辐90-15、ROC10×CP67-412、ROC11×CP72-3591、ROC10×CP72-2086和CP67-412×ROC10等组合后代蔗、糖产量及锤度表现佳,特殊配合力(SCA)强。  相似文献   

7.
甘蔗15个家系有性和无性世代6个主要经济性状变异模式的分析表明,有性世代除丛有效茎数外,其他性状的群体均值低于无性世代,而所有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多超过无性世代.显示出基因型—环境互作对甘蔗早期世代性状表达的效应.世代间性状表现的重演能力,以株高和锤度最强,茎径、丛有效茎数和丛重稍弱,锤重最弱.根据2个世代性状的变异模式和重演能力,CP72-1210×崖84-153和新台糖1号×崖71-374被认为是理想的高糖组合;崖79-222×崖84-153和粤农73-204×科5是理想的高产组合.针对这些组合的性状遗传变异特点,采用相适应的选择策略,有可能筛选出符合甘蔗育咱目标的高产高糖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在广西喀斯特蔗区多年、多点的新植蔗和宿根蔗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为其在喀斯特地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ROC22为对照品种,2015—2017年在广西河池环江、宜州和都安3个试验点进行桂糖44号试点种植,对其一年新植蔗和两年宿根蔗的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等进行跟踪调查及分析。【结果】桂糖44号新植蔗和宿根蔗的萌芽率、发株率、分蘖率及产量均高于ROC22,产量在第一年宿根达最高值(130.16 t/ha)。从11月—次年1月,桂糖44号各时期蔗糖分平均值均高于ROC22,且第二年宿根蔗中,各时期的蔗糖分均维持在15.50%以上,蔗糖分平均值达最高值(15.64%)。根据各产量因素分析及最终产量结果可知,在3个试验点中以环江试验点整体表现最好,其产量达115.28 t/ha,含糖量达16.74 t/ha。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单茎重、有效茎数与含糖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效茎数和含糖量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在广西喀斯特地区综合表现良好,发株率和分蘖率较高,有效茎数多,宿根性强,产量和蔗糖分均高于ROC22,达到高产高糖的标准,具有较大推广潜力,适宜在喀斯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甘蔗品种桂糖42号的种性及其高产稳产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可代表广西蔗区70%土壤类型的金光农场为试验地点,选择高、中、低3种不同土壤类型的地块,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连续进行桂糖42号4年新植3年宿根共30点次的生产性试验;试验期间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抗性及产量表现,并采用高稳系数与变异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高产稳产性.[结果]桂糖42号新植蔗的萌芽率和茎径与ROC22接近,分蘖率、单位面积苗数和有效茎数高于ROC22,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株高则显著低于ROC22(P<0.05,下同).宿根蔗的株高略高于ROC22,茎径与ROC22相当,单位面积苗数和有效茎数较ROC22有明显优势,与ROC22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P<0.01,下同)水平.桂糖42号抗螟虫和抗梢腐病能力与ROC22相当,抗黑穗病、抗倒伏能力及抗旱性强于ROC22.新植蔗和宿根蔗的平均蔗糖分为14.95%~15.36%,均高于ROC22,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1~3年宿根蔗茎产量和糖蔗产量分别比ROC22增产28.86%~62.93%和28.98%~63.03%,其中第3年宿根仍有较高的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分别达80.02和12.32t/ha,4新3宿的平均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分别达95.32和14.43t/ha,比ROC22极显著增产18.38%和18.86%.从高稳系数和变异系数来看,桂糖42号新植蔗的产量稳定性较ROC22略差,但宿根蔗和新宿平均的产量稳定性较高,较ROC22有明显优势.[结论]桂糖42号在广西金光农场表现出高产高糖、宿根性强、抗旱性好、脱叶性好及抗倒性强等诸多优良特性,适宜在广西及国内相同土壤类型蔗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第四轮集成示范桂林点甘蔗新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桂北地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ROC22为对照,利用DTOPSIS法对9个甘蔗新品种的14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9个集成示范品种中,有7个品种的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于对照ROC22,其中福农1110和柳成03-1137蔗茎、蔗糖产量较高,云蔗05-49、桂糖32和粤甘39有效茎数较多.各品种按照DTOPSIS分析结果Ci排序依次为福农1110>柳城03-1137>粤甘39>桂糖32>云蔗05-49>粤甘42>桂糖31 >ROC22(CK)>云蔗99-596>福农0335.[结论]DTOPSIS评价结果与桂北地区田间生产结果一致,福农1110、柳城03-1137、粤甘39、桂糖32、云蔗05-49、粤甘42和桂糖31等品种的综合农艺性状优于对照ROC22,可在桂北地区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云南甘蔗创新亲本的遗传力和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选用11个云南甘蔗创新亲本与国内外常用亲本杂交,配制组合26个,研究了云南甘蔗创新亲本有性杂交世代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云南甘蔗创新亲本及组合选配方式对后代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主要性状遗传力贡献的大小为组合(86.7 %)>父本(79.3 %)>母本(58.4 %);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大小顺序为锤度>有效茎>蔗产量>茎径>糖产量>株高;在11个云南甘蔗创新亲本中,云瑞03-417、云瑞99-113、云蔗97-84和云蔗03-97等作为母本,云蔗71-790、云蔗89-351、云蔗94-343和云瑞99-151等作为父本后代糖产量、蔗产量或锤度的一般配合力大,可分别作为高产或高糖母本和父本加以利用;云蔗03-97×ROC10、CP72-1210×云89-351、CP77-1776×云瑞99-151、CP84-1198×云蔗91-790、粤糖93-159×云蔗94-343、云瑞99-151×PS45和云瑞99-155×内江86-117等组合后代蔗、糖产量及锤度表现佳,特殊配合力(SCA)强.  相似文献   

12.
甘蔗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亲本组合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3不完全双列杂交衍生的18个家系实生苗为材料,估算了6个性状的遗传方差、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结果表明,甘蔗有效茎数、株高、茎径和锤度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的控制,母本对除茎径外的3个性状的方差贡献较大,而丛重和锤重的遗传主要是非加性基因效应作用的结果.根据gca效应和sca方差评价亲本.认为Co1001、CP67-412、崖71-374、CP72-1210和新台糖1号是大多数性状的优良配合者,可作为生产性亲本用于甘蔗杂交育种计划.从性状平均值和sca效应值分析,Co1001×崖71-374、CP65—357×崖71-374、CP67-412×崖71-374、CP72—1210×崖82—96、新台精1号×崖84-153和新台糖10号×崖82-96是同母异父半同胞家系中的优良组合,要继续选配以扩大实生苗群体.  相似文献   

13.
甘蔗5×4不完全双列杂交后代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甘蔗株高、茎径、有效茎数、节间长、单茎重、出汁率、锤度和盆产糖量8个性状的抗盐遗传主要是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的,而盆产蔗量、重力纯度、蔗汁蔗糖分和甘蔗蔗糖分4个性状的抗盐遗传则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所控制.性状的父本gca方差多数大于母本gca方差,说明甘蔗抗盐育种中父本选择的重要性.品质性状的h ̄2B多在60%以上,暗示它们在早期阶段选择效果较好.研究发现,CP72—1210、崖71─374和崖73—512多数性状的gca效应值高,可认为是较理想的抗盐亲本.根据性状的tca,筛选出CP72—1210×崖71—374、CP72—1210×崖73—512、新台糖1号×崖73—512、CP57—614×崖71─374和CP67-412×崖73—512等5个抗盐组合.  相似文献   

14.
甘蔗新品种粤糖03-393(粤糖60号)的选育与种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粤糖03-393是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以粤糖92-1287为母本,粤糖93-15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粤糖03-393蔗茎产量、含糖量分别为105.726和17.147 t/hm2,比ROC22增产12.7%、增糖21.6%;11月至翌年1月甘蔗平均蔗糖分为16.23%,比ROC22提高1.21个百分点;粤糖03-393蔗茎产量、含糖量和甘蔗蔗糖分均比ROC22稳定,高糖,稳产性能比ROC22好,两品种受环境因素效应影响较小,适应性较广.有效茎数和茎长是影响蔗茎产量的主要因素和重要因素,对蔗茎产量贡献最大,高产栽培上应着重增加有效茎数和提高植株高度.公顷产蔗量在90~120 t之间的较合理群体结构为:有效茎数在5.30 ~6.30万条/hm2,茎长在260 ~300cm,茎径在2.85 ~3.00 cm.公顷产蔗量在105~135t之间的较合理群体结构为:有效茎数在5.70~6.75万条/hm2,茎长在270~315 cm,茎径在2.85 ~3.12 cm.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和选育适应机械化生产管理的甘蔗品种(Saccharum officinarun L.),并研究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农艺技术,为促进甘蔗收获机械化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对12个甘蔗品种进行机械收获,研究不同甘蔗品种机械收获原料蔗质量及宿根发株表现.[结果]桂糖03-2287、ROC22、桂糖04-120、C1-2003、桂辐98-296、粤糖93-159机收原料蔗含杂率5.75%~7.65%,桂糖32号、桂糖31号、桂糖30号、桂糖21号、ROC16、桂糖29号机收原料蔗含杂率8.34%~11.18%.桂糖29号、桂糖03-2287、桂糖30号、桂糖04-120、桂糖21号、C1-2003、桂辐98-296、ROC16机收宿根发株能力较强,发株率达103.84%以上;与人工收获相比,C1-2003、桂糖21号、桂糖04-120机收宿根发株能力增强,桂糖03-2287、桂糖30号、ROC22机收宿根发株能力变化不大,粤糖93-159、ROC16、桂辐98-296、桂糖29号机收宿根发株能力减弱.[结论]选育和种植宿根发株能力强、抗(耐)损伤力强的甘蔗品种,可以提高宿根发株率、增加蔗苗数,对获取机收宿根蔗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第四轮国家甘蔗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3-2004年对来自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江西6省(区)的12个甘蔗优良新品种(系)进行2年新植1年宿根联合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新植蔗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粤糖91/1102和桂糖94/119,每公顷蔗茎产量均比2个对照种新台糖10号、16号增产10%以上;宿根蔗表现较突出的是闽糖92/505和粤糖96/244,每公顷蔗茎产量均比2个对照种增产18%以上。甘蔗蔗糖分以福农95/1702和赣南95/108为最高,3年新植宿根蔗糖分分别达16.52%和15.81%。早熟高糖性能优于2个对照种。  相似文献   

17.
大茎丰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桂糖3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广西蔗糖业提供优良的甘蔗新品种,以粤糖93/159为母本、ROC22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经过“五圃制”选育程序和广西2年新植1年宿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育成高产、高糖、宿根性好的大茎甘蔗新品种桂糖39号,于2012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桂糖39号平均产蔗量97.2 t/hm2,较对照新台糖22和新台糖16分别增产5.3%和11.2%;11月至翌年2月的平均蔗糖分为14.07%,比新台糖22高0.05%,比新台糖16低0.02%;平均含糖量为14.02 t/hm2,比对照新台糖22和新台糖16分别增加9.1%和10.4%.该新品种适宜在广西中等以上肥力的旱地和水田蔗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