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桦南大架子山风电场工程(49.5 MW)位于桦南县阎家镇北部,地貌类型为平原地貌。项目区为水蚀类型轻度侵蚀。监测时段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林草植被恢复期。监测方法主要为调查监测、定位监测、临时监测和巡查监测。监测应比照项目进度安排,适时布设监测断面,进行小区泥沙指标的估算推求,结合降雨特征值背景观测,综合分析获得侵蚀强度。监测人员必须及时对施工过程中的扰动范围、扰动程度、水土流失等进行监测,才能为工程验收提供可靠依据。但由于施工期挖填作业十分频繁,工程扰动及侵蚀面积时刻处于变化之中,监测人员仅能通过有限的观测数据进行大致推断,在技术性和科学性上还存在诸多不足。施工期土壤侵蚀量监测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开发矿产资源过程中,生产区域内破坏原地貌和排放尾矿,会造成严重的局部点源、面源侵蚀。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建设的不同工程、不同部位、不同工序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有针对性地采取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防治措施,必须对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过程实行全程监测。预测内容为: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植被面积;弃土、弃渣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监测结果表明:生产运行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因此,生产运行期的水土流失防治是方案针对的重点。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应对扰动地表面积、表土堆存区土体等重点流失部位进行定位监测,特别是在降雨条件下进行定点、定时监测。  相似文献   

3.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由于工程施工期长,破坏土地面积大,挖损、堆渣工程量大,势必造成水土流失,给周边环境及下游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开展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项目建设区及其直接影响区水土流失恶化现象的发生,为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项目监测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引入以“3S”为平台的高新科技手段,通过定位测量与定量观测相结合、提高监测时效、监测精度。监测内容主要是:生产作业扰动地表监测,各时段水土流失量监测;水土保持工程效果监测。其结论是:磨盘山水库扰动地整治率达标;土壤流失控制比达标;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标;拦渣率未达标;植被恢复系数未达标。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伊犁河谷区G218线伊宁至墩麻扎段高速公路工程为例,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 277—2002),结合项目特点,针对具体监测指标,明确选用的监测方法主要为定位监测、调查监测。定位监测主要用于测定土壤侵蚀厚度,计算水土流失量。调查监测主要是在施工准备前期,用于对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气象、土地利用、水土流失状况等进行调查;在施工期对扰动面积、弃土弃渣量等人为水土流失因子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及其防护效果进行调查;运行期对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5.
后垄溪水电站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和控制是一个变化的过程,随着工程的进行,各个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也处于动态变化中。本针对工程建设的规模、扰动地表面积的特点及施工不同阶段产生水土流失情况,采用定点和动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以更好地掌握各阶段的水土流失发生规律及流失强度,为治理新的水土流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双鸭山电厂三期扩建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鸭山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建设期为2004~2008年。双鸭山市水务局和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合作承担了本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共设置了14个扰动地表监测点,4个土壤侵蚀量监测小区。扰动地表监测采用车载GPS卫星定位系统的RTK技术跟踪监测。土壤侵蚀量采用坡面碳粉还原法、小区观测法和简易扦插法进行测定。水土保持工程监测采取定位观测与巡回监测相结合。测定结果为:扰动地整治率为1.72%;土壤流失控制比为2.30;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24.7%;植被恢复系数为44.3%。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监测机构针对水土保持防治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从专业角度提出整治建议,有效地加强了水土流失的控制与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十一五”计划兴建的火电厂多傍海而建。电厂在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存在着水土流失呈点状和线状分布;水土流失以水蚀为主,风蚀和重力侵蚀次之;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表面积大,单位面积侵蚀量剧烈;弃土、石渣量大,弃灰渣量大;水土流失受滨海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大。滨海火电厂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地面积广,不仅将对周边的陆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将影响到海域的生态环境。针对滨海火电厂的水土流失特点,从监测时段的划分、监测分区、监测内容、监测方法、成果提交等方面,探讨了滨海火电厂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8.
猴桥水电站是槟榔江5个梯级开发方案的第二级水电站。在其修建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人为水土流失,必须对此项工程进行水土流失监测。监测项目主要有水土流失因子监测、水土流失状况监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监测内容主要有弃土、弃渣量监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施工期水土流失量监测。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监测方法主要采用调查监测与地面定点监测。预期结果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扰动土地治理率将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度将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控制量不低于90%;拦渣率不低于95%;植被恢复系数大于0.95;林草覆盖率达到60%以上。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效果只有通过水土保持监测才能得到证实,因此,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水土保持监测方案。通过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的实施,指导解决水土保持方案中的不足,最终达到预期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9.
三峡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根据三峡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呈现块状、条状分散分布;流失严重,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对其进行水土流失监测。并以水土流失监测的相关内容为依据,提出了以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监测方法。同时,对其中具体的监测方法包括遥感监测、地面观测和调查监测的适用范围、监测对象、使用方法和监测时段进行了分析论述;最后阐述了对三峡工程建设开展水土流失综合监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弃渣场区、施工场区、料场区、主洞及支洞口区4个主要区域土壤流失量的动态监测,得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壤侵蚀模数和水土流失危害面积随水土保持措施的恢复情况而变化.在施工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模数大,由于每年的施工强度及扰动面积大致相同,土壤侵蚀模数保持基本稳定.施工结束后,根据各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通过恢复和完善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估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水土资源破坏的程度,运用水蚀径流场法、水蚀侵蚀沟法、水蚀控制断面卡口站法和风蚀简易小区法4种不同的水土流失量监测方法,采用由水土流失危害程度指标、生态环境指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等构成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通过实时监测,最终得出:项目区8年间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8.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8%,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24,植被恢复率达到93.7%,植被覆盖率达到10.7%,扰动后土壤侵蚀强度高达9600t/(km2·a),工程护坡减沙率为50%,造林减沙率为65.22%,人工种草减沙率为71.52%。本工程采用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实测数据、应用指标等对同类开发建设项目工程在投资决策、建设实施及后期评价方面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产建设项目将全程开展水土保持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利部日前出台了《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建设项目在整个建设期内(含施工准备期)必须全程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生产类项目要不间断监测。据了解,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等,  相似文献   

13.
为监测高速公路线形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掌握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采用现场调查、定位观测和数字模拟等手段,分析了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地表扰动面积及水土流失量的变化特点,为有效防治高速公路线形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加强边坡水土流失防治、强化恢复植被人工管理与合理规划弃渣场选址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为例,探讨了土壤侵蚀模数的监测方法。针对项目施工期动土量大,地形、地貌变化迅速、剧烈,扰动地表类型多样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用了标桩法、径流小区法、侵蚀沟量测法、人工模拟降雨法四种监测方法进行了各种不同地表扰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监测。结果表明,四种方法基本可以囊括工程所有地表扰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监测效果较为理想。可为类似项目的土壤侵蚀模数监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无人机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为该技术应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施工监理和水土保持验收等方面奠定基础。[方法]以浙江省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为例,结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从背景资料分析、遥感数据获取、监测信息提取及应用3个方面,开展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案例分析。[结果]利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并结合传统定位观测手段,能够精细化、定量化地完成土地利用类型、扰动范围及流失量、弃渣场挖填方量、水土流失隐患及危害和水土保持措施等监测工作。[结论]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可靠性高,实用性强,计算结果的精度满足《监测规程》要求,有利于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技术水平,可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点面工程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是如何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结合GIS软件进行扰动地表面积监测;二是点面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中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监测的问题;三是在点面工程侵蚀量监测中利用沉沙池的问题;四是利用微型径流小区在具体分析侵蚀坡面侵蚀特征的问题;五是探讨点面工程具有灰场风蚀量监测问题。从点面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需要实际解决的问题出发,提出了点面工程建设期内水土流失监测基本体会和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无人机在高速公路弃渣场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无人机监测相较于传统的监测技术手段,不仅工作更高效、调查更全面,而且监测数据更准确。在高速公路弃渣场水土保持监测中,利用无人机可快速获取扰动土地面积和坡度等水土流失因子,估算取弃土方量和水保措施工程量,监测水土流失危害。在分析总结高速公路弃渣场特点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无人机在高速公路弃渣场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多源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基于ArcGIS平台的空间分析与数据管理等功能,获取苕溪流域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保持措施等数据,对降雨、土壤、地形、植被、水土保持措施等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各土壤侵蚀因子,应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得到苕溪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苕溪流域土地利用以林地、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耕地主要分布在≤2°坡度级;植被覆盖状况良好,九成以上的园、林、草地植被覆盖度大于60%;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304.45 km~2,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茶园、人为扰动用地、其他林地及旱地,其中极强烈及以上侵蚀主要分布在人为扰动用地、茶园和坡耕地;整体来看,土壤侵蚀强度改善的区域面积大于加剧的区域面积。  相似文献   

19.
以近年来贵州省内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4个典型在建水利水电类建设项目监测成果数据为基础,对项目扰动地表、弃渣及水土流失等情况进行同类项目横向比较及同一项目(北盘江光照水电站)年际变化定量分析,总结出水利水电类建设项目在建期水土流失的基本特征,以为该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北同蒲增建二线改造项目太原至原平段水土流失监测过程中,根据建设责任区内的水土流失敏感点的土壤侵蚀特征采用了定点连续监测、定点定时监测和沿线调查三个不同层次的监测方法。铁路建设责任区域内的气象条件、土地利用形式和地形等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差异性导致了各水土流失敏感点的土壤侵蚀形式和特征的不同。项目建设期间产生的大型的裸露土体在侵蚀性降雨条件下其土壤特性变化明显,增加了区域内的产沙量;坡面土壤粒度的粗化和随机粗糙度的变化不一定会降低坡面上的面蚀强度。作为铁路建设重要工程主体的路堤和路堑的建设会改变区域内的产流、径流和渗流途经;在稳定和适宜的工程防护下,能够较好地控制开发建设项目径流产沙的增量。铁路建设中的水保设施本身的失稳也常常是增加产沙量的另一途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