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素香 《北方水稻》2009,39(5):34-35,37
通过采用大小垄栽培方式,穴距和小垄垄距相等,两小垄之间插秧以正三角排列的正三角栽培法,与常规栽培方式等穴数,高于、小于常规栽培穴数,和不同地区、不同土质三角栽培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栽培方式比常规栽培通风透光好,比抛秧栽培易管理。等穴于常规栽培方式的三角栽培方式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左右。并且,这种栽培方式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土质产量均高于常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
蔬菜反季节栽培是指在不适宜低海拔平原露地栽培某一种蔬菜的季节或地区,利用低海拔海滨地区和高山独特的气候资源或一定的保护设施,创造良好的适宜蔬菜生长发育的小气候条件,以获得蔬菜高产、稳产、优质的栽培方法.反季节蔬菜在蔬莱周年供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省许多地区正是采用地膜覆盖、小拱棚或大棚,于冬春季栽培瓜类、茄类及空心菜等喜温蔬菜,从而丰富了“春淡”期间的蔬菜供应.近几年全省各地还骤然兴起蔬菜的高山反季节栽培与遮阳网覆盖栽培,这大大缓和了“伏缺”、“秋淡”时节的蔬菜供需矛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  相似文献   

3.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分别进行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两组试验,研究了源库结构与强化栽培的籽粒充实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化栽培的籽粒充实度与组合的着粒数关系密切,不同组合强化栽培与传统栽培籽粒充实度的差值(强化栽培-传统栽培)分别与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下各组合相应的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尽管在强化栽培条件下所有组合穗子变大使其叶粒比均有所下降,但中小穗型组合仍有足够的光合源保证籽粒的正常灌浆结实。与此相反,大穗型组合在强化栽培条件下因库的增大使源库矛盾进一步加剧,致使结实率、充实率和充实指数较传统栽培显著降低。在四川南部中稻区,传统栽培条件下的着粒数不超过173粒的中小穗型组合可作为强化栽培选择品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马铃薯稻草免耕栽培增产机理,我们开展了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栽培相比,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薯皮光滑,块茎大小整齐,出苗率高,株高和叶片数较多,中、后期植株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分枝数多、单株块茎重和大薯率高是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湘晚籼13号为供试品种,采用稀直播强化栽培、纯有机栽培、强化栽培、垄体环形栽培、常规栽培5种栽培模式进行综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密度26.7 cm×26.7 cm,每公顷施纯氮165kg,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比40:60,基追肥比5:5,追肥中分蘖肥与穗肥比7:3的稀直播强化栽培,是本次高档优质稻栽培模式中的最佳方案,其在5种栽培模式中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最多,结实率高,产量居第1位.  相似文献   

6.
我国栽培茶树的起源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茶树种群形态与古地理气候的资料,分析现今栽培茶种是茶叶植物长期演化与种间杂交的产物,多数为同源异出。我国唐代以前的栽培茶种多由当地野生茶树直接繁殖,此后逐步迁移演化出许多不同特性的栽培类群。就目前我国栽培茶树的分布,大致可划分为:“云南大叶”、“滇东—桂西”、“川黔 ”、“岭南白毛”、“武夷”、“江南与江北”等六个类群。  相似文献   

7.
玉米简化栽培主要技术措施及增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简化栽培改变了传统的栽培方式,综合运用多项实用技术,可以省工、省时,增产增收。沈阳市东陵区从1991年开始进行玉米简化栽培试验,并在以后几年时间里进行大范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几年来累计推广面积7万hm2左右,平均增产1242kg/hm2,增...  相似文献   

8.
甜玉米的栽培方式与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的栽培方式与品种千野浩二维卡拉型甜玉米品种问世已将近10年。因为较以往的黄色品种甜味强、种皮软、口感和食味均优良,所以得到了消费者和市场的高度评价,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栽培方式也发展到温室栽培、双层拱棚栽培、单层拱棚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普通栽培、...  相似文献   

9.
人工生态茶园有机质和氮磷钾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人工生态茶园、密植免耕园、常规栽培园3种主要栽培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生态茶园栽培方式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土壤肥力育上升和富集向上的趋势;密植免耕栽培方式,土壤肥力也有提高,但较人工生态茶园栽培方式差;常规栽培方式土壤肥力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桂林地区秋冬季高湿,因此采用南北走向、东南走向拱棚避雨栽培番茄。对普通露地栽培和避雨栽培番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晚疫病病情、产量效益等比较表明,避雨栽培有助于提高提高番茄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从而提高品质;能有效地减少晚疫病的发生,减少病果,提高商品:果率;有助于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