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尾松毛虫危害湿地松的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测定马尾松毛虫取食湿地松针叶量、湿地松针叶蓄积量、人工模拟失叶对湿地松树高生长的影响以及林间调查松毛虫危害对树高生长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尾松毛虫危害湿地松的防治指标,2年生松树失叶20%、4~6年生松树失叶30%、8~10年生松树失叶50%时严重影响当年秋梢高生长,需要防治.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松树的主要害虫,取食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松树的针叶,严重发生时将松树针叶吃完,导致松树死亡。在皖东地区发生较为普遍,皖东森林主要为松树,而且多为纯林,有利于该害虫的发生。严重发生年份平均每株达千条,单株多达三千条以上。自1981年国家林业部在皖东地区开展了“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试点”,  相似文献   

3.
引种和选育抗虫的松树良种,是防治松毛虫的措施之一,为了解火炬松、湿地松两种国外松的抗虫性能,我们于1975年第一、二代松毛虫发生时,在马鞍山市林场进行了试验观察。一内容及方法试验内容: 选用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三种松树的针叶,分别单独饲养马尾松毛虫,以马尾松为对照组,观察在无其它食料的情况下,松毛虫对各种松树的适应性,从而比较此两种松树的抗虫性能。分别选用马尾松针叶与火炬松针叶,  相似文献   

4.
正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我国主要森林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各省,在湖南省主要为害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等主要松类树种。马尾松毛虫以幼虫啃食针叶为害,严重时可造成松树枯死,同时易引起次生性害虫的侵入,常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其对森林资源、生态资源威胁较大,需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及时防治。本文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马尾松毛虫无公害防治为例,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地马尾松、黑松、火炬松、湿地松等松树上的大害虫。目前,很多林场在治虫工作中,或见虫就打,或规定5头/株及10头/株的虫口密度为防治界限,力图使其种群密度压得越低越好。这从生态平衡的观点来看,反而不利于天敌的生存,易于引起害虫的再猖獗。因在综合防治工作中允许一定数量的害虫存在,也允许寄主受害,主要是寄主对害虫有一定的忍受力。即在忍受力允许范围内,木材产量能不受损失或基本不受损失。究竟寄主的忍受力为多少?从害虫允许密度上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即防治指标。国内对落叶松毛虫的食叶量、残害量、总危害量及林分针叶蓄积量曾作过研究,对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成果的报告尚少见到。为此,我们开展了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兹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是华南的林业当家树种。目前危害松树的病虫害不断增多,但马尾松毛虫仍是松树的最主要食叶害虫,是防治的关键对象。近几年来,笔者在桂东南地区按照季节和林间害虫具体情况,根据不同微生物防治害虫的特性,合理使用不同微生物制剂,做好了马尾松毛虫控制工作,停止了在林区使用化学农药,保障了松林的正常生长、松脂的产量和采脂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7.
丘陵区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室内、外饲养马尾松毛虫、松树针叶蓄积量调查以及人工模拟危害和自然状况下马尾松毛虫危害等试验获得的大量数据,利用微机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针叶损失达50%时,对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影响显著。由此,求算出丘陵区马尾松毛虫对5、10、15、20年生马尾松危害的防治指标是,越冬代分别为7、15、32、52(条/株),第一代分别为7、16、34、56(条/林),第二代分别为9、17、40、61(条/株)。  相似文献   

8.
为了摸索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对松毛虫危害的抗性比较,分别采取上述三种松树的针叶,在室内对松毛虫进行单独饲养和混合饲养,并与野外观察进行对照。从松毛虫对三种松树针叶喜食程度和食量以及对繁殖的影响,可以判断三种松树对松毛虫危害的抗性大小。  相似文献   

9.
浅谈松树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寄主及危害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松毛虫属。间歇性猖獗成灾,幼虫取食针叶,严重时松林形如火烧,成片枯死。松树被害后,轻者材积生长率下降,种子减产;重者致使松树生长极度衰弱,招引其他害虫入侵,造成大面积死亡。此外幼虫具毒毛,容易引起人的皮炎和关节肿痛。二、防治技术措施(一)加强测报工作。在重点区域设样点调查,及时开展虫情测报。要有专人负责,常年观察虫情,以便出现大发生征兆时,及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0.
1993 ̄1994年,对马尾松树进行调查研究后表明,1株15年生松树针叶平均鲜重为2118g,其外层1年生针叶占总重数61%,内层2年生针叶占总重数39%,1 ̄3轮枝叶占25%,1 ̄4轮枝叶占75%;针叶被害25%时,留4轮枝叶可承受松毛虫19条,是留3轮枝叶的2.4倍。  相似文献   

11.
飞机低容量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尾松毛虫是危害松林最严重的历史性害虫。主要危害马尾松 ,猖獗时还可危害湿地松、火炬松、黑松、雪松等松林。马鞍山森林公园位于武汉市东南近郊 ,山林主要树种为马尾松 ,历年不同程度的遭到马尾松毛虫的侵袭。其幼虫食害松树针叶 ,受害严重的松林针叶常被吃光 ,仅留枝梗 ,状如火烧 ,枯黄一片 ,被人们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1995年森林公园开幕时 ,第一代马尾松毛虫大发生 ,凤凰亭台、鸽楼、路上、松树上都有许多幼虫爬行 ,树上的幼虫弹跳于游客身上 ,由于幼虫体被毒毛 ,人体暴露部位常引起皮炎、关节肿局部症状 ,少数人还有畏寒、低热…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毛虫生物防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是一种严重危害马尾松、湿地松等松树的害虫。本文介绍了对马尾松毛虫有很好防治效果的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多角体病毒等几种生物防治药剂,并详细介绍了运用这些药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技术、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还对生物防治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河北省抚宁县、滦平县油松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及油松、栎类混交林地越冬上树的赤(油)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进行监测,同时分析测定油松针叶量与松毛虫取食量之间的关系,以失叶25%为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在河北省抚宁县赤松毛虫发生区,油松、栎类混交林地比油松纯林区防治指标高出1.9倍。在滦平县油松毛虫发生区,油松、蒙古栎、辽东栎混交林区比油松人工林地防治指标高出2.9倍。混交林地对松毛虫有明显的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河北省抚宁县、滦平县油松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及油松、栎类混交林地越冬上树的赤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进行监测,同时分析测定油松针叶量与松毛虫取食量之间的关系,以失叶25%为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在河北省抚宁县赤松毛虫发生区、油松、栎类混交林地比油松纯林区防治指标高出1.9倍。在滦平县油松毛虫发生区,油松、蒙古栎、辽东栎混交林区比油松人工林地防治指标高出2.9倍。混交林地对松毛虫有明显的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 对抗马尾松毛虫松树种的研究,是森林害虫综合防治工作的一项营林技术措施。在过去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于1972年对海南松进行引种造林,观察其抗虫能力;1979年5月初又分别在室外1.5米高左右的海南松、火炬松、湿地松和马尾松幼树上套1.6米高的铁纱笼饲养马尾松毛虫,并在室内用小铁纱笼以四种针叶进行对照饲养。其结果说明不同松树种的针叶作饲料,不仅直接影响马尾松毛虫幼虫的生长发育,还能影响其后代的繁殖。如火炬松针叶饲养的马尾松毛虫雌雄比为:室外套笼饲养的为15.38%;室内的为12.5%,比其他三种针叶饲养的比例均低,且雌蛾的怀卵量明显减少,平均每个怀卵量为38粒,最少的仅13粒,且卵的胚胎发育尚未完全,全部卵粒青色。相反马尾松针叶饲养的雌蛾卵粒绝大多数为粉红色。由此可见饲料不同对马尾松毛虫的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马尾松毛虫对松树威胁是极大的,虽然采用许多防治措施,但目前松毛虫为害还很严重。同时由于长期用药,使松毛虫产生了抗药性、适应性以及某些条件影响而使防治效果降低,成本很高。因此,我们想用树木本身的抗性来防治松毛虫的为害,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公害的目的。一、试验材料的确定1973年是我地区松毛虫危害最严重的一年,我们在被松毛虫为害至针叶几乎被吃光了的马尾松林内进行了每木调查。由于林子较  相似文献   

17.
松树的大害虫——马尾松毛虫的危害可望得到减少。全州县(含灵田林区)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示范区通过区林业厅验收。专家们认为,示范区达到了验收标准,技术措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人工模拟危害程度和自然状况下马尾松毛虫危害等试验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利用微机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5~10年生马尾松针叶损失50%时,越冬代对当年高生长有显著的影响;5~20年生马尾松针叶损失50%,第二代对后一年的树高、胸径、材积有显著的影响;针叶损失70%以上时,越冬代对当年、第一代对当年、第二代对后一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有极显著的影响;针叶损失100%时,第一代还对后一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以第一代马尾松毛虫危害最大,越冬代和第二代相近似。这为制定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开展综合治理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马尾松毛虫是祁东县松林的主要针叶害虫,几乎每年都有发生,最高年份全县发生面积高达20万亩,成灾面积达13万亩。研究了对祁东县马尾松毛虫虫源地防治措施,探索了马尾松毛虫虫源地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全县马尾松毛虫的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20.
由苍梧县林业局、广西林业科学院共同完成的“马尾松四种主要食叶青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了由广西区林业局组织的成果鉴定。该项目1991年开始在苍梧县建立了匕.4万公顷试验林,进行了9年的综合治理,基本摸清马尾松四种主要食叶害虫(马尾松毛虫、沙弥统尺蛾、松茸毒蛾、焦艺夜娥)发生规律和主要天敌;提出以营林措施为主的七项综合技术,使马尾松几种食”叶害虫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改变了松树害虫严重发生的状况。该成果适用于我国南方历个省区对松树食叶害虫灾害的防治,提出了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采取掌握虫情动态,搞好测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