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公园的游憩草坪是游人开展游憩活动的主要场所,深入探究游憩草坪空间特征与游人行为的相关性对于开展游憩草坪“人性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玄武湖公园中的6块游憩草坪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游憩草坪空间特征量化解析和游人行为调研,并进一步展开两者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除光影环境与开敞度外,其余游憩草坪空间特征与游人信息均存在密切关联,其中游人总人数与草坪面积呈正相关;女性占比与草坪可达性呈正相关;儿童占比与草坪面积呈正相关,少年占比与草坪内植物种类呈正相关,青年占比与草坪内水景设施有无以及可达性呈负相关,中年占比与空间形状系数呈正相关;3~5人的游人群体数量占比与可达性呈负相关;旅游团群体数量占比与可达性呈负相关。2)游憩行为与景观要素间存在密切关联,而与其他空间特征的相关性不显著,其中观景行为与水景设施有无呈正相关,运动行为与建筑小品有无呈正相关。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游憩草坪空间特征与游人行为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能够为游憩草坪的“人性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完善城市公园的游憩功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南京城市公园花境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南京城市公园花境的植物种类和群落配置模式,通过实地踏勘的方法,对6个城市公园的23个花境进行调研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公园花境常用植物共116种,包括61科98属,种类上最多的是多年生植物,色彩上红色系最多;将23个花境按照空间位置分成入口空间花境、道路空间花境、草坪空间花境、水体空间花境、主题空间花境以及树林空间花境6类,总结了每个类型的植物群落模式和配置方式,对每类典型花境进行分析。讨论与其他城市公园花境的异同。目前,南京城市公园花境存在设置花境的城市公园较少、花境的形式较为相似以及植物种类基本相似等问题,提出加强花境认知、了解公园景区的主题和景观特色、加大乡土植物材料应用等建议,以期对今后城市公园花境的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重庆主城多个居住区滨水植物景观的调查,把水景分为自然式水景、仿自然水景、硬质水景三种形式,形成景观空间分为开敞型空间、半开敞型空间、覆盖型空间、封闭型空间,采用SBE法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评价高的滨水植物景观结合园林植物与园林美学等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为科学构建生态和谐、美学价值高的重庆主城居住区滨水植物景观探寻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滨水带状公园是具有特殊线性结构的滨水开放绿地,兼具带状公园和滨水公园特性。以福州市6个滨水带状公园为对象,对公园的空间结构、植物种类、植物空间类型及其配置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夹水型和临水型带状公园的空间构成特性、空间布局模式、植物景观空间类型与特征,旨在为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城市园林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植物群落的材料组成,可分为复层树群、密林、疏林草地、花境、草坪等类型;根据植物群落的功能,可分为观赏型、游憩型、环保型、科普型、文化型和生产型等类型;此外,还有两类位置较为特殊的滨水绿地群落和道路绿地群落。对这些绿地群落植物配置模式的植物组成、配置手法、具体范例等进行研究、总结,从而指导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海淀区8所高校主楼前绿地的植物景观进行调研,对其绿地布局和结构、植物配比、植物种类选择、植物应用频次、植物配置模式等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得出主楼建筑与绿地形成对称的Mall式院落空间;植物景观以草坪为基底,草坪投影面积占总绿地面积的35%以上;应用植物种类共71种,频次较高的植物15种;主要植物配置模式6个。  相似文献   

7.
郊野公园游憩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日渐远离自然,人们对郊野公园的游憩需求正不断增加。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并咨询专家,对郊野公园的游憩要素进行分类,从生态空间、游憩空间、人文价值、地形、水体、植被、设施7个角度出发,选取了18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18个指标的权重进行判定,构建郊野公园游憩度评价体系。从构建的体系结果来看,生态空间空气清洁度高、生态空间面积适宜、游憩空间活动类型丰富的郊野公园具有较高的游憩度。且郊野公园的游憩特点为空间感舒适、野趣、清洁、安全。对郊野公园游憩度的研究,可以引导游人理性使用郊野公园的游憩资源,对提高郊野公园的游憩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公园的植物配置与园林空间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园林植物已经成为综合性公园空间营造的重要材料,该文探讨了综合性公园园林植物空间的形式,分析了综合性公园中植物配置形成丰富空间的方法,提出植物配置规划的具体步骤并指出植物配置在设计阶段应注意透景线、植物自身形态、色彩、间距以及大小对空间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已经成为城市公园的主体部分,为了提高老年人对城市公园的利用效率,以乌鲁木齐人民公园老年使用者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IPA分析法对公园老年人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人民公园老年人使用状况的4个要素层13个指标层的游憩感知满意度和重要性存在差异。建议通过植物进行空间的营造和隔离,注重游憩空间的场所功能;改善游憩设施的实用性和增加自然景观环境的氛围营造。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上海市长宁区公园发展需求,选取了长宁区典型公园植物群落进行样地调查,结果表明公园植物群落类型主要包括: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共10类。调查发现公园绿地高频度植物分布较为集中,香樟和广玉兰的出现频度高达18.5%和15.7%,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普遍较低;公园乔木以青壮年为主,高度集中分布在6.1~10.0m之间,径级多分布在10.1~25.0cm之间;绿地植物群落的景观空间类型较为丰富,其中半开敞空间类型数量最多,以林冠草坪型群落和林侧草坪型群落为主,占到调研群落的45%,便于居民休闲活动的开展;另外,公园植物群落配置较为单一,应注重利用乡土树种,构建接近自然的人工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1.
对杭州城北体育公园3种不同植物配植类型绿地(乔-灌-草型、乔-草型、草坪型)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进行实地测量,并采用不舒适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城市公园不同植物配植类型绿地的人体舒适度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植物配植类型绿地都有一定的降温增湿效果,降温增湿效应依次为乔-灌-草型>乔-草型>草坪型,相对于前两者,草坪型的降温增湿效果并不显著。而日均不舒适指数依次为草坪型(30.8±0.2a)>乔-草型(29.1±0.3b)>乔-灌-草型(28.9±0.3c),乔-灌-草型和乔-草型绿地的不舒适指数均有显著差异。在城市公园建设中,风景园林设计师应考虑植物配植类型的多样性与稳定性,适当增加乔-灌-草和乔-草类型的绿地。  相似文献   

12.
夏文桃  袁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42-12743,12747
调查了怀化市旅游活动现状、休闲旅游空间结构布局特征。指出其旅游业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即旅游功能分区不明确,"点—轴"空间结构的关联性较差,旅游空间的线性水平连贯性、垂直连贯性较差。建议从休闲游憩空间圈层结构模式(将怀化市作为中心,由内到外分为城市内部休闲岛、环城游憩点、远郊城镇及乡村休闲点3个圈层的模式),以及点、轴、面的空间布局模式合理构建怀化市旅游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3.
以荆州市城市公园为例,强调在自然、人文、设施、区位、历史沿革等因素的综合效应下,作为城市居民日常森林游憩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公园往往呈现出一定的游憩环境特质。通过对荆州市不同环境特质城市公园游憩者行为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不同游憩环境特质的城市公园在游憩者组成、停留时间、游憩活动内容上的差异性,表现出游憩者对环境特质的适应性。游憩吸引物和游憩需求的分布表现出了游憩者对公园环境特质的感知,而游憩满意度分布所揭示的游憩者体验价值与城市公园的环境特质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内陆工业重镇兰州市在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改善脆弱生态环境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片面追求景观视觉效果、大面积建设绿地、常绿耐旱树种单一和植被类型单调等.为此.着重介绍了兰州市生态绿地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工业区、居民区、街道、公园广场、南北两山和防护林等绿地具体建设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并就绿化植物的选择和优化配置提出了建议.相信,该研究成果也将有利于西北地区类似城市绿化措施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5.
刘晴  黄映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3):155-159
为了探索北京市居民对休闲林业的消费需求,进行消费者行为分析,运用SPSS 18.0描述统计中的频率、多重响应集、交叉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森林公园作为北京市休闲林业发展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类型之一,已经成为北京市休闲林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并且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认为森林公园及休闲林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广阔,还应从不同角度促进森林公园及休闲林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指出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现代元素的时代感是当代景观设计中的两大主旋律,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中国本土文化,在现代城市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方面,其中蕴含的思想、手法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以合肥翰林百草园为例,阐述了其立意及规划手法。认为翰林百草园景观设计立足于园区独特的传统养生文化内涵,展现其鲜明特色,同时呼应徽派建筑风格,使环境和建筑相融合,让人们在体验独特的养生文化的同时享受美丽的视觉盛宴;在坚持突出主题、强调特色,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亲近自然、绿色生活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定位及园区用地现状,植被分布情况,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将园区分为入口广场区、观赏药圃区、养生保健区、生态水体景观区、林木保育区、康华休闲区6个主要功能区;在植物配置上,采用现代植物配置手法,将乔木、灌木、地被和水生植物搭配种植,使木成林,草成片,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城市公园绿地使用效率,查找公园绿地分布布局短板,基于公平理念,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从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能力与社区人群需求出发,利用分级公园绿地服务覆盖率、地均绿地服务水平、人均绿地服务水平区位熵及可达性指标,通过优化可达性评价模型,提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精准化评价方法;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公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海淀区大尺度城市公园绿地供给充足;海淀区社区型游憩绿地供给有待提高;海淀区"三山五园"建设极大地提高了社区绿地可达性。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增加社区级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及增加社区到达绿地空间的便捷性。实证研究表明,提出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精准化评价模式能为城市公园绿地的更新及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森林公园以原有植被为基础,以植物设计为主要工作,营造自然的园林氛围。通过对延庆妫河森林公园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其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景观空间。分析发现公园植物群落组成的树种类型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各层间分化清晰,树种种类丰富。在植物配植方面,公园以生态为出发点,体现植物的群体美,突出季相特征。通过几个典型植物空间的具体分析,研究植物与道路、水体空间的关系,希望对今后森林公园植物配植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了解城郊型森林公园绿色锻炼活动的实际情况,选取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中的5种空间类型进行绿色锻炼的活动人次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建立关于绿色锻炼空间吸引力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环境影响因素对活动人次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影响空间使用的因素主要有座椅数量、景观建筑、可进入草坪面积、水景观、雕塑小品,且有水景、景观小品及开敞的活动空间可以吸引更多的活动人群。5种代表性空间类型的空间吸引力得分排序为水上栈道空间>滨水空间>主干道空间>林下空间>建筑空间。同时也表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中大部分的场地空间吸引力得分不高,空间的利用性有待提高。研究分析了不同空间类型的空间吸引力及并探讨可能的原因,提出城郊型森林公园空间吸引力提升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