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为探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否有能力带动小农户发展,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技术效率比较视角出发,利用对黑龙江省13市47村342个样本的调查数据,采用三阶段DEA-Tobit模型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比较并分析导致技术效率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普遍高于小农户,具备带动小农户发展的能力,其中带动能力最强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其次是家庭农场、专业种植大户;环境因素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后,生产者管理因素是导致技术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重塑主体培育政策、巩固合作经营基础、创建优良生产环境将有助于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推动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有机衔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增收的相关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建立调研评价指标,设计调查问卷。以农业特色转型升级的山西省为例,基于山西省境内11个地级市小农户的调研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增收效果的因素。结果显示:农户人均收入、土地流转总面积、经营者能力、市场信息服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增收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推动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增收,针对辐射带动能力弱、土地流转不畅等问题,提出了健全利益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主体管理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创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路径,紧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对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在尊重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意愿的基础上,以共享为核心,两者之间常见的利益联结方式有订单收购、带动就业、股份分红等模式。以农业特色转型中的山西省为例,梳理了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与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弱、小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不强、小农户融入大市场困难的发展困境。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增加小农户土地流转收益、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绿色发展日益重要的今天,农业绿色生产技术采纳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平台化组织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产物,对经营主体的绿色生产有跨越式带动效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平台化组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绿色生产的具体带动效果,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2021年7月在苏北地区得到的567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绿色生产调研数据。结果表明,平台化组织对不同意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纳行为的带动效果有差异,同时对不同具体绿色技术采纳的带动效果有差异。为提高平台化组织对绿色生产的带动效果,各地应在设备购置、服务实践等方面对平台化组织给予大力支持,将资金、政策等更多地向提供绿色防控、数字管理等技术平台倾斜,且平台化组织应更多关注小规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乃至于小农户,更好地发挥其对于绿色生产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5.
华北小农户不同规模化组织的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主体,也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主要贡献力量,因此提高小农户的生产效率对提高我国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河北省曲周县小农户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的几种典型模式(种粮大户、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高产创建以及一种新型的农民组织模式—大方操作)为对象,比较2012年夏玉米不同组织模式下农业生产因素,包括土壤,施肥,水分,劳动力及现金成本的差异,分析其农业生产效率,探讨不同农户组织方式生产效率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不同形式的农户组织在满足农户技术需求和服务需求方面开展的工作存在明显的差异。与分散经营模式相比,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的农户产量提高了2.9%-15.7%、关键技术平均到位率提高了18-71个百分点、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36.8%-103.8%,在资源利用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资本生产率方面,除种粮大户低于分散经营农户之外,其他三种典型模式均高于分散经营农户,其中,大方操作模式在综合提升小农户各项效率效益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研究揭示了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规模化经营方式结合更加具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托管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但不同托管模式可能存在效率差异,探究不同托管模式的效率差异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产权理论,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农业生产托管组织的调查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不同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技术效率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托管分为村集体主导型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型两种模式,村集体主导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之间存在技术效率差异,村集体主导模式的平均技术效率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高7.79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托管规模、托管土地细碎化程度、托管组织自给劳动力人数、设置农业经纪人能显著影响农业生产托管的技术效率。村集体主导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效率差异原因在于村集体主导模式土地细碎化程度较低,且由于产权原因自给劳动力人数普遍较多,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没有充分发挥托管规模与农业经纪人优势。因此,提出积极鼓励发展村集体主导模式、进一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托管规模、培育农业经纪人队伍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有效的带动了普通农户的生产与经营,实现了农户增收。为了进一步的确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的典型模式做讨论与研究意义显著。总之,文章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的典型模式做探讨,旨在为农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普通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在化肥与有机肥使用现状、耕地保护意识、利益诉求等方面的主要差异,提出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对于当前农业绿色发展至关重要。通过黑龙江肇东、山东平度、浙江龙游等地对普通农户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实地调研和访谈,发现新型经营主体在使用有机肥、耕地保护等方面的意识和行为水平较普通农户偏高,普通农户相比新型经营主体对精准施肥技术的需求更强,优质农产品不能实现优价仍然是限制农户绿色生产的主要因素。最后,建议加强普通农户耕地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化肥减量增效中的带动作用,通过完善绿色生产性社会化服务提升普通农户绿色发展能力,并构建新型经营主体绿色信用体系,确保绿色农产品的品质与信誉,促进绿色生产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杨康  凡启兵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3):221-224
长期以来小农户的局限性使得其在衔接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下才能得以实现,而地方农业企业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处于佼佼者和引领者的地位,如何保持农业企业与小农户的长期协调稳定合作,须探索小农户、地方涉农企业"双向奔赴"的路径,以达到农户、企业双赢局面.分析了退出型、兼业型、自给型、发展型小农户类型对不同经营主体的选择意向以及与现代农业相应的衔接路径,并从福娃集团"企业+基地+农户"案例分析入手,得出地方涉农企业带动小农户发展的3个关键点:①加强农业企业品质发展,提升企业自我造血能力;②探索利于"双向奔赴"的联结路径与利益机制;③提高区域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强化小农户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坚持农业家庭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方向,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应以小农户为主体还是走家庭农场为主体的规模化经营,其实质是农业经营主体与经营方式之争,背后反映的是不同主体的效率问题,本文从理论解释及实证检验2个方面来对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小农户还是家庭农场,从某种意义上讲,生产都是有效率的,两者均有理论和实证支持;生产效率的差异主要受度量指标、方法以及农业内外部环境的特殊性等多个因素影响。结果还表明,家庭农场和小农户代表农业经营的二元变迁方向,在农业经营转型中两者不可偏废;农业经营主体和方式的选择应与区域农业发展实际相适应,绝不能一刀切。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市玉米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鄂尔多斯市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最主要的饲料粮。据统计2009年部尔多斯市现有耕地37.07万hm^2,玉米播种面积28.57万hm^2。占耕地面积的76.8%。因此提高鄂尔多斯市玉米的生产能力和种植收益水平。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饲料粮供给、增加种粮农户收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市的玉米生产效率进行研究,衡量玉米生产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情况,并提出改进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式和政策建议,以期提高鄂尔多斯市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户生产收入。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破解如何种好地、谁来种地的问题,必须大 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面对着土地流转、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水平日益提升,对农民的职业要 求越来越高。然而国内绝大部分农民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农业技术培训,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 发展特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农业培训,培育他们成长为新型职业农 民,更好地适应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潜山市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贫困农民就业的主渠道和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增强了贫困农户的自主发展能力,日益成为农村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的主力军。但目前多数经营主体的发展后劲不足,带动脱贫的力度不大,稳定的利益分配和保障机制还没有形成,融资难、融资贵也制约了经营主体发展。未来必须科学谋划推动,着力形成潜山产业特色优势;强化各项措施,提升经营主体带贫能力;加大金融扶持,满足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创新结合模式,完善经营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4.
Traditionally, the Swedish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 has delivered technical information to farmers with the aim of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in farming. Present problems with overproduction of food and the negativ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present farm practices has brought this traditional mission in question. In a situation of budgetary constraint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funding of the governmental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 should be cut down or even discontinued altogether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is would be a mistake. The various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dicate that we are far from an ideal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stead, public opinion and new guidelines for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call for substantial changes in Swedish agriculture with respect to pollution, preservation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 maintaining an open rural landscape, ethical aspects of animal production, rural development etc. This reorientation of Swedish agriculture presumes that decision-makers, farmer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get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complexiti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ontributing to this learning process th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 would have an important mission. To be able to fulfill this mission, extension professionals must be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a broader concept of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in agriculture, for instance, how to extend cost-benefit analyses and technical criteria of efficiency to include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ethical aspects. Our present extension staff has not received adequate training for this task. It is suggested that all agricultural colleges need to create departments of Rural Sociology and Agricultural Humanities to provide agricultural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s an opportunity to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griculture and make them prepared to take on the challenge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ey confront in developing our future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服务外包和契约选择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河南省3 305份农户调查数据,以服务外包为研究视角,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河南省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样本农户小麦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7,土地的产出弹性最大,劳动力的产出弹性最小;2)服务外包程度越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越高;3)服务外包中,农户签订空合约、口头合约等非正式契约比书面合约更能提高其生产技术效率,农户与服务提供方关系的远近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因此,鼓励农户参与服务外包;鼓励农业服务组织提高服务质量,甚至通过纵向合作实现服务规模化;当前不应强推生产的合约化,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剖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多功能与新型经营主体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量表,并以重庆市凤凰镇7个行政村为实证,筛选出适合于村域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新型经营主体类型.结果表明:胡南坝村(多功能性高值区)适合引进农业企业,未来以打造农业企业示范片区为导向;皂桷树村、凤凰桥村和八字桥村(多功能性中值区)适合成立农民合作社,未来以农民合作社引导型为导向;杨家庙村、五福村和威灵寺村(多功能性低值区)适合扶持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未来适合营建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集聚区.研究为村域尺度下新型经营主体的选择与培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China is characterized as ‘a large country with many smallholder farmers’ whose participation in modern agriculture is key to the country's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romoting smallholder farmers’ adop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is on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capabilities of smallholder farmer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ternet use on the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by smallholder farmers based on a survey of 1 449 smallholders across 14 provinces in Chin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ternet use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echnology adoption, with the probability of adopting new crop varieties,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and straw-returning technology increasing by 0.200, 0.157 and 0.155,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Internet use is found to be heterogeneous with a greater effect on smallholder farmers having low education levels, limited training, and high incomes. 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by smallholders, rural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and Internet use promotion should be the focus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玉米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运用2020年中国和美国的截面数据,比较两国及中国各地区间玉米生产成本结构差异,并采用刻画等产量曲线的方法揭示玉米生产中机械投入与劳动力投入和土地投入与肥料投入的替代关系,明晰各地区玉米生产的投入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COST-DEA模型测算2010—2020年中国玉米主产省份的技术效率、要素投入效率、配置效率以及成本效率,分析玉米生产成本节约潜力。结果表明:玉米生产的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较高是导致中美玉米生产成本悬殊的重要原因;中国玉米生产成本效率平均为0.568,其效率损失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过低;从区域分布看,成本效率呈现西北和东北高、西南低的局面;从不同投入要素看,种子和肥料的利用率更高,土地和劳动力投入的节约潜力更大。因此,应综合提升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升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吕娜 《农学学报》2016,6(7):96-100
国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涉农项目是支持合作社发展,支持农业和农民的重要方式。本研究通过对20个合作社承担涉农项目的实践操作的深入探讨,总结归纳出四类合作社涉农项目管理模式,并对其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项目管理相关理论和涉农项目的特殊性,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涉农项目建设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对改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涉农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和提高项目建设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嘉兴市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实际需求,从而为嘉兴市相关部门精准开 展职业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课题组于2018 年10 月对嘉兴市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术培训需 求进行了调查。调研结果显示嘉兴市整体培训情况较好,农民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术培训 认可度较高;嘉兴市新型职业农民对于种植实用技术、农业政策与农村法律法规知识、农产品贮 藏与加工技术方面培训需求较大;通过改革现有培训方法方式,增加培训互动交流机会,可以进 一步提高培训效果。调查结果对嘉兴市加强农民科学技术水平,推进嘉兴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