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研究双酚A(BPA)的雌激素样作用,为BPA的毒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将50只未成年小鼠随机分为5组(溶剂对照组、雌二醇阳性对照组和30,0mg/kg、3.0mg/kg、0.3mg/kgBPA剂量组),连续10d,每天1次腹腔注射给药并观察其阴道开口情况,于末次给药后24h处死,观察其子宫湿重、剥离重及脏器系数等指标;MTT法观察不同剂量的BPA对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BPA组小鼠阴道开口时间明显提前,子宫重量及其脏器系数明显增加(P〈0.05);MCF-7经BPA染毒后增殖效应明显增加(P〈0.05)。因此认为,双酚A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具有拟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C-erbB2蛋白在小鼠围着床期子宫中的蛋白定位,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erbB2蛋白在围者床期小鼠子宫中定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未孕子宫和空白对照组子宫中未见C-erbB2蛋白的表达,第1~3 d子宫中C-erbB2蛋白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胞膜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未见表达,第4~5 d子宫中C-erbB2蛋白除了表达在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胞膜上,上皮下基质细胞膜上可见弱阳性表达,第6~8 d的子宫中C-erbB2蛋白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以及围绕着床位点的蜕膜细胞胞膜上,各组肌层均未见阳性表达,C-erbB2蛋白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护卵汤对反复多周期促排卵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干预作用,为中医药辅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反复多周期促排卵小鼠模型(模型组),部分给予中药护卵汤治疗(中药组),以及未使用药物的自然周期小鼠为正常对照(空白组)。比较各组在孕2 d、孕5 d两个时间段的子宫形态及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蛋白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光学形态:与空白组和中药组相比,孕5 d模型组小鼠子宫内膜发育明显不良。子宫内膜ER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孕2 d和孕5 d中药组小鼠子宫内膜ER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孕5 d中药组小鼠子宫内膜ER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PR蛋白表达:孕2 d和孕5 d中药组小鼠子宫内膜PR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和空白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西医多周期促排卵过程中辅以中药护卵汤,能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发育,增加子宫内膜ER/PR蛋白表达,改善多周期促排卵小鼠的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4.
小鼠胚泡围着床期子宫内膜骨桥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小鼠胚泡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了OPN在孕d3.5、d4.5、d5.5、d6.5及非孕小鼠子宫内膜上的表达.结果:OPN在胚泡围着床期表达较非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显著增加,孕d3.5表达升高,d4.5(窗口期)达最高峰,d5.5表达降低、d6.5急剧降低.OPN主要在小鼠子宫内膜的腺上皮和腔上皮表达.结论:OPN在小鼠胚泡围着床窗口期大量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胚泡着床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早孕小鼠子宫内膜ICAM-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及蛋白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妊娠1-5d的早孕小鼠子宫内膜,利用RT-PCR、免疫组织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ICAM-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着床期小鼠单侧宫角注射ICAM-1单抗,观察胚胎着床变化.结果:1.ICAM-1 mRNA孕D1到D3逐渐增高,D4达最高,D5开始降低;2.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血管上皮细胞均有ICAM-1的表达,阳性细胞数量、表达强度和表达时间呈现一定规律性;3.ICAM-1D1、D2、D3略有升高,D4有强表达,D5略有下降;4.单侧宫角注射ICAM-1单抗后,该侧胚胎发生流产.结论:ICAM-1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变化及分布,提示ICAM-1参与了胚泡着床,ICAM-1可能起调节子宫内膜的局部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基因及其蛋白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受孕3-7 d的小鼠子宫内膜MMP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并以未孕小鼠子宫内膜为对照.结果:①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MMP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较未孕小鼠均显著增加,且表达量从着床前期到着床后期逐渐增强,其中d6、d7表达最强,与其他妊娠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MMP10基因和蛋白表达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结论:MMP10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有利于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胚胎滋养细胞的侵袭,参与着床中子宫内膜的蜕膜化过程以及胚胎的早期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2D-PAGE)分别分离妊娠第3天(3 d)、第5天(5 d)、第7天(7 d)小鼠子宫内膜的总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 2DE软件分析获得3个不同孕期的蛋白质表达谱;图像分析以5 d的图谱为参考,3 d、7 d与其匹配率分别为68%、61%.在等电点PI 3-10、分子量14.4 KDa-116.0 KDa范围内分离得3 d、5 d、7 d小鼠子宫内膜蛋白点大约分别为713个、736个、673个.选取差异蛋白质点进行MEDLI-TOF质谱分析,查询数据库,获取有意义的蛋白点,分别为载脂蛋白A-I、膜联蛋白A1、谷光甘肽转移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烯醇化酶.研究结果表明,在胚泡植入窗口期(5 d),小鼠子宫内膜合成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以适应胚泡植入.子宫内膜表达的蛋白质在调控子宫基质降解和子宫内膜的局部免疫反应方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AFS各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腹腔液CA125和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结果。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6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异位症组)血清、腹腔液的CA125和EMAb.同时检测12例正常女性(对照组)的血清CA125和EMAb并作比较。结果:内膜异位症组血清中的CA125水平、EM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相同AFS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CA125水平或EMAb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Ⅰ期(或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CA125水平与Ⅲ期(或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Ⅰ期和Ⅱ期(或Ⅲ期和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EMAb阳性情况与Ⅲ期(或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EMAb阳性情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检测血清及腹腔液中CA125和EMAb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雌激素对小鼠子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雌激素对小鼠子宫b-FGF和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性雌激素的介入,子宫基质细胞中b-FGF和TGF-β1阳性着色反应增强,腺上皮则减弱。提示外源性雌激素对小鼠子宫不同类型细胞中b-FGF和TGF-β的表达有不同的调节作用,此调节可能参与小鼠胚泡着床过程。  相似文献   

10.
研究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19种有机磷类农药。试验结果显示:19种有机磷类农药平均回收率在70.1%-121.7%,相对标准偏差(RSD)介于1.7%-7.5%,19种有机磷类农药的检出限(LOD)为0.02mg/kg,测定低g/L(LOQ)为0.1mg/kg。用空白样品配制浓度范围为0.05-0.5μg/mL的基质标准工作曲线的浓度范围内有机磷农药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8)。由于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适合出口番茄酱中19种有机磷残留量的日常检验。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Ⅱ,MHCⅡ)在不同生长时期小鼠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和变化规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个不同生理时期(出生后5d,15 d,30 d,60 d,妊娠1d,妊娠4 d,妊娠6 d,妊娠9 d,妊娠15 d,妊娠18 d)小鼠子宫MHCⅡ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图像分析。各检测期子宫均见MHCⅡ表达,其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上皮细胞,其他部位基本无表达。出生后5、15、306、0 d,随着日龄增加,表达依次增强,差异显著(P<0.05)。其中60 d,MHCⅡ表达最强,但进入妊娠期MHCⅡ表达减弱。妊娠1 d、妊娠4 d、妊娠6 d、妊娠9 d这几组间MHCⅡ的表达无明显差异。而妊娠18 d与其他组均差异显著(P<0.05),MHCⅡ表达量最低。不同生长时期小鼠子宫内膜上皮和基质细胞上均有MHCⅡ表达,具备了成为非专职抗原递呈细胞的必要条件之一,因而推测子宫内膜细胞可能具有抗原呈递作用,其在不同生理期的生殖免疫中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COS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给予日卵泡大小与妊娠率的相关性。方法:将414个IVF/ICSI-ET周期中HCG日最大卵泡径线大小分为A组(〈16.0mm)、B组(16.5~17.5mm)、C组(18.0~19.0mm)、D组(≥19.5mm),分析其妊娠结局、获卵数、子宫内膜厚度与可利用胚胎数。结果:各组妊娠率分别为:A组17.8%,B组30.1%,C组34.6%,D组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体外授精-胚胎移植COS周期中,主导卵泡在16.5~19.0mm时决定给予HCG妊娠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毒死蜱对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增殖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剂量0.8mg/(kg&#183;d)和高剂量8.0mg/(kg&#183;d)染毒组,28d后观察大鼠体质量、睾丸脏器系数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睾丸生精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低、高剂量染毒组体质量分别为(278.86&#177;20.47)、(244.80&#177;21.18)g,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精细胞PCNA增殖指数P1分别为(22.66&#177;2.59)%、(14.26&#177;2.31)%,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毒死蜱可降低生殖细胞PCNA的表达,对雄性生殖系统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苯甲酸雌二醇(E2)对小鼠生殖器官肥大细胞数量和分布的影响,将4周龄小鼠随机分成2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连续腹腔注射E2(0.05、0.5、5mg&#183;kg^-1&#183;d^-1)7d后手术采取各组睾丸、附睾、卵巢和子宫,组织经PBS配置4%多聚甲醛固定24h,石蜡包埋,5μm厚切片,采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观察生殖器官中肥大细胞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注射0.05mg&#183;kg^-1&#183;d^-1剂量使子宫肥大细胞增多,注射0.5mg&#183;kg^-1&#183;d^-1和5mg&#183;kg^-1&#183;d^-1剂量均使子宫肥大细胞减少;注射这3种剂量均使卵巢肥大细胞增多;注射0.05mg&#183;kg^-1&#183;d^-1和0.5mg&#183;kg^-1&#183;d^-1剂量使睾丸和附睾肥大细胞增多,注射5mg&#183;kg^-1&#183;d^-1剂量却使睾九和附睾肥大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5.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1):150-150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79种农药在32种(类)农副产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国家标准。其中有关水果农药残留最高限量的新标准,每公斤应少于或等于毫克数为:百菌清1,倍硫磷0.05,苯丁锡5,草甘磷0.1,除虫脲1,代森锰锌3(梨果),滴滴涕0.1,敌百虫0.1,毒死蜱1,对硫磷不得检出,多菌灵0.5,二嗪磷0.5,氟氰戊菊酯0.5,甲拌磷不得检出,甲萘威2.5,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2D-PAGE)分别分离妊娠第3天(3 d)、第5天(5 d)、第7天(7 d)小鼠子宫内膜的总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 2DE软件分析获得3个不同孕期的蛋白质表达谱;图像分析以5 d的图谱为参考,3 d、7 d与其匹配率分别为68%、61%.在等电点PI 3~10、分子量14.4 KDa~116.0 KDa范围内分离得3 d、5 d、7 d小鼠子宫内膜蛋白点大约分别为713个、736个、673个.选取差异蛋白质点进行MEDLI-TOF质谱分析.查询数据库,获取有意义的蛋白点,分别为载脂蛋白A-I、膜联蛋白A1、谷光甘肽转移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烯醇化酶.研究结果表明,在胚泡植入窗口期(5 d),小鼠子宫内膜合成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以适应胚泡植入.子宫内膜表达的蛋白质在调控子宫基质降解和子宫内膜的局部免疫反应方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CA125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对照分析的办法对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血清CA125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其血清CA125水平变化。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治疗后1个月血清CA12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II、IV期组明显高于I期、Ⅱ期组(P〈0.05),术后6个月复发者血清CA125水平较术后1个月增高。结论血清CA125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病情评估、疗效和复发监测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苦瓜葛根片的辅助降血糖的功能。[方法]分别以0.50、1.00和3.00g/kg(bw)(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10和30倍)剂量的苦瓜葛根片连续给小鼠灌胃30d,检验其对高血糖小鼠和正常小鼠空腹血糖和糖耐量的影响。[结果]高剂量组喂养的高血糖模型小鼠的血糖下降百分率和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提高(P〈0.05);对高血糖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实测值及血糖曲线下面积都没有明显影响(P〉0.05);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值无明显影响(P〉O.05)。[结论]苦瓜葛根片具有辅助降血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以及其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经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3例,月经第1天开始服药米非司酮.每日1次,每次10mg.连续服半年。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B超情况及副作用,并检测用药前、用药3个月、停药3个月的性激素水平。结果:所有患者的症扶、体征经治疗后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占75.9%.改善者占24.1%;B超显示显效者占79.5%.有效者占20.5%。用药3个月血孕激素及雌二醇水平比用药前显著降低(P〈0.01).但停药3个月又恢复至用药前水平;卵泡刺激素及黄体生成素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用药后出现轻微潮热9例.性欲减退4例.轻度食欲减退2例,1例于用药第3月丙氨酸转移酶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余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明显,激素水平停药后无明显变化,可避免产生低雌激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甲基毒死蜱在甘蓝及土壤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机(GC-MS)分析技术测定甲基毒死蜱在甘蓝及土壤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喷施40%甲基毒死蜱乳油(有效成分720g/hm^2),甘蓝和土壤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3.50~5.82mg/kg和1.10~2.21mg/kg,半衰期为0.4~1.2d和3d,对甘蓝施药3次,最后1次施药距采收7d,采收时测得甘蓝上残留量为0.02~0.03mg/kg,说明甲基毒死蜱属于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