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是学生获得木材加工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基础。然而,这一专业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理论知识过于抽象、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为改善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以“木材保护与改性”课程为例,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从教学主题引入、教案内容设计、教学手段运用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改革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提供借鉴,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作为“木材保护与改性”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木材保护与改性”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学时少、实验任务固定、学生依赖性强、对课程兴趣度不高等问题,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到“木材保护与改性”实验课程中,将原有课程扩展为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课前:教师推送预习材料、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课中:教师辅助指导、学生协作完成实验任务;课后:教师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木材保护与改性”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减轻教师的重复性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木材保护与改性”实验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基于问卷调查、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阐释了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对“会计学”课程教学目的的不同定位以及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不同侧重,指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教学内容应侧重于会计信息的分析与应用.因此,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以会计信息的理解和分析为导向,同时采取案例导入法开展课堂教学、采取启发式教学法讲解基本理论、采取沙盘模拟的方式讲解会计循环流程、采用实例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讲解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通过“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可以使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更加形象,不仅有利于节省课堂讲授时间,而且有利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信息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4.
根据"木材改性"课程的特点,结合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木材改性"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首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要突出教学重点,关注学科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结合课外作业和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第四,改革课程考试方式,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木材保护与改性”课程是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对完善本科生的专业结构体系以及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学生的双语教学实践及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该课程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往往更重视课程介绍的英语知识而忽视了专业本身知识。因此,笔者提出在该课程开展双语教学之前增加专业英语课或者同时开设中、英文“木材保护与改性”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明确课程的目标定位,加深本科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该课程在双语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国外木材防腐技术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曹金珍 《林业科学》2006,42(7):120-126
从木材防腐剂、防腐处理工艺、改性处理及环境特性等几个方面对国外的木材防腐技术及研究现状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木材防腐研究的几个主要方向.木材防腐剂的发展趋势是近期以水载防腐剂为主导,以开发综合性能优良的不含金属的有机防腐剂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木材防腐处理工艺的重点在于增强防腐剂在木材中的渗透性,加速防腐剂与木材之间的固着反应以及开发新型的防腐处理工艺以适应新的防腐剂的需要.改性处理方面主要介绍木材的热处理和化学改性处理在防腐方面的应用现状.木材防腐处理的环境特性则着重介绍LCA技术(生命循环分析技术)以及防腐处理材的废弃处理问题.另外,还简要介绍木材防腐研究机构和协会、木材防腐标准等方面的情况.本文旨在使国内的木材研究者对当前木材防腐技术和研究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发展适于处理中国国内树种及适合市场需求的木材防腐技术,为更科学、更高效地利用国内木材资源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用 8种规格的橡胶木家具材和建筑材、4种防腐药液温度以及 9种防腐处理时间 ,组成 144个处理组合做试验 ,研究出一套“橡胶木热冷槽法防腐处理工艺基准”。按照这套“工艺基准”做 ,被处理木材的吸药量就能符合或基本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使用表面带负电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壳聚糖(CTS)、海藻酸钠(AL)对2335型硼酸锌进行化学改性,并对其改性复合产物的抑菌及木材防腐、抗流失性能进行初步研究。经红外分析可知,使用SDS、CTS、AL均能对硼酸锌进行改性,且随改性所用物质量的增加,改性效果增强;硼酸锌改性产物的抑菌及木材防腐试验表明,硼酸锌改性复合产物对白腐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以应用于木材,且经CTS及AL改性后的硼酸锌复合产物的防腐、抗流失能力优于原硼酸锌及SDS改性后的复合产物。  相似文献   

9.
速生杨木改性材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氨溶季胺铜(ACQ-D)与低分子酚醛树脂预聚液(PF),对江苏淮阴地区速生杨木进行浸渍防腐与增强改性处理,测试并分析材料改性前后基本力学性能变化情况。检测结果表明,以日本JAS集成材结构用材标准衡量,速生杨木木材由于力学性能较低不能用作建筑结构用材;试验范围内满细胞法浸渍ACQ-D防腐改性处理,不显著改变速生杨木的...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举措,更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所在。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林业工程的主要支撑专业。“人造板工艺学”作为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的课程教学目标,即掌握人造板工艺学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专业领域的生产管理能力、加工和生产中的工程技术能力、技术和装备的开发能力、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养,树立家居健康、绿色生产、环保发展等理念,培养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人造板工艺学”课程教学首先从整体上对教学任务进行调整和规划,深度拓展教学内容,收集和积累各种德育素材和思政教育资源,通过挖掘思政元素、提炼有效映射点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讲授有机融合;其次通过采取多元化课堂教学方式、构建“智能+模块”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建设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水平以及从师资水平、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收获等5个维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等路径,将课程思政理念落实到位,从而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专业引导和价值引领等多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综合信息     
国内首次木材防腐技术论坛暨产品展示在沪举办由木材节约发展中心和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主办、上海锦顺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2005上海国际建筑园林木结构防腐技术应用论坛暨产品展示会”2005年5月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该展是国内首次集中展示国内外先进木材防腐技术及产品的专业展会,包括各类防腐处理材,户外园林景观木结构设施,铺装材料,花架、护栏、地台等园林小品,各种木材保护剂(防腐剂、阻燃剂、防虫剂、改性剂等)及木材改性、木塑产品等。防腐木专区展商有30余家。展览期间,木材节约发展中心还举办了防腐技术应用论坛。中国林…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最近10年我国木材科学界在木材颜色处理、软化处理、尺寸稳定化处理、强化处理、阻燃处理、防腐处理、多功能改良处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今后木材功能性改良应该围绕我国木材功能性改良的重点对象,强化木材渗透性研究、提高木材化学改性的效果,深入研究木材功能性改良处理方法与改良效果的关系,应用仿生学原理,注重生物技术改良,注重新技术在木材改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林产工业》2021,58(9)
微胶囊化技术可以改变材料性能,在食品、染料颜料、农药及木材改性等领域已显示出其优越性能。系统地介绍了原位聚合法、溶胶凝胶法、乳液界面水解缩聚法及乳液聚合法制备的二氧化硅微胶囊的结构、制备工艺与成囊原理;分析了二氧化硅微胶囊在木质相变储能材料、木材阻燃、木材防腐等木材改性领域的应用现状。二氧化硅微胶囊能够较好地将改性剂固定在木质材料内部,增强改性效果,在木材改性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单人为 《绿色科技》2020,(6):194-197
指出了对木质材料进行功能改性,一方面能提高其利用率,另一方面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是木材行业的热点。基于此,介绍了木材阻燃、木材防腐、木材防霉、木材防水等功能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木材功能改性在木材加工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信息服务与信息检索”是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覆盖多学科,涉及多种知识的应用,目的是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信息获取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信息服务工作奠定基础。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新换代迅速,该门课程存在课程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考核环节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不能良好地吸收与掌握前沿知识,违背了教学安排与信息时效性相适应的初衷。为提高“信息服务与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质量,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改革,具体措施如下:(1)优化教学内容,在保留信息服务与信息检索领域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不断融入前沿进展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得教学内容更具系统性、时效性和趣味性;(2)突出案例式教学方法,通过选课学生汇报作业、大四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分享项目经验等方式导入知识点,使学生对信息服务领域的不同层次应用均有了解;(3)细化考核过程,个人作业明确了考核角度,小组实验增加了期中检查环节和系统演示录屏的要求,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系统实现程度的把控。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对“信息服务与信息检索”课程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内...  相似文献   

16.
木材干燥学"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理论与技术并重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加快大学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高层次人才,立足于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际班开展了"木材干燥学"课程双语教学工作,并对该课程双语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构建了课程双语教材体系;探索了双语教学模式;提出了"启发式+互动式+提问式"的新教学方法;改革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教学实践证明,"木材干燥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澄清了改性木材的概念,指出其形态限于木材整体和单板;分析了胶压木的特性及名称,认为它不应归于改性木材;通过辨析现有改性木材的类别及名称,发现其存在“命名方法笼统、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归类混乱”等问题;通过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对改性木材命名规则进行了初步探讨,以便推动标准化工作和新材料的命名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是我国规模较大的古建文物修缮工程.其中的防腐防虫工程是基本环节,包括三大文物建筑的木结构虫蛀腐朽勘测、腐朽虫蛀木构件的修缮和更换、木材树种选择和性能测试、木材干燥和木材防虫防腐处理等内容.对西藏三大重点文物木结构防腐防虫技术的总结,将为我国古建筑木结构的维修和保护技术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为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木材保护与改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掌握高效可利用的木质资源理论知识及实践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教学内容、授课计划、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木材保护与改性"课程"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户外用木质材料需具备防腐、防虫、防霉、阻燃、干燥等特性,对木材进行改性处理可以保障其在户外使用时的质量和使用性能。通过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按户外用木质材料处理方式不同将木材改性处理方法分为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化学改性主要包括防腐剂浸渍处理法、乙酰化处理法、糠醇处理法、氮羟甲基化合物处理法、石蜡改性法和热固性树脂改性法;物理改性主要包括热处理法和无机纳米粒子填充法,对以上各类改性方法、改性机理及改性木材的应用等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