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本研究以树舌灵芝为试材,利用单因素试验分析碳源、氮源、温度及pH等因素对发酵产酶的影响,进一步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树舌灵芝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含20g/L玉米粉,5g/L豆粕的发酵产酶培养基(pH5.5)中,28℃条件下振荡培养7d,漆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灵芝富锌率的发酵环境条件进行筛选,所选取的3个关键因子为:培养基初始pH、接种量和摇床转速。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灵芝富锌率的关键影响因素作进一步研究,通过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可知,当培养基初始pH 8.30、接种量11.1%、摇床转速179 r/min、培养温度26℃、装液量0.32 mL/mL时,可获得最大灵芝富锌率,最大预测值31.01%。  相似文献   

3.
益生枯草芽孢杆菌MA139增殖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得到益生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MA139产芽孢的最佳的培养基,以摇瓶发酵的方法,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11种原料中筛选出4种对芽孢产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即玉米粉、大豆粉、蛋白胨和MnSO4.H2O,然后针对这4个主要因素,用最陡爬坡试验及中心组合设计优化产芽孢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的配方为:玉米粉3.17 g/L、大豆粉5.80 g/L、蛋白胨3.62 g/L、MnSO4.H2O 1.06 g/L、葡萄糖5 g/L、尿素3 g/L、MgSO4.7H2O 1.5 g/L和KH2PO43 g/L时,MA139发酵36 h细菌总数可以从8.32×108cfu/mL提高到3.10×109cfu/mL,芽孢率达到96%。试验表明通过统计优化培养条件可以有效提高B.subtilisMA139产芽孢的得率。  相似文献   

4.
郭莹莹  李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21-14723,14826
[目的]筛选富硒灵芝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以及发酵条件对富硒灵芝菌丝体干重、总硒含量及有机硒含量的影响。[结果]在亚硒酸钠含量为0.01%的条件下,优化培养的条件为:葡萄糖含量4.0%,马铃薯浸出液含量20%,蛋白胨含量1%,KH2PO4含量0.3%,MgSO4含量0.15%,在pH7.0、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为28℃和摇床转速为180 r/min的条件下培养,富硒灵芝的菌丝干重为15.28 mg/ml,有机硒的含量为4 115.36μg/g。[结论]试验确定了富硒灵芝发酵培养的最佳方法,为富硒灵芝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枯草芽孢杆菌CK15的发酵条件,提高其芽孢产量。[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碳源种类及浓度、氮源种类及浓度、无机盐种类、装液量、摇床转速、初始p H、温度、接种量,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培养基中的显著因素,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确定3个因素的最佳浓度。[结果]在玉米粉10.7 g/L、豆粕粉24.4 g/L、CaCO_3 7.4 g/L、NaCl 5.0 g/L、MnSO_4 0.4 g/L、KH_2PO_4 1.0 g/L、装液量50 m L/250 m L、转速为200 r/min、初始p H 7.2、温度30℃、接种量2.0%条件下,芽孢产量达到7.4×109cfu/m L,比优化前提高了80.49%。[结论]响应面法有效提高了枯草芽孢杆菌CK15的芽孢产量。  相似文献   

6.
富锌灵芝液体种子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摇床转速为影响富锌灵芝液体种子量的关键因子。在此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曲面法对富锌灵芝液体种子的培养条件作了进一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接种量12块(直径1.0 cm)、培养基初始pH7.10、摇床转速179 r/min、培养温度26℃、装液量80 mL/250 mL时,可获得最大预测值22.54 g/L的富锌灵芝液体种子量(以菌丝干重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适宜玉蕈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培养基。[目的]以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方法筛选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氮源,再进行正交试验筛选其碳源与氮源最佳配比,进一步采用单因素方法筛选其最佳无机盐及VB1浓度配比。[结果]玉蕈菌丝体最佳液体培养基为麦芽糖30 g/L,蔗糖30 g/L,酵母粉3 g/L,麦麸10 g/L,KH2PO41 g/L,Mg SO4·7H2O 0.5 g/L,VB19.0 mg/L,p H自然。25℃培养288 h,其菌丝体生物量干重可达10.394 g/L。[结论]该研究为玉蕈菌丝体深层发酵生产及其液体菌种的生产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过氧化氢酶高产菌株EIM-70进行鉴定,并对其产酶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对EIM-70菌株进行形态学分析及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以鉴定其所属菌种;在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EIM-70产过氧化氢酶的最适碳、氮源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对产酶影响显著的因子,再利用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适产酶培养基配方。[结果]试验将EIM-70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itilis);EIM-70的最适产酶培养基为:葡萄糖19.25 g/L、NaNO39.25 g/L、FeSO4.7H2O2.46×10-3g/L、MgSO4.7H2O 0.50 g/L、Na2HPO4.12H2O 9.25 g/L、KH2PO40.60 g/L、2°麦芽汁,优化后Bacillus subitilis EIM-70的液体发酵产过氧化氢酶的活力可达6 927.45 U/ml,比优化前提高1.87倍。[结论]该研究为过氧化氢酶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筛选得到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芽孢杆菌菌株,并进行鉴定,最后优化其产芽孢发酵条件。[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菌株拮抗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3个显著影响因子,最后利用响应面法确定显著因子的最佳组合浓度。[结果]菌株JF48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37±3)mm,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其最佳产芽孢发酵条件为玉米粉14.69 g/L,豆粕粉9.54 g/L,Ca Cl22.00 g/L,Na Cl 5.00 g/L,Mg SO41.00 g/L,装液量50/250 m L,转速为200 r/min,初始pH 7.5,温度38℃,接种量1.0%,最高芽孢产量为3.6×109cfu/m 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105倍。[结论]菌株JF48对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很强抗性,响应面法有效提高了其芽孢产量。  相似文献   

10.
李学龙  杨镇  王娜  龚娜  马晓颖  杨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57-6158,6161
[目的]优化北高丛蓝莓内生真菌的液体发酵条件.[方法]以一株分离自北高丛蓝莓的内生真菌菌丝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对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选择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培养基:玉米粉90 g/L,豆粕5 g/L,KH2PO41 g/L,MgSO4 0.6 g/L,维生素B1 10mg/L,以菌丝体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培养温度、培养基pH、摇床转速、接种量,以确定最适培养条件.[结果]在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60 r/min,pH值7.0,接种量5%时,菌丝体生长量达到最大.[结论]初步得到该菌的生长动力学参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德  周明  高虹  史德芳  郭鹏  李露  薛淑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36-18538
[目的]优选灵芝液体发酵的最优培养基。[方法]以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培养灵芝,研究不同碳源对灵芝液体发酵菌丝生长情况及生物量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玉米粉水解液发酵得到的灵芝菌丝体生物量最大;不同培养基发酵得到的菌丝体生物量大小顺序为玉米水解液〉玉米粉〉葡萄糖+玉米粉〉蔗糖+玉米粉〉麦芽糖+玉米粉〉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灵芝菌丝体多糖含量顺序为麦芽糖+玉米粉〉葡萄糖+玉米粉〉玉米粉〉玉米水解液〉葡萄糖。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玉米粉为灵芝液体发酵的最优培养基。[结论]筛选出灵芝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为以玉米粉为碳源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张国广  黄家福  陈丽萍  邹金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701-7702,7719
[目的]检测灵芝菌丝对4种抗生素卡那霉素、头胞霉素、氨苄青霉素、潮霉素的敏感性。[方法]在PDA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4种抗生素,观察抗生素对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头孢霉素、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对灵芝菌丝生长基本没有影响,在某些试验浓度中对菌丝生长还具有微弱的促进作用。潮霉素对灵芝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0mg/L的潮霉素能完全抑制灵芝菌丝的生长。[结论]为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灵芝遗传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育富硒灵芝高产菌株并研究其液体发酵性能。[方法]应用添加Na2SeO3的培养基筛选富硒能力较强、菌体生物量及菌体多糖产量均较高的菌株,并研究其发酵性能。[结果]筛选到菌株Ganoderma lucidumZ-4-25,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浓度0.08%的Na2SeO3即能有效促进菌体生长,在浓度0.16%的Na2SeO3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92 h,灵芝菌粉有机硒含量达到13 000μg/g菌体。在添加浓度0.08%的Na2SeO3条件下,10 L发酵罐发酵216 h,菌体生物量干重达到26.82 g/L,灵芝菌粉有机硒含量达到9 800μg/g菌体。[结论]该研究为富硒灵芝的液体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灵芝中As、Hg、Pb、Cd 4种重金属的含量。[方法]利用微波消解法对灵芝样品中As、Hg、Pb、Cd这4种金属元素一次消解,再对处理好的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测定灵芝中4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灵芝中As、Hg、Pb、Cd平均含量分别为0.208、0.033、0.725、0.338 mg/kg,均低于《中国药典》中重金属限度值。[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为灵芝中As、Hg、Pb、Cd的含量测定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也为灵芝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银萍  张舒  汪洋  李敏  陈学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379-12381
[目的]探讨灵芝原生质体的高效制备及诱变方法。[方法]用2.5%溶壁酶、0.5%蜗牛酶和0.5%纤维素酶组成的复合酶液裂解适龄灵芝菌丝体,制备原生质体,统计其再生频率,并用制备出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试验。[结果]采用该制备方法获得了高质量的原生质体,其再生率能稳定达到80%以上,且经复合诱变后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也较高。[结论]该研究为后续的灵芝诱变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获得较适宜秸秆降解的灵芝菌株。[方法]通过显色圈法初筛和比色法复筛从28株食品级灵芝菌种中筛选适宜秸秆发酵的灵芝菌株的方法。[结果]添加黑芝进行青贮饲料的辅助发酵,经过1 d即可进入乳酸发酵阶段,45 d即可获得p H小于4.2的青贮饲料,且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活力的菌株发酵所得的饲料中乳酸含量更高。[结论]添加灵芝可以加速乳酸发酵的起始时间,并能缩短青贮饲料发酵的周期,提高饲料中的乳酸含量。  相似文献   

17.
药用真菌树舌液体深层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752-2753
[目的]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树舌液体深层培养的影响。[方法]以树舌菌丝体的生物量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最适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3%、黄豆粉1.5%、酵母膏0.3%、磷酸二氢钾0.3%、硫酸锌0.002%、硫酸镁0.10%,在28℃、140 r/m in的恒温培养振荡器上振荡培养6 d,生物量可16.29 g/L。[结论]试验得出树舌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在此条件下,生物量大大提高,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陈乃东  陈琼  何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46-8148
[目的]对灵芝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方法]将灵芝在50℃条件下干燥恒重,过40目筛,用无水乙醇对灵芝干粉进行脱脂预处理,脱脂完毕风干后在不同的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的条件下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获得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灵芝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W/V,g/ml,下同),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温度为90℃;在此条件下,灵芝多糖得率可达1.61%。[结论]该方法优选了灵芝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灵芝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液体发酵过程中草乌与灵芝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研究在灵芝液体发酵过程中初始pH、草乌粉及草乌提取物对灵芝菌体生长、胞内外多糖的影响,以及灵芝发酵对草乌粉及草乌提取物中酯型生物碱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当初始pH为6时,灵芝菌体生物量及胞内外多糖产量均达最大值,分别为7.50、0.25、0.42 g/L;草乌粉添加量为20 g/L时,生物量和胞内多糖达最大,分别为10.60和0.54 g/L,分别为对照的1.96和2.57倍;草乌粉添加量为15 g/L时,胞外多糖产量达最大,为0.76 g/L,是对照的2.11倍;草乌提取物添加量为0.87 g/L时,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达最大,分别为11.30和0.72 g/L,分别是对照的2.13和2.06倍,添加量为1.16 g/L时,胞内多糖产量最高,达0.57 g/L,是对照的2.38倍。[结论]灵芝均能降低发酵液中草乌粉、草乌提取物中的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及增加发酵液中单酯型生物碱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