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江苏省滨海县通榆镇西沙村防治员给本村养羊户王某所饲养的43只达到口蹄疫疫苗免疫日龄范围的健康山羊免疫注射了口蹄疫疫苗,疫苗为口蹄疫O型-亚洲I型双价灭活疫苗,按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肌肉注射,每只注射1毫升,还有8只怀孕母羊没有接种。  相似文献   

2.
朱本传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109-109
猪O型口蹄疫疫苗属于国家强制免疫疫苗,但是注射猪O口蹄疫疫苗存在过敏反应,反应比例在0.1%左右,所以在注射猪O口蹄疫疫苗时,应积极做好预防和应对过敏反应,从而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3.
多种疫苗分点同时注射与按免疫程序注射的免疫抗体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猪一次性分点注射猪脾淋疫苗、猪三联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疫苗、口蹄疫O型疫苗后,猪瘟的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和口蹄疫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比分次注射均较高,原因可能是多种疫苗协同刺激动物的免疫器官后有提高动物产生免疫抗体的作用。多种苗一次性分点注射,省事、省力,且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猪口蹄疫与猪瘟猪肺疫双联苗同步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与猪瘟猪肺疫双联苗同步免疫与分步免疫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同步免疫与先注射猪口蹄疫疫苗1月后再注射猪瘟、猪肺疫双联苗以及先注射猪瘟、猪肺疫双联苗1月后再注射猪口蹄疫疫苗3组注射反应率及免疫抗体效价差异不大,受试区随机抽查采集猪血清53头份进行抗体测定,猪口蹄疫免疫合格率为84.91%,猪瘟免疫合格率为84.9%,说明生猪一侧颈部深层肌肉注射猪口蹄疫O型灭活菌的同时另一侧可注射猪瘟、猪肺疫双联苗。  相似文献   

5.
为定期检测牛场口蹄疫免疫抗体阳性率,探索口蹄疫A型-O型-亚I三价苗免疫效果,分析改进牛场口蹄疫免疫程序。试验选取30个万头以上牛场进行口蹄疫A型-O型-亚I三价灭活疫苗注射,随机抽取犊牛、育成公牛、空怀母牛、头胎妊娠母牛、哺乳母牛各30头同时注射疫苗,并在免疫后第1、2、4、6月采血检测抗体。结果显示,注射三价苗1个月后牛只逐渐产生抗体,A型抗体阳性率在第2个月到达峰值,亚1型、O型抗体阳性率在第4个月达到峰值;甘肃地区牛场口蹄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亚1型(80.79±0.54)%、A型(79.86±0.05)%、O型(78.47±0.32)%,其中A型抗原最容易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犊牛与哺乳母牛抗体水平偏低,但在保护范围之内。综上可见,该疫苗对牛群的保护力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监测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4年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效果,对猪O型口蹄疫O/MYA98/BY/2010株灭活疫苗与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在临床应用中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表明:4年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抗体免疫合格率差异显著(p0.05),2014年使用O/MYA98/BY/2010株口蹄疫灭活苗免疫合格率最高,为89.3%;除2013年外,其余3年的疫苗免疫合格率均达到国家农业部规定的70%的要求;相应猪O型口蹄疫疫苗当年在不同养殖场中的免疫效果表现均有一定的差异,但各年的变异系数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类型的疫苗在连续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效力减退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给猪瘟、猪口蹄疫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免疫工作筛选出一个高效的免疫程序,对4个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口蹄疫、猪瘟同步免疫对抗体的产生没有影响;猪瘟与蓝耳病疫苗间存在免疫抑制;口蹄疫免疫对蓝耳病抗体产生有促进作用;蓝耳病免疫对口蹄疫免疫效果产生的影响不明显;免疫猪体均无明显副反应;最佳免疫程序为猪O型口蹄疫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联合注射一个星期后再注射猪瘟疫苗。  相似文献   

8.
4种多糖对口蹄疫疫苗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口服黄芪多糖、白术多糖、黄芩多糖和金银花多糖等4种多糖对小鼠注射口蹄疫疫苗 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4~6周龄ICR小鼠4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7只.各试验 组小鼠分别灌服多糖或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d后,注射口蹄疫疫苗进行首次免疫,间隔14d后2次免疫.2免后2 周采集血清测定抗体质量分数,同时无菌取脾,制备脾细胞悬液,测定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和 CTL杀伤能力.结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二免后14d,这4种多糖均不同程度促进了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诱导产生了较高水平的IgG抗体,同时能够上调CD4 T 细胞IL-2,IL-4,IFN-γ和CD8 T 细胞IFN-γ的表达,并 增强了CTL反应.结论:免疫前口服这4种多糖均可提高Th1,Th2型免疫反应,进而增强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 反应.该研究为增强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应答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也表明受试的3种多糖均具备良好的佐剂潜力.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对本病采取注射疫苗免疫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发生及蔓延.但在疫苗注射过程中,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  相似文献   

10.
牲畜在注射口蹄疫疫苗后,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副反应。 为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在使用疫苗时,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1.尽量选用进口佐剂生产的口蹄疫疫苗。接种前,将疫苗充分混合均匀,但要防止气泡影响免疫剂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方法]应用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1、灭活疫苗2和合成肽疫苗对198头试验猪进行至少2次免疫,定期采血后用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测定免疫前后抗体效价.[结果]在首次免疫时,疫苗免疫效果受母源抗体的干扰较大;仔猪首免后抗体很难达到完全保护(大于61og2)水平,应适当缩短首免与二免的间隔时间,尽量减少免疫空白期;合成肽疫苗的首免效果较灭活疫苗好,首次免疫推荐使用合成肽疫苗;如果生猪饲养周期过长,免疫2次的生猪出栏时抗体不能达到完全保护水平;规模场试验猪的母源抗体水平低于散养户,随着试验猪日龄的增加和免疫的加强,规模场试验猪的免疫抗体滴度逐渐高于散养户.[结论]该研究可为研究猪O型口蹄疫抗体变化和制定猪O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程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前,猪口蹄疫防疫的重要性已逐步被养猪户所重视,免疫口蹄疫灭活苗已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基本环节之一。但在免疫实践中,常常有部分猪只在注射口蹄疫灭活苗后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者易死亡。轻反应较多见,注射疫苗后,生猪体温升高约0.5℃,食量减少,精神不振,不需药物治疗,一般24小时内即可自然康复。重反应发生率约1%,猪只注射疫苗后12小时内,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13.
王兆铨 《当代农业》2009,(21):43-43
一、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笔者在给4头体重40公斤的健康架子猪免疫注射口蹄疫疫苗时,第2头免疫注射结束拔针几秒钟后该猪突然尖叫,口吐白沫,四肢软弱无力,倒地不起,做划水状游动,眼结膜发绀;  相似文献   

14.
由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灭活疫苗的免疫程序与目前通行的猪瘟(CSF)及猪口蹄疫(FMD)疫苗的免疫程序在时间上发生重叠,为探讨口蹄疫O型灭火苗、猪瘟活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火苗三种疫苗相互间是否会产生干扰及免疫副反应,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数据支持,本实验室利用有效可靠资源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由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灭活疫苗的免疫程序与目前通行的猪瘟(CSF)及猪口蹄疫(FMD)疫苗的免疫程序在时间上发生重叠,为探讨口蹄疫O型灭火苗、猪瘟活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火苗三种疫苗相互间是否会产生干扰及免疫副反应,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数据支持,本实验室利用有效可靠资源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猪O型口蹄疫疫苗不同猪龄免疫抗体分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峰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1):118-119
针对生猪在一个生长周期内的猪0型口蹄疫的免疫抗体效价进行检测,从而掌握猪在饲养过程中不同时期注射疫苗对抗体水平的影响规律.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监测口蹄疫抗体.通过对同一批次、相同饲养环境下的两组不同猪龄的仔猪注射相同剂量的猪0型口蹄疫疫苗,对不同生长期口蹄疫抗体效价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第1组33 d时断奶,母源抗体为1...  相似文献   

17.
牲畜一般春、秋两季进行免疫。牲畜免疫21天后方可外调。所有牛、羊在进行口蹄疫亚洲1型-O型双价灭活(浓缩)疫苗免疫时,首免时要采取二次免疫法:第一次免疫后间隔21-28天再进行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半年免疫1次。猪采用猪O型灭活苗首免时,也采取二次免疫法。第1次注射后间隔30天再注射1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IFN-α2b与狂犬病纯化疫苗对小白鼠的保护效果。[方法]将IFN-α2b与狂犬病纯化疫苗按不同的免疫程序应用于6个试验组中。1组:狂犬病疫苗腹腔注射0.5 ml/只,0、37、1、4 d免疫;2组:狂犬病疫苗腹腔注射0.5 ml/只,同时腹腔注射IFN-α2b 1 500IU/只,0、3、71、4 d免疫;3:狂犬病疫苗腹腔注射0.5 ml/只,0、37、d免疫;4组:狂犬病疫苗腹腔注射0.5 ml/只,同时腹腔注射IFN-α2b1 500 IU/只,03、7、d免疫;5组:狂犬病疫苗腹腔注射0.5 ml/只,03、、71、4 d免疫,于0、12、d腹腔注射IFN-α2b 1 500 IU/只;6组:狂犬病疫苗腹腔注射0.5 ml/只,0、3、71、4 d免疫,于0、12、、37、1、4 d腹腔注射IFN-α2b 1 500 IU/只。34、组于第9天攻击,12、、56、组于第21天攻击后计算其保护率。[结果]狂犬病疫苗与IFN-α2b联合应用组其保护率明显高于其他组,且按免疫程序同时应用IFN-α2b组其保护率最高。[结论]按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同时应用IFN-α2b组其免疫效果最好,保护率最高。而提前应用IFN-α2b并没有增强狂犬病疫苗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免疫剂量的小剂量动物疫苗对免疫效果的影响,该试验选用180只3月龄绵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36只,试验Ⅰ-Ⅴ组试验羊免疫剂量分别为正常剂量的1、 2、 3、 4和5倍,在相同饲养条件下按照正常免疫程序进行基础免疫后,分别用1、 2、 3、 4和5倍量的剂量接种口蹄疫疫苗,并定期测定各组试验羊的血清抗体效价和合格率。结果表明,使用不同剂量口蹄疫疫苗对试验羊进行免疫后,试验Ⅳ和Ⅴ组中血清中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前三组(P<0.05),且试验Ⅴ组中免疫后14d时达到最高值5.22,试验羊免疫抗体合格率在第7天升至最高,其中试验Ⅴ组达97.22%,比同一时间段试验Ⅰ、Ⅱ、Ⅲ、Ⅳ组分别高了83.34%、 77.78%、 55.56%和8.34%。因此,4或5倍量的口蹄疫疫苗接种拟为推荐接种剂量,而且延长了疫苗的有效保护期。  相似文献   

20.
口蹄疫(FMD)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A类传染性疾病,我国将其划归一类传染性疾病,按照国家动物防疫法规的要求,鉴于口蹄疫危害的严重性,在每年春秋两季应该重点做好口蹄疫疫苗免疫注射工作。由于猪口蹄疫疫苗属于毒性较强的疫苗,在免疫注射过程中,猪很容易出现较大的免疫反应,严重的可以导致猪死亡、流产,给口蹄疫苗免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注射口蹄疫疫苗后的副反应,论述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