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新疆建设兵团为研究区域,依据当地作物种植结构,结合遥感技术,在借鉴前人对大区域作物面积遥感估算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分区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新疆建设兵团的棉花种植面积进行估算,并引入均值和变异系数等精度评价指标对该抽样方法行评估,最后根据外推估算方法,以遥感影像中的棉花种植面积统计结果为真值与抽样反推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组格网的棉花种植面积均值的估计量变异系数在试验中的变化幅度很小,抽样体系稳定,符合统计抽样原理对精度的高要求。反推后的各组棉花种植总面积精度均达到95%以上,反推质量效果较好。综合来看,上述空间抽样方法是可行的,尤其是对总体分区分层的划分,对后面的抽样及反推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为政府对新疆建设兵团棉花种植面积的统计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抽样调查工作面临着野外调查工作量大、资料时效性较低且难以满足人们对数据现势性的高要求等一系列缺点,以新疆棉花种植主棉区沙湾县、玛纳斯县、呼图壁县为研究区,结合遥感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PPS分层抽样的空间抽样设计方案,并将该方案用于研究区棉花种植面积的估算。结果显示,PPS抽样与分层抽样结合后极大地提高了PPS抽样反推总体的方法优势。分配样本时分别采用按每层辅助变量之和的期望的算术平方根与该层待抽样单位总数之积、每层辅助变量之和进行比例分配的2种分配方法,其对应的反推总体的估计量变异系数分别为0.008、0.009,相对误差分别为0.016、0.017,分层后的样本变异程度极低,为反推结果的高精度打下了基础。2种样本分配方式的棉花种植面积提取精度均高于94%。该方法不仅精度高,而且在实际操作中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抽样样本布局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迪  陈仲新  周清波  刘佳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8):3545-3556
【目的】样本布局是空间抽样调查方案设计中的关键要素。优化设计样本布局对于提高抽样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降低抽样调查成本、改善抽样外推总体精度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现有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调查技术体系中存在样本布局设计合理性不足的问题(如采用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样本布局设计时,无法保证各样本单元间相互独立、彼此间不存在空间相关性;而以往系统等距布样方式又存在样本间隔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现行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调查效率。【方法】选取安徽省蒙城县和冬小麦种植面积2009年和2010年的冬小麦空间分布数据(分别源自ALOS AVNIR-2 和Landsat5 TM影像提取结果),通过地统计学理论与“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及传统抽样方法相结合,首先,设计8种抽样单元尺寸水平,利用不同种尺寸水平的抽样单元离散抽样区、构建抽样框;其次,选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初选样本单元,利用初选样本构建抽样单元内冬小麦种植面积比例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抽样单元间空间关联性和异质性,定量确定抽样单元空间关联阈值;然后,遵循传统抽样理论要求样本间相互独立原则,以抽样单元空间关联阈值为抽样间隔,采用空间系统等距的布局方式对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抽样样本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以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为对照,选取抽样外推总体相对误差、总体总值估计量的变异系数(CV)及样本容量为评价指标,对布局优化设计后的抽样样本外推总体精度、稳定性(通过变异系数反映)及抽样成本(通过样本容量反映)进行定量评价试验研究。【结果】抽样单元内冬小麦种植面积比例的变异性随单元尺度的增大而增大,8种单元尺度下的抽样单元内冬小麦种植面积比例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32.75%—43.46%,属中等变异;抽样单元内冬小麦种植面积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该空间相关性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类型等自然因素)决定。抽样单元内冬小麦种植面积比例的空间关联阈值随抽样单元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当抽样单元尺寸较小时(500 m×500 m—2 000 m×2 000 m),在样本容量相同条件下,经布局优化设计后的抽样样本外推总体的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明显低于简单随机抽样;当抽样单元尺寸较大时(2 500 m×2 500 m—4 000 m×4 000 m),布局优化设计后的抽样样本外推总体的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虽未明显降低,但样本容量却显著减小。【结论】该文可为改善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调查效率提供试验依据。为研究区和研究对象,以正方形网格作为抽样基础单元,基于蒙城县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遥感与空间抽样相结合进行农作物面积调查中,由于传统的基于面积规模的分层指标设计中缺失对遥感识别结果分类误差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影响抽样效率,因此提出基于遥感分类误差校正面积的分层标志--误差校正面积,以期改进农作物种植面积抽样调查效率。【方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大兴区为研究区域,以冬小麦为例,选择16 m分辨率GF-1号影像(获取时间2015年4月4日)为遥感数据源,进行抽样方案的设计。设计与计算高效分层指标,先从像元尺度判断像元相应的错入、错出方向并计算其对应的误差面积,再在抽样单元尺度上统计所有像元的误差面积,将其用于面积规模的校正,校正后结果即为所提出的分层抽样指标--误差校正面积(Scorrect);构建边长为90-300 m的规则正方形格网为抽样框,并完成设置分层层数、确定分层界限方法、样本量分配方式、总体估计方式等空间抽样方案设计。基于设计的抽样方案进行试验,进行研究区冬小麦的区域总量面积反推。以误差校正面积指标和传统分层指标--面积规模为分层指标,进行多次种植面积抽样推断后进行指标有效性分析和精度评价,通过对相关性、典型区域分类错误像元误差分布、总体方差、平均相对误差 、CV值等方面的对比分析,验证所提出指标的可行性与优势。【结果】(1)通过结合原始影像、目标真值分布、遥感分类结果图、分类错误像元误差分布图的对比分析,从像元尺度验证了该指标能校正分类错误像元,从而改善分类结果;在试验抽样框下,误差校正面积的相关系数相较于面积规模略有提高,且数值大于0.7,可保证其与真值较高且稳定的相关性。验证了该指标作为分层指标的有效性。(2)在试验抽样框下,使用误差校正面积作为分层指标进行多次外推面积得到的总体方差在1.70×1013-2.41×1013,面积规模的总体方差为2.05×1013-3.11×1013,误差校正面积在推断稳定性方面高于面积规模;采用误差校正面积作为分层指标得到的 为4.21%-5.00%,面积规模的 为4.87%-5.98%,误差校正面积指标能稳定提高近1%的精度;选择误差校正面积指标作为分层指标进行抽样估算结果的CV值在试验抽样框下始终低于面积规模的推断结果,能稳定减少近0.8%。因此误差校正面积指标在与目标真值相关性、抽样精度、推断稳定性等方面均优于传统面积规模分层指标。【结论】误差校正面积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植面积抽样调查精度,保证推断的稳定性,验证了遥感识别误差校正面积指标作为分层标志的有效性,能够提高抽样效率,其相较面积规模指标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分遥感数据的昌吉市棉花面积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7,(10):55-60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高分遥感数据大范围快速提取棉花种植面积。本研究以昌吉市为研究区,基于高分一号(GF-1)遥感影像,利用实地调查的2015年昌吉市作物种植信息,选取不同的监督分类方法,加入耕地掩膜,分析得出昌吉市棉花识别的最佳识别时相以及最佳识别方法。结果表明,棉花与其他种植作物分离程度最好月份为7月,棉花种植面积最佳识别月份为7月,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总体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95.24%,Kappa系数0.935。棉花种植面积提取以小于6个像元为最小图斑时结果最佳。高分一号遥感影像7月以支持向量机分类法解译出的2015年昌吉市棉花面积为15 974 hm2,棉花面积提取精度为95.79%。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的福建闽侯丘陵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闽侯县作为研究区,采用传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空间抽样(空间随机抽样、空间系统抽样、空间分层抽样)等方法对研究区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样本抽选、总体推算及误差估计,结果表明:1 500 m×1 500 m格网为最优抽样单元尺寸,空间分层抽样方法的相对误差为3.86%,变异系数为6.03%,抽样成本为6.03,抽样效率高.与传统抽样方法相比,空间抽样方法显著减少样本容量,节约调查成本.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分1号卫星数据的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农作物面积统计方法探测周期长、时效性差、难以保证信息准确度等问题,以高分1号(GF-1)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提出一种将遥感技术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的农作物面积测量方法。首先,基于物候期影像进行作物分类,提取目标农作物空间分布信息;然后,构建含有目标作物的抽样总体,进行样本的分层随机抽选;接着,采集光谱信息点,进行实地调查,获取准确的样方调查结果;最后,结合遥感识别结果,采用分层比估计方法反推出测区目标作物面积,计算变异系数值,估计总体测量结果的推算精度。根据此方法估算出辽宁省义县2015年玉米种植面积为95 746.1 hm2,与实际测量结果较为相近,说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HJ-1号卫星数据与统计抽样相结合的冬小麦区域面积估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利用HJ-1号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测量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结合统计抽样的方法,估算区域冬小麦种植面积,解决单靠遥感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测量时多期影像信息误差积累和生长差异性影响的问题。【方法】以北京市为研究区,采用多时相HJ-1号卫星遥感数据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测量:利用多时相HJ-1号卫星遥感数据获取冬小麦遥感识别结果(56506.67hm2),结合耕地地块数据建立入样总体,以耕地地块内冬小麦遥感识别面积作为分层标志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反推得到北京市冬小麦面积总量(59680hm2)。【结果】多时相冬小麦遥感识别结果MAE为0.17,bias为-0.05,抽样反推区域总量面积提高了约5%,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HJ-1号卫星多期遥感影像提取冬小麦区域面积偏低的问题。【结论】本文方法能够准确测量出区域冬小麦总量面积,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普适性,为采用HJ-1号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测量进行了先期的方法探讨,深化了该遥感数据源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小平  曹卫彬  刘姣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226-4228,4297
利用ERDAS IMAGINE 9.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设计了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棉花种植面积提取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该方法适用于大范围棉花种植的面积估算。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中稻种植面积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大面积水稻种植区耕地地块破碎,种植结构复杂,插花、套种、错季种植现象明显,影像解译、分类难度大等特点,充分利用国产卫星GF-1数据,以湖南省中稻种植为例,通过精确作物识别与混合像元处理,实现像元尺度的中稻识别;结合国土资源土地调查数据,统计中稻的像元数量与丰度(种植面积比)水平,并扣除耕地图斑内的非耕地成份,建立中稻种植面积估算模型,最终得到精确到县级报告单元的种植面积估算结果。结果表明:通过遥感数据估算面积和地面样方调查计算结果的可决系数达到0.869 6,说明遥感监测方法在湖南省中稻种植面积估算中行之有效。GF-1卫星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波段覆盖范围、影像覆盖能力等能满足大面积农作物种植面积监测要求,基于抽样技术的地面调查与遥感影像分类相结合提取作物种植面积信息的方法可用于省级、区域级的粮食种植面积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引进了遥感技术来改进常规农业调查方式,实现了农业统计方式的跨越式革新,遥感在农业统计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而且实现了对北京市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设施农业占地面积、地表动土工程、主要农作物产量测量和生态资源的遥感监测,满足了统计遥感业务工作的需要,为今后遥感技术在相关统计领域的深入发展和更好的为统计部门服务奠定了基础。文章通过参阅相关资料,分析如今北京市农业遥感发展现状,探讨和展望遥感在农业统计中应用的发展前景,对今后遥感在统计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棉花种植方式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9团大面积推广应用农业高新技术的调查,特别是棉花大面积不同品种、不同种植、灌溉方式的产量结构和实际产量的调查,提出了棉花种植方式的优化选择问题,即采用膜下滴灌技术,采用68cm 8cm的宽窄行、适宜机采棉的株行距,选用结铃性强、适于机械采收的棉花品种是目前棉花较好的配置选择。  相似文献   

13.
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相的选择是棉花遥感监测系统快速有效建立和正常运行的关键性、基础性环节之一,它必须兼顾作物遥感识别和监测系统中各模型对遥感时相选择的要求,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从新疆三大棉区棉花和其它主要农作物的光谱差异和物候历的差异,同时参考太阳高度和土壤光谱噪声的变化以及棉花面积的代表性等方面,初步确定新疆三大棉区的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相期,同时提出了最佳时相选择时还有待试验和解决的问题,以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遥感的棉花面积信息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传统大区域棉花种植信息提取方法相对落后的问题,运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方法,对无人机遥感试验获取的可见光影像进行棉花种植信息的提取。【方法】选用双子星MyFlyDream MTD固定翼无人机搭载佳能EF-M 18-55相机,获取新疆建设兵团第八师135团的可见光影像,借助eCognition软件平台,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研究区内棉花种植信息进行提取试验。【结果】目视解译提取的棉花种植面积为0.35 km2,面向对象提取的棉花种植面积为0.33 km2,分类结果精度为94.29%,误差系数为5.71%,可以有效地提取研究区域棉花种植信息。【结论】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基于像素的分类方法提取精度更高,更加接近于目视解译的提取结果。  相似文献   

15.
北疆棉花叶绿素密度的高光谱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非成像高光谱仪,对4水平种植密度下的2个北疆棉花品种在5个关键生育时期进行冠层光谱测定,分析棉花反射光谱及微分光谱生育期的变化规律,并对棉花冠层叶绿素密度(CH.D)与光谱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近红外729 nm波段处一阶微分光谱数值与CH.D高度相关(r=0.937 2**,n=20),用此波段建立的CH.D估算模型,精度达84.3;,标准差为0.234g/m2,RMSE=0.156 9.研究表明,可以用高光谱数据对新疆棉花冠层CH.D进行遥感估算.  相似文献   

16.
新疆渭-库绿洲棉花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是新疆的棉花主要生产区域之一,准确掌握该区种棉面积及空间分布情况,对新疆棉田的优化布局和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TM遥感影像及野外调查数据,建立研究区典型地物类型解译标志,通过遥感分类确定了渭-库绿洲种棉区域范围。结果显示,研究区棉花主要集中分布于西南和南边沿塔里木河北边的新开垦地,零星分部于中部和北部。遥感监测得到的研究区棉花总面积为155210 hm2,2011年统计面积为147493 hm2,棉花面积信息提取总精度为94.77%;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的棉花面积遥感提取精度分别为92.16%、97.83%和93.19%。研究表明,利用TM遥感影像并结合野外调查是区域尺度快速提取棉花种植面积信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玉米遥感估产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作物遥感估产区划是大面积农作物遥感估产研究和实践的基础。根据农作物遥感估产技术的具体要求,结合农作物区划理论,重点考虑春玉米和夏玉米估产,提出了我国玉米遥感估产区划的原则和依据,针对玉米遥感估产中的各项工作,分别作出了全国玉米遥感估产最佳时相、信息源和土地利用结构分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区划指标,把全国分为13个估产区和28个估产亚区。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滴灌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新疆兵团农八师148团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北靠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是荒漠绿洲灌溉农业,以棉花、小麦、玉米等作物种植为主.土地资源丰富,作物生长期间光温资源充裕,但干旱少雨,农业生产靠灌溉,水源不足,制约着生产发展.针对上述问题研究春小麦滴灌节水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方法]利用现有棉花滴灌设施滴灌春小麦.[结果]2008年起,打破传统的地面灌水方法,创新小麦栽培滴灌模式.两年累计种植春小麦2 183.33 hm~2.[结论]通过春小麦地面灌和滴灌种植对比,论述有关春小麦滴灌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总体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