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选择山乌桕速生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以丰富其育种资源。[方法]对福建省及江西省天然林中的10个山乌桕优树进行子代测定,分析其树高和胸径在家系间的遗传变异,开展速生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的选择。[结果]6年生山乌桕胸径和树高平均值分别为11.48 cm和9.25 m,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91 cm和1.54 m。树高、胸径家系间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2.26%、3.14%;广义遗传力为0.790 1、0.617 6;狭义遗传力为0.222 5、0.081 7。选择树高和胸径均有正向遗传增益的3个速生优良家系:NP05、JX01和JX02,其平均树高和胸径为9.54 m和12.12 cm,遗传增益分别为0.70%和0.46%。共筛选出20株优良单株,其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为11.35 m和15.0 cm,遗传增益分别是5.04%、2.50%。根据基因型值选择出4株无性繁殖原株,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为13.03 m和16.7 cm,遗传增益分别为32.25%、29.08%。[结论]根据遗传增益结果,今后生产应用中应推广山乌桕优良单株繁育的无性系,以获得更高的生长增益。  相似文献   

2.
楸树苗期优良家系及单株的配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南阳地区楸树优树子代为研究对象,分析苗期苗高、地径、单叶面积等6个性状。结果表明:家系间苗高、地径、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和叶片数差异极显著,说明楸树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大的变异,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各性状遗传力差异较大,但都属于中度以上遗传控制,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581和0.663,单叶面积、叶片数的遗传力为0.683和0.874。以综合育种值为标准,选出9个苗期优良家系,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6.32%和11.38%。从入选的9个优良家系内选择36株优良单株,其树高平均增加25.87%,遗传增益为15.03%,这些优良单株可作为营建楸树无性系试验林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充分利用柏木种源、家系间广泛的遗传变异进行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方法]以来自重庆市和浙江省千岛湖的4个种源34个柏木优树家系2年生苗为材料,研究家系和种源间苗期生长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苗高与地径在家系和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家系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1.37%和18.89%,种源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25%和12.58%。[结论]柏木的苗高与地径在家系和种源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有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福建省引种地的16个峦大杉优树自由授粉种子和1个对照为材料,在福建南平开展优树家系苗期试验,研究1年生苗高、地径、生物量、高径比、苗木质量指数、根幅与最粗枝径等7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状况,分析7个苗期性状相关性并计算遗传参数,并进行家系选择。结果表明:引种地峦大杉种内有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优树子代间差异显著,这些变异主要由遗传物质控制,系列苗期性状的家系广义遗传力介于0.616 3~0.961 1之间;峦大杉苗高与地径性间无显著性相关,根幅、最粗枝径与其他性状间均无显著性相关;以苗木质量指数为选择指标,初步选择3个峦大杉优良家系;3个优良家系的平均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和根幅分别为33.62 cm、7.19 mm、9.19 g、0.202、11.95 cm;优良家系的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和根幅平均遗传增益达5.83%~44.57%,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福建柏是优良的用材树种,遗传改良和发展利用很有必要,但其育种群体尚未建立。该研究利用127株福建柏优树开展20 a自由授粉子代测定估算生长性状育种值,结合群体遗传多样性构建福建柏第1代核心育种群体,以期为交配创新种质提供亲本材料,提高优良品种选育效率。结果表明,优树生长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的狭义遗传力介于0.214 7~0.308 5,分别有19.75%、32.38%和28.56%的遗传变异源自家系间。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比值介于0.464 1~0.587 5,后向选择优树能获得稳定的生长遗传增益。依据单株立木材积育种值和EST-SSR分子标记特征值迭代筛选出41株优树构成第1代核心育种群体,观察杂合度0.359 8,Shannon信息指数1.322 8,等位基因数6.545 5,有效等位基因数3.306 9。核心育种群体的单株立木材积育种值是第1代育种群体的1.63倍,并保留了第1代育种群体73.58%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10年生杉木杂交后代试验林的胸径生长和木材体积质量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杉木胸径和木材体积质量在后代间存在显著差异,胸径的遗传变异系数为7.39%,而木材的变异系数只有4.45%,胸径的广义遗传力为0.77,木材体积质量的广义遗传力则为0.86;胸径与木材体积质量的遗传相关表现出中度以上的负相关(-0.6049)。采用简单指数法评选出4个优良杂交组合,胸径遗传增益为9.18%,而木材体积  相似文献   

7.
东部黑核桃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进东部黑核桃10个家系在鲁中地区进行栽培对比试验,通过5年的观测调查和统计分析,选出了10个优良家系。以胸径生长量和干形作为选择指标,从东部黑核桃优良家系中选出速生、干型好的优树7株。优树5年生平均胸径11.21cm,平均树高6.05m,年均胸径生长量2.24cm,年均树高生产量1.21m。计算了优树的选择差和遗传增益。7株5年生优树都进入了结果期。本文描述了7株优树的形态特征、物候期和结实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半同胞子代遗传测定。[方法]对4年生子代测定林各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家系内差异不显著。平均树高家系遗传力为0.497,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28;平均胸径家系遗传力为0.599,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90。家系间树高、胸径遗传力中等以上,说明其变异主要受遗传控制。家系内遗传力较低,说明家系内变异受遗传控制影响较小。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性状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间平均树高变异较大,为4.4~6.6 m;平均胸径总体差异较小,为6.7~11.0 cm;平均单株材积差异较小,为0.0103~0.035 0 m3,不同家系间的胸径生长量较树高生长量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大。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0.670%和25.050%。[结论]采用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的良种造林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充分利用柏木种源、家系问广泛的遗传变异进行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方法]以来自重庆市和浙江省千岛湖的4个种源34个柏木优树家系2年生苗为材料,研究家系和种源间苗期生长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苗高与地径在家系和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家系问变异系数分别为11.37%和18.89%.种源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25%和12.58%。[结论]柏木的苗高与地径在家系和种源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有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10.
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分析与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分析和遗传评估,旨在开展二代优树选择,为在甘肃省小陇山建立高世代种子园提供建园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及区组间胸径、树高、材积差异极显著.树高、胸径、材积、冠幅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材积、胸径、树高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673 5、0.697 2、0.538 2,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533 0、0.536 6、0.539 2.材积、胸径单株遗传力大于家系遗传力.以子代测定林材积为基础,兼顾其他性状,采取优良家系和家系内优良单株结合的综合选择方式得到二代优树群体,作为日本落叶松高世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最终选出优良家系8个,优良单株30株.选出的二代优树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159.7%.  相似文献   

11.
楸树优良家系苗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秋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19-18220
[目的]对楸树优良家系的苗期选择进行研究。[方法]采集楸树种子,通过楸树家系苗期选择,培育优良家系苗木;营建家系子代测定林,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观测调查楸树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指数选择法进行综合选择。[结果]苗期选择筛选出76个参试楸树家系优株;参试楸树家系苗高达显著差异,地径达极显著差异;采用指数选择法初选26个家系,其中,有3个单株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经无性测定,可望形成楸树新无性系。[结论]为选择楸树优良基因型提供了可能,为楸树家系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楸树组培与快繁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蓉  谢焕松  刘鑫燕  曹云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15-15716
[目的]实现楸树离体的快速繁殖,并为楸树的大规模种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楸树腋芽为外植体,通过选择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研究楸树组培及快繁技术。[结果]筛选出效果较好的培养基,分别为腋芽萌发:N。+6一BA2.0mg/L+NAA0.005mg/L;愈伤组织诱导:MS+6一BA1.5mg/L+NAA2.0mg/L;芽分化:MS+6一BA0.2~0.5mg/L+NAA0.5~1.0mg/L;继代增殖:N6+6·BA1.0~1.5mg/L+NAA0.005~0.01mg/L;生根培养:1/2MS+NAA0.5~1.0mg/L+活性碳1g/L。[结论]用组织培养法快速繁殖楸树,能大大提高楸树的繁育速度。  相似文献   

13.
对楸树无性系皮孔、叶痕、树皮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皮孔密度平均为2.836个/cm2,变幅为1.80~5.24个/cm2,遗传变异系数为28.3%,重复力为0.909。皮孔平均大小为8.50 mm2,变幅为4.91~11.97mm2,遗传变异系数为23.7%,重复力为0.748。楸树无性系皮孔密度、大小的变异系数和重复力均较大,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强。皮孔密度和大小、叶痕密度和大小均分为3类:密度(密集型、较密集型、疏散型);大小(大、中、小);树皮分类:开裂型、光滑型;皮孔形状分为:狭长椭圆形、椭圆形、近圆形。相关分析表明,皮孔密度与皮孔长、皮孔宽、皮孔大小、树高、胸径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但皮孔的大小与树高、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5 cm2面积上的皮孔总面积与树高、胸径呈负相关。树高、胸径与叶痕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树高、胸径与叶痕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皮孔密度对树干的开裂影响较大,皮孔密度大的无性系树干开裂。皮孔密度与叶痕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痕大小呈显著负相关,即皮孔密度大的无性系叶痕密度也大。楸树无性系的皮孔性状与叶痕性状的变异是一致的。利用皮孔、叶痕、树皮3个表型性状能够简单的识别无性系。  相似文献   

14.
楸树无性系叶绿素荧光及生长特性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9个楸树无性系的生长性状(树高、地径、胸径、节间距)、叶片性状(叶片长度、宽度、叶柄长度、叶面积、鲜比叶质量、干比叶质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等11个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Fv/Fm的日变化曲线呈“V”字型,体现了楸树无性系光能利用率的变化和叶片在高光强下的自我保护机制;29个楸树无性系树高、地径、胸径的平均值分别为4.58 m、50.98 cm、39.31 cm,叶片鲜比叶质量和干比叶质量平均值分别为0.042 和0.014 g/cm2,Fv/Fm平均值为0.836。叶片长度、宽度和叶柄长度平均值均大于20.00 cm,表明楸树无性系叶片较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差异极显著,其中7个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大于10%,遗传变异系数与表型变异系数接近;10个指标重复力超过0.800,表明楸树无性系各指标受较强的遗传因素控制。相关分析表明:无性系各生长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1个性状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1.23%;第1主成分Y1贡献率最高(35.92%),主要包括树高、地径、胸径等生长量指标,第2主成分Y2主要为比叶质量和Fv/Fm等指标;第3主成分Y3则主要代表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等叶片性状。利用综合评价法对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当入选率为20%,无性系2-2、008-1、2-8、9-1、1-1和4001入选,这6个无性系的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1.23%和9.58%。楸树无性系间生物量各指标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显著,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幼龄楸树生长、生理和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幼龄楸树无性系生长、生理和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探讨楸树早期选择指标,并进行楸树优良无性系的选择.结果表明:1年生楸树无性系间树高存在显著差异,地径不存在差异,而2~4年生楸树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年生叶部各性状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年生皮孔各性状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年生树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19个杂种无性系生长、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将为楸树优良无性系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楸树无性系的树高、叶长、叶宽、长宽比及叶柄长度差异极显著,胸径、叶绿素含量SPAD值差异显著;树高与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比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胸径与叶长和叶宽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树高、胸径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3个指标,对19个楸树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无性系9-1、07-5-8-17、07-Y27-4和07-5-8-20较为优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城市污泥在绿化苗木上的施用效果。[方法]以膨化污泥为载体生产了杨树专用肥,研究其在三倍体毛白杨、苦楝、楸树上的施用效果。[结果]施杨树专用肥处理的苦楝胸径、树高、材积平均增加值分别为2.37 cm1、.320 m0、.031 8 m3,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增加21.54%、28.16%3、5.32%。施杨树专用肥处理的三倍体毛白杨平均苗高、地径分别为291.202、.56 cm,分别比施尿素处理增加11.36%1、0.34%。施杨树专用肥处理的楸树树高、地径最大,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增加43.75%和17.07%;试验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试验前增加了2.8 g/kg,0.25~1,1~5,>5 mm水稳性团粒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增加29.1%、33.2%、23.7%。[结论]杨树专用肥可作为绿化苗木的追施肥料,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楸树嫩枝扦插繁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促进楸树的开发与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激素种类、扦插基质、激素浓度、处理时间4个因素进行楸树嫩枝扦插育苗试验,探讨影响楸树生根的主要因子。[结果]以珍珠岩作扦插基质生根最好,生根率达17.77%;ABT1号生根粉500 mg/kg处理生根效果较佳,生根率达11.93%;处理时间以120 min为好,生根率达14.17%。扦插基质对生根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处理时间与激素浓度。3种激素各浓度处理平均生根率由高到低依次是:IBA>ABT1号生根粉>NAA,随着浓度的增加,生根率降低。ABT1号生根粉、500 mg/kgIBA处理楸树插穗2 h,生根率分别比对照增加82.6%、87.4%。[结论]用珍珠岩作扦插基质,500 mg/kg ABT1号生根粉处理2 h,楸树嫩枝扦插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30.8%。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干旱胁迫对楸树(Catalpa bungei)无性系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塑料薄膜封盆法,通过土壤含水量与叶水势变化对干旱胁迫程度进行划分,并研究5个楸树无性系在不同干旱程度下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通过土壤含水量与叶水势的变化,将干旱胁迫过程分为正常(CK)、轻度(LD)、中度(MD)和重度(SD)干旱,其区间为正常干旱(土壤含水量97.49%,叶水势-0.54MPa)、轻度干旱(土壤含水量59.96%,叶水势-1.28MPa)、中度干旱(土壤含水量34.19%,叶水势-2.32 MPa)、重度干旱(土壤含水量14.52%,叶水势-2.99 MPa);5个楸树无性系土壤含水量与叶水势拟合关系均以指数拟合最佳,平均R2达到0.989 3(P〈0.001);5个楸树无性系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显著上升(P〈0.01),其中无性系015-1和无性系7080在SD下分别达到正常状态的34.39倍和33.41倍,达极显著水平(P〈0.001);无性系1-3则在LD时快速上升,迅速达(855.46±227.52)μg/g Fw;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不同趋势,无性系7080在各阶段均最低,正常状态仅为(1.644±0.137)mg/g Fw,而无性系1-3在CK时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在LD时迅速下降,体现出不同的响应模式。[结论]5个楸树无性系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对干旱胁迫均有一定的响应,以游离脯氨酸为最主要渗调物质,可溶性蛋白为辅,未见可溶性糖有显著贡献;其中无性系7080在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上表现出较高的能力,体现出较好的抗旱性,而无性系1-3则对于干旱胁迫响应最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