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玉米纹枯病1、症状识别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叶片、茎秆和果穗,最初多由基部叶鞘发病,从下而上逐步扩展,典型症状为在叶片、叶鞘或苞叶上形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边缘呈深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包围叶片和叶鞘直至干枯。茎秆受害后期组织松软解体,植株极易倒伏,而果穗受害时常造成腐烂,使果穗秃顶,粒重下降,影响玉米品质和产量。环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白色菌丝体,病部组织内或叶鞘与茎秆间常产生  相似文献   

2.
一、症状 病原菌主要为菊欧文氏玉米致病变种.是一种杆状植物病原菌。细菌性茎腐病多在玉米生育中期发生,主要危害植株中部茎杆和叶鞘,叶鞘上初见水渍状.病斑扩展后形状不规则.呈黑褐色,边缘波浪状,浅红褐色。与健康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其明显.发病部位的叶鞘和茎杆迅速软化、腐烂,散发出臭味,有褐色菌脓.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向上、向下扩展蔓延。  相似文献   

3.
香蕉叶鞘腐烂病是近几年香蕉种植区新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是危害香蕉叶鞘。  相似文献   

4.
正一、大蒜白腐病(一)危害特征大蒜白腐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以及鳞茎。大蒜开始染病时外部叶叶尖呈现条状或叶尖沿下变黄,然后扩展到叶鞘和内叶,植株长势衰弱,植株变黄矮化或枯死,田间拔出病株可见鳞茎的表皮产生水渍状病斑,上面长有大量的白色菌丝层。病部呈白色腐烂,在菌丝层中长出大小为0.5~1.0 mm的黑色小菌核,茎基变软,病株鳞茎变黑腐烂。田块大蒜成团枯死,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小麦纹枯病成为小麦生产中普遍发生且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该病的发生可导致小麦的穗粒数减少、粒重降低,甚至形成白穗,也可引发倒伏,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在小麦拔节后的发病初期,先在植株下部近地表处的叶鞘上出现边缘"浅褐色"、中间为"灰白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可连片形成"花秆",严重的造成支柱基部,节变黑甚至腐烂而导致"死株"现象;茎秆上病斑呈梭形、纵裂,病斑扩大后  相似文献   

6.
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近年来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幼苗发病.在近地表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病斑.后期基部茎节腐烂.病苗枯死。成株感病,在壁部叶鞘上形成云纹状病斑,并向上部扩展,后期侵入茎壁.造成茎壁失水坏死。纹枯病将导致小麦穗粒数减少、子粒灌浆不足和千粒重降低.造成产量损失一般在10%左右,严重者达30%-40%。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04,(7):32-33
症状:一般在分蘖期到抽穗期盛发,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秆和稻穗。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长椭圆形的纹状病斑,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央淡褐色到灰  相似文献   

8.
巴里坤县大蒜白腐病发生严重,发病株率达10%~20%,影响大蒜的高产稳产。 一、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初染病时外叶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变黄,后扩展到叶鞘及内叶,植株生长衰弱,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病株可见鳞茎表皮产生水渍状病斑,长有大量白色菌丝层,病部呈白色腐烂,菌丝层中生出大小为0.5~1.0毫米的黑色小菌核,茎基变软,鳞茎变黑腐烂。  相似文献   

9.
1发病症状 大蒜白腐病又叫菌核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初染病时外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发黄,后扩展到叶鞘及内叶,植株生长衰弱,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时病株可见鳞茎表皮产生水渍状病斑,长有大量白色菌丝层,病部呈白色腐烂,菌丝层中生出大小为0.5~1毫米的黑色小菌核,茎基变软,鳞茎腐烂.田间成团枯死,形成一个个病窝,地下部多以接近须根部分开始发病,病部先呈湿润状,后逐渐向上扩展产生大量的白色菌丝.  相似文献   

10.
一、危害症状 本病多发生在孕穗期剑叶叶鞘上,剑叶叶鞘初现暗褐色小斑,边缘较模糊,多个病斑可连合成云纹状斑块,有时斑外围现黄褐色晕圈.  相似文献   

11.
1发病症状 大蒜白腐病又叫菌核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初染病时外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发黄,后扩展到叶鞘及内叶,植株生长衰弱,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时病株可见鳞茎表皮产生水渍状病斑,长有大量白色菌丝层,病部呈白色腐烂,菌丝层中生出大小为0.5-1毫米的黑色小菌核,茎基变软,鳞茎腐烂。田间成团枯死,形成一个个病窝,地下部多以接近须根部分开始发病,病部先呈湿润状,后逐渐向上扩展产生大量的白色菌丝。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危害日趋严重,系统地综述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表现病原菌及致病因子发病传播危害损失玉米对纹枯病的抗性研究及综合防治等。1.为害症状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春玉米的危害主要在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对夏玉米危害时间长,从苗期(2叶期)即发生危害。该病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基部叶鞘感病后,初在叶鞘基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多时,可形成云纹状灰白色大斑,使叶鞘腐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我们和平镇18万亩玉米90%以上感染纹枯病,一般减产5—10%,严重的减产15%。玉米纹枯病症状:主要为害叶鞘,也为害茎杆,严最时玉米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茎基部1—2节叶鞘上产生水浸状病斑,后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病斑由茎基部向上扩展蔓延。果穗苞叶感病后也产生同样的纹状病斑。果穗感病后秃尖,籽粒不饱满或变褐腐烂。  相似文献   

14.
一、危害症状纹枯病菌可侵染水稻的叶鞘、茎杆、叶片、穗颈,首先在近水面处的基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模糊,像开水烫过的圆形小斑点,然后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中央呈灰绿色至灰褐色的病斑。新形成的病斑处能长出许多菌丝来,并且向上部叶鞘、叶片蔓延,几个病斑可合成一个大斑,  相似文献   

15.
一、危害症状 纹枯病菌可侵染水稻的叶鞘、茎杆、叶片、穗颈,首先在近水面处的基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模糊,像开水烫过的圆形小斑点,然后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中央呈灰绿色至灰褐色的病斑。新形成的病斑处能长出许多菌丝来,并且向上部叶鞘、叶片蔓延,几个病斑可合成一个大斑,形成云纹状,在植株上呈花纹状。病菌危害水稻的叶鞘、茎杆及叶片,破坏其机械组织,阻碍营养物质的输导,严重时引起茎杆倒伏、植株枯死。  相似文献   

16.
本病的田间主要特征是茎基部变灰黑色腐烂,并有恶臭.病株先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渐向上扩展成边缘深褐色、中间枯白色的不规则大型病斑,延及大部分叶鞘.剥开叶鞘,可见茎基部变褐色和黑色.严重的病株心叶青卷,继而枯黄,酷似螟害“枯心苗”.以后基部进一部发黑腐烂,极易拔断,叶片逐渐枯黄,直至全株枯死.发病轻的植株叶片自下而上依次枯黄,叶枕距缩短,根系发育不良,呈黄褐色和黑色,瘪谷增多.  相似文献   

17.
稻小球菌核病主要发生于南方稻区。近几年来,在东北一些地区也时有发生。该病可引起倒伏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严重时可绝产。1症状识别主要发生于稻株下部叶鞘和茎秆,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黑褐色小病斑,逐渐向上扩展成黑色细条状、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可扩大到整个叶鞘。病菌菌丝侵入叶鞘内部茎秆,在茎秆上形成黑褐色线条状病斑,病重的茎秆基部变黑,最后茎秆腐烂,软化倒伏,使谷粒干秕变白。发病后期叶鞘和茎秆内部,可见灰白色菌丝和黑褐色菌核。病菌的分生孢于也可直接侵害穗部,引起穗枯。  相似文献   

18.
一、纹枯病纹枯病:又叫云纹病,俗名有眉目斑、花脚瘟和霉绿杆等,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病害从分蘖期开始发生,愈到后期发生愈重,主要为害靠近水面的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危害上部的叶鞘和叶片。病斑初期为椭圆形,叶片中央为灰绿色,以后不断扩大成为纹状不规则病斑。病斑扩大后,叶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软腐病是君子兰最严重的叶斑病,俗称烂头病。病斑面积大,叶基部发病时全叶腐烂,假鳞茎发病导致全株腐烂。1症状病菌主要危害叶片及假鳞茎。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斑,迅速扩大,病组织腐烂呈半透明状,病斑周围有黄色、  相似文献   

20.
正1韭菜菌核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或茎部。被害的叶片、叶鞘或茎基部初变褐色或灰褐色,后腐烂干枯。病部可见棉絮状菌丝缠绕及由菌丝纠结成的黄白色至黄褐色菜籽状菌核。2韭菜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积水处开始侵染,初形成白色近椭圆形小点,以后发展成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灰白色坏死斑,其上产生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花梗染病,初期也形成近椭圆形白色凹陷小点,以后发展成坏死枯斑,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