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用实地访问和田间调查的方式,对江苏省句容市甘薯—油菜轮作农田生态系统30年来施肥状况进行调查,并对N、P、K输入输出的数量特征及其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系统外部输入的化学N、K养分逐年增加,化肥N、P、K输入比例失调,有机肥输入逐渐减少;N、P养分一直盈余,K由盈余转为亏缺,而且亏缺有加重趋势;N养分循环速率逐年加快;P、K养分循环速率是先降后升,但升降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黄浦江水源保护区农业种植现状,调查分析3种大田作物和25种瓜果蔬菜的施肥结构和养分盈余状况。结果表明:除少数作物钾肥或磷肥施用多于氮肥外,绝大部分作物施肥结构中以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不同作物肥料用量强度分析表明:氮肥用量强度明显高于磷钾肥用量强度,大田作物氮、磷、钾用量强度都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明显低于大部分蔬菜作物。不同作物养分盈余状况各不相同,大田作物N用量处于稍有盈余状态,P用量稍有亏缺或基本平衡。大田作物氮、磷盈余指数低,环境效应好。蔬菜作物中除少数作物N、P稍有亏缺外,大部分作物N、P均处于较高或高盈余状态。大部分蔬菜、瓜果作物氮、磷盈余指数高,环境效益差。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地访问和田间调查典型区的设点方式,对云南省保山市主要作物施肥状况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农田N,P,K元素输入输出的数量特征及其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N,P2O5的盈余量分别为148.9kg/hm2和93.8kg/hm2,钾(K2O)亏缺73.1kg/hm2,水田中的盈余量、亏缺量均大于旱地,应加强钾肥的施用。有机肥在肥料结构中的比例较小,应加大有机肥的投肥强度,增加养分再循环率,同时也有效地增加了钾肥的供应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稻草覆盖还田模式下稻草N、P、K释放和土壤N、P、K养分平衡的特征。【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稻草覆盖还田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状况进行研究。【结果】稻草覆盖还田82 d后,其C、P含量变化较小,K含量降低93.96%,而N含量却提高了49.22%;覆盖稻草可为土壤提供大量养分且以K居多,每覆盖还田100 kg稻草可为马铃薯生长提供N 0.42 kg、P 0.14 kg(P_2O_5)和K 1.70 kg(K_2O);稻草腐解率为70.87%;各养分累积释放率表现为:KCPN,C、N和P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1.89%、56.85%和68.75%,K累积释放率最高,为98.22%。覆盖稻草和施用钾肥对土壤K平衡影响较大,不施钾肥和稻草土壤的K亏缺达163.80 kg/hm~2,覆盖稻草或施用钾肥均可有效降低土壤钾素亏缺量,稻草与钾肥配合施用可使土壤K收支平衡,甚至盈余。【结论】在稻草覆盖还田情况下,可适当减少钾肥用量,以降低生产成本,缓解我国钾肥资源匮乏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油茶林地不同母岩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评价江西省油茶林地不同母岩土壤养分状况及其主要限制因子,采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ASI),以高粱为指示作物,对该省主要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油茶林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均较低,N、P、K元素严重缺乏,Ca、Mg、B、Zn、Mo等元素普遍缺乏,而S、Fe的含量丰富;供试土壤对养分的吸附能力显示:第四纪红壤对S、Cu和千枚岩类土壤对P、Zn的吸附固定量大,而砂岩类土壤对P、S、B、Mn和花岗岩类土壤对Cu、Zn的吸附固定量小。盆栽试验结果阐明:花岗岩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P>N>K>B;砂岩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N>P>K>Mn>Mo>Zn>Cu>B;千枚岩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P>N>K>Mo>B>Cu>Zn;第四纪红壤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P>N>K。由此,P、N、K是江西省油茶林地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其次为Zn、B、Mo。文中还提出:下一步的田间试验应致力于N、P、K、B、Zn、Mo的平衡施肥,还应重视补充Ca与Mg元素。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蕉园燥红土养分状况及其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海南省香蕉园燥红土的养分状况、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海南省香蕉园燥红土的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省香蕉园燥红土对各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大小顺序为:B>P>Cu>Zn>S>K;(2)海南省香蕉园香蕉园燥红土缺N、P、K、Cu、Mo、而不缺Fe、Mn、Ca、Mg。  相似文献   

7.
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果园村农田耕层土壤养分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果园村土壤N、K养分供应不足,P的供应充足,且盈余较大。因此,果园村土壤养分管理以施N为主,平衡P、K,注意B肥使用。果园村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相关性拟合度较低,空间变异结构差异性不明显,说明其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程度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果园村土壤N、P、K的最大相关距离在100~130m,这可作为村级土壤N、P、K养分分区管理中分区大小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山贡菊产区土壤养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军  郭熙盛  杨晓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09-5609,5620
通过对黄山贡菊产区菊农的施肥和土壤养分状况调查分析表明,菊农施肥量过大,N、P、K肥配比不合理,N、P肥盈余量较大;贡菊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全N含量为中等水平,有效P和速效K含量为丰富水平;产量水平在1 500 kg/hm2左右时,N、P、K肥的合理用量分别为纯N 209 kg/hm2、P2O548 kg/hm2、K2O 192 kg/hm2,高产地块应适当提高肥料用量。  相似文献   

9.
秦岭北麓地区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状况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陕西秦岭北麓地区近30年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状况的演变趋势,为评价该区域土壤肥力变化并分析其产生的环境效应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陕西秦岭北麓的周至、户县和长安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养分平衡法分析这一地区1980-2009年农田土壤养分的平衡状况。【结果】自1980年以来,研究地区农田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化肥投入量占养分总投入量的比例由1980年的47.2%增加到2009年的75.4%增幅较大;而有机肥投入量所占比例却由1980年的34.8%减少到2009年的18.8%。农田土壤中N一直处于盈余状态,P2O5则由亏缺转向明显盈余,K2O一直亏缺,但平衡率呈减小的趋势。【结论】陕西秦岭北麓地区应采取“减氮、控磷、增钾”的措施,以控制该区域农田土壤因N、P2O5盈余过量而可能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陕西省及典型农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养分平衡的结果表明,1977年氮磷处于亏缺状态,80年代末达到平衡且略有盈余,到1997年盈余较多,钾则一直赤字,1997年N:P2O5:K2O为1:0.26:0.08,低于发达国家水平(1:0.42:0.42),预计到2007-2012年全省农田年化肥需求量为:氮肥(N)870000t,磷肥(P2O5) 365000t,钾肥(K2O)174000t,适宜的N,P2O5,K2O养分比为1:0.40-0.42:0.15-0.20。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典型农区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陕西省及典型农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养分平衡的结果表明 ,1977年氮磷处于亏缺状态 ,80年代末达到平衡且略有盈余 ,到 1997年盈余较多 ,钾则一直赤字。 1997年 N∶ P2 O5 ∶ K2 O为 1∶ 0 .2 6∶ 0 .0 8,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1∶ 0 .42∶ 0 .42 )。预计到 2 0 0 7~ 2 0 12年全省农田年化肥需求量为 :氮肥 (N) 870 0 0 0 t,磷肥 (P2 O5 )36 5 0 0 0 t,钾肥 (K2 O) 1740 0 0 t。适宜的 N,P2 O5 ,K2 O养分比为 1∶ 0 .40~ 0 .42∶ 0 .15~ 0 .2 0。  相似文献   

12.
梓潼县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相关农业统计资料研究了梓潼县 1985、1990、1993、1996、1998、1999共 6年的农田养分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农田氮素平均盈余 4 1 2 3% ;磷素平均盈余 32 92 % ;钾素平均亏缺 5 6 2 9%。通过对 2 0 0 0年和 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养分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了近 16年来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趋势 ,阐述了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并提出了实现农田养分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宁夏引黄灌区菜地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10个县市30个菜地耕层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菜田养分较粮田养分有显著增加,表现为菜地土壤全量N、P、K和速效N、P、K及有机质含量均高于粮田.另外各县市间菜田土壤全氮和全磷变化较大,全钾变化不大.但速效N、P、K含量变化较大。针对这种状况,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典型设施栽培地区养分平衡及其环境风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山东寿光主要设施栽培地区的设施面积、施肥状况、蔬菜种类及产量等进行调查,并采集相应大棚的土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设施栽培系统中,氮(N)、磷(P205)、钾(1(20)养分的投入量分别为4088(CV=30%)、3655(CV=35%)、3438kg·hm^-2(cV=36%),总养分收入量为11181kg·hm^-2。养分的投入主要以化肥为主,每年设施栽培由化肥投入的氮、磷、钾养分分别达2539、2183、2202kg·hm^-2,分别占到各种养分投入总量的63%、61%和66%。(2)作物吸收养分量远小于设施系统收入量,N、P2O5、K2O每年支出分别为1002、793、1099kg·hm^-2,仅占投入量的25%、22%、32%;盈余量分别为3086、3015、2339kg·hm^-2,平均盈余率为308%、471%和213%。(3)设施系统耕层土壤中速效氮、磷、钾与露地土壤相比分别仅增加684、575和1016kg·hm^-2,其增加量远远低于系统盈余量。大量盈余养分进入环境,表明存在着巨大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红塔区花卉耕作土壤养分状况,对11项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红塔区花卉耕层土壤pH值以酸性为主,有机质、全N、缓效K含量以中等水平为主,有效N、P、K、Zn、Mn及交换性Mg的含量以丰富水平为主,有效B的含量为中等偏丰富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质与全N、有效P、缓效K、有效Zn、交换性Mg,全N与有效N的含量成正相关,均达显著水平以上。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小麦、玉米养分资源管理现状及其养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山西省小麦、玉米近10年的产量和养分施用状况以及养分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全省小麦、玉米总产随播种面积的下降在逐年下降,单产则随年际间气候变动波动很大。从养分施用情况看,全省化肥用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的农田调查结果显示,小麦、玉米施肥不足与过量现象共存,在所调查的样本数中,占样本数25%的农田施肥过量,主要集中在集约化生产程度高的南部地区,也是山西省小麦、玉米的主产区。占样本数50%的农田施肥不足,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北中部地区,生产水平较低,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对全省小麦、玉米养分平衡计算分析发现,氮磷养分处于盈余状态,盈余数量氮素多年变动在0.85万~3.57万t,磷素多年变动在3.15万~8.58万t。与氮磷养分不同,钾素多年处于亏缺状态,亏缺数量多年变动在0.04万~6.75万t。  相似文献   

17.
笋用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通过对奉新和铜鼓两地笋用林土壤的理化分析,吸附试验及温室盆栽试验,进行了12种养分的系统研究,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特点,初步研究了养分限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奉新笋用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亏缺顺序为P,N,K,S,Mg;盆栽不施P,N,K,S,Mg分别减产65.6%,47.7%,18.4%,15.3%,15.1%。铜鼓笋用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专缺顺序为Ca,P,Mg,N;盆栽不施Ca,P,Mg,N分别减产88.3%,81.2%,42.9%,30%。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丘陵区农田养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四川盆地丘陵区3个生态亚区近20年(1981~1999)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生态亚区农田氮素平均盈余59 59%、39 75%、11 12%;磷素平均盈余40%以上;钾素平均亏缺38%以上。根据3个典型县土壤养分动态变化,阐述了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资中县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变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6年相关农业统计资料和土壤养分分析数据,研究了资中县1985~1999年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田氮素大量盈余,盈余率超过50%;磷素盈余率超出80%;钾素1998年前一直处于亏缺30%以上的状态,1998、1999年已趋于平衡.同时,通过对1983年和2000年土壤养分含量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近20年来土壤养分动态变化,阐述了农田养分平衡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针对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变化状况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设置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对象,比较了一年两季与一年一季两种种植模式的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和其农田养分表观平衡状况。结果表明,一年一季模式的耕层土壤养分均高于一年两季模式;一年两季模式氮素出现盈余,一年一季种植模式的磷素盈余率明显高于一年两季,两种种植模式的钾肥亏缺严重;覆草和垄沟两种秸秆还田处理在平衡土壤养分平衡状况,提高土壤肥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