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γ射线辐射亚麻花药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γ射线辐照接种后的亚麻花药,通过花药培养获得突变体。初步研究了不同剂量的γ射线对亚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及绿苗分化率的影响,探讨了亚麻花药辐射诱变的适宜辐射剂量及突变体当代的遗传表现。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提高抗稻瘟病突变体选择效率的育种方法,选取7个水稻品种(组合)以水稻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利用γ射线辐射增加水稻愈伤组织的突变几率,通过稻瘟病粗毒素胁迫培养定向选择抗稻瘟病突变体并进行后代抗病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材料诱导愈伤组织的频率有较大差异;②经过γ射线辐射处理后,愈伤组织在含毒素的培养基上分化成活率得到了提高,通过后代抗病性鉴定发现,这是由于辐射中诱发的抗病性突变引起的。③对愈伤组织进行辐射处理的γ射线剂量以10 ̄15 Gy为宜,在此剂量范围内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而且通过后代的抗病性鉴定发现:接受辐射诱变的愈伤组织经含粗毒素的培养基筛选培养后,其后代抗病性变异率很高,大大提高了水稻抗稻瘟病突变体的诱导效率。  相似文献   

3.
60Co-γ辐射对木薯生长的影响及其突变体的SC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木薯生长的影响,确定突变体DNA变异的情况,以新选048和华南205木薯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0(CK)、50、100、200、400、800 Gy60Co-γ射线对其进行辐射诱变,观测不同辐射剂量下木薯的生长情况,对辐射诱变后的种植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并对表型变异稳定的突变体采用SCo T分子标记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2个木薯品种辐射敏感性不同,新选048和华南205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214、219Gy,而当辐射剂量达到400 Gy时,2个木薯品种的致死率均达100%,因此,木薯60Co-γ辐射诱变较合适的诱变剂量在200 Gy左右;在0(CK)、50、100、200、400、800 Gy辐射剂量下,新选048的表型变异率分别为0%、0%、1.5%、5.4%、0%、0%,华南205表型变异率分别为0%、0%、1.2%、3.5%、0%、0%;据20142016年的表型鉴定结果,本试验获得了8份包含了裂叶叶形变异、叶柄颜色变异、株高变异、茎粗变异的稳定突变体,对其采用SCo T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发现共有11条引物可检测到木薯母本及其突变体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这些突变体的获得为今后木薯育种及机理研究提供可靠的原材料和中间材料,且采用SCo T分子标记能较好的鉴定辐射诱变获得的木薯突变体材料,为今后木薯辐射诱变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纤维亚麻诱变育种始于60年代初,先是开展钴60γ—射线、热中子和快中子进行种子照射,70年代开始辐射与杂交相结合育种,80年代用钴60γ—射线进行亚麻活体照射,先后获得一批优良突变系,育成黑亚四号、六号两个优良品种,并在辐射材料的选择、适宜引变剂量  相似文献   

5.
玉米自交系对^60Co—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50、200、250 Gy 3种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6个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辐射诱变处理,研究其对成苗率、成株率、畸变率和苗高的影响,探讨不同自交系的辐射敏感性和适宜辐射剂量.结果表明,本研究的6个自交系中R08对辐射最敏感;其次为K305、K169、698-3和郑58;对辐射最不敏感的是48-2.以苗高降低30%作为指标,R08、K169、K305和698-3的适宜剂量为160~175 Gy;郑58和48-2分别为180~190 Gy及200~210 Gy.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60)Co-γ射线对不同木薯品种体细胞胚子叶的辐射诱变效应,以2个木薯品种‘新选048’和‘Mcol22’体细胞胚子叶为外植体,采用0、5、10、20、40 Gy 5个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观察比较不同辐射处理条件下体细胞胚子叶不定芽发生率、再生植株的生根率、株高、组培苗的生长情况以及再生植株移栽后植株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对体细胞胚子叶不定芽的发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60)Co-γ辐射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不同基因型对~(60)Co-γ射线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新选048’对~(60)Co-γ射线的敏感程度较‘Mcol22’强。从再生植株的生长情况可知,再生植株的生根率、株高、移栽成活率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经辐射,2个木薯品种在组培苗形态上均出现叶柄或叶脉颜色改变、叶形变异、黄化苗、矮化苗等不同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7.
以2个黄金茶品种及福鼎大白茶的插穗为材料,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对其适宜的辐射剂量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辐射剂量对茶树扦插苗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以0 Gy的发芽率最高,4~8Gy为"半致死剂量"(LD50),10 Gy或更高的剂量为"致死剂量"(LD100)。不同辐射剂量对幼苗的生长产生影响,10 Gy的诱变剂量株型明显矮于对照及其他处理。60Co-γ射线处理茶树扦插苗最适宜的辐射剂量为2~4 Gy,其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花生辐射突变体后代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目前尚未见到系统的报导。为此,我们从1972年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其目的是探讨突变体后代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进一步提高辐射育种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利用γ射线照射早熟种白沙1016、  相似文献   

9.
辐照花粉对小麦×黑麦杂交结实率及杂种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核辐射对小麦异源遗传物质转移的作用和机理,以普通小麦中国春、J-11为母本,分别用5、9、15、30、50、100 G y的γ射线辐照黑麦AR 202散粉期穗子,并将其花粉授予普通小麦J-11和中国春,研究了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黑麦花粉对杂交结实率及杂种幼胚、胚乳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5~9 G y)γ射线下结实率略有提高;15~100 G y剂量时结实率随剂量增加逐渐下降。各种处理剂量的辐射对杂种幼胚和胚乳发育均有伤害作用,杂交种子含胚率、杂种幼胚成苗率随剂量增加而下降。对于J-11/AR 202组合而言,对照杂种含胚率100%,剂量5~9 G y处理时,降至96.5%~90.2%,剂量15~100 G y时,为84.3%~69.7%;对照幼胚培养成苗率93.3%,5~100 G y处理时,为90.0%~24.6%。在50~100 G y高剂量处理中国春×AR 202中,利用幼胚培养技术有5.9%~8.8%幼胚获发育成完整植株,这是常规靠种子繁殖难以获得的。说明将花粉辐照技术与幼胚拯救、花药培养技术有效结合,可能是快速获得突变体,提高诱变育种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3种剂量的N离子束注入(4×1016,6×1016和8×1016 N+ ·cm-2)和3种剂量的60C o-γ射线辐射(100,150和200 Gy)处理4份大豆干种子,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对其M6代产量性状和品质进行研究,比较2种处理方法对大豆产量性状及品质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新大豆3号4×1016N+·cm-2离子束注入处理单株荚数显著增加,6×1016N+ ·cm-2离子束注入处理产量极显著增加;合99-756 8×1016 N+ ·cm-2离子束注入处理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显著减少,6×1016N+ ·cm-2离子束注入处理百粒重显著减少,100 Gy60 Co-γ射线辐射处理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100,150和200 Gy60 Co-γ射线辐射使脂肪含量显著提高;新大豆8号4×1016和8×1016 N+ ·cm-2离子束注入、100和200 Gy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单株粒重显著减少,4×1016和6×1016 N+ ·cm-2离子束注入及200 Gy60Co-γ射线辐射处理产量极显著或显著增加;N离子束注入和60Co-γ辐射对石大豆2号产量、各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诱变育种目标应根据材料的敏感性、诱变方法和剂量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11.
以钴60γ射线(60Co-γ射线)对18份大麦品种资源材料进行不同剂量辐照,对各处理的出苗率及育性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供试材料的辐射损伤效应也逐渐增加,造成出苗率下降。出苗率与辐射剂量呈一元一次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表达式为:Y=a-bX(a0,b0);同时,辐射胁迫可对育性产生一定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亚麻花药在附加1mg/L2.4_D、0.5mg/1KT的A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可达46.2%,低温预处理亚麻花药一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产质量。亚麻花药双层培养的效果明显的好于固体培养。  相似文献   

13.
^60Coγ射线不同剂量辐射甘蔗种芽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2000γ,3500γ,5000γ,65000γ,8000γ等级的^60Coγ射线对甘蔗种芽进行电离辐射处理观察对甘蔗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苗期辐射形态变化,发现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出苗率明显下降,生长亦严重受阻,并发生矮化苗,茎色改变,心叶不抽出,株型变化等多种辐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亚麻花药培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亚麻花药在附加1mg/L2.4-D、0.5mg/lKT的A增减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可达46.2%,低温预处理亚麻花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产质量。亚麻花药双怪培养的效果明显的好于固体培养。  相似文献   

15.
用150、200、250 Gy 3种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6个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辐射诱变处理,研究其对成苗率、成株率、畸变率和苗高的影响,探讨不同自交系的辐射敏感性和适宜辐射剂量。结果表明,本研究的6个自交系中R08对辐射最敏感;其次为K305、K169、698-3和郑58;对辐射最不敏感的是48-2。以苗高降低30%作为指标,R08、K169、K305和698-3的适宜剂量为160~175 Gy;郑58和48-2分别为180~190 Gy及200~210 Gy。  相似文献   

16.
变叶木〈Codiaeum.Variegatatum(L)Juss var Pictum〉属大戟科, 变叶木属。原产于热带,为一种常见的热带观叶植物。为提高其观赏价值,选育新品种,1987年5月6日,我们进行辐射诱变的探讨试验,观察了~(60)Co—γ射线在不同的剂量下对变叶木的生根、生长和植株形态的影响。初步确定了变叶木~(60)Co—γ射线辐射的适宜剂量范围,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材料与方法 选取一年生的枝条,剪成 6cm长插条,经~(60)Co—γ射线处理后,扦插于插床内,土  相似文献   

17.
以3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干种子为材料,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进行辐射,对辐射当代苗高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所使用的剂量范围内,辐射当代苗高降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降低越明显。根据苗高降低的程度确定该类型玉米自交系干种子的适宜辐射剂量大致为120~180Gy。  相似文献   

18.
【目的】水稻花药角质层和蜡质层是花粉囊发育重要的结构支撑和安全屏障。对花粉囊发育相关基因进行表型分析和遗传定位,为进一步克隆相关基因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从籼稻中恢8015辐射诱变(~60Co-γ)突变体库中分离鉴定出了一个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whf41。对野生型和突变体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进行半薄切片观察;并对其成熟期的花药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将突变体分别与中恢8015和02428杂交,构建BC_1F_1、F_1株系和BC_1F_2、F_2群体,对该表型进行遗传分析,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精细定位目的基因。【结果】表型分析结果显示,whf41突变体的花药瘦小且呈透明乳白色,花药中不包含花粉粒细胞;半薄切片结果显示,突变体的小孢子无法形成正常的花粉外壁,绒毡层细胞异常膨大而不进行程序性死亡,最终膨胀的绒毡层和花粉细胞碎片逐渐融合并充满药室;扫描电镜结果进一步发现突变体花药内外壁均呈平滑状而缺乏脂类物质,花粉细胞逐渐破碎并降解。遗传分析表明,whf41突变体的无花粉型雄性不育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我们将该基因精细定位于第3染色体短臂XD-5和XD-11两个标记之间,物理距离45.6 kb,其中包含9个开放阅读框。序列分析显示该区间内细胞色素P450基因LOC_Os03g07250的第4个外显子处存在1个单碱基替换和3个碱基的缺失,导致其翻译序列发生一个氨基酸的替换(天冬氨酸→甲硫氨酸)和一个氨基酸(缬氨酸)的缺失,致使其功能改变进而出现该表型。q RT-PCR检测结果表明,whf41突变体中CYP704B2和一系列花药脂质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发生了显著下调。【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可推断,Os WHF41是CYP704B2的新等位基因,相关结果进一步明确CYP704B2在水稻花药脂质合成与花粉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亚麻种质创新工作采用外源总体DNA导入,Co60-γ射线处理种子、植株以及利用雄性核不育材料进入转育等方法创造新类型、新材料,提供给育种家,培育出一批优异亚麻新品种,促进了亚麻生产的飞速发展.随着新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突破,对今后种质创新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钴60辐射诱变京科糯2000获得了一个糯玉米突变体库。从该突变体库中鉴定出71个不同类型的雄性完全不育的突变体。通过候选基因分析和表型-突变基因共分离鉴定,从无花粉突变体中鉴定到一个ms8突变体,一个花药缺失突变体鉴定为silky1突变体。两个突变体均表现出雄性完全不育,而营养生长和雌穗结实正常,适用于雄性核不育杂交制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