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天然草地的主体,也是我国最重要和面积最大的一个草地类型。“黑土滩”是高寒草甸退化的综合表现,对当地、我国甚至东南亚和南亚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气候、土壤、植被和动物特点,全面综述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特征和表现,分析了导致“黑土滩”形成的诸因素及其形成的综合原因和机理,阐述了“黑土滩”对生态环境和草地畜牧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和危害,提供了恢复和治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原则和具体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三江源区120个野外调查样区野外调查数据的分析,依据地形条件以及工程治理的需要,将黑土滩退化草地划分为三种类型,即Ⅰ滩地(坡度在0~7°之间)、Ⅱ缓坡地(坡度在7~25°之间)和Ⅲ陡坡地(坡度≥25°);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优选出秃斑地比例和可食牧草比例作为黑土滩退化草地分级的主要指标,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在野外调查结合遥感技术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地区不同类型和等级下黑土滩退化草地的面积及其分布区域,分析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发展趋势,即20年间轻、中度退化草地演变为重度退化草地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针对黑土滩的类型和植被恢复后的利用目标,提出不同类型黑土滩人工草地的定义、适宜草种组合及相应的农艺措施,总结出黑土滩退化草地综合治理的3种模式和与之相关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浅谈青海省“黑土滩“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尚永成 《青海草业》2001,10(2):25-26
青海省天然草地由于粗放经营管理,过度放牧,鼠虫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加之严酷自然条件的制约,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草地退化十分严重.据调查,全省"黑土滩"面积约为703.19×104hm2,此类草地产草量为400.5kg/hm2,植被平均盖度为45.42%.草地退化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为了使"黑土滩"恢复其生产力,必须进行综合治理,使草地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提出了几项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目前成功选育出适合三江源自然环境的新草种“青海草地早熟禾”,将用于治理三江源地区植被退化严重的466万多hm2“黑土滩”。20世纪90年代,由于过度的开发利用,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严重。据统计,三江源地区目前有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1 000 hm2,占草地种植面积的63%。其中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人工草地方法在治理青藏高原"黑土滩"的作用,从植物群落物种组成角度分析了三江源区退化的人工草地分别与"黑土滩"退化草地和未退化的天然草地之间的接近程度。结果表明:退化人工草地、"黑土滩"和天然草地中,平均物种数分别是29,32和35种。退化人工草地中禾本科重要值占群落总量的21%,"黑土滩"中杂类草重要值占群落总量的88.2%,天然草地中禾本科和莎草科的重要值占群落总量的37.4%。草地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是天然草地"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Sorensen指数和Jaccard指数表明退化人工草地和"黑土滩"群落的相似性最大,"黑土滩"和天然草地的次之,退化人工和天然草地的相似性最小。退化人工草地中毒杂草比例较"黑土滩"中少10%左右。表明人工草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黑土滩"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恢复性演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格姆滩“黑土滩”退化草地和中度退化草地植物量和土壤水分的研究,结果表明:“黑土滩”退化草地植物群落以阏叶型杂类草为主,中度退化草地以莎草科为主。地上总植物量“黑土滩”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0—30cm地下总植物量“黑土滩”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两样地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总体上为先增高,后降低。各个时期土壤各层及平均含水量均为中度退化草地〉“黑土滩”退化草地。0—20cm土壤水分垂直变化“黑土滩”退化草地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中度退化草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和“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两样地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均为先增高,后降低,人工草地7月下旬土壤含水量达到最高值,“黑土滩”退化草地8月下旬达到最高值;各个时期土壤平均含水量人工草地总体上高于“黑土滩”退化草地;各时期0-20cm土壤水分垂直变化,人工草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黑土滩”退化草地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马青山 《草业科学》2009,26(12):161-163
006-2007年,在泽库县 “黑土滩”大面积发生的典型地段,选择退化严重并在环境条件上具有代表性的2块“黑土滩”退化草地作为试验区,在进行灭鼠和围栏保护的基础上,采取耕翻单播多年生牧草、耕翻混播多年生牧草、重耙补播(混播)多年生牧草和围栏封育天然草地4种试验处理措施,对“黑土滩”退化草地进行了综合治理研究,提出治理“黑土滩”的综合措施是:灭鼠、施有机肥、耕翻、施无机肥、重耙,播种牧草,复磨,封育。  相似文献   

9.
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自然恢复的瓶颈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长期在气候变暖和超载放牧的双重压力下,草地大片退化,形成大面积"黑土滩"型退化草地,引起源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本研究以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土壤、环境和种子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自然恢复的瓶颈;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的群落研究方法,对在"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上建植多年的人工草地演替过程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在"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上建立多年生人工草地,能够改善土壤微环境,为地带性植被的入侵创造适宜条件,实行人工草地植被演替与地带性植被自然入侵的连接,可以大大缩短"黑土滩"型高寒退化草地地带性植被的恢复进程。本研究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恢复,改善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江河源区草地退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21,自引:14,他引:21  
陈全功 《草业学报》2007,16(1):10-15
严重退化的高寒草甸——黑土滩,是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综合标志。根据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青海省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各自研究所获结果的基础,作者提出了新的认识,气候变异是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草地利用加剧了黑土滩的蔓延和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河源区退化草地综合治理与恢复的措施,生态治理与整顿放牧相结合,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应用3S技术精确规划、引进关键技术等;天然草地围栏,暖棚建设,多年生人工草地建植,太阳能利用是可引进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都耀庭  张东杰 《青海草业》2006,15(4):35-37,28
通过调查资料分析,玉树县现有退化草地597533.3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43.56%。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鼠虫危害以及滥采乱挖等人为因素。并提出了加强草地建设,实施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和三江源生态保护治理等项目工程以及逐步完善和实行以法治草,建立人工草地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环县天然草原退化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环县97.17%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重度退化面积占44.59%。主要表现为面积减少,组分变坏,生产能力下降。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滥垦乱挖,鼠虫病害,而非降水减少。应采取压缩粮田、发展人工草地,人工改良,控制家畜数量,搞好草原承包,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等措施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3.
李成保 《青海草业》2012,21(2):44-46
经调查,兴海县退化草地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2.31%。其中,严重退化草地面积为1.14×104hm2,中度退化草地8.8×104hm2,轻度退化草地10.97×104hm2;草地退化使草地产草量从1982年的2760kg/hm2下降到2002年的1575kg/hm2,下降了42%;掠夺式放牧、鼠虫害严重、毒杂草蔓延、“四滥”不禁及人口快速增长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依法治草,加强草地建设,科学合理利用草地,加强教育等措施保护草地。  相似文献   

14.
尖扎县草地害鼠约6种,常见的为高原鼠兔、中华鼢鼠两种,危害面积达3.2×104hm2,占总面积的18.7%。害虫主要有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狭翅雏蝗。由于鼠虫的挖掘和啃食,致使优良牧草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形成了大面积的次生裸地和寸草不生的“黑土滩”,从“七五”开始,全县累计灭治鼠虫害1.44×105hm2,挽回牧草损失达2.575×105kg,有效地控制了鼠虫害的危害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浅议同德县“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成因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德县43.54万hm2天然草地中退化草地约占45.4%,而严重退化的“黑土型”退化草地占17.7%,并且由于超载过牧、鼠虫危害等因素,呈逐年扩大趋势。因此,对这类草地进行综合防治的探讨势在必行。根据同德县实际,提出了限制载畜量、建立人工草地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白媛媛  白颖 《草业科学》2013,30(12):2110-2116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代替人工完成的海量地理空间信息存储和处理,可以快速便捷完成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的查询和检索工作,在空间信息中草原鼠虫害图斑面积计算是草原鼠虫害发生面积制图数据处理的必需工作。草原鼠虫害监测中,需要绘制各旗(区)鼠虫害发生区域,并在图上进行面积计算,鄂尔多斯市草原站从2009年第1次依据旗(区)的数据绘制出鼠虫害面积分布图,由于数据导入图层后发现控制点的精度偏低,在面积计算中,大部分图斑面积显示的发生区域面积偏离实报面积,经过计算,虫害危害面积误差率高达37%,严重面积误差率6%,鼠害危害面积误差率为48%,严重危害面积误差率是35%,通过修正偏移出界的控制点后重复性计算,对比修正前后,发现出现面积偏离实报面积旗(区)是鄂托克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和东胜区,主要是集中发生区面积越界线和两个图斑重叠,造成面积重复性计算,偏离实测面积,经过修正后,图斑分区计算,可降低面积误差,结果接近实报面积。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我国草原鼠害发生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施大钊  钟文勤 《草地学报》2001,9(4):248-252
2000年我国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分别发生不同程度的草原鼠害,经济损失巨大。对鼠害发生区的草原以及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造成严重破坏。草原鼠灾发生的主要特点是:害鼠以小型群居鼠类或地下生活的鼠种为主。草原害鼠加剧了草场退化和荒漠化进程。过度或不合理放牧是鼠灾“爆发”的诱发成因。本文提出防治鼠害发生的对策:建立健全鼠灾预警系统;推广综合防治示范区;讲究合理用药与用药安全;加强对牧工的培训,合理安排草场载畜量;统筹安排畜牧、环境保护与卫生部门的经费,发挥地方政府和群众及各方面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化隆县草地鼠虫害秋季基数调查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化隆县草地鼠虫害秋季基数调查,预测2007年高原鼠兔为387个/hm2有效洞口,发生面积2800 hm2,危害面积1500 hm2;高原鼢鼠密度可达280个/hm2土丘数,发生面积40500 hm2,危害面积21500 hm2;蝗虫发生面积40500 hm2,危害面积21500 hm2,危害密度可达152.9头/m2。  相似文献   

19.
侯秀敏  徐秀霞 《青海草业》2006,15(3):29-30,59
通过对多年来青海省草地鼠虫害预测测报工作成效的总结和分析,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测报工作更好的服务于鼠虫害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马德寿 《青海草业》2003,12(1):41-43
通过对都兰县低产草地调查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全县低产草地面积为99.13×104hm2.其成因主要是水、热和土壤条件不协调人为干扰过度;鼠虫害严重等.综合治理措施是加强围栏保护;实施人工种草和减轻天然草地放牧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