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菊花花器性状杂种优势与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花器是菊花观赏价值的最直观表现,了解花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基础以指导菊花育种实践。【方法】以单瓣型秋菊品种‘雨花落英’为母本和重瓣性高的夏菊品种‘奥运含笑’为父本配制F1杂种,调查F1世代6个花器性状在2008-2009两个年度的表型资料,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花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6个花器性状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除管状花数外,花径、舌状花数、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和心花直径5个花器性状的中亲优势值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亲优势率分别为-3.19%,-25.17%,-4.46%,-12.81%和5.06%。舌状花长和舌状花宽2个性状无主基因控制;花径符合A-1模型,主基因加性效应(0.618)大于显性效应(0.168);舌状花数符合B-2模型,第一对主基因加性效应(24.575)大于第二对(13.120),显性效应均为0;管状花数符合A-4模型,主基因表现为负向完全显性;心花直径符合表现为加性效应的两对主基因控制的B-3模型。花径、舌状花数、管状花数和心花直径4个花器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6.69%,80.99%,58.24%和56.49%,属于高度遗传力。【结论】杂种优势和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其中花径、舌状花数、舌状花长和舌状花宽4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存在显性效应;在花径、舌状花数、管状花数和心花直径4个性状上存在主基因控制且多表现为加性遗传效应,这些主基因存在的发现为菊花花器性状的QTL定位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紫菀种子败育原因,为其生殖繁育提供依据,采用微性状鉴别法、影像分析与形态观测结合的技术对紫菀的花芽分化过程及柱头形态、花器官结构和开放式样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芽分化过程与花器官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由外至内分别是雌性的舌状花和两性的管状花。其中,舌状花有1枚雌蕊,管状花有5枚雄蕊+1枚雌蕊;单个花序中,管状花数多于舌状花数。紫菀舌状花与管状花在形态和开放时间存在差异,该因素可导致紫菀种子败育现象的产生。舌状花开放早于管状花,且在管状花闭锁期间,雄蕊花粉已在内部散落;柱头发育经过闭合、柱头伸出花药筒和展开阶段。  相似文献   

3.
孔雀草花芽分化和花药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观察、石蜡切片和半薄切片技术,研究春季和秋季孔雀草花芽分化和花药发育的过程和特点,为孔雀草高产优质栽培、花期调控及高效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孔雀草具备菊科植物典型的头状花序,其头状花序由舌状花和管状花组成;孔雀草的花芽分化始于第2对真叶原基分化以后,花芽分化的顺序是按花序原基分化期—苞片原基分化期—舌状花原基分化期—管状花原基分化期—舌状花分化期—管状花分化期进行的;不同品种、不同季节,孔雀草的花芽分化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有所差别,孔雀草在秋季播种开花更早;孔雀草的花药发育经历了孢原细胞、造孢细胞、小孢子母细胞、二分体、四分体、小孢子、成熟花粉粒等过程,其绒毡层为变形绒毡层,成熟花粉粒为三胞花粉粒.  相似文献   

4.
以茶用菊七月白×苏菊7号F1代分离群体为材料,调查16个与产量相关的性状(初花期、盛花期、单花鲜质量、单花干质量、百花鲜质量、百花干质量、花径、舌状花长、舌状花宽、舌状花数、管状花数、株高、冠幅、分枝数、叶长、叶宽)的遗传变异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茶用菊产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方法在...  相似文献   

5.
潘晨  胡燕  包满珠  艾叶  何燕红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2):2395-2404
【目的】孔雀草( Tagetes patula )是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花卉,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优势育种是培育草花新品种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探究四倍体孔雀草优势育种后代是否具有杂种优势,并分析其遗传效应,为孔雀草的优势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孔雀草6个母本(K2、K3、K4、K5、K15、K17)和3个父本(K6、K8、K13)采用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并测量亲本和18个杂交组合的始花期、盛花期、株高、冠幅、分枝数、花朵数、花葶长、花径、花心径、舌状花数和管状花数等11个园艺性状。利用Excel软件对后代园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利用DPS软件分析后代园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选出优良亲本和杂交组合,并进一步分析其遗传表现。【结果】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冠幅、花朵数、花径的超亲优势为正值;盛花期、株高、舌状花数的中亲优势为正值;始花期、分枝数、花葶长、花心径、管状花数的超亲优势和中亲优势均为负值。根据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表明:K6可用作培育低矮、紧凑、多花品种的父本;K13可用作培育早花、大花、复瓣和较长观赏期品种的父本;K3可用作选育株型紧凑、早花、复瓣和较长观赏期品种的母本;K5可用作培育低矮、紧凑、早花、多花和较长观赏期品种的母本;K17可用作培育低矮、大花和复瓣品种的母本。特殊配合力分析表明,同一亲本所配组合之间以及同一组合不同的园艺性状间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差异很大。K2×K6和K3×K8在株高、花心径上特殊配合力表现出较强的负向效应,在花朵数、舌状花数上表现出较强正向效应,符合孔雀草低矮、多花和复瓣的育种目标;K4×K13在始花期、株高、冠幅、分枝数上特殊配合力表现出较强负向效应,在盛花期、花径、舌状花数上表现出较强正向效应,适合培育株型紧凑、早花、大花、复瓣和较长观赏期的品种。遗传力分析表明,始花期、盛花期、分枝数、花径、花心径、管状花数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占主要因素,且其对应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在中等以上,而株高、花朵数、舌状花数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相差不大,且对应广义遗传力远大于狭义遗传力。【结论】孔雀草园艺性状的杂种优势明显,有利于培育早花、大花、多花、复瓣和较长观赏期的品种。K6、 K13、 K3、K5、K17为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K2×K6、K3×K8 和K4×K13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组合。始花期、盛花期、分枝数、花径、花心径、管状花数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株高、花朵数、舌状花数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控制;除了始花期外,其它园艺性状在杂交育种中易受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6.
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利用12个品质性状分析了15个多头切花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2个品质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舌状花轮数、舌状花瓣长度、分枝长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而叶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主成分贡献值较大的性状有舌状花轮数、花径和舌状花瓣长度等花部性状,其次是茎杆性状(节间长度、茎粗、株高);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花序直径与花径、舌状花瓣长度,花枝数与花序高度,花径与舌状花瓣长度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品质性状基于遗传距离UPGMA聚类,在遗传距离4.21处,可将15个多头切花菊品种分为5大类。  相似文献   

7.
三个菊花品种花器官愈伤组织辐射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辐射剂量为10、15、20Gy的^60Coγ射线对金莲、白矮生和矮红3个小花型夏菊品种的舌状花和管状花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辐射处理,研究了辐射处理对愈伤组织褐化率、分化率以及分化芽的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γ射线对3个品种不同来源愈伤组织的褐化、分化能力均有影响,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不同来源的愈伤组织的褐化程度均加重,而分化能力则减弱。此外,不同基因型和不同来源的愈伤组织,对γ射线敏感性也有差异,矮红品种的愈伤组织最敏感,舌状花产生的愈伤组织比管状花产生的愈伤组织辐射敏感性强。  相似文献   

8.
《农村实用技术》2012,(10):26-26
秋日(欧盟品种权号:2009/2714):标准型切花品种,适合欧美国家消费习惯。花梗长50~55cm,花梗直径0.55~0.65cm,硬朗笔直。花序为半重瓣,直径10~12cm,黑色花心,外轮舌状花瓣正面呈橘红色(RHS代码:N30C),内轮管状花与舌状花花色一致且分布均匀,花瓣呈倒披针型,瓣尖椭圆形,羽裂较浅,管状花排列规整,从定植到开花需85~90d。丰产,土壤栽培单株年产量180~190支,无土栽培单株年产量200~220支。抗疫病  相似文献   

9.
于室外观测孔雀草(Tagetes patula)花部形态、开花动态,同时测定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传粉方式、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及授粉和套袋效果,对孔雀草的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孔雀草花序是具有雌性舌状花和两性管状花的异型头状花序,单个花序的开花持续时间为20~22d,开花结果过程可大致分为舌状花开放期、管状花开放期、果实发育期和果实成熟期;开花后花粉寿命为2~3d,1~2d内花粉活力最高;舌状花开花第2~5天可授性最高,管状花开花第4~5天可授性最高;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授粉昆虫的主要类型为蜜蜂和白粉蝶;结合杂交指数、P/O值、杂交试验结果判断,孔雀草的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需要传粉者,且能借助柱头伸长过程中散布的花粉进行同花序自花授粉。  相似文献   

10.
0引言 波斯菊又名秋英、大波斯菊,菊科秋英属,原产热带美洲。其品种繁多,常见的有白花波斯菊、粉花波斯菊、纯白波斯菊、条斑波斯菊(舌状花深红色,具白色边缘)、海贝波斯菊(舌状花有乳白、粉红、深红等色,有凹槽,围绕在黄色管状花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