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辐射诱变育种简单、安全,而且突变率高,易于满足园林植物育种的需求。文章分别介绍了辐射育种的诱变源,园林植物辐射育种的原理,园林植物育种中辐射育种的应用,可为园林植物育种中辐射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玉米育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育种方法和技术上有了一定的突破,但大多数育种单位或团体在育种过程中还是以常规的玉米育种方法为主,育种周期比较长,目标性不明确,仍然是机会育种。靶基因测试技术,使机会育种逐渐变为目标化育种,不再盲目地选育自交系和组配杂交种,从而,大大提高育种的效率。重点介绍了靶基因测试技术的特点、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比较优势、计算机化的管理和测试网络的建设。通过将靶基因测试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更好地提高了育种效率,减少常规育种的偶然性和盲目性,使育种工作由原来的经验育种逐渐走向系统化、规模化育种之路。逐渐缩短与国外大型种子公司育种技术方面的距离,确保国内的玉米育种事业不断向前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小麦育种工作中使用育种机械与未使用机械结果的比较分析,认为育种机械化对于提高育种效率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增大育种规模,减轻劳动强度,而且可以提高育种试验的精确度,增加对优良基因型选择的机会。认为在育种工作中,应在强调基因资源、育种理论和方法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同时,实现育种机械化,扩大育种规模,以提高育种效率。在我国实现育种机械化应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小麦分子育种主要包括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核心仍然是常规育种手段和方法。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及其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育种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提出最佳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从而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分子育种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小麦常规遗传育种开辟了新天地,分子育种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整合到常规遗传育种方法中,结合表现型和基因型筛选,设计培育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育种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归纳了国内外马铃薯育种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介绍了引种鉴定、实生种育种、芽变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细胞工程技术育种及转基因技术育种的研究方法,以期获得马铃薯育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马铃薯育种需要借鉴的方向和思路,充分挖掘马铃薯种质资源,加强生物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将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相结合,为马铃薯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并为继续培育马铃薯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用动物育种规划原理和方法,对优质细毛羊现行育种方案育种效果进行优化分析,提出最优化育种方案。研究认为,当育种群基础母羊数量达到900只左右,育种群规模比例达到30%,测验群比例为25%时,每年选留15只测验公羊,其综合育种进展和育种效益最高;育种群公羊使用1年,母羊使用4年,可获得理想的育种效益。通过优化分析,群体达到最佳状态时综合育种进展可达到10.168元,育种效益为102.857元,育种投入产出比为1:7.0435。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玉米育种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河南省玉米育种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审定品种及育种单位数量均明显增加,科研单位仍是育种主体,育种水平不断提高,高密度育种逐渐增多,呈上升趋势,育种目标更趋完善。同时针对河南省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育种对策。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育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通  李荣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50-5852
综述了食用菌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进展。对育种方法的运用进行了展望,认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杂交育种等常规育种方法结合DNA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是今后食用菌育种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分析了正确制定和运用育种策略对提高作物育种效率和效益的作用和意义。作物育种工作整体上由育种目标,育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基础研究,育种程序和技术,以及组织管理等五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是一个系统。制定育种策略,就是要在制定出合理育种目标的基础上,从育种工作五个部分的相互联系性和层次性出发,综合运用育种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育种经验以及各种技术手段对实现育种目标的动态过程或育种整体计划进行优化,并有效地组织实施,以经济有效地育成新品种,提高育种效率、效果和效益。从这种意义上讲,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是一项工程,即作物育种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0.
太空育种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太空育种的研究概况,阐明了太空育种的主要特点及国内外太空育种现状。介绍了太空育种的应用实例,探索了太空育种在木本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范围、途径以及存在问题。揭示了太空育种是未来木本观赏植物育种工作中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花椒属植物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花椒属植物在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从选择育种、物理诱变育种、化学诱变育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分子育种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2.
陈圣柱  陈丹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9):113-114,117
我国水稻高产和超高产育种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矮化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高产(超级稻)育种。水稻超高产(超级稻)育种被认为是水稻育种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本文回顾、分析了国内外水稻高产和超高产育种现状,对株型育种的主要理论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动态理想株型的观点和水稻动态理想株型的塑造途径,对水稻超高产动态育种理想株型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棉花分子育种是目前棉花育种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育种两个方面,概述近几年国内外棉花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总结棉花分子育种目前遇到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棉花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小麦育种进展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云南小麦育种。肯定了本省小麦育种在产量、抗病性、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取得了大进展。并提出了今后育种工作策略:明确育种目标,加强品种资源的研究,培育核心亲本材料,开展穿梭育种,改进方法,注意抗病育种,品种资源的研究,培育核心亲本材料,开展穿梭育种,改进方法,注意抗病育种,重视品质育种,完善全省育种网,提高育种效率,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制度。  相似文献   

15.
航天育种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育种是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方法也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育种技术。本文从航天育种的原理出发,综述了航天育种的特点、国内外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航天育种在现代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概述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扶持种业企业商业化育种,企业增加投入开展商业化育种情况;分析优秀育种人才短缺、商业化育种材料缺乏、育种经费投入不足、育种基地设备不足等商业化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制定蔬菜企业发展和商业化育种目标,引进科研人才、建立育种团队,收集种质资源、开展商业化育种,建设科研基地、完善育种设施,建立生态测试点、科学评价新品种,加大育种资金投入、确保育种资金需求,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积极性等开展蔬菜商业化育种的路径。阐明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建立优势制种基地、完善质量控制技术、创立企业品牌、网络推广销售等开发企业商业化育成品种、推进蔬菜商业化育种措施。提出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引导蔬菜企业育种,设立种业专项资金、支持蔬菜商业化育种,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我国大豆育种进程,需尽快培育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性好等优良性状的大豆新品种。文中将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的应用及优缺点进行了阐述,着重分析了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结合起来应用能够加快育种效率,为现有大豆育种方式的整合、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广东省主要粮食作物,占粮食总产量的90%左右。稻作科技进步为广东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水稻育种经历了矮化育种-高产育种-超高产育种-优质稻育种一超级稻育种一优质超级稻育种若干阶段,育种水平不断提高,为确保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了农牧育种中杂交育种、生物工程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诱变育种四个方面对农牧育种发展趋势进行论述,通过对农牧育种发展趋势的进一步研究与讨论,以促进我国农牧育种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育种理论和育种技术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遗传学和遗传育种的发展历史,以国际上最新的育种理论——“品种分子设计”为基础,简要探讨了基于分子生物学理论的现代育种技术的几点新思路:多基因聚合育种、同效多基因育种、多态单基因育种、多细胞聚合育种以及染色体加和育种。分析结果认为:动植物育种理论和技术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开展动植物品种分子设计研究,构筑品种分子设计技术体系,将推动传统的“经验育种”向高效的“精确育种”的转变,大幅度提升动植物育种效率和技术水平,引领动植物育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