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生猪养殖补贴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本文基于2012—2017年江苏省生猪养殖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从是否获得补贴和补贴金额两个角度出发,实证分析了生猪养殖补贴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主要结论有:①2012—2017年,江苏省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均值为0.956。在时间上技术效率呈现出了上升趋势,在规模上技术效率呈现出了递增趋势。②生猪养殖补贴对技术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获得补贴的生猪养殖户的技术效率要比未获得补贴的生猪养殖户高0.038~0.058。③生猪养殖补贴金额和技术效率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且当单位生猪养殖补贴金额为15.06元时,补贴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最明显。最后,依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生猪生产补贴政策更好地实施。  相似文献   

2.
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新路径,基于2004—2016年生猪养殖的省级宏观数据,通过计量实证方法,测算了我国生猪养殖的产业集聚度和环境效率,然后系统考察了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值依次为0.911、0.951、0.900。小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环境效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中规模生猪养殖环境效率相对稳定。2)2004—2016年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度由0.93增长为0.96,呈现出略微上升趋势。中南、华东、西南等生猪主产区的产业集聚度要明显高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3)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度和环境效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改善作用的拐点分别在产业集聚度等于0.80、0.77、0.73处。4)产业集聚度、养殖技术水平、地区生产结构、耕地面积数量、政府环境治理支出等会显著影响生猪养殖环境效率。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减缓我国生猪养殖污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 , 对不同地区小规模生猪养殖效率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小规模生猪 养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利用 2016 年我国 25 个省(市、自治区)小规模生猪生产的投入、产出 以及环境数据,通过三阶段 DEA 模型测算出各地区的生产效率。【结果】在未剔除环境因素和统计噪声前,我 国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被低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小规模生猪生产效率的影响不明显,地区对外开放程 度和政府对农业支持力度的提高能显著减少小规模生猪养殖的投入冗余。【结论】改善生猪产业的发展环境有 利于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的提高,政府的支持能有效提升小规模生猪的生产效率,各地区应加强农业扶持 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以农户为研究对象,在江苏省范围内对农户养猪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目前江苏省农户生猪养殖的现状和主要制约因素,从养殖设施、饲养管理、科技需求、产业化水平和成本效益等方面对散户、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规模养殖已成为江苏省农户生猪养殖的主要方式,生猪养殖由粗放型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江苏省农户生猪养殖以小规模,年出栏300~500头规模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中国生猪养殖产生污染物的减排潜力,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2004—2016年生猪养殖的省级宏观数据,测算了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并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计算了生猪养殖产生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最后进一步探究了生猪养殖环境效率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值依次为0.924、0.953、0.926,随着养殖规模增大环境效率呈现出"倒U型"趋势,而且随着时间推移3个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2)在时间维度上,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1头猪1年产生的污染物还可以平均减少5.89、2.42和4.13 kg,但随着时间推移3个规模生猪养殖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均在不断减少;3)在空间维度上,小规模生猪养殖东部地区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规模生猪养殖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在各区域中相对均衡;而大规模生猪养殖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两级分化趋势;4)本研究选取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饲养天数以及环境治理费用等对生猪养殖环境效率均有显著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以提升生猪养殖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规模生猪养殖为研究对象,测算中国24个省(区、市)大、中、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以及生猪产业集聚程度,并通过面板Tobit模型考察产业集聚程度与生猪养殖生产效率的关系。研究表明:2005—2018年大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逐年下降,中小规模生产效率缓慢上升;南方地区产业集聚程度普遍高于北方地区;产业集聚程度与中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关系呈"倒U型",但与大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负相关。建议降低产业集聚中大规模生猪养殖比重,着力推动中小规模生猪养殖适度集聚,并引导南方生猪养殖业向北方转移、增强饲料工业基础、大力发展种猪业以提高生猪养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投入到生猪养殖行列当中。但由于养殖水平和养殖经验存在一定差异,造成很多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千差万别。所以在发展生猪养殖过程中,必须引导养殖户掌握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注重做好实际生猪养殖过程中多种技术环节的有效控制,保证养殖户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生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提高生猪养殖效益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近日出台了《江苏省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条款》,明确以生猪价格指数为指标,对参加保险的生猪养殖单位的市场价格风险进行保障,为生猪养殖户正常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标的凡从事生猪养殖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养殖户均可投保本保险,成为本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一)养殖生猪品种在本地饲养两年(含)以上;(二)单个场(户)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三)被保险人应账册齐备,能够提供规范的养殖档案或饲养记录。在被保险人养殖场内持续养殖四个月(含)以上,且生长和管理正常的生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数字技术对养殖户绿色生产的效应与机制。【方法】采用河南省734个生猪养殖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养殖户绿色生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数字技术对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技术通过提高治污效率降低治污成本和提升防病能力降低兽药成本来提升养殖户绿色生产水平。中小规模养殖户的提升效应大于散户,与农业企业合作的养殖户的提升效应大于未合作的,受到培训较多的养殖户的提升效应大于培训少的。【结论】建议细化支持政策,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在生猪养殖户中的推广应用,加强数字技术及装备的实用性创新,加大数字技术培训和组织化帮扶,提升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中国生产效率及区域差异,对于加快转变生猪生产方式和优化生猪生产布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方法】Malmquist-DEA模型。【结果】基于统计数据,测算出了我国生猪主产区不同养殖规模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对比。【结论】在十大生猪主产区中,散养的优势区域在湖南省;小规模养殖的优势区域在四川省;中规模养殖的优势区域在四川省和湖南省;大规模养殖的优势区域在四川省、山东省和江苏省。各个省份具有生产效率优势的养殖规模不同,四川省、广东省和河北省的小规模养殖、湖南省的散养和中规模养殖、河南省和云南省的中规模养殖以及其余省份的大规模养殖具有相对明显效率优势。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生猪养殖较高的利润水平,刺激了外界资本进人生猪养殖业;而另一方面,散养和小规模养殖户的退出,也为外来资本进入生猪养殖业释放了部分空间。非养殖类的大型企、№进入养殖业虽然有资本的优势,但同样面临着土地和环保等制约因素,同时也面临着较高的市场和疫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云南省昆明市不断加强畜牧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当地的生猪养殖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散养养殖中小规模养殖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平均每个养殖户养殖生猪2头~3头,户户养猪育肥,生猪一般都是自己过年屠宰的,猪肉也是当地最主要的肉制品来源.由于点多面广,养殖相对较为分散,给疫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难题,再加...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A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利用2004-2012年中国15个生猪优势产区的投入产出数据,测度了中国规模化生猪养殖效率的变动情况,并对不同规模的生猪养殖效率进行差异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中国规模化生猪养殖效率均呈现正向增长,其中,小规模养殖效率水平最高,中规模次之,大规模最低;从省际和区域层面看,不同省份不同区域在不同规模养殖下呈现出不同的养殖效率;从时序变化看,研究期内3种规模的养殖效率变化趋势几乎一致,整体呈“W”型。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边境县的农村地区,生猪养殖仍旧以散养为主,总体规模化水平不高。但实行生猪规模化养殖是生猪养殖产业整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文章以边境县孟连县为例,对孟连县开展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成本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成本的主要因素,再基于此,提出几点关于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成本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代农业》2011,(9):7-7
江苏省农委近日下发《关于切实加强生猪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五方面加强生猪生产. 切实提高生猪生产能力 各地要抓住当前生猪市场行情好和春繁春养的有利时机.引导和鼓励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积极补栏增养.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生产总量.  相似文献   

16.
兽药在生猪养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兽药的不当使用将导致生猪体内兽药残留,同时引起耐药细菌产生并在食物链体系中蔓延,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以江苏省阜宁县654个生猪养殖户为样本,基于收益预期的分析方法,运用MVP(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分析生猪养殖户兽药使用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养殖户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超量使用兽药、不遵守休药期的行为较为普遍,其中不遵守休药期的养殖户约占样本比例的70%;养殖户的性别、年龄、家庭人数、养殖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养殖规模、养殖年限,生猪销售对象、对兽药残留的认知与对政府违规处罚的了解程度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兽药的使用行为,而政府监管仅对养殖户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人药兽用的行为发生作用,对养殖户超量使用兽药与不遵守休药期的行为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作为我国生猪主要产区之一,生猪养殖不断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研究生猪养殖规模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江苏省生猪养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江苏省生猪养殖四种不同规模,利用2002~2016年的相关数据对其养殖成本、成本利润率进行分析得出中规模生猪养殖经济效益最佳。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局势决策法进一步测度了江苏省不同生猪养殖规模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中规模生猪养殖在江苏省经济效益更高。进而从建立健全金融体系、推动"公司+农户+合作社"的经营发展模式、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强疫情防治工作角度,为有序促进生猪养殖中规模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生猪规模养殖环境成本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环境成本作为衡量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是环境影响的货币化。利用湖南省生猪规模养殖数据,运用产排污系数法,借鉴农业环境成本评估方法,从生猪规模养殖污染物的实物量和价值量两方面建立生猪规模养殖环境成本评估模型,对湖南省生猪规模养殖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0-2014年湖南省生猪规模养殖造成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农作物重金属污染所产生的年环境成本为25.2亿元,年际间呈稳定增长的态势。由于各县市养殖规模、耕地情况等不同,地区间污染程度差异大,污染物排放量呈向养殖优势区域、密集区域发展的趋势。建立健全成本分担机制,多渠道提高养殖户对生猪规模养殖污染环境的认知水平,完善农村金融供给机制以拓宽养殖户融资渠道,有助于对生猪规模养殖环境成本实施控制。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我国畜牧业生产而言,生猪生产是生猪养殖模式的重点项目。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我国生猪养殖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进行了生猪养殖疫病防控措施的探讨,希望能够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畜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它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小规模养殖和农户养殖是我国生猪养殖模式中的主要两种方式,小规模养殖和农户养殖这种模式下能够很好的提升经济收益。但是在实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东北地区不同生猪养殖规模结构波动效应,完善东北地区生猪养殖短板,基于2004~2014年东北三省四种生猪养殖主体,即散户、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各养殖主体生产效率及其构成,通过LMDI模型得出生产效率增长率,从数值和增长率波动趋势分析影响东北地区生猪有效供给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东北地区规模化生猪养殖主体有效供给作用强度最大;东北地区散户生猪有效供给主要影响因素不同;东北地区已具备规模化生猪养殖条件;东北三省各自生猪优势养殖规模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