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长寿花株型和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盆栽长寿花的观赏品质,笔者采用50~400 mg/L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探讨其对长寿花植株形态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促使长寿花植株明显矮化并使花期提前,促进干物质向根、茎和花的分配比例。根据综合效果来看,多效唑最佳处理浓度为200 mg/L。  相似文献   

2.
以留兰香为材料,研究了土霉素处理对留兰香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土霉素处理对留兰香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影响。在无菌条件下,将留兰香茎段接种到含5种不同浓度0(对照)、5、10、15、20μmol/L的土霉素处理培养基上,连续处理14 d。基因组DNA用混合取样法,取100株组培苗嫩叶,混合并提取。用AFLP、MSAP的方法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表明,土霉素处理14 d后,叶绿素含量随着土霉素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丙二醛(MDA)的合成也呈下降趋势。AFLP分析表明,土霉素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未发现特异性片段。MSAP分析表明,5、10、15、20μmol/L土霉素处理后,留兰香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4.16%、13.92%、18.84%、8.95%,均低于对照(22.75%);与对照相比,土霉素处理后DNA甲基化率分别为10.31%、10.87%、10.94%、11.34%,去甲基化率分别为11.86%、11.41%、15.63%、17.53%。土霉素影响了留兰香的生长发育,并引起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改变。土霉素未造成留兰香基因序列的变异,却能引起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Cd、Cu胁迫下拟南芥幼苗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和状态变化。[方法]以0、0.5和5.0 mg/L Cd2+、0.5和5.0 mg/L Cu2+处理21 d的拟南芥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进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分析。[结果]0、0.5 mg/L Cd2+、5.0 mg/L Cd2+、0.5 mg/L Cu2+和5.0 mg/L Cu2+处理组DNA的MSAP比率分别为30.2%、34.7%、41.0%、33.9%、39.2%。0.5 mg/L Cd2+、5.0 mg/L Cd2+、0.5 mg/L Cu2+、5.0 mg/L Cu2+处理组的DNA甲基化多态性比例分别为2.6%、13.2%、2.4%、11.2%。[结论]Cd、Cu胁迫下拟南芥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增加及DNA甲基化多态性的提高与Cd、Cu处理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且Cd对DNA甲基化水平和多态性改变的作用大于Cu。  相似文献   

4.
以火龙果组培苗为材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适用于火龙果的MSAP体系.结果表明,基因组DNA约300ng,采用EcoRI 10U和MspI/HpaII 2.5U两步酶切法,酶切较充分;使用20μL预扩增体系,含酶连产物1.0μL,Mix 10μL,上下游引物E+A/HM+T各2.0μL;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20μL,含稀释50倍的预扩增产物3.0μL,Mix 5μL,上下游引物E+ANN/HM+TNN各2.0μL.选用17对引物检测发现,组培苗CCGG位点的甲基化程度约为24%,平均多态性比率为1.8%,表明火龙果组培苗在短期无性系繁殖中,存在一定程度的DNA甲基化差异.  相似文献   

5.
水杨酸浓度对膜荚黄芪生物量、总黄酮和多糖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山膜荚黄芪幼苗为试材,探讨不同浓度水杨酸对黄芪幼苗的生物量、总黄酮、多糖积累和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μmol/L水杨酸对植株生物量基本无影响,而200、400μmol/L水杨酸对植株形成激素胁迫,抑制植株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总黄酮含量和自由基清除率随水杨酸浓度增加而提高,在400μmol/L水杨酸处理培养7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5.13μg/g和40.8%;多糖的积累有1个波峰,在200μmol/L水杨酸处理下达到峰值,为8.12 mg/g。  相似文献   

6.
卓丽环  李博  张琰  辛雅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07-7809
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和比久(B9)处理盆栽百子莲。结果表明:PP333处理浓度为1000mg/L时,推迟始花期9d,浓度为200mg/L时,延长花期持续时间近6d;施用20000mg/L的B9推迟始花期3d,延长花期持续时间2d;施用2000mg/L的CCC提前始花期3d,缩短花期持续时间2d,花径缩小12.26%,植株全部开花;3种延缓剂均使百子莲最高净花率下降,花葶增粗,PP333与CCC处理使花葶矮化。  相似文献   

7.
DNA甲基化是植物表观遗传的重要方式之一,非生物胁迫会引起植物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的改变。为探讨草莓的低温响应与DNA甲基化的关系,本文以章姬组培苗为材料,利用甲基化敏感多态性技术(MSAP)检测冷驯化(4℃)不同时间及恢复后的植株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化。结果表明,14对选择性引物在冷驯化过程中共检测出2499个基因位点;冷驯化过程中,DNA总甲基化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0 d、1 d、3 d、5 d、7 d和10 d,基因组MSAP比率分别为27.17%、20.73%、25.77%、22.69%、22.69%和22.41%,恢复5 d后MSAP比率上升为26.05%;在DNA甲基化模式变化方面,有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现象发生,且以去甲基化现象为主。回收、克隆并测序某些草莓基因组的甲基化修饰位点,分离得到5条存在甲基化修饰的基因组DNA序列。BLAST比对分析表明,在这些序列中都存在明显的"CCGG"二核苷酸成簇富集现象,与MSAP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以火龙果优良品种‘紫红龙’组培苗为试材,利用MSAP分子标记,探讨了棱数变异现象与DNA甲基化可能存在的联系,分析了培养时间及继代次数对组培苗DNA甲基化的影响;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0(对照)、1.5、3.0、4.5及6.0mg/L GA,处理5d后,检测DNA甲基化变化,阐述赤霉素对DNA甲基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棱数变异与DNA甲基化水平变化并不存在相关性,而与少数位点的甲基化状态有关;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和继代次数的增加,组培苗DNA甲基化水平呈现出升高的趋势;随GA质量浓度的增加,外胞嘧啶半甲基化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内源G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而内胞嘧啶全甲基化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外源GA影响了内源GA的积累,与对照相比,DNA甲基化变异率分别提高3.6%、4.5%、3.1%和2.7%,表明火龙果组培苗DNA甲基化对低浓度GA敏感,而对高浓度GA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利用MH对菊花花期进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秋菊"姹紫嫣红"品种为试材,在其营养生长期,以不同浓度马来酰肼(MH,100、200和300 mg/L)的水溶液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初步研究了MH对菊花花期叶片几个与衰老有关的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与开花的关系。[结果]MH处理降低了菊花花期叶片中超养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100 mg/LMH处理因高于对照除外)、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MH处理延迟了菊花的花期,在MH 100~300 mg/L浓度范围内,对菊花的延迟效应为4.2~16.6 d,且随着MH浓度的提高,处理效应逐渐增强。[结论]采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MH对秋菊在短日照条件下的开花时间具有明显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0.
表观遗传过程,如DNA甲基化,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体细胞胚胎(SE)的正常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是一个细胞分化与器官形态建成的过程,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可作为研究胚胎发育特别是早期胚胎发育的良好替代体系。本研究利用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分析了DNA甲基化水平对龙眼球形胚发生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了不同浓度5-氮胞苷(5-azac)与2,4-D处理下龙眼Argonaute基因家族(DlAGOs)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发现:(1)当2,4-D浓度为0.1 mg/L时,对照组以及5-azac浓度为5和25μmol/L的处理组均有球形胚产生,而5-azac浓度为25μmol/L处理组中龙眼球形胚更典型,数量更多;(2) 2,4-D浓度为0.5 mg/L时,只有5-azac为5μmol/L处理组中有球形胚产生;(3)DlAGOs在不同浓度5-azac和2,4-D处理下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5-azac浓度为5μmol/L能显著诱导DlAGO4的表达。这些研究结果表明,5-azac作为甲基化抑制剂,适宜浓度的5-azac能抑制2,4-D的甲基化作用,降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的DNA甲基化水平,促使龙眼球形胚提前发生,同时,DNA甲基化水平降低能够促进DlAGO4的表达。以上的研究结果为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DNA甲基化机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长久保存留兰香种质资源,以留兰香(Menthae spicatae L.)茎尖为材料,对其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条件进行研究,并运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对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再生材料(处理组)的遗传与表观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留兰香试管苗于4℃低温锻炼28d,于添加2mol/L甘油的MS培养基中预培养4d,0℃下于PVS2中脱水50min,液氮保存1h或者更长时间,成活率最高,可达60%左右,再生植株分化正常;超低温处理后再生材料(处理组)与正常继代材料(对照组)之间未发现有DNA片段的差异;与对照相比,处理组的材料均发生了甲基化状态与水平的变化,全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降低,另外,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位点比率分别为8.93%和12.3%,说明超低温处理能够引起DNA甲基化的变化。由此推测,DNA甲基化可能是植物适应超低温保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名贵菊花[Dendronthema×Grandiflora(Ramat.)]耐盐性筛选的最佳盐浓度,为筛选抗盐菊花品种和在盐碱地区引种名贵菊花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用0.40、.60、.8 mol/L NaCl处理4个名贵菊花品种("檀香狮子"秋水芙蓉"千秀银针"彩霞)",并于处理后36、9、、12、151、8 d测定盐害指数。[结果]NaCl浓度为0.4、0.8 mol/L时,不同处理时间下,4个名贵菊花品种的盐害指数均相差不大。浓度0.8 mol/L NaCl处理植株后,短时间内(2 d内)植株即出现盐害症状,可以用于大批量菊花品种的快速粗略的耐盐性筛选;而0.4 mol/L NaCl处理植株后,较长时间后(18 d以后)植株受害症状仍不明显,不宜作为菊花耐盐性筛选浓度。NaCl浓度为0.6 mol/L时,4个名贵菊花品种间的盐害指数差异较大;处理18 d时,"檀香狮子"秋水芙蓉"植株有1/2死亡,"彩霞"植株全部死亡,"千秀银针"也出现死亡植株;并且,在处理12~18 d时,4个菊花品种的盐害指数相对稳定在一定的区间内,据此可以鉴定菊花品种的相对耐盐性。[结论]0.6 mol/L NaCl是菊花耐盐筛选的理想浓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在光照和避光条件下姜黄素(CUR)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膜通透性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探讨CUR抑制BGC-823细胞生长的机制,在体外培养的BC,C-823细胞加CUR后光照或避光处理24h。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结果表明:BGC-823细胞避光组(O、5、20μmol/L)、光照组(D、5μmol/L)的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为(4.71±1.81)、(4.824±1.86)、(0.47±1.42)、(4.264±1.67)、(O.55±1.36),光照5μmol/LCUR组、避光20μmol/LCUR组与相应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降低;各处理组细胞膜通透性亦发生改变,光照5μmol/LCUR组、避光5μmol/LCUR组膜通透性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且光照5μmol/LCUR组较避光5μmol/LCUR组质膜通透性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Cytosine methylation/demethylation plays pivotal roles in regulating gene expression at a genome-wide level. However, limited reports are available to reveal correlating changes of cytosine methylation and proteomic expression in Brassica napus so far. Therefore, in the present study, global cytosine methylation and proteome were analysed in B. napus after cold treatment by 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 (MSAP) and two-dimensional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technology (2-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wered genome-wide DNA methylation status was revealed after cold treatment, and about 0.88% of discrepancy in DNA methylation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non-flowering and flowering plants after cold treatment. Moreover, the 52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proteins emerg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36 down-regulated proteins, as well as the 14 proteins exclusively detected in the flowering plants. Intriguingly the 8 specifically expressed proteins in the non-flowering plants disappeared in the flowering plants with cold treatment. Therefore, these present data proved that the correlating changes of cytosine methylation and proteomic expression were evidenced under cold treatment in B. napus.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下红花基因组DNA甲基化的MS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花幼苗为研究材料,经200mmol.L-1 NaCl溶液分别处理4、8、12h,以未经盐胁迫处理为对照(CK),对DNA甲基化变化特征进行MSAP(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选用13对选扩引物,共检测到3 140个基因位点。甲基化水平分析表明,CK,4、8、12h处理样本中总甲基化率分别为31.8%、27.1%、31.0%和31.3%。进一步对不同处理时间红花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表明,NaCl处理4h后DNA的去甲基化模式调整占优势,而处理8h及12h后DNA甲基化水平恢复到CK水平,甲基化及去甲基化模式调整基本一致。上述结果显示,盐胁迫条件下红花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发生了一定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盐胁迫程度相关,推测DNA甲基化修饰可能参与了红花的盐胁迫应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丰香”草毒(Fragaria ananassaDuch cv.Fengxiang)果实采后品质及果实腐烂的影响.[方法]将供试草莓用MeJA在25℃下熏蒸处理9h并摊凉2h,最终MeJA浓度为1和100 μmol/L.处理后迅速预冷至5℃后,置于(5±1)℃下贮藏(相对湿度90%~95%).贮藏期间每隔3d取3盒(每盒30果)测定草莓的腐烂指数和备品质指标.[结果]试验表明,1 μmol/L MeJA处理可显著抑制采后草莓果实腐烂的发生,但对果实硬度、Vc可滴定酸(TA)、总糖的含量变化无显著影响.100μmol/L MeJA则显著促进贮藏后期草莓果实硬度及VC的损失,促进果实腐烂的发生,对其他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1和100 mol/L MeJA均没有显著影响果实的呼吸速率.因此,1 μmol/L MeJA没有显著促进草莓果实的衰老,可维持某些果实品质;高浓度MeJA将促进草莓果实品质的下降.[结论]研究得出,1μmol/L的MeJA处理在草莓果实采后贮藏保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Coquillett)]是中国重要的蔬菜害虫,但其DNA甲基化研究尚未见报道。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是研究DNA甲基化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对酶切反应、连接、PCR扩增和引物筛选等条件优化,建立瓜实蝇MSAP反应体系,即:120μL酶切体系中加入10 U的限制性内切酶与600 ng基因组DNA,于37℃酶切反应过夜;220μL连接体系中加入T4连接酶1 U,HpaⅡ-MspⅠ-adapter接头50 pmol,Eco R I-adapter接头5 pmol,并于16℃反应12 h;3连接产物稀释后进行PCR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再经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检测结果。通过该体系筛选出适用于瓜实蝇基因组DNA甲基化多态性研究的6对引物;瓜实蝇MSAP体系为瓜实蝇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DNA甲基化抑制剂能够通过改变植物基因组的DNA甲基化水平从而对植物的开花、生长发育和抗逆性产生影响。以耐盐和盐敏感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在水稻萌发期和幼苗期用DNA甲基化抑制剂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幼苗进行盐胁迫。结果表明:萌发期抑制剂处理导致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幼苗出现矮化、成簇、死亡等症状,株高、根长和干重也受到了显著的抑制;同时,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可以降低盐胁迫时地上部的钠离子浓度、提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上述结果表明DNA甲基化抑制剂通过改变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并通过影响离子吸收和抗氧化酶类的活性来影响水稻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9.
NaCl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及DNA甲基化的MS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瓜种子萌发过程中DNA甲基化动态变化情况以及外源施加NaCl对种子萌发及种子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探索DNA甲基化在黄瓜种子萌发过程及NaCl胁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 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分析0、150、200 mmol•L-1 NaCl处理下,黄瓜种子萌发过程(0、1、2、4、6、8 d)的DNA甲基化水平及动态变化情况。【结果】MSAP结果显示,黄瓜种子CCG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约15.25%,以双链甲基化方式为主。种子中DNA甲基化水平在萌发1—2 d略有升高,而在整个萌发过程中呈下降趋势;NaCl处理加剧了甲基化的变化幅度,并使萌发末期的甲基化水平更低。萌发过程中甲基化升高和降低同时发生,分别在不同萌发时期占主导,不同变化类型中CG/CHG(H=A,T,C)位点胞嘧啶甲基化同时变化的类型占主导。甲基化变化同时发生在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中。【结论】黄瓜种子萌发过程的DNA甲基化表现出复杂性,甲基化和去甲基化进程同时进行,并具有时空特异性。NaCl处理降低了种子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的稳定性,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