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明确内蒙古东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绿豆种植的适宜播期及密度,以半蔓生型和直立型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密度绿豆群体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绿豆群体叶面积指数、株高、单荚粒数大体逐渐下降,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数、单位面积子粒产量大体先升后降。绿豆种植的适宜播期在5月下旬-6月上旬,半蔓生型品种在种植密度为23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若晚播应加大种植密度到27~30万株/hm~2;直立型品种适宜高密度种植,不适宜晚播,适宜种植密度为27~3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绿豆是南阳市重要的小杂粮,常年种植面积0.67万hm~2以上。在南阳市绿豆生产中推广应用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对实现绿豆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阳盆地气候温和湿润,适合绿豆生长,是我国绿豆的主产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中绿1号的引进和推广,使南阳绿豆种植面积曾达到8.67万hm2以上,近年来由于品种退化、病虫害防治不力、涝灾频发、劳力缺乏等原因,面积与产量呈现下降趋势,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探索,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希望能给广大绿豆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北安市是黑龙江省绿豆主要种植地区,绿豆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绿豆种子具有独特之处,故在收获与贮藏绿豆种子时,除按一般种子收获与贮藏方法严格执行外,还应系统分析其种子收获贮藏特点,采取相应收获贮藏措施,方能达到安全贮藏目的。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为筛选适宜阜新地区种植的玉米、花生和杂粮新品种,重点解决品种多、乱、杂,播期、施肥及密度影响产量等问题,市种子管理站坚持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研究工作。累计推广玉米新品种108个,种植面积137.5万 hm2;推广花生新品种26个,种植面积54.3万 hm2;推广谷子、绿豆、红小豆、芝麻、荞麦、糜子、豇豆等杂粮作物新品种95个,种植面积75万 hm2。笔者结合种子管理业务实际,总结了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的五点做法,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6.
<正>绿豆俗称绿小豆,又称青小豆、植豆、吉豆、文豆,为豆科菜豆族豇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绿豆也是补种、填闲和救荒的优良作物。绿豆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春绿豆、夏绿豆分别集中于长城沿线及以东地区和黄淮海流域的平原地区,以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湖北和湖南种植面积较大,其次为江苏、四川、重庆、甘肃和云南等省(市),辽宁省也有种植。北方春绿豆多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  相似文献   

7.
沈慧 《科学种养》2010,(8):13-13
<正> 绿豆在山东省枣庄市常年种植面积在6000公顷左右,一般单产(折纯)60千克上下。绿豆具有粮、肥、药、菜及食品加工原料等多种用途,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以绿豆为主要原料的"粉丝"驰名中外,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积极开发绿豆资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06年以来,我们在总结以往间作套种经验的基础上,将绿豆  相似文献   

8.
对半干旱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半直立绿豆品种的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种植密度对绿豆产量影响是显著的。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绿豆在适宜的密度条件下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绿豆品种绿丰5号高产栽培适宜密度是20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绿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著名的安徽明光绿豆,河北宣化绿豆,山东绿豆和四川绿豆等均享誉海内外,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杂粮包括豇豆、绿豆、大麦、荞麦、红小豆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杂粮出口创汇增长速度较快,2000~2002年,杂粮出口量由54.29万吨增长到86.53万吨,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达49个,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出口数量在全世界都排在第一。  相似文献   

11.
<正>甘蔗是广西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约1800万亩。由于广西高温多雨,甘蔗地杂草丛生,生长快,为害重,对甘蔗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人工防除难度大且持效期短。近年甘蔗田除草剂田间试验种类不断增加,各个配方各有侧重,一个配方就可以解决大部分杂草的情况已经不再可能,含有新成分的配方不断增加……甘蔗是广西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约1800万亩。主要分布在广西中部、南部和西南部,以柳州、来宾、南宁、崇左、钦州、上思县等主产区;田东、右江、贵港地区种植逐渐减少。由于广西高温多雨,甘蔗地杂草丛生,生长快,  相似文献   

12.
绿豆在我国具有较为广泛的种植面积是一种常见的直立草木,绿豆与玉米小麦等作物相同都可让人类食用,而且还可将其入药实现利尿明目和清凉解毒的目的,所以人们对绿豆一直青睐有加。随着对绿豆作物的了解加深在整个作物市场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有机小杂粮产品。本文基于朔州朔城区当地具体情况分析小杂粮绿豆的生长条件与作物特性并针对各种高产种植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希望对当地绿豆的种植进行促进同时为相关种植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区域分布,以及种植方法特殊、有特殊用途的多种小杂粮总称。主要包括谷子、高粱、荞麦、糜子、莜麦、大麦、绿豆、小豆、豌豆等。1.基本概况山西省位于华北黄土高原区,总面积15.6万多km2,70%是丘陵和山地;430万hm2耕地中,76%是旱地,且多是中低产田。山西是全国严重缺水省份之一,有十年九旱之称。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20%,农耕地平均水资源量为全国水资源量的9.3%。特殊的省情,促使历届省委、省政府把  相似文献   

14.
绿豆是菜豆属20个栽培种中最重要的一个种,是人们熟悉和喜爱的豆类。它的营养极为丰富是人所共知。绿豆作为一种填闲、救荒作物,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近年来已引入澳大利亚和美洲大陆的低、中海拔地带。绿豆以印度的种植面积最大,近年约达一千万公顷,是印度第三位最重要的豆类作物,占耕地面积的10%和豆类总产值的5%。在菲律宾,按需要量排列次序,绿豆则居首位,其次才是大豆和花生。我国是绿豆的起源地之  相似文献   

15.
正在鲁西南地区的杂粮种植中,小槐花绿豆种植面积最大,分为春夏两个种植季节,同甘薯、棉花、玉米甚至西瓜等作物进行间作,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小槐花绿豆作为地方品种,生育期65~70天,千粒重52.5克;蛋白质含量高,味道佳,除了食用外,也可作为药用;春季种植亩产150千克左右,夏季种植亩产120千克左右。一、地块选择小槐花绿豆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无论是沙土还是黏土、丘陵还是平原均可种植,但是以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排水方便、保水能力强的壤土  相似文献   

16.
魏德永 《科学种养》2010,(10):15-15
<正>河南省社旗县种植绿豆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绿豆之乡"。1986年全国绿豆现场会曾在社旗县召开。种植绿豆,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亮点。现将社旗县麦茬绿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阿克苏是农业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基地。每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7万hm2、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hm2左右,大约需要粮食种子3.5万t、  相似文献   

18.
以直立型辽绿8号、半蔓生型辽绿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以18.0万株/hm2、24.0万株/hm2和12.0万株/hm2(对照)为3个密度处理,研究高密度种植对不同绿豆株型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辽绿8号直立株型品种随种植密度加大,植株分枝数、芙数、粒数增加,植株根系、叶片、茎杆干物积累增加,种植密度24万株/hm2时最高产量达2835kg/hm2;辽绿6号半蔓生型品种随种植密度增加,植株芙数、粒数减少,干物积累降低,产量下降;在适宜种植密度18万株/hm2时产量达3085kg/hm2。但两种株型品种的单株芙长、单芙粒数和百粒重差异不大。绿豆株型品种种植密度产量表现不一,可能是因在干旱半干旱条件下,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温度提升,光照充裕,群体生长发育协调,绿豆植株干物质积累增加,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19.
甘薯与绿豆间作配套技术的研究马庆华,袁宝玉,韩如岩(河南省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甘薯是河南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一般在1500万亩左右,其中春薯面积占70%以上。由于春薯在7月份以前生长缓慢,常不能封拢,造成光能和地力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绿豆品种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豆是我国种植的主要食用豆之一,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调整种植结构、丰富人们膳食和农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共育成绿豆品种141个,育种手段实现了从农家品种提纯复壮、优异品种引进、系统选育、辐射诱变到杂交选育的转变,解决了绿豆品种中存在的生育期长、蔓生倒伏、产量低、抗性和适应性差等问题。特别是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运行以来,杂交选育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结合,使新品种的产量、抗病虫性和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性进一步提高。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绿豆产业出现了种植面积先增后减、进口量连年增加、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优质专用和多抗品种缺乏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绿豆产业及品种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讨论了目前我国绿豆品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绿豆品种改良的主攻方向,旨在为我国绿豆产业发展和品种改良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