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本项研究采用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将温棚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设为A、B、C、D、E 5个温度梯度,主要从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黑褐苔草(Curex alrofuscu)(莎草科)无性繁殖方面探讨了它们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从对照至A温室随着温室的减小温度(地表温度和地温)逐渐升高,三年的平均温度在A温室中最大(11.9℃,11.7℃),在对照中最小(9.4℃,9.9℃);A温室平均温度(地表温度和地温)与对照相比平均升高了2004年(2.6℃,2.2℃)、2005年(2.2℃,2.1℃)、2006年(2.1℃,2.0℃)。莎草科植物(矮嵩草和黑褐苔草)对增温反应的总体变化趋势有所区别,矮嵩草的分蘖数和叶片数在E温室达到最大值,而生物量在C温室达到最大值;黑褐苔草的分蘖数在D温室达到最大值,生物量在A温室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效应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设置温度梯度从物种个体水平研究各功能群主要植物种生长特征与地温的相关性,旨在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矮嵩草草甸各功能群植物种生长特征对地温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莎草科功能群植物黑褐苔草(Carex alrofusca)的高度与地温呈线性关系(P<0.01),而分蘖数、叶片数与地温呈二次函数关系,但不显著;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的分蘖数、叶片数及高度与地温均呈二次函数形式变化(P<0.05)。禾本科功能群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的分蘖数、叶片数、高度均与地温呈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杂类草功能群植物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的匍匐茎数与地温呈二次函数关系,但不显著,而其叶片数、高度均与地温呈线性相关关系(P<0.01);鸟足毛茛(Ranunculus brotherusii)的花蕾数、叶片数、高度均与地温均呈线性相关关系(P<0.01)。综上表明,不同功能群植物种对地温升高的响应是不一致的,如果地温持续升高对禾本科功能群植物种的生长有利,而对莎草科和杂类草功能群植物种均不利。  相似文献   

3.
赵建中  刘伟  周玉碧 《青海草业》2012,21(2):2-7,18
本论文以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设置模拟增温样地,探讨了模拟增温对高寒矮嵩草草甸莎草科功能群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莎草科功能群植物的生物量随温度的逐渐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盖度在试验第一、二年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试验第三年盖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植物高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重要值在试验第一、二年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试验第三年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陈翔  彭飞  尤全刚  王涛  薛娴 《草业科学》2016,(5):825-834
采用红外辐射灯(infrared heater)模拟气候变暖背景,研究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种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和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对气候变暖的短期响应及其差异性,旨在为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模拟增温W1(1.88℃)和W2(3.19℃)均可改变高寒草甸物种分布的频度和季节分布格局,并显著影响植被高度和光合色素含量,影响程度存在种间差异性。与不增温对照相比,W1增温下物种具有不同的响应,美丽风毛菊的高度、频度和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珠芽蓼和黑褐苔草均呈增加趋势。W2增温显著增加了珠芽廖和黑褐苔草的高度、频度和叶绿素含量(P0.05),却显著降低了美丽风毛菊的叶绿素a/b值(P0.05)。物种间光合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样地间差异性表现更为突出,但增温处理间变化不明显。这说明增温可促进高寒草甸牧草类植物的生长发育,延长青草期,有利于牧业生产,但斑块状分布明显。  相似文献   

5.
甘肃莎草科饲用植物几种主要牧草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莎草科(Cyperaceae)饲用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共有7属56种,是构成甘肃天然草地植被的重要成分。该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甘肃莎草科15种饲用植物的5项营养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选出了优质种类。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花蒿草(0.7948)〉禾叶蒿草(0.7533)〉高山蒿草(0.7203)〉密生苔草(0.7171)〉无脉苔草(0.6469)〉蒿草(0.6336)〉寸苔草(0.6101)〉砾苔草(0.6015)〉线叶蒿草(0.5954)〉黑褐苔草(0.5888)〉粗壮蒿草(0.5710)〉西藏蒿草(0.5572)〉甘肃蒿草(0.5451)〉干生苔草(0.4499)〉矮生苔草(0.4149)。  相似文献   

6.
采用堵洞法设置高原鼠兔干扰区和非干扰区,然后在干扰区和非干扰区内利用样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青海湖流域高山嵩草草甸植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物种多样性和不同植物功能群多样性对高原鼠兔干扰的响应并不一致,其中干扰增加了杂类草功能群丰富度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指数,降低了物种均匀度指数、莎草科功能群丰富度指数和禾草科功能群均匀度指数(P<0.05)。干扰区内物种均匀度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杂类草功能群丰富度指数随干扰强度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但禾草科功能群均匀度指数却呈显著降低趋势。虽然高原鼠兔干扰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总生物量,莎草科、禾草科和豆科功能群生物量(P<0.05),但显著增加了杂类草功能群生物量(P<0.05)。干扰区随干扰程度增加,莎草科功能群和豆科功能群生物量逐渐降低,杂类草功能群生物量逐渐增加,而禾草科功能群生物量则先增加后降低。鉴于高山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高原鼠兔干扰的响应不一致,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多样性之间不能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7.
苔草(Carex)为莎草科(Cyperaceae)苔草属(Carex L.)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耐荫、自繁能力强、多年生、种质资源丰富等特点,在园林绿化、草牧业生产、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苔草属植物的广泛应用,种质资源进一步开发和新品种选育成为当前的重点,而遗传多样性研究是基础。本文综述了苔草属植物在形态、细胞及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此外,还介绍了苔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在新品种选育、品种鉴定、物种起源及亲缘关系、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苔草属植物基因组开发、新品种培育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苔草的遗传育种及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春、夏、秋3个季节,通过调查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组成及其多样性分布特征,结合植物多样性分布,分析了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植食性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Shannon指数表现为春季高于夏季,秋季居中;捕食性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表现为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而Shannon指数表现为秋季高于夏季,春季居中;杂食性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表现为春季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而Shannon指数表现为秋季高于春季和夏季;植食性、杂食性动物个体数与植物个体数间,捕食性动物类群数与植物物种数间,植食性、捕食性动物生物量与植物生物量间均呈线性正相关,而植食性动物类群数与植物物种数间、植食性动物Shannon指数与植物Shannon指数间均呈线性负相关。研究表明:宁夏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多样性受季节变化影响深刻,且功能群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间呈现出复杂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春季休牧对典型高寒草甸植物经济类群的影响,以果洛州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进行连续三年的春季休牧,于2019年牧草生长旺季(8月中旬),采用样方法调查休牧区与对照区植物不同经济类群的特征,研究春季休牧对高寒草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春季休牧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均在增加,其中莎草科功能群生物量增加较快,其次为禾本科功能群,阔叶型可食草功能群增加缓慢,而杂类草功能群却逐渐减少。因此,春季休牧对于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5年6~8月在青海省海北州高寒针茅化草甸草原进行了模拟气候变化及去除优势种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野外控制试验。通过设置增温2℃,增加降雨量20%,研究植物优势种丧失后气候因素对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紫花针茅后,增温,增雨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植物高度、盖度及地上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增温处理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说明增温可以提高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增雨处理下3个多样性指数均为最高值;去除优势植物紫花针茅后,植物物种数与植物盖度,植物盖度及优势度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退化程度下嵩草草甸矮嵩草无性系构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矮嵩草无性系的面积大小与矮嵩草构件总数量和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与其各构件平均值基本不相关。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在一定限度内单位面积上各分株和各分蘖数量和生物量有所增加,随后呈下降趋势;平均分株数量与生物量、分蘖数量与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每分株分蘖(营养、生殖)、每分蘖(营养、生殖)、生殖(叶、秆)的数量和生物量也呈下降趋势;平均分蘖节直径有增加的趋势,平均分蘖节距地面的高度除极度退化外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嵩草草甸基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群落指标为依据,研究了青海省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阶段,高寒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土壤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嵩草草甸,其地上、地下生物量,牧草高度,生草层厚度,裸斑面积,物种数,土壤含水量等呈显著差异。同未退化阶段相比,重度退化阶段的优良牧草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别降低了43.2和10.1 g/m2。而重度退化阶段时,裸斑面积则达到最大值65 m2,土壤含水量则为最小值22.83%,鼠洞密度则随着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呈倒"V"变化趋势。分析表明,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的结果是,由莎草科和禾本科为主的植物演替为杂类草地。  相似文献   

13.
利用样方法对西藏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2010-2012年不同强度的牦牛放牧试验对植物群落动态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以期为高寒牧区退化草地的恢复及草地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适度放牧能提高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一度和地上生物量,降低植物群落盖度;重度放牧降低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生物量;重度延迟放牧能缓减重度放牧对草地的不良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盖度与均匀度、丰富度、植物密度、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成正相关。高山嵩草草甸的功能群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变化,其优势功能群多年生根茎型牧草高山嵩草和苔草(Carex moorcroftii)、多年生丛生型牧草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以尕海湿地区内的典型沼泽泥炭和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湿地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降低,但地下生物量降低幅度较大,地下、地上生物量比例系数呈减小趋势;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泥炭沼泽退化过程中的优势种从未退化时乌拉苔草(Carex meyeriana)演变为退化时的问荆(Equisetum arvense)。沼泽化草甸退化过程中的优势种从未退化时藏嵩(Kobresia tibetica)演变为轻度和中度退化程度时的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和密毛白莲蒿(Artemisia sacrorum.var mess-rschmidtiana);重度退化程度时仅有零星的冷蒿(Artemisia frigida)、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主要伴生种表现为湿生植物逐渐消失,中、旱生毒杂草逐渐增加。泥炭沼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沼泽化草甸为先增加后降低,均匀度指数恰好相反;群落相似性系数逐渐降低。说明尕海湿地原有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向杂草型退化方向演替,建议减少放牧压力,采取人工措施促进尕海湿地生态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高寒生态脆弱区不同扰动类型草地植被群落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实地调查及实验室方法测定天祝高寒生态脆弱区5种扰动生境(一年生草地、多年生草地、围栏草地、牧道草地及"黑土滩"草地)的植被群落状况。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组成在一年生草地中99%为燕麦、多年生草地中80%为垂穗披碱草和无芒雀麦、3种天然草地中以嵩草、苔草、针茅、珠芽蓼、棘豆、委陵菜为主。群落高度、植被盖度及地上生物量在一年生草地中都相对较大,是人为因素(如农耕)干扰最强,其优势度随时间推移而上升,生境内植物种类多样性下降;而优势度在"黑土滩"草地中呈现低水平,是自然环境压力包括生物因素(如鼠类)干扰最强,原始植被破坏程度高,需要进行大量植被恢复工作,其群落高度、植被盖度及地上生物量也相对较低;其他生境的优势度随着放牧程度的增加而减小。由此可见,放牧和鼠害仍然是高寒草甸生态破坏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三江平原典型沼泽生态系统毛果苔草枯落物中元素分析发现,Fe、Ni、Na元素随时间在枯落物中有积累的趋势;Mn、K、Mg元素先减少后增加;Ca元素在整个过程中是减少趋势;Cd、Co含量随时间呈减少的趋势,但速率平缓。在影响枯落物分解的因素中,积水深度和地表温度是决定性因素;枯落物中元素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放牧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主要植物表型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嵩草和高原早熟禾是青藏高原的主要优势植物,研究其对放牧的表型反应对揭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放牧响应机制具有代表意义。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高寒草甸为例,通过设置自由放牧与围封禁牧试验,研究了高原早熟禾和矮嵩草茎叶功能性状对放牧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围栏禁牧相比,放牧抑制了高原早熟禾和矮嵩草的生长,导致了2种植物株高、叶面积的显著下降(P0.05),植物个体表现出明显的矮小化现象。而长期放牧后,短期围封对于植物叶片数、根长、根粗等功能性状的恢复效果并不显著(P0.05),说明放牧退化草原植物性状具有保守性。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川西北红原县实际生产中的联户草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生产条件下不同载畜量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动态特征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载畜量的增加,冬草场坡地的优势种无脉苔草、垂穗披碱草和四川嵩草逐渐减少,杂类草鹅绒委陵菜和翻白委陵菜逐渐增加;夏草场平地的优势种逐渐由木里苔草变为华扁穗草、发草、乌拉苔草和藏嵩草;而不同放牧率的冬草场坡地和夏草场平地之间土壤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不论是冬草场坡地和夏草场平地,优良牧草比例均随载畜量的加大而逐渐下降;地上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均在适度放牧状况下较高,川西北高寒地区联户经营下的冬草场坡地适宜载畜量为0.97头/hm2,夏草场平地为1.14~1.33头/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