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邓恩桉人工林幼林生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邓恩桉是一种抗寒性良好的速生树种。对建阳市不同代表性地段邓恩桉幼林(年龄在1-3 a)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邓恩桉幼林个体间的生长差异较大,3年生的幼林的胸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15.4和1.2 cm,树高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5.8和2.6 m。1-2龄的邓恩桉生长迅速,胸径平均超过3.8 cm,树高平均超过4.2 m。不同立地条件下,阳坡的幼林长势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适宜华山林场种植的优良种源,为邓恩桉良种选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连续5年对华山林场10个邓恩桉种源的保存率和生长性状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随林龄增加,种源平均保存率和平均胸径的增加幅度呈下降趋势,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的增长幅度呈上升趋势;受2013年风雪灾害影响,种源平均保存率在2.5~3.5年间下降幅度最大;4.5年时保存率和胸径最高为D9509,树高和单株材积最大为D9508。[结论]10个种源的分类和分级表明,种源D9508、D9509保存率高,生长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影响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家系抗风性能的主要因子,筛选能生产应用的优良抗风家系,在连续3 a调查114个赤桉家系高产抗风家系排序基础上,选取50个赤桉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材性性状(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材性相关的无损指标(Pilodyn值、应力波值)以及台风风害指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除胸径(P=0.062),纤维长宽比(P=0.636)和树皮厚度(P=0.174)外,家系在各性状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单株、家系遗传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046~0.885和0.077~0.777,纤维宽度、树高、木材基本密度、应力波值等性状具有高遗传力。各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5.11%~87.57%,遗传变异系数范围为1.78%~34.57%,环境变异系数范围为4.43%~80.74%,风害指数和单株材积变异较大,有利于优良抗风家系的评价选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赤桉纤维长度与木材基本密度、Pilodyn值、应力波值呈及显著相关,纤维宽度与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树皮厚度)呈极显著相关。风害指数与木材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相关性不显著,与树高、单株材积达极显著相关,与应力波值、树皮厚度呈显著相关,与胸径、Pilodyn值、木材基本密度相关性不显著,树高、单株材积与风害指数的相关关系在遗传、环境及表型上均高于其他性状。通过综合选择筛选出5个优良抗风家系,分别为家系2007,2006,20027,2005,2008,其遗传增益范围为0.53~22.39。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大花序桉种源/家系的生长性状、树干通直度和基本密度,选择生长、干形和材质兼优的实木材优良种源/家系,为其高世代育种及生产造林提供高质量的遗传材料.[方法]分析广西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林龄为115个月的17个种源和115个家系大花序桉种源/家系试验林的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及遗传相关,以t检验进行单性状选择,采用独立淘汰法综合选择大花序桉优良种源/家系.[结果]大花序桉种源/家系的生长性状、树干通直度和基本密度在种源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生长性状和基本密度在种源内家系间差异显著,树干通直度在种源内家系间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遗传变异系数变幅为2.38%(基本密度)~20.48%(单株材积),树高、树干通直度和基本密度受弱遗传控制,胸径和单株材积受弱至中等强度遗传控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性状间存在极显著遗传正相关(P<0.01,下同);生长性状与树干通直度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基本密度与树高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与胸径、单株材积呈遗传负相关;树干通直度与基本密度的遗传相关不显著.胸径和树干通直度显著大于总体平均值的分别有7个和3个种源,其中种源20724的综合性状最优.胸径、基本密度和树干通直度显著大于总体平均值的分别有23个、11个和9个家系,共选出17个综合性状最优家系.[结论]根据培育目标大花序桉的生长性状与树干通直度、基本密度与树高进行独立改良;选出的综合性状优良的1个种源(20724)和17个家系可直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钱永平 《现代农业科技》2010,(21):236-237,241
通过调查不同胸径树高(DBH)的邓恩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用DBH和地上各器官的生物量推算根系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邓恩桉的DBH建立的线性、幂函数和多项式回归方程推测根生物量均可达到极显著水平。以树干、树枝和树叶等器官生物量与根系生物量的关系建立的各类回归方程中,根系生物量与各器官的幂函数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不同立地条件下邓恩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林木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的回归模型,筛选出各自的优化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研究区邓恩桉地径—胸径、地径—树高、地径—材积的优化模型分别为:d1.3=-0.254+0.857d、H=-0.007d2+0.790d+2.523、V=0.000099d2.454,邓恩桉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均显著相关。其中,地径—树高模型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偏大,且估算精度较低,不适宜在林业调查时使用;地径—胸径、地径—材积模型预测误差均在±5%以内,符合林业上的精度调查要求,适用于估算立木材积。  相似文献   

7.
以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自交F1子代、尾叶桉株间杂交F1子代、尾叶桉自由授粉F1子代和尾×巨桉(E.urophylla×grandis)种间杂交F1子代林为试材,讨论分析了桉树生长、材性指标的近交退化和杂种优势规律性.结果如下:①尾叶桉近交退化现象呈现自交子代比自由授粉子代显著,生长性状比材质性状显著的规律性.②尾叶桉自交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具有显著至极显著的近交退化;生材含水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树皮厚度无近交退化.③尾叶桉自由授粉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有一定程度的近交退化,但不甚显著;生材含水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树皮厚度无近交退化.④尾叶桉与巨桉种间杂交子代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可获得显著的杂种优势,但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率大有差别;子代的生材含水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成熟材纤维长度无杂种优势;子代的树皮厚度和1% NaOH抽提物含量呈显著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杂交马褂木人工林在冲击沙壤土地区的生长规律和趋势。[方法]在标准地调查基础上,采用标准木解析法研究杂交马褂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规律,采用Logistic方程模拟生长并推测生长趋势。[结果]杂交马褂木生长迅速,6年生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22.9 cm、20.6 m和0.206 6 m3;杂交马褂木生长具有阶段性,速生期为造林后4~8年,速生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60%以上。[结论]为杂交马褂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杉木无性系生长和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和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广西杉木栽培区选择优良无性系、提高广西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提供参考.[方法]对34个杉木无性系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形态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估算无性系重复力、遗传相关和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采用多性状综合指数选择方法选出生长性状与木材品质兼优的杉木无性系并估算遗传增益.[结果]杉木的生长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较大的是材积、胸径和树高,其变异系数分别为41.06%、16.44%和12.41%.杉木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和管胞宽度差异极显著(P<0.01),管胞长宽比差异显著(P<0.05),且无性系重复力除管胞长宽比外均在0.5以上.木材密度与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在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上呈负相关.采用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其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的遗传增益分别为9.83%、7.58%、24.60%、-3.92%、4.65%、2.12%和1.26%.[结论]杉木无性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采用多性状综合指数选择法可以选出生长性状与木材品质兼优的杉木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木兰林管局山杨天然次生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可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62-10464
[目的]系统了解和掌握山杨天然次生林林木生长规律。[方法]以河北省木兰林管局山杨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年调查的临时样地资料,借助Excel、SPSS11.0和ForStat统计分析软件,对主要林分因子生长进行模拟以了解其生长规律。[结果]抛物线方程拟合其立木株数生长过程效果最好,Logistic方程拟合其蓄积量、材积生长过程效果最好,对数方程拟合其胸径、树高生长过程效果最好;50年生山杨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0.27 cm,速生期为0~5年;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29 m,速生期为0~10年;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为0.003 65 m3/hm2,速生期为15~25年和30~40年2个阶段。[结论]山杨天然次生林数量成熟龄为50年左右,此时可进行人工采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哈尔滨市城市森林树木生长状况及各生长指标的相关关系,为指导城市树木管理、优化城市森林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哈尔滨市建成区随机调查单位附属林、道路林、景观游憩林和生态公益林4种林分共220块样地,每块样地中分别取4~10株树木测量其树高、枝下高、冠幅和胸径周长等指标。[结果]哈尔滨市城市森林树木树高小于10 m近70%左右,枝下高绝大部分小于4m,冠幅小于50 m2的占总量的69%,胸径周长小于100 cm的树木约占80%,冠幅和胸径周长虽存有较大树木(冠幅250~325 m~2、胸径周长200~250 cm),但数量不到所调查树木总量的5%,且冠幅大小分布较离散。树高、枝下高、冠幅、胸径周长平均值分别为8.57 m、2.20 m、47.93 m~2、66.30 cm。4种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比4种林分发现,生态公益林树木的树高较其他3种林型高3 m左右,胸径周长长20 cm左右,道路林的冠幅小于其他3种林分6~11 m~2。[结论]哈尔滨市城市森林整体长势偏小,小冠幅树木居多,且林型间差别较大,今后应加强保护大树和抚育管理幼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引种鹅掌楸和杉木人工林在广西自治区融水县的生长特性,为杉木连栽迹地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西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杉木采伐迹地的鹅掌楸和杉木人工林的生长特性进行了5年的定位监测,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在相似立地条件下,1~5年生鹅掌楸人工林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蓄积量均明显高于杉木人工林,其中,5年生杉木人工林年均胸径生长量为1.43 cm,年均树高生长量为1.23 m,年平均蓄积量为17.02 m3/hm2,而5年生鹅掌楸人工林的上述3个数据分别为2.19 cm、1.78 m和31.80 m3/hm2,是杉木人工林的1.53、1.45和1.87倍。[结论]鹅掌楸是一种早期速生树种,其生长速度比杉木快,成材比杉木早,可以作为杉木的替代轮作树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连栽对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方法]对尾巨桉连栽林分和对照林分(第1代)的胸径、树高、蓄积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尾巨桉连栽林分的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与对照林分相比,并没有表现出下降趋势,其蓄积生长量反而有所增加,但其连年生长量呈下降趋势,出现了早衰现象。[结论]连栽使尾巨桉人工林蓄积生长量增加,连年生长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对叠叠沟小流域林区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30株样木进行了树干解析,以研究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6~10年分别是华北落叶松胸径和树高的速生期,胸径高峰值出现在第11年(1.11 cm),树高高峰值出现在第7年(0.74 m),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相交于14年;且胸径、树高的生长曲线相关关系密切;华北落叶松胸径年内生长表现出前快后慢的规律,5月份生长积累值最大,为0.608 cm;树高生长表现出慢—快—慢的规律,6月生长积累值最大,达到36 cm。  相似文献   

15.
陈培俨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20-5421
[目的]探讨马尾松纯林改造技术。[方法]采用成对对比设计,研究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细柄阿丁枫的生长效果。[结果]混交林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平均蓄积量、单株平均冠幅依次为26.05 cm、19.12 m、0.444 7 m3、6.49 m,分别是纯林的130.4%、111.6%、180.5%、119.1%。10年生细柄阿丁枫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平均蓄积量、单株平均冠幅分别为6.86 cm、6.57 m、0.013 3m3、2.73 m。混交林林分蓄积是纯林的96.8%,但马尾松已到成熟期,细柄阿丁枫将进入速生期,混交林的林分蓄积将超过纯林。[结论]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细柄阿丁枫改善了林分结构,种间关系协调,使马尾松纯林变成了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河西绿洲区新疆杨适宜种植密度,为新疆杨人工林的集约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杨(Populus alba L.var.pyramidalis Bge.)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造林密度(株距×行距分别为2m×3m、3m×4m、4m×5m)对新疆杨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造林密度间新疆杨人工林单株材积、胸径、树高均存在显著差异,并随林龄增加差异更加明显.4m×5m配置新疆杨人工林的胸径、单株材积大于其他两种密度,同时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s)和较低的胞间CO_2浓度(C_i).相关分析表明,日均Pn、Tr与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呈显著正相关,Gs仅与树高呈显著正相关,C_i与各生长指标均呈负相关.【结论】株距×行距为4m×5m配置是河西新疆杨种植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4个杉木无性系的进一步选择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杉木无性系平均树高为10.41m,平均胸径为12.65cm,平均材积为0.075 9m3,林分保存情况良好,且都有较好的生长表现;对4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这3个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无性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这3个生长性状表现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筛选出了表现最优的2号无性系,其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0.75m、15.56cm和0.112 7m3;估算重复力,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0.563、0.572和0.667,说明该批杉木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受较高的遗传力控制,遗传稳定性很好,对参试无性系进行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选择,选择的效果会比较好;本试验按25%的入选率来估算遗传增益,其中树高性状预测遗传增益为8.5%,胸径性状预测遗传增益为14.6%,材积性状预测遗传增益为51.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坡向对华北落叶松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北沟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根据调查资料,选择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研究不同坡向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以及材积的变化规律。[结果]阴坡和阳坡林分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变化趋势大体一致,阴坡立地条件下胸径、树高和材积均高于阳坡;总体来看阴坡对华北落叶松的胸径和树高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影响较大,两者在35、30 a时差异最大,最大差值分别为0.001 4、0.003 2 m3。[结论]处于阴坡的华北落叶松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较阳坡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