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黄颡鱼集约化养殖的发展,黄颡鱼病害日趋增多,尤其是车轮虫的危害程度逐步加剧。江苏省涟水县去年养殖黄颡鱼苗种的个别塘口爆发大规模车轮虫病,给养殖户带来极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是一个具有良好养殖前景的水产品种,从以前的小品种变成了现在的主养品种,但是黄颡鱼养殖难度较大,病害较多,尤其是在苗种培育阶段,经常伴随出现车轮虫病、暴发性出血病、红头病等严重病害。2014年在上海鹏豪水产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开展黄颡鱼夏花鱼种培育试验,经过放养前的池塘准备、鱼苗科学放养、精心的投饲管理、科学的水质管理、及时的病害防控、鱼种出塘的等操作,经过逾50 d的精心培育,至7月中上旬出塘时收获体长5~8 cm的黄颡鱼夏花鱼种183.1万尾,成活率61.1%。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俗称黄腊丁,是我国近年来新的淡水养殖对象,部分养殖户养殖黄颡鱼失败,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苗种培育阶段不能有效地防治鱼病.在黄颡鱼苗种培育阶段发生的鱼病,主要有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水霉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病;受原生动物纤毛虫类侵袭引起的如斜管虫、车轮虫病;由不良水体引起的气泡病等.  相似文献   

4.
陈淑蕴 《油气储运》2007,(12):10-11
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工作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5.
增刊启事     
罗青 《福建农业》2005,(4):31-31
黄颡鱼是目前较具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其肉质细嫩、口感纯香而个体较小,自上市以来一直销售甚旺,在国内市场上是中档鱼中价格最高的品种之一。近年来,天然水域中的黄颡鱼数量锐减,因而人工养殖黄颡鱼市场前景看好。现结合黄颡鱼的池塘主养和池塘套养的生产实践.借鉴、吸收外地池塘养殖成功经验.将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车轮虫(Trichodina spp.)丰度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养殖水体黄颡鱼腮部寄生的车轮虫丰度进行了统计,同时对水体的温度、总磷、活性磷、总氮、亚硝酸盐、氨氮进行了测定。相关性分析表明,黄颡鱼腮部寄生车轮虫丰度与总磷浓度、活性磷浓度、总氮浓度显著负相关;与亚硝酸盐浓度显著正相关;与温度(24.0~30.5℃)、氨氮浓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适应性强,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年来,黄颡鱼养殖在辽阳市得到较好地推广,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之一。养殖效益比较可观,但苗种培育普遍存在成活率低,容易发病的情况,阻碍了黄颡鱼渔业的发展,为探索黄颡鱼苗种培育期的问题,推动黄颡鱼养殖的发展,辽阳市水产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车轮虫(Trichodina spp.)丰度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养殖水体黄颡鱼腮部寄生的车轮虫丰度进行了统计,同时对水体的温度、总磷、活性磷、总氮、亚硝酸盐、氨氮的数值进行了测定。相关性分析表明,黄颡鱼腮部寄生车轮虫丰度与总磷的浓度、活性磷浓度、总氮的浓度显著负相关;与亚硝酸盐浓度显著正相关;与温度(24~30.5℃)、氨氮浓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车轮虫(Trichodina spp.)丰度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养殖水体黄颡鱼腮部寄生的车轮虫丰度进行了统计,同时对水体的温度、总磷、活性磷、总氮、亚硝酸盐、氨氮的数值进行了测定.相关性分析表明,黄颡鱼腮部寄生车轮虫丰度与总磷的浓度、活性磷浓度、总氮的浓度显著负相关;与亚硝酸盐浓度显著正相关;与温度(24~30.5 ℃)、氨氮浓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池州市天源生态农业公司2010年黄颡鱼规模化繁殖与养殖经验,总结了黄颡鱼规模化繁殖与养殖技术,以期为黄颡鱼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长江上游经济鱼类黄颡鱼寄生车轮虫的调查研究,采用国际统一的干银法染色显示车轮虫的附着盘结构和口围绕度,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以显示细胞核结构,并用Lom(1958)倡导的"统一的特定方法"进行测量,采用Bassion和van As提供的方法描述车轮虫齿体。在黄颡鱼鳃涂片上发现2种车轮虫,分别是新种黄颡鱼三分虫(Tripartiella fulvidraco sp. n.)和我国首记录种微小车轮虫(Trichina minuta)。  相似文献   

12.
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仔、稚、幼鱼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同步人工繁殖的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仔、稚、幼鱼进行了生长特性和养殖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92日龄的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8和14 g,差异显著(P<0.05);饲养期间,瓦氏黄颡鱼和黄颓鱼的总成活率分别为92.82%和74.97%,差异显著(P<0.05).因此,瓦氏黄颓鱼养殖性能优于黄颡鱼.  相似文献   

13.
许朝阳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84-284,293
介绍了黄颡鱼的生物学特征,并从苗种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等方面总结了黄颡鱼的养殖技术,以期为黄颡鱼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属名特优品种。要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冶。要提高黄颡鱼的单位面积产出,就要分期分批地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同时.要经常不断地从鱼塘中捕捞黄颡鱼上市。因为黄颡鱼本身长不大,分期分批地向鱼塘中投放苗种,  相似文献   

15.
野生与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野生及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生瓦氏黄颡鱼肌肉中水分显著高于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P0.05),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和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色氨酸含量较低未测定)。除酪氨酸外,其余各项氨基酸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平衡性分析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标准,具有较好的平衡性,蛋白品质较好。野生瓦氏黄颡鱼较养殖瓦氏黄颡鱼ω3脂肪酸高。瓦氏黄颡鱼肌肉贮存脂肪高,是一种较优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平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9):192-193,196
黄颡鱼养殖具有养殖周期短、资金回收快的优势。进行了黄颡鱼池塘高产增效养殖方式的探讨,并总结了若干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又名黄鼓鱼,黄蜡丁,昂刺等,是小型名优淡水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的内陆水域,它以其内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在黄颡鱼的饲养试验与人工繁殖已初步取得成功,一些地方已开始人工养殖,因此黄颡鱼养殖的防病害技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近年来在黄颡鱼养殖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总结,调查及分析,在实践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现将黄颡鱼养殖的防病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用配合饲料Ⅰ,Ⅱ和白鲢肉、泥鳅肉、猪肉、田螺肉等,在室内饲养黄颡鱼60天.结果表明,6种饵料在黄颡鱼消化道中出现率、鱼体重增加率和胃、肠蛋白酶与淀粉酶活性均以配合饲料Ⅰ最高,白鲢肉次之,表明黄颡鱼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在水温21℃时,黄颡鱼耗氧率为144rmg/h@k,比养殖前增高了13.8%,窒息点为0.309 mg/L,与养殖前的差异不显著.因此,黄颡鱼可进行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几种线虫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颡鱼几种线虫病的初步研究马立农(湖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江陵434103)黄颡鱼曾作为淡水养殖鱼类苗种的天敌归属于彻底清除的野杂鱼之列。随着淡水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养殖品种的不断更新,黄颡鱼已在不少养殖场成为亲鱼池、成鱼池中的套养品种,它以其肉质细嫩...  相似文献   

20.
在藕塘中养殖黄颡鱼是荷藕和黄颡鱼相互利用、互相补充、同塘共生的一种生态套养模式。它是利用藕塘的自然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栽植荷藕又放养黄颡鱼,使藕塘内的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生物以及其他物质和能源被黄颡鱼所利用,荷叶遮荫挡光.还为黄颡鱼在弱光下摄食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黄颡鱼的残饵和排泄物为荷藕增加了有机肥.鱼类的活动还可松动塘底.为荷藕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