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群繁殖力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和是否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核心.而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对整个种猪群的生产潜力十分重要,因其不仅影响头胎的生产成绩,可以影响两三胎、甚至更长;同时猪场疾病的控制和净化也应从后备猪开始,控制好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传人基础母猪群,提高母猪利用率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敖礼林  宋小平  陈棚  戴龙 《畜禽业》2006,(13):28-29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头胎的生产质量、数量,而且还会影响以后多胎生产成绩。抓好后备母猪的疾病防控,就可为以后的疾病净化和防控打好基础,节省大量药费,对控制整个猪场疾病有极明显的效果。1后备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1.1进猪前应空栏,栏舍及用具等要彻底冲洗,然后用0.3%过氧乙酸或0.5%强力消毒灵等全面喷洒或薰蒸消毒等不少于8d。载猪的车和猪也应在猪场外用0.3%过氧乙酸等喷洒消毒后方可进场。1.2刚进的猪要少冲水,特别是天冷时更应注意。刚进的猪当餐可不喂料,第二餐可少量喂料,以后自由采食。1.3后备母猪在刚引进时应用药保健5…  相似文献   

3.
李斌 《畜禽业》2013,(7):64
<正>后备母猪是学术用语,一般指被选留后尚未参加配种的母猪,在多数母猪场后备母猪一词也指青年母猪。后备母猪用于补充因年龄较大、繁殖性能差或疾病等原因所淘汰的母猪,从而使生产母猪保持以青壮龄为主的组成结构。养殖场(户)要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加强后备母猪管理显得尤为重要。1科学饲养后备母猪在80kg体重以前,可以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但对个别过肥  相似文献   

4.
陈仕福 《畜禽业》2013,(5):46-47
科学的选育、选配、后备母猪是提高规模化猪场养殖效益的关键。文章介绍了后备母猪的选择、科学配育、疫病防控及合理淘汰、群体优化等经验,以帮助猪场科学、高效饲养管理后备母猪,获得最佳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5.
杨伟强  李昀 《畜禽业》2008,(1):53-54
<正>在养猪现代化进程中,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与疾病控制决定了它一生的生产性能。笔者结合自己的生产实践,谈谈后备母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安静  施慎山  李东 《畜禽业》2012,(11):52-54
<正>猪场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生产成绩的好坏,生产成绩很大程度取决于母猪饲养管理水平。实际生产中很多是由于没有把一些细节做好而造成母猪生产性能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1后备母猪的管理1.1提供良好的饲料为后备母猪提供良好的饲料,粗蛋白要求≥16%,且要保证原料的新鲜。如果没有后备母猪料,可用哺乳母猪料来代替,以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实验表明蛋白质对后备母猪初情期影响明显,饲喂10%的蛋白质饲料的母猪比饲喂14%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黄玉洪 《畜禽业》2007,(2):20-21
<正>正常情况下外种后备母猪在6~7月龄,体重在70~80kg时就达到性成熟,建立正常的发情周期。在8~9月龄,体重达90~110kg时,就可以开始配种。可是在实际生产中,部分后备母猪超过此年龄及体重仍不发情,这对规模化猪场扩大规模及正常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及体成熟之后,只有85%~90%的母猪能正常发情、配种,有10%~15%的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与体成熟仍不发情,这使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如能使这些后备母猪正常发情、配种,并受胎,对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猪场经济效益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后备母猪是猪场生产的基础,优选后备母猪并实施精细化抚育策略,是养猪生产工作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直接决定后续后备母猪是否可以生产出优良后代。部分养猪场由于存在不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后备母猪成活率低且不发情,不利于后续猪场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基于此,探究后备母猪饲养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总结了饲养管理要点,旨在最大化提高猪场生产潜力,提升整个猪场的母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
<正>在养猪生产中,母猪的饲养管理分为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四个阶段,本文从这4个方面来加以说明。1影响后备母猪的饲料营养因素饲料营养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尤其重要。达到60~100kg的母猪,根据体况要注意加料或限料。后备母猪太肥时,发情不正常或不明显,第一胎产仔哺乳性能差,断奶后发情困难;太瘦时不发情或推迟发情时间,第一胎产仔时乳汁差,影响仔猪的生长,母猪断奶后虚弱或体况差,  相似文献   

10.
张谷 《畜禽业》2007,(7):23-24
<正>饲养母猪是生猪生产的基础,在母猪饲养各阶段,要突出饲养管理重点,这样才能养好母猪,产生经济效益。1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1.1什么是后备母猪符合种用标准,通过选择,从仔猪保育结束开始,一直到配种前的母猪叫后备母猪。  相似文献   

11.
提高后备母猪发情率和受胎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仕成 《畜禽业》2012,(12):42-43
后备母猪情期受胎率的高低和头窝产仔数的多少,既影响到养猪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又关系到母猪是否被淘汰。当前养猪生产中,很多小型猪场的杂交后备母猪到配种年龄时,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发情配种后不孕的情况时常发生,致使后备母猪的淘汰率增加,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在此探讨提高后备母猪发情率和受胎率的技术措施,给养猪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7,(5):37-38
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是规模化养猪生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后备母猪、怀孕母猪、泌乳母猪各阶段所需要营养供给及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全面分析,控制养殖场母猪疾病的发生,从而使养猪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养猪生产方式的改变,家庭散养正逐步过渡为规模化养殖。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繁殖障碍中主要疾病之一,此病对规模化猪场影响很大,该病常带来配种受胎率不高、死胎多、产后母猪食欲不振、少奶,乳猪发生黄白痢等诸多疾病,如果发展成顽固性子宫炎后,则会增加生产母猪淘汰率,根据对2个猪场调查发现因子宫内膜炎原因占淘汰生产母猪比例达55%~60%。  相似文献   

14.
<正>母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其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搞好后备母猪的培育、繁殖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群胎次结构的优化、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  相似文献   

15.
贺真  兰超 《畜禽业》2009,(7):59-61
<正>为了保证种猪的生产性能,合理控制母猪胎龄结构,满负荷生产的猪场每年都要对生产性能差和高胎龄的母猪进行更新换代,大量的后备母猪补充猪场,一胎母猪容易发生繁殖障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3,(5):11
<正>1采用母猪专用微生态制剂能大幅减少母猪疾病的发生和显著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有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采用母猪专用微生态制剂,对母猪(后备、怀母、哺母)的全程进行微生态健康养殖,能大幅减少母猪疾病的发生和显著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如胡永松等以规模猪场60头怀孕母猪在饲料里按0.1%添加益生菌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猪的哺乳成活率、育成成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7,(6)
后备母猪的选择,不仅要挑选后备母猪的品种特性,还要挑选后备母猪的外型特征。在首次发情时不配种,再进行一次挑选,合格的后备母猪进行适时配种后转入基础母猪群。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9,(11)
针对目前生猪生产产能低的问题,笔者从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力方面予以阐述。提高母猪繁殖率要从选留高产母猪,适期配种,解决母猪不发情问题,提高仔猪成活率和育成率,加强母猪饲养管理,淘汰繁殖率低的母猪,及时防控疾病等多个方面着手,保障母猪繁殖高产。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7,(3)
母猪是生猪生产的基础,而母猪产后疾病对母猪生长和生猪生产影响极大。在生产实际中,通过分析致病原因,采取对症治疗,加强饲养管理,有效控制了母猪产后疾病的发生。介绍了母猪产后疾病常见病的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20.
宋亚林 《畜禽业》2023,(6):87-89
母猪生产后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会发生如闭尿病、乳部疾病、产后带下等各种产后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母猪健康,还会对仔猪生长产生影响,因此,母猪产后疾病防治,一直都是养殖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中兽医治疗手段治疗母猪产后疾病,可获得良好成效,且不会对母猪及仔猪身体产生伤害,具备较高的应用优势。基于此,针对母猪产后常见疾病,探究有效的中兽医治疗方法,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为母猪健康养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