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经营规模、土地转入与化肥减量增效的关系。【方法】基于2017年全国4 74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普通最小二乘和工具变量回归方法实证检验经营规模、土地转入对化肥施用强度和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经营规模对化肥施用强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化肥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平均来看,经营规模每扩大1倍将引致化肥施用强度降低30%、化肥利用效率提高14%。土地转入对化肥施用强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化肥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转入土地农户的化肥施用强度较未转入土地农户高出14%。【结论】推动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有效促进化肥减量增效;进一步保障土地流转的规范性和土地经营权益的稳定性将有助于促进转入土地农户降低化肥施用强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1979—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农业化肥施用强度及变动趋势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体及中部、东部、西部三大地区的农业化肥施用强度均保持上升的趋势,且全国呈现由西向东上升的空间分布规律。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2个阶段对在不同生产流通体制下,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产出水平提高始终是我国农业化肥施用强度上升的诱致性因素;人口数量的增长会间接导致化肥施用强度的上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化肥价格对化肥施用强度的调节作用仍不明显。最后,提出了引导农户科学施肥、减轻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重视政府对化肥市场的调节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研究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的影响,对实现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江西省8县(市)769份水稻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利用引入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IV-2SLS)探讨耕地经营规模与化肥减施效应之间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施用强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两者呈“U”型关系,适度规模为4.60 hm2,即化肥施用强度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首先下降,达到适度规模后发生增长。耕地流入和耕地质量在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效应中都产生了显著的增强性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老一代农户的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效应都产生了显著影响;丘陵山区的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效应产生了显著影响,平原地区不显著;二兼户的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效应产生了显著影响,一兼户不显著。因此,政府应进一步积极推动耕地适度流转。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农户和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采取有差别的耕地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户行为理论,通过发放407份调查问卷,运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户主基本特征、家庭资源特征、信息资源特征、政策因素对农户施肥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是否为村干部与化肥施用强度呈负相关且显著;农户家庭兼业程度和复种指数与化肥施用强度呈正相关且检验结果十分显著,劳动力规模和耕地块数与化肥施用强度呈正相关且检验结果显著;农户对环境保护关注程度、农户是否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与化肥施用强度呈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户行为理论,通过发放407份调查问卷,运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户主基本特征、家庭资源特征、信息资源特征、政策因素对农户施肥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是否为村干部与化肥施用强度呈负相关且显著;农户家庭兼业程度和复种指数与化肥施用强度呈正相关且检验结果十分显著,劳动力规模和耕地块数与化肥施用强度呈正相关且检验结果显著;农户对环境保护关注程度、农户是否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与化肥施用强度呈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对耕地利用强度的影响及中介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城镇化对耕地利用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利用31个省份(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1995—2018年的数据,分析城镇化对复种指数、化肥施用强度、粮食单产、种植业碳排放强度等4个耕地利用强度指标的影响,并对土地经营规模、城镇扩张、城镇人口、居民消费水平、城乡收入差距等因素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城镇化对农业生产具有土地规模效应、劳动力替代效应和需求拉动效应,进而影响耕地利用强度。总体上,城镇化对化肥施用强度和粮食单产具有正向影响,对复种指数和种植业碳排放强度没有显著影响。2)城镇化有利于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从而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降低化肥施用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同时不影响粮食单产;城镇化造成农业劳动力的相对稀缺,从而导致其他投入要素对劳动力的替代,以及复种指数的下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各个耕地利用强度指标都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中国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了1994年以来化肥施用强度对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小麦、玉米6种粮食单产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国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6种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持续增加,且均超出国际安全施用标准;小麦与玉米的化肥施用强度显著高于水稻;部分品种的化肥施用强度已出现优势产区和非优势产区、东中西部的区域差异。2)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与其单产水平具有显著的关联效应。3)晚籼稻、粳稻和玉米的化肥施用强度对其单产仍存在正向作用,但已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特征;小麦、早籼稻和中籼稻的这种影响不再显著,已有过度施用特征。今后在坚持化肥施用零增长前提下,注重科学施用化肥、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在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达成平衡,是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化肥施用强度的驱动因素分解与控制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化肥施用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直至2016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但化肥施用强度并没有实质性的下降。当前,中国的化肥施用强度仍明显高于国际安全标准。在分析1990—2018年中国化肥施用量与施用强度的基础上,利用因素分解模型,从高耗肥农作物和高强度区域2个层面剖析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同化肥施用强度变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中国化肥施用量与化肥施用强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区域间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差别是造成宏观层面不同区域化肥施用强度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耗肥农作物层面,种植业结构偏向水果、蔬菜是造成高耗肥农作物上化肥施用强度增长的主导因素,结构驱动率高达66.74%。在高强度区域层面,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共同促使化肥施用强度增加,但2017年以来,效率份额的驱动作用明显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化肥施用强度具有显著(P<0.1)影响。未来,应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适当减少高耗肥农作物种植面积,同时不断推进节肥技术推广,注重提高化肥投入的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9.
当前,化肥使用量高居不下,过量施用化肥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69户天津武清区蔬菜种植农户的化肥施用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年龄、农业收入占比对农户的化肥施用强度呈强正相关;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对过量施用化肥危害的了解程度、参加化肥知识培训(讲座)与农户的化肥施用强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农户的耕地面积、地块数与化肥施用强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强农民的施肥技术培训,对生物菌肥、生物农药进行补贴和加大宣传力度等减肥增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江西省1990—2019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了南方稻作区化肥施用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变化进行了分解,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了由效率驱动的化肥施用强度的驱动因子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江西省的化肥施用强度经历了先波动上升后高位稳定再波动下降的变化,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江西省的化肥施用强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效率驱动效应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变化起到主导作用,而结构驱动效应并不明显;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转移、畜禽粪便排放量、人均耕地面积和减量政策等因素对由效率驱动的化肥施用强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就江西省乃至南方稻作区的化肥减量化施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国232个地级市数据,运用有限混合模型(FMM)分析了农业机械投入对化肥减量化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总样本由农业机械化低水平样本和高水平样本组成;机械强度与化肥强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机械化低水平阶段,机械强度与化肥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在机械化高水平阶段,机械强度与化肥强度呈负相关关系;要通过增加农业机械投入促进化肥减量化,关键在于转变农户施肥需求。建议加快研发推广大型农业机械,推广秸秆还田、化肥机械深施等技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化。  相似文献   

12.
农业现代化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和支撑作用。采用江苏省45个县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户均播种面积与综合机械化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户均播种面积越大,其综合机械化率就越高。这说明,在推进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同步加快土地流转。增加土地经营规模是必要的选择。单位播种面积的化肥农药使用量与户均播种面积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户均播种面积的扩大,则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此外,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种植业从业人员比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呈现负相关关系,尤其是化肥和机械化,都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劳动力比例下降,有助于增强对农业现代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机械化水平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及作用路径,采用最小二乘方法并构建“机械化水平-种植模式、农户收入-化肥施用强度”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机械化水平对每公顷化肥施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当地总体相对低水平的机械化程度相关;(2)农业机械化通过强化以销售为导向的种植模式增加化肥施用量;(3)农业机械化通过提高家庭总收入进而增加化肥施用量。从提升种植农户素质、加强科学施肥培训、完善机械服务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对加快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进鄱阳湖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7年长江中下游4省998户种稻农户数据,探究了经营规模和信息技术获取对样本整体农户不同生态生产行为的差异性影响;同时在将农户分为纯农户、Ⅰ兼农户和Ⅱ兼农户的基础上,分析经营规模、信息技术获取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样本整体农户,经营规模与农户减少农药、化肥使用行为之间存在"U"型关系。加入农业合作组织对农户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及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显著正向影响;接受培训次数对所有生态生产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对于不同农户类型,经营规模与纯农户生态生产行为之间存在"U"型关系;信息技术获取对不同类型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生命周期评价(LCA)为基础,选取农业能耗状况(化肥、农药、农膜施用强度)、农业生产低碳绩效(碳生产力、财政支农强度、农业碳排放效率)等评价指标,运用趋势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分析安徽省低碳农业发展现状,并对低碳农业中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等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4年安徽省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等碳排放源的排放强度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碳生产力逐年良性发展,农业碳排放效率逐年提高,农业碳排放总体呈正平衡状态。各因素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农膜施用量、农用柴油使用量,其各自用量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就相应地分别增加1.36%、1.14%、-0.70%、0.49%。  相似文献   

16.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山东省威海市为研究区域,通过输出系数模型对区域内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排污、水产养殖和化肥施用等五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行估算分析。利用GIS技术,对各区市农业面源污染进行空间化异质性分析,探讨农业面源污染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揭示不同类型污染物对研究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程度和结构特征。研究表明:2019年威海市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和化肥施用;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地是乳山市、荣成市和文登区三地,各区市实物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排序是乳山市文登区荣成市经技区临港区环翠区高技区;各区市之间单位土地面积等标排放强度极不平衡,乳山单位土地面积的排放强度远远高出其他区市。因此,本文建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是畜禽养殖和化肥施用,同时在空间布局上要合理规划畜牧养殖规模,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率,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化肥的过量施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江西省规模农户化肥施用量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碳转化系数法进行规模农户、化肥施用与碳减排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土壤的肥力、户主是否施用有机肥、对低碳技术应用的风险态度等4个因素深刻影响规模农户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施用行为,与化肥碳排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化肥碳减排效果显著;建议从政府和农户本身2个维度采取措施,实现化肥碳减排。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龙头企业农地规模经营对减施化肥的影响,利用广东省“乡村振兴固定观察点”项目的新型经营主体调查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考察龙头企业土地经营规模与化肥减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龙头企业经营规模与企业化肥减量效应之间呈U型关系,即随着企业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其化肥减量行为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变化。上述结论在缓解变量测量误差及采用工具变量法方式等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地权越稳定、地块越集中的企业,其经营规模扩大的化肥减量效应更为显著,但种养结合模式、法人从农经历所衍生的化肥减量提升效应仅分别主要存在于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县级龙头企业样本中。上述结果表明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规模经营对化肥减量的作用值得关注,但龙头企业化肥减量效应存在规模门槛问题,而且地权稳定、地块集中、种养结合模式等能有效提升企业规模经营的化肥减量效应。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时空演变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江苏省化肥施用规律并为化肥减量提出建议。[方法]以江苏省2000—2016年化肥施用量及农作物播种面积为原始数据,计算得到该时期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化肥施用的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以研究其时空变化。[结果]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经历了受城镇化影响上升后受农业结构及相关政策影响下降的过程,在2007年达到最大值,为463.40 kg/hm~2;变异系数与泰尔指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000—2014年逐年上升,近年有下降趋势,表明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区域差异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及农业发展水平影响在空间上呈"北高南低"的特征;随着时间延长,大多数城市的化肥施用强度逐渐下降。[结论]从发展节肥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政府引导3方面提出化肥减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浩  吕杰 《世界农业》2023,(4):111-124
整体结构位置和二元关系程度是社会网络的“质”和“量”特征,区分农户的结构和关系嵌入维度,有助于揭示社会嵌入与化肥施用之间的“黑箱”。本文基于社会嵌入理论构建农户化肥减施行为的嵌入逻辑,利用辽宁省1 011户粮食种植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社会嵌入对农户化肥减施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嵌入有利于农户的化肥减量行为,但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间存在化肥减量选择和减量结果的影响差异,结构嵌入相较于关系嵌入拥有更强的化肥减量效应,“弱关系”更有利于实现农户的化肥减量行为。(2)社会嵌入的化肥减量作用因农户分化类型而呈现差异,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能提高小农户和兼业户选择减量施用化肥行为的可能性,但关系嵌入能够促进其化肥持续减量。仅结构嵌入和关系质量能提高规模户和纯农户选择减量施用化肥的可能性,并促进其化肥持续减量。关系质量型嵌入适用于小而兼型农业生产经营的化肥减量,结构质量型嵌入适用于大而专型农业生产经营的化肥减量。因此,加强社会网络的嵌入结构建设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社会化减量路径,对拓展农业减量社会化、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