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报告总结了使用谷物保护剂甲基嘧啶硫磷拌合稻谷生产试验的结果。采用机械喷雾和砻糠载体法施药的防虫效果和生物测定结果。从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甲基嘧啶硫磷其防虫效果和药效较马拉硫磷(防虫磷)为好; 使用甲基嘧啶硫磷5ppm剂量对一般粮仓害虫可维持半年以内效果,10ppm剂量以上有效期可达一年; 甲基嘧啶硫磷的药效较为显著,不但能杀死当代害虫,还可有效地防治第二代害虫的生存; 甲基嘧啶硫磷的药效对玉米象较为显著;但对谷蠹稍差一些,对米虱无明显效果。砻糠载体和机械喷雾法施药对国库均可采用,而砻糠载体法对于广大农村的储粮防虫更为方便,也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毒死蜱10ppm、20ppm 喷雾法和药糠载体法处理稻谷生产试验的残留研究结果说明:施药后稻谷中药剂含量约为理论施药量的一半,已经低于卫生标准最高允许限量10ppm.谷物上药剂的残留主要集中在稻壳和糠上,大米上残留量很低,约为原粮上的十分之一,蒸煮成米饭后降低到几乎检不出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实验确定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小麦、稻谷、面粉、馒头、大米及米饭中的仓储磷残留回收率皆在90%以上。以15ppm 剂量机械喷雾于储藏稻谷,施药后药剂收率约50%,经12个月储藏期原粮上残留约1ppm,以10ppm 剂量处理小麦,施药后乳剂及粉剂收率分别为50%及65%左右,经12个月储藏原粮上残留2—2.5ppm,在整个储藏期间面粉上残留<2ppm,大米<0.5ppm,馒头<0.5ppm,米饭上为痕迹量。  相似文献   

4.
以杀螟硫磷5——20ppm,防虫磷15——30ppm的剂量,施于国库储存的小麦和稻谷,研究在一年储藏期间中,保护剂在谷物及其加工品上残留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原粮上的残留,整个储粮期间中都在卫生标准(FAO/WHO)之内,麦麸、糠、大米经过3——4个月储藏期后,能符合卫生标准,标准粉和馒头上残留量稍高,要经过9——12月储藏后才能达到或接近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5.
经生产性仓库储藏一年试验表明:甲基毒死蜱药效高于防虫磷。对玉米象为代表的储粮害虫,甲基毒死蜱5—10ppm 有效防护期在半年以上,相当于防虫磷15ppm,甲基毒死蜱15ppm 有效防护期为一年。但对谷蠹和螨类、书虱效果差.机械喷雾和人工砻糠载体二种施药方法具有相同的防治效果.甲基毒死蜱用人工砻糠载体法在粮食表技始终保持在低残留水平.机械喷雾法残留消解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6.
经室内及全国五个不同气候条件地区,11个试点,57幢仓库,共计粮食2791.5吨的生产性试验,甲基嘧啶硫磷药效高于防虫磷.剂量5ppm药效高于防虫磷15ppm,5-10ppm即可防治虫害.对各地区温湿度有较大的稳定性.对谷蠹效果差,需20ppm高剂量,机械喷雾与人工砻糠载体二种施药方法具有相同的防治效果.对稻、大小麦,种用品质经室内和田间考察无不良影响. 甲嘧磷,稻谷,主要在外壳与糠麸中.小麦和玉米残留,不同施药法残留消失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7.
经生产性仓库储藏一年试验表明:甲基毒死蜱采用砻糠载体和机械喷雾法施药,其残留消解动态大致相同.采用10-20ppm用药量,在施药后,储粮中的实际药量低于或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最高使用量10ppm.谷物上药剂的残留主要集中在麸皮上,面粉中较少;当加工成面粉后残留消解很多;加工成熟食品馒头后残留更微.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总结了一年多来杀螟硫磷机械喷雾和砻糠载体法处理的小麦、稻谷生产试验的防虫效果和生物测定结果。从结果表明,使用杀螟硫磷作为谷物防护剂其防虫效果和药效较马拉硫磷好。稻谷和小麦使用杀螟硫磷10ppm 剂量对一般粮仓害虫,即可维持一年的效果。砻糠载体法施药与机械喷雾法比较,具有简便易行易于推广等优点。杀螟硫磷对稻谷的防虫效果较小麦好,不但能有效地杀灭当代害虫,还可有效地防治第二代害虫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臭氧降解粮食中农药残留的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15~20ppm浓度的臭氧处理拌有5种主要储粮用有机磷农药(甲基嘧啶磷、甲基毒死蜱、马拉硫磷、杀螟松和DDVP)的稻谷、小麦和玉米,结果表明:粮食中农药的残留量明显下降,降解速度最快可达每天12.3%。  相似文献   

10.
软红各小麦和“pioneor3320”玉米分别用0.5,0.75,1ppm溴氰菊酯,0.5ppm溴氰菊酯+6.0ppm甲基毒死蜱,1.0ppm溴氰菊酯+6.0ppm甲基毒死蜱,或6.0ppm甲基毒死蜱处理后储藏10个月。在储藏期间每隔二个月进行一次生物测定。谷蠹和米象在混合处理的小麦中整个储藏期间没有存活,在用三种澳氰菊酯处理的谷物中,谷合不稳定,但没有F;代成虫检出;用0.sppm澳氰菊酯处理的小麦中米象存活范围是0到84.5%;最大存活率在075和三.OPPm澳氰菊酯处理中,其存活率分别为262%和3.5%。玉米象或赤拟谷盗在药剂混合处理的玉米中没有存活。在用…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情况:储粮试验是在四川成都市龙泉区粮站仓库中进行,仓房为房式基建仓.仓容250吨,供试用1984年秋收获的稻谷,水份12.6%.仓内竹席围囤,每囤5吨.用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提供的,加有10倍增效醚的2.5%溴氰菊酯乳油,用量0.5ppm、1ppm二种,以喷雾和药糠二种施药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西维因在粮食中的残留量,西维因在粮食中回收率为92.2%-104.8%,最低检出浓度0.5ppm,在稻谷,小麦中残留分解较快,与防虫磷相似,稻谷累加工成大米和米饭,药剂残留即分解殆尽,故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甲基毒死蜱拌合小麦的生产试验,无论是采用砻糠载体法还是喷雾法施药,对防治米象类、锯谷盗和米虱等其效果都十分显著.而对照囤中在试验后期出现了大量米象类和米虱等害虫,但处理堆中只有少数的米象类和米虱. 室内生物测定表明,各处理堆中对玉米象的防治效果均可保持一年.和生产试验的结果一致,对于杂拟谷盗的防治效果是20ppm甲基毒死蜱和30ppm防虫磷相当.对于谷蠹10ppm甲基毒死蜱的效果与30ppm的防虫磷接近. 甲基毒死蜱不但对玉米象、杂拟谷盗和谷蠹的当代成虫的防治效果突出,而且对它们的第二代(F_1)也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臭氧处理高水分稻谷在常温储藏过程中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保鲜期。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对高水分稻谷发芽率没有影响;在臭氧处理浓度高时,脂肪酸值略有增加;微生物量降低明显。臭氧处理后的高水分稻谷在常温储藏过程中发芽率呈基本一致的下降趋势;脂肪酸值增加,高浓度时尤为明显;细菌量和霉菌量基本呈现储藏开始10d后上升,随后下降。臭氧处理可延长高水分稻谷的保鲜期,考虑到臭氧处理浓度对稻谷品质的影响和成本,臭氧处理浓度选择以55mL/m3为宜。  相似文献   

15.
用甲基毒死蜱10、20ppm 剂量拌和当年收获的小麦、稻谷种子,经室内和田间正规试验,都证明了经处理后的种子与未经处理的种子比较,在发育指标和产量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甲基毒死蜱处理的种子与30ppm 防虫磷处理的种子比较,各性状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某些性状中,绝对数甲基毒死蜱优于防虫磷.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的内容,是参照广州商品检验局“大米中甲基1605及666残留量检定(簿层层析法)”一文的有关部份,进行稻谷、大米测定实践的小结。其中分配提取以石油醚—二甲基亚砜代替己烷一乙睛,展开剂以甲基环己烷一丙酮(4 1)代替己烷一丙酮(9 1)。实践证明,使用薄层层析法测定甲基1605,最低检出量达0.2微克,回收率在80%以上;对稻谷、大米中的残留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测定的重现性强,较简速,是半定量法检查稻谷、大米卫生质量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稻谷储藏真菌危害早期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稻谷储藏过程中,水分和温度的变化与真菌生长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稻谷储藏真菌危害早期预测方法.将12.5%%、13.4%、14.5%、15.6%和16.2%水分稻谷样品,置于10℃、15℃、20℃、25℃、30℃、35℃恒温箱中储藏180 d,每10 d取一次样检测真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2.5%水分稻谷长期储藏是安全的;13.4%水分稻谷短期储存是安全的,长期储藏仍存在潜在风险;14.5%水分稻谷在15℃以下储存半年是安全的;15.6%和16.2%稻谷在实验的6个温度下储存20 d内均检出有真菌生长.不同温度下稻谷储藏真菌生长顺序为:35℃>30℃>25℃>20℃>15℃>10℃.基于上述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对稻谷储存水分、温度和真菌起始生长时间进行幂函数分析,得出稻谷储存水分、温度和真菌危害早期预测曲线,通过本曲线可进行高水分稻谷储存安全期预测.  相似文献   

18.
微胶囊谷物保护剂“保粮磷”防治储粮害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胶囊杀螟硫磷(单剂)5ppm剂量拌合小麦,一年储藏期中取样作生物测定,对玉米象、赤拟谷盗死亡率100%,对谷蠹死亡率≥80%,超过非微胶囊杀螟硫磷15ppm剂量处理小麦的药效;微胶囊混剂(杀螟松+2%溴氰菊酯)的制剂拌合小麦的药效试验及模拟农户储粮试验证明,杀螟松2.5~3ppm(+溴氰菊酯0.04ppm)就能在一年储存期中保持良好的防虫效果。微胶囊剂拌合小麦,杀螟松在粮食内的残留量在半年存储期内显著低于非微胶囊剂的处理。发芽试验证明,对种子发芽率没有丝毫影响。制剂在54±2℃两周条件下分解损失<10%,储藏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9.
大米和稻谷消毒后,用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Link)、白曲霉(A.ca-ndidus Link)、黑曲霉(A.niger V.Tiegh)、烟曲霉(A.fumigatus Fres.)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Went & Geerlings)、薛氏曲霉(Aspergillus cheva-lieri(Mangin)Thom & Church)、禾黑芽枝霉(Clodosporium herbarum(pers.)LK.exFr.)和普通青霉(Penicillium solitum Westling)的孢子单一接种和混合接种,并将水分调节到15.5%、18%,在室温、相对湿度75%的干燥器内储藏15—240天,定期取样观察、测定大米品质各项劣变指标和稻谷种子发芽率。在检查中发现:各种真菌均引起大米品质的劣变;对稻谷种子的发芽率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以白曲霉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文摘     
经药剂处理的玉米储藏和加工为淀粉后的药剂残留日本研究者佐佐木久美子最近对收获后经有机磷和澳化物杀虫剂处理的玉米在储藏和加工成淀粉后药剂残留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用于玉米处理的药剂有故敌畏、甲基毒死蟀、杀螟松、澳甲烷、甲基虫螨磷以及马拉硫磷、处理后的玉米置于10~18℃、光线较暗的储藏室内储藏12周,用敌敌畏处理的玉米中药剂残留仅为25%,其它药剂尚残留约7Q%6用清甲烷熏蒸后的玉米加工出的淀粉,其漠化物残留较低。经测试,加工后五米淀粉中敌敌畏残留率约为0.l%,甲基毒死蟀残留13%,杀螟松残留7%,甲基虫螨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