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中废弃菌棒的再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小琼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6):640-641,660
白色金针菇工厂化周年袋栽高效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菌棒(又叫菌糠、菌渣),即栽培用过的培养基料,如何环保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大量的菌棒,是食用菌栽培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探讨白色金针菇工厂化高效生产中产生的废弃菌棒的再利用,特别是用其进行2次出菇,探索一种"工厂化生产+温室栽培"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冬菇菌种分离与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株野生高产冬菇菌种的培养特性。[方法]以新鲜野生冬菇子实体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冬菇菌种,研究其培养特性。[结果]冬菇在加富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菌丝白色、呈细棉绒状或绒毡状,稍有爬壁现象。在显微镜下,菌丝粗细均匀,有锁状联合。菌丝在pH值5.5~7.5范围内均能生长,pH值6.0时生长最快,长势最好。菌丝在21~29℃范围内均能生长,25℃时生长最快。冬菇菌丝在棉籽壳、木屑培养基中的满袋时间分别为40、44 d,冬菇产量分别为1.47、1.15 kg,生物学效率分别为49.06%、38.33%。[结论]冬菇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25℃,人工栽培的最适培养基是棉籽壳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胡斌杰  王方林  赵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42-2843,2857
研究金针菇深层培养获得胞外多糖及胞内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金针菇深层培养最佳条件为:培养周期8 d、培养温度25 ℃、摇床转速140 r/min、接种含量8%、起始pH值自然,获得最大胞外多糖收率的最佳培养时间为9 d,获得最大胞内多糖收率的最佳培养时间为7 d.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筛选适宜以花生茎蔓为主料进行栽培的金针菇品种,从菌丝生长特性、生育期、子实体性状及 生物转化率等方面,优选出适于大棚设施栽培的优良菌株FH-1(黄色)和FB-1(白色),并与对照品种 金杂19和Fv088进行了袋栽出菇,采用搔菌、覆膜等措施进行优化管理技术试验。总结提出花生茎蔓栽 培金针菇优质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6.
为研究富硒金针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用富硒栽培、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苯酚-硫酸法对金针菇子实体总糖、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子实体均含有总糖、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17种,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确定硒糖的最佳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3 h、提取3次合并滤液;总糖菌盖、菌柄含量分别为40.31%、48.99%,硒含量为34.2355 μg/g。  相似文献   

7.
张萌萌  张倩  张国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385-3387,3390
麦角硫因氨基酸是金针菇提取液中富合的一种天然抗氧化物质,可作为食品抗氧化剂使用.然而,国内对麦角硫因氨基酸研究甚少.介绍了金针菇提取液中麦角硫因氨基酸的特性、检测方法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其对生鲜肉类货架期的延长以及肉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6种常见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6种常见食用菌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为:铅>镉>汞>砷,均低于国家食用菌卫生限量标准GB7096-2003,说明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是安全的。食用菌品种不同,其重金属的含量差异很大,铅、镉、汞、砷的平均累积量依次为:香菇>金针菇>平菇>鸡腿菇>草菇>灵芝,全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食用菌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环境、品种和栽培技术影响重金属在食用菌中的积累。采用优良品种、选择安全的生产环境、优化栽培技术可降低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9.
刘传会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1985-1986,1996
以玉米芯为基料,设计5个配方进行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D(玉米芯45%、杂木屑22%、麸皮20%、玉米粉10%、石膏粉2%、石灰粉1%)在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中,表现出菌丝生长速度快、第一潮金针菇子实体平均产量与CK无差异、原材料成本低等优势.使用配方D进行7个不同装瓶量试验,结果显示处理⑤(750 mL单瓶装干料350 g)的第一潮金针菇子实体平均产量最高,为229.20g/瓶,为培养料干重最佳单瓶装料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发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的液体菌种。[方法]从工厂化生产的菌株与二级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金针菇液体菌种在工厂化生产的应用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在4个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株中,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液体菌种开发宜以F白"18"为出发菌株;二级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宜为马铃薯15%、麸皮7%、蔗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转速150 r/min,温度23℃,pH自然,发酵罐培养时间结束点和适宜的菌龄均为144 h;在工厂化生产应用中,液体菌种较固体菌种发菌速度快,生产周期缩短9 d,生物转化率提高了6.38百分点。[结论]该研究可为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液体菌种的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油菜秸秆栽培白金针菇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姚升好  卢伟  陶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79-8479,8481
为了开发金针菇栽培的新原料。以油菜秸秆为主料,设计6种培养基配方(A、B、C、D、E和F)进行金针菇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发育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A、D配方菌丝长势最强,B较弱;与CK相比,6种配方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均显著增加,以配方E最快。配方D催蕾期和出菇时间均较短。配方D的平均产量最高,与配方E、F间差异极显著。最适宜金针菇生长的配方是D配方(66%油菜秸秆、22%棉籽壳、10%麸皮、1%蔗糖和1%过磷酸钙),其菌丝长势最强,产投比高达32。用油菜秸秆栽培金针菇,可缩短菌丝的培养期和子实体的催蕾期及出菇时间,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鲜和盐渍F21金针菇主要成分的含量。[方法]选取F21金针菇的新鲜和盐渍品,用凯氏定氮法、索氏脂肪提取法等方法对其蛋白质、脂肪、多糖和磷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F21金针菇新鲜干品和盐渍品的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21.63%、15.04%,脂肪含量分别为4.70%、7.94%,多糖含量分别为33.70%、45.28%,总磷含量分别为0.2837%、0.1591%。F21金针菇新鲜干品的蛋白质和磷元素含量均高于其盐渍品,分别高出30.46%、43.91%,而脂肪和多糖的含量则低于其盐渍品,分别减少68.93%、34.36%。[结论]盐渍金针菇是金针菇生产加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玉米芯在平菇、金针菇、猴头和灵芝4种主要食药用菌栽培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总结综述。表明玉米芯作为营养丰富的农业生产废弃物能够满足多数食药用菌的营养生长需求,部分成品指标优于传统的栽培料,可以作为主要栽培原料用于生产中。为玉米芯在食药用菌中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利用银耳菌渣进行食用菌栽培,开展了银耳菌渣提取液平板培养对香菇、滑菇、鸡腿菇、杏鲍菇、茶树菇、平菇、秀珍菇、毛木耳、金针菇、灵芝、长根菇11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耳菌渣提取液对11种供试食用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在试验银耳菌渣提取液浓度范围内,银耳菌渣提取液对滑菇、杏鲍菇、长根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对香菇、鸡腿菇菌丝生长无影响,对茶树菇、毛木耳、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与银耳废料添加量有关,对平菇、秀珍菇、金针菇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级”优选法进行栽培实验.结果表明:芒萁、类芦等野草的蛋白质、脂肪、磷、钾、镁等的含量均比杂木屑高,是食用菌的优质培养料.用野草栽培的香菇、毛木耳和金针菇等食用菌产量高,质量好,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5种杀真菌剂对香菇、平菇、金针菇及污染霉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杀真菌剂和同一杀真菌剂不同处理浓度对3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以百菌清和异菌脲对3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抑制率均在90%以上;氢氧化铜抑制作用最小,在处理浓度TC4、TC5(Treatment concentration,TC)下平均抑制率小于5%,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对污染霉菌的抑制作用以氢氧化铜和百菌清最强,因此,氢氧化铜是香菇、平菇、金针菇栽培中最理想的杀真菌剂,其使用浓度以0.7~0.8g/L为宜。  相似文献   

17.
对稻草秸秆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不同生长阶段,基质木质纤维成分的变化和与 基质主要成分降解相关的几种胞外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 主要集中在生殖生长期,木质素在营养生长期降解迅速;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两种酶活性从培养初 期到结束一直保持比较平稳的趋势;与木质素降解相关酶在菌株培养初期活性较高,木聚糖酶活性 初期活性很低,在子实体形成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淀粉酶活性高峰出现在初期,蛋白酶活性在初期 和子实体形成期较高,但整体上酶活性变化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18.
以食用菌平菇和金针菇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后栽培,在常规培养基和栽培基质中添加特效植物营养索(SPNE)进行了系列对比试验,研究SPNE对平菇和金针菇组织培养菌丝生长速度和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材料均表现为以每代都用SPNE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和栽培产量最高;仅第1代用SPNE处理,经过6代无性繁殖后其后代仍超过对照,产生表观遗传效应,且此效应随着用SPNE处理代数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色泽是金针菇的重要性状之一,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以FL19(黄色)、8801(白色)及其后代(F1代、F2代)菌株和相应单核菌株为材料,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方法,对金针菇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通过对200个引物的筛选,获得了一个与白色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S3751800,并在亲本及其后代菌株进行了验证,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白色金针菇新品种的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20.
赵淑英  王立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19-17021
[目的]利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析金针菇酯酶同工酶。[方法]以6种金针菇为材料,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对其酯酶同工酶进行分析,并与利用PAGE法得到的针菇酯酶同工酶图谱进行对比。[结果]6种金针菇共电泳得到20条酯酶同工酶带,其中相对迁移率不同的共有8条,大小分别为0.580、0.613、0.645、0.709、0.806、0.839、0.871、0.934;6种金针菇中,①号和②号有3条相同的带,④号和⑤号条带完全相同,③号与④号、⑤号有2条相同的带,⑥号与其他5种菌株间相同的条带较少。[结论]该试验结果与PAGE法显示的金针菇酯酶同工酶图谱基本一致,为实现利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技术快速检测各类食用菌酯酶同工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