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蜜蜂是营造群体生活的昆虫,蜂群就是群体的单位。现代养蜂生产,蜂场根据需要和蜂群群势,在外界有蜜粉源流蜜的情况下,将一群蜜蜂快速分为两群或多群,从而可实现蜂群的快速繁殖。快速繁殖蜂群,可以在短期内增加蜂群数量,扩大饲养规模,提高养蜂效益。现特介绍几种快速繁殖蜂群的好方法,以供养蜂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
<正> 一、蜂产业发展有优势首先,养蜂的"门槛"低,一次投资可多年受益。目前,一群蜜蜂的市价约为200元,即使饲养50群蜂,先期投入也不过1万元。由于采花酿蜜是蜜蜂的生活习性,蜂群采购安置后可立即投入生产,通常1~2年便可收回成本。另外,蜂  相似文献   

3.
养蜂投资少,技术易学,见效快,收益大;既可专业经营,也可业余饲养,只要当地有蜜粉源植物,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就可以饲养。养一群蜂可盈利100~300元,年纯收入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一、办蜂场的基本条件1.充足的蜜粉源。安源植物是养蜂最主要的条件。首先要求蜂场5公里范围内1年中要有1种以上、面积较大的主要蜜源植物,辅助蜜源(即零散杂花)也应较多,使蜜蜂在春季、夏季、秋季有花可采,不需大量饲喂。如果本地只有辅助蜜源而没有主要安源,蜂场通过转地,可采集到主要蜜源,这样的地方,也可以养蜂或办蜂场。2.应准备的蜂具。养蜂生产多是手工操作。用具有蜂箱、摇蜜机、割蜜刀、起刮刀、蜂帽、蜂帚、巢框、巢础、移虫针、脱粉片、取浆笔等。3.掌握养蜂技术。养蜂是技术性较强的副业生产,应掌握蜜蜂的生物学特性,积累一些既不违背蜜蜂生活习性,又能与当地条件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二、蜂群的选购与蜂场规模1.确定和引进蜂种。选择饲养蜂种要“因地制宜”。气候严寒的地区,宜饲养越冬性能好、耐寒的蜜蜂品种,如喀蜂、东北黑蜂或以它们为母本的杂交蜂。长江以南地区,宜饲养耐热、越夏性能良好的蜂种,如意大利峰或以意蜂为母本的杂交蜂种。广...  相似文献   

4.
对浙江省缙云县80家蜂场转地养蜂生产成本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养蜂每群生产总成本618.41元,同比增长3.34%,2010年养蜂生产总成本715.51元,同比增长15.70%;2009-2010年,转地养蜂总成本分别占总收入的77.90%和73.13%。转地蜂场生产成本高,收入不稳定,风险大。转地蜂场无偿为各地农作物授粉贡献大,生态效益好,值得政府、社会各界关注与扶持。2010年蜜蜂运输开通"绿色通道"减轻了蜂农负担,蜂农期望政府根据产业政策对养蜂进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5.
蜂产品不会携带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是一种安全而又独特的食品.经常食用可促进人体氧的交换和新陈代谢,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西藏有100多科1000多种植物是蜜蜂喜欢采吸的对象,养蜂价值较大的有400种以上,花蜜总贮藏量达10亿多公斤,花粉总贮藏量更大.西藏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可在西藏中部发展移地养蜂,东部发展固定养蜂.西藏现有蜂种4种,有蜂群2000群,野生蜂群在10万群以上,可发展到200万群,可增加群众收入2亿元人民币,蜜蜂传粉提高作物产量,促进植物发展,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间接效益又是直接效益的142倍.  相似文献   

6.
蜜蜂病害是养蜂人员的大难题,加上虎林地处黑龙江省东部,春季温度相对偏低,蜜、粉源有限,这对蜜蜂春繁有一定影响。蜜蜂群势发展缓慢,就更容易兹生一些病害的发生。为此如何战胜蜜蜂病害的发生及防治,减少养蜂人员的损失,是生产中需要攻克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孙哲贤 《新农村》2004,(8):18-18
我国蜜蜂饲养量达800万群以上,年产王浆2500余吨,大部分出口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养蜂单靠生产蜂蜜效益低,要生产多种蜂产品,如能常年生产蜂王浆(高产蜂群,可年产王浆5~6千克),可使养蜂效益提高数倍。1.饲养高产浆蜂种 蜜蜂有产浆蜂、产蜜蜂和耐寒蜂等优良品种。浙江“平湖浆蜂”是著名的产浆蜂种。一般意蜂每群每次可取浆50克左右,而高产浆蜂则可产浆100~150克。蜂场不管养多少蜂,只要生产王浆就应引进浆蜂。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铁岭市龙山乡玉宝蜂场蜂农范广学冬闲时将越冬蜜蜂租给塑料大棚果农,为大棚果树传花授粉.范师傅每年冬季出租蜜蜂150余群,每群150~200元,一个冬季下来,净赚租金2万多元,占全年养蜂收入的一半.同时也解决了大棚果农冬季人工授粉费时费工开支大的难题,为大棚果农省支增收每个合计达1000元以上,实现了蜂农果农双丰收.在他的带动下,辽北铁岭、开原、昌图等市30余户蜂农也加入冬季租蜂行业,壮大租蜂队伍.  相似文献   

9.
孙哲贤 《新农业》2006,(9):38-39
蜂王浆是工蜂王浆腺和上腭腺等的分泌物,为一种珍贵的天然物质,有增强人体抵抗力,促进再生,延长寿命,抑制癌细胞生长,调节内分泌和抗菌消炎等作用。我国是养蜂大国,有蜜蜂700余万箱,年产蜂王浆4000余吨。日本每年从我国进口蜂王浆2000余吨。日本人平均寿命已连续10年世界第一,和服用蜂王浆不无关系。养蜂场和养蜂户生产蜂王浆,经济效益要比单纯生产蜂蜜高1倍以上。浙江省大多蜂场都生产蜂王浆,100多群的蜂场年产蜂王浆500-800公斤,加上其他蜂产品的产值经济效益住6~10万元。  相似文献   

10.
蜜蜂是荔枝授粉的主要虫媒,麻垌镇7800公顷荔枝开花为蜜蜂提供大量蜜源,荔枝与养蜂相辅相成。16000群蜜蜂在麻垌荔枝开花期,低产年份蜂蜜产值400万元,如果有组织有计划放蜂,产值可以达到5400万元,相当于荔枝一造的产值,是荔枝产业的一大延伸产业。  相似文献   

11.
<正>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住山东省日照市的郭先生,凭借养殖蜜蜂发家致富,年收入百万余元,并在当地注册了自己的蜂蜜品牌,建立了固定的客户源和销售点,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蜂能手。"自从开始使用五征集团研发的养蜂车,养蜂不是难事,每年轻松就能赚到100万元左右,现在干劲越来越足了。"郭先生边搬运蜂箱边向记者介绍。利润翻番造就养蜂新梦想近些年,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年轻人都向往到条件好、薪金高的城市生活,而养蜂场却处在荒郊野岭,过着蚊虫叮咬的日子,丰年还可以,  相似文献   

12.
蜜蜂特别适合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养殖。地处太行山脉丘陵地区的河北省磁县岳城镇界段营村(邮码:056503)的陈占年父子,近几年就靠养蜜蜂走上了富裕之路。养蜂是一个低投入、高回报的养殖项目。初建场可购置5~10群蜂,另加摇蜜机、脱粉片等用具,投资最高不超过2500元。蜂群的日常管理为:保温、散热、喂水、调整蜂巢、取蜜、脱粉等。一群蜂一年可采集40~75公斤蜂蜜和10~20公斤蜂花粉。一般情况下一群蜂一年可分出2~3个新蜂群。蜂蜜的市场价为12~20元/公斤,国家收购价为6~10元/公斤。蜂花粉市场价为30~60元/公斤,国家收购价为18~20元/公斤…  相似文献   

13.
春暖花开,野外蜜粉源充足,蜜蜂扩群繁殖加快,每年四五月,蜜蜂容易发生分蜂或飞逃,给养蜂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蜜蜂分蜂或飞逃,主要原因有2个:一是蜜蜂群体过大,蜂箱空间过小,阻碍了蜜蜂的群体生存发展;二是蜜蜂生存环境不良,如潮湿、闷热,或者蜜蜂受到囊状幼虫病、白垩病、烂子病、爬蜂病、壁虎、蟾蜍、螨虫等病虫的侵害,或受到噪音...  相似文献   

14.
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蜂群就是群体的单位.现代养蜂生产,蜂场根据需要和蜂群群势及外界蜜粉源流蜜情况,将一群蜜蜂分为两群或多群,这就是蜂群繁殖.繁殖蜂群数量,是为了扩大生产,增加蜂产品数量,增加经济效益.椐多年养蜂实践,现介绍以下几种快速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5.
如人类一样,蜜蜂这种社会性昆虫也是喜欢安居乐业的。然而,每年的盛夏,总有一些蜂群倾巢而出、举家飞逃,不仅给养蜂者增添不少忙乱,还造成经济损失。蜜蜂出逃成了饲养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蜜蜂对气候、花讯非常敏感,一到清明、五一前后,外界气温稳定在14~18℃之间,蜂群在巢内欲欲要动,这时应掌握出窖方法和管理技术,准备好出窖,迅速恢复群势,积极做好寻花、采蜜措施。俗话说;“有技术的人养蜂采蜜,没技术的人养蜂吃蜜”。所以,养蜂能否获得高效益,在于养蜂技术和管理方法能否结合的好。  相似文献   

17.
市场需求的迅速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蜂产业的发展。专家预测,今后几年,蜂产业将成为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行业之一,蜂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蜂产业优势首先,养蜂“门槛低”,只需一次性投资。目前,一群蜜蜂的市价约为200元左右。其次,养蜂所受限制少,养蜂不受地形约束,农  相似文献   

18.
晚冬早春是养蜂承上启下的关键管理时期,一旦管理不到位,势必影响全年养蜂的经济效益。有一些养蜂者往往不重视对蜂场和蜂箱的观察与补救,结果是当群蜂出现不良症状时,束手无策,无药可施。因此,晚冬早春蜂群的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1.越冬前、中期尽量不让蜜蜂飞出蜂巢。蜂箱包装后要用木板挡在巢门前遮光,如果包装后有蜜蜂飞出,说明箱内温度过高,要扩大巢门通风,必要时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01,(2)
在养蜂生产中,要激励蜂王早产卵,提前繁殖,增强蜜蜂的群势,提高蜂蜜产量,关键是搞好蜜蜂的早春饲养。但是,有的蜂场和养蜂户,上年采集的天然花粉不足,不能满足早春饲喂蜜蜂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配制和使用人工花粉。1.原料及配比豆饼粉(粉碎后,以100目筛子过筛)60%,也可掺入少量玉米粉;酵母30%、奶粉5%、鱼粉2%、食盐0.5%、维生素和矿物质2.5%。  相似文献   

20.
《云南农业》2023,(1):56-57
<正>1技术概况1.1技术基本情况云南省饲养蜜蜂89.5万群,居全国第三位,其中规模化饲养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72万群,居全国第一位,中蜂年产蜂蜜168万kg,群均单产2.33 kg。长期中蜂饲养中,由于养蜂员缺乏中蜂良种和选育技术,普遍采用收取自然分逃蜂群或收取野外蜂群等方式扩充蜂场规模,导致蜜蜂品种性状劣化。野性强、易分蜂、难维持强群、抗病虫能力弱的品种,被人为收集用来扩充蜂场。温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