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人类无论是从事脑力劳动,还是从事体力劳动,几乎所有的成果都是甜蜜的。可以说,苦是甜的根,甜是苦的果,而把辛苦推到极致的,就是养蜂人,他们进行着一种为祖国开发特殊资源的劳作——把大自然的百花酿成蜜。蜜蜂的劳动是本能的,而养蜂人的劳动却是自觉的。养蜂人一年到头为了追花逐蜜,过着地质队员似的生活。他们的孩子从小就跟随父母,尝尽了人间的苦。“养蜂人最会苦中寻乐”,这话一点也不夸张,这些孩子们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甘当养蜂战线上的侦察兵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任再金世界上的事物往往都具有双重性。例如甜的东西常常包含着苦的,而苦的东西又往往包含着甜的。苦和甜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众所周知,蜂蜜是甜的,可是生产蜂蜜的养蜂工作者又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常年在外转地放蜂更加辛苦;...  相似文献   

3.
陆鸿维 《蜜蜂杂志》2017,(11):45-45
这是一份甜蜜的工作,追逐花季,收获琼浆。这是一份辛苦的工作,奔波露宿,辗转各地,天地之大,一顶帐篷维系着关于家的一切——这就是养蜂人杨波涛的“甜蜜事业”。  相似文献   

4.
黄敏 《蜜蜂杂志》2005,25(11):20-20
都说养蜂是甜蜜的事业,但“甜”的背后不知有多少辛酸。今年我养蜂的姐夫、姐姐从外地养蜂回来,收成不好,钱没赚到,两人都消瘦了许多。姐姐说今年他们放蜂到山东临沂、淄博等地,发现那里常常有蜂友的蜂群被偷;姐姐家也被偷了好几箱蜂。据说这是附近个别村民干的,他们都是三五人一伙,骑着摩托车或三轮车,把蜂箱挟上车就跑,等蜂友们从睡梦中惊醒去追时,他们早就无踪影了。真气人!养蜂太苦了,大半年漂泊在外,风餐露宿,过着清苦的生活;孤零零一个低矮帐篷,又潮又湿,晚上又没有电照明,连手机充电都很不方便。那些偷蜂的人,不顾他们的死活,损害他…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19,(3):13-13
这是最甜蜜的工作,追逐花季,收获琼浆;这是最辛苦的工作,奔波几百天,辗转几万里,一顶帐篷维系着一个家——这就是养蜂人。他们的生活充满着诗情画意,一生都追随着花期,徜徉在花海之间。他们热爱蜜蜂,热爱这项“甜蜜”的事业,走南闯北中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练就了一身豁达和乐观。每一次的辗转与收获,养蜂人既享受苦尽甘来,也情愿苦中作乐,这是他们甜蜜生活的全部。  相似文献   

6.
正1从痴迷蜜蜂到做成事业"能干这一行,主要是我喜欢小蜜蜂。看到小精灵整天飞来飞去、忙碌的样子,我心里就特别高兴,一天不去看几眼,心里就空落落的。"提起养蜂人,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都是载着蜂箱追花夺蜜、风餐露宿与蜜蜂为伴的游牧生活,在辛苦中收获甜蜜。然而,本文的主人公却与众不同,他守  相似文献   

7.
第二个故乡(诗)裘长鑫看不到高耸的厂房,听不见机器的轰响:只是一顶草绿的帐篷,环绕着百十只乳白的蜂箱;宛若一艘小小的篷船,在无垠的花海上随风荡漾。沐浴着醉人的馨香,万千只蜜蜂在飞舞吟唱;日复一日从不疲倦,劳动和奉献是永恒的乐章;小蓬船啊荡起双桨,丢追...  相似文献   

8.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蜂箱的木质巢门,不论是内置式还是外置式,都是开1个小木门用钉子固定一端,然后通过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拨动来调节巢门大小,以达到控制蜜蜂进出蜂箱多少的目的。但笔者发现其有2个缺点:其一,在转场的时候,如果所有蜂箱巢门朝着车头一个方向码放,在气温高的月份巢门一般都大开,此时过长的巢门会对着前面蜂箱的背部,推挤蜂箱时要么导致巢门回缩使巢门开口变小或关闭.  相似文献   

9.
<正>我从开始养蜂至今,蜂群都未被巢虫严重危害过。现将一些防巢虫心得和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不让中蜂受巢虫侵害之苦,为中蜂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一、勤换蜂箱蜂箱是中蜂繁殖和生活的场所,中蜂喜爱干净,蜂箱的干净与否对中蜂至关重要。但是,  相似文献   

10.
程永春 《蜜蜂杂志》2021,41(3):41-42
(续上期)翌日上午,杨师傅驾驶摩托车送我回蜂场,他说走公路顺便到常山镇买几把镰刀准备秋收。这是一条吉林通往桦甸的交通要道,车流量很大。快到常山镇时我们看到公路边有一处蜂场,蜂箱在场地上围成四方形排列,一顶深绿色的帐篷支搭在场地边上,帐篷前边的两只蜂箱上摆满装好蜂蜜的瓶子。我示意杨师傅停车过去拜访一下,于是,我们便把摩托车停靠在蜂场边上。  相似文献   

11.
周玉范 《蜜蜂杂志》2019,(5):I0006-I0006
在金乡县白洼林场东边、马庙镇翟庄村南边,每逢春末夏初总会撑起一顶帐篷,帐篷旁边摆放着百余只蜂箱。当地人都知道,这是浙江省江山市蜂农郑林奇又来金乡放蜂了。自1969年,郑林奇跟师傅徐永寿来金乡放蜂至今三十多年且每年都来此地,从未间断。这不仅是此地蜜源植物丰富,更重要的是当地民风淳朴,郑师傅待人也真诚,双方有了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2.
王克宝 《蜜蜂杂志》2005,25(8):30-30
小蚂蚁出入蜂箱,虽无大碍,却干扰蜜蜂的正常生产生活,必须认真防治。1驱避一是在蜂箱四周经常撒一些石炭或食盐,可驱除蚂蚁。二是用凳子将蜂箱垫起,凳子的每条腿都浸入盛水的容器中。有水隔着,蚂蚁就到不了蜂箱中。2捕杀a.毁蚁巢。发现蜂场中或蜂场周围的蚁巢坚决毁掉。一是用铁锹把蚁巢挖出,用火将蚂蚁的卵和幼虫烧死或烤死;二是向蚁巢中注入有毒药液,毒杀蚂蚁。b.诱捕。把蚂蚁喜欢吃的东西,如甜水果、西瓜皮或蜂蜜等,放在蚂蚁出入必经之路上,当上面爬满蚂蚁后,捡起放入有水的桶或毒液中,拿到离蜂场远的地方倒掉。c.诱杀。把糖或蜂蜜用农药…  相似文献   

13.
α-参兜鞍是一种transducins样味觉特异性G蛋白,它在从鱼到人类的多种脊椎动物物种的味细胞内均有表达,是脊椎动物味觉感受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多方面研究显示,α-参兜鞍在苦、甜、鲜味信号转导中发挥着作用。敲除了α-参兜鞍的小鼠对苦、甜、鲜味刺激的行为学和电生理反应都有下降;分子生物学研究也发现,α-参兜鞍与介导苦、甜、鲜味信号转导的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receptors,GPCRs)存在不同程度地共表达。α-参兜鞍参与的信号转导途径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均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文章综述了α-参兜鞍在味觉信号转导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位定地业余养蜂爱好者,3年前有幸认识了一位80岁高龄甘肃养蜂的鲁师傅.2016年农历四月,我家飞来一群中蜂,收捕后在传统竹编圆桶里养殖,经鲁师傅和多位养蜂师傅的精心指点,分出来的蜜蜂由传统养殖改成新法养殖.2016年1群蜂,2017年5群,2018年10群,2019年17群,收入可观.为感谢技术指导的鲁师傅,油菜花结束和鲁师傅来川养蜂时,我都去帮忙运蜂装卸蜂箱.我看装卸蜂箱的人们很辛苦,便想出一个既简单又省力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正"合作社让我们掌握了养蜂技术,也让我们找到了致富的门路,现在的生活像蜜一样甜。"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兴安乡辰清河村的村民王玉国指着一排排蜂箱叙述着自己的甜蜜事业。五大连池市兴安乡辰清河村地处山区,是非常适合养殖蜜蜂的地方。39岁的孙世成,十多年前跟随他的父亲养殖蜜蜂,几经风雨的他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蜂大户,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养蜂是山区农民致富的好路子,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养蜂行业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15,(3):59-60
<正>人生最大的乐趣在于以自己的方式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你可以毫无保留的为之挥洒青春与智慧。——刘进祖"这是最甜蜜的工作,追逐花季,收获琼浆。这是最辛苦的工作,奔波三百天,辗转20000里。天地之大,一顶帐篷维系着关于家的一切——这就是养蜂人。"《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是这样描述养蜂人的。望着那些漫天飞舞的彩色精灵,品尝金黄浓稠的蜂蜜原汁,  相似文献   

17.
江名甫 《中国蜂业》2007,58(10):28-28
我养蜂40多年,记不清过用多少次蜂箱,每次购置的蜂箱,虽然都是十框标准箱,但一些结构部件,总是不尽人意。这次用了东阿孟村马树华师傅做的蜂箱,发现有许多结构创新,现介绍如下:一、滑动中隔板巢箱中隔板都是在前后箱壁上开槽插入应用,只能用于养继箱双王群。可滑动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从开始养蜂至今,未出现过巢虫危害的问题。现将一些心得和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同时希望能凭自己的绵薄之力,不让中蜂受巢虫侵害之苦,为中蜂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现将中蜂不会出现巢虫危害的经验介绍如下。1勤换箱蜂箱是中蜂繁殖和生活的场所,中蜂喜爱干净,蜂箱的干净与否对中蜂至关重要。但中蜂清巢能力弱,尤其是在越冬和流蜜期过后,蜂箱里面潮湿并伴随有黑色霉变,同时会产生许多蜡屑。不仅蜂群极易  相似文献   

19.
<正>世上最甜的是蜜,甜蜜成为美好生活的象征。养蜂人同蜜蜂朝夕相伴,养蜂成为甜蜜的事业。养蜂人辞老别幼追花夺蜜,南跑北奔历尽风霜。传花授粉为了大地的丰收,寒暑易节几度冬夏春秋。养蜂事业充满酸甜苦辣,饱尝艰难曲折磨砺沧桑。自然生态平衡繁荣,漫山遍野百花绽放。蜂舞蜜甜人醉心宽,平安吉祥幸福安康。养蜂人选择交通方便,依山傍水的地方搭起帐篷为家。所到之处,青山绿水鲜花遍野颇为优雅。头顶蓝天脚踏绿地,迎朝阳送晚霞,起早摸黑不知倦。呼吸着充满百花芳香的大自然灵气,心情舒畅忘却了苦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从1970年7月开始养蜂至今,现已步入耆老之年。老伴、女儿,亲朋好友都奉劝说:"受一辈子苦,已退休,孩子们相继成家立业,国事,家事几多辛苦,可以颐养天年了,别再养蜂了。"我却坚定不移地说:"我与小蜜蜂有缘份,我要学习蜜蜂勤劳勇敢的精神。养蜂采蜜,为农作物授粉是甜蜜的事业,这就是我的福!我的梦"。起初,我给我们学校长途转地跟师养了4年蜜蜂,后因工作需要留校工作。1986年8月转入乡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