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研究春季栽培时,不同定植密度对甜玉米品种鄂甜玉6号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对2800、3200、3500、4000株/667m^2 4个种植密度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春季栽培时3200~3500株/667m^2为鄂甜玉6号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其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濮椒7号的生产潜力,提高豫北地区早春大棚辣椒产量和经济效益,特进行濮椒7号早春塑料大棚种植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株定植,每667 m^(2)定植2600株时产量最高,达4343.84 kg,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3.
赵发辉  夏彦辉  刘永霞 《蔬菜》2012,(11):65-66
通过对冀育1号和冀育2号一代辣椒杂交种进行栽培设施类型、栽培密度、定植时期试验,得出其在河北省以日光温室育苗,早春塑料大棚移栽种植产量最高;以667m^2定植3800株,单株定植为宜;早春塑料大棚以12月下旬播种,翌年3月20日前后定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1富士苹果的定植密度 短砧+短枝型,密度1.5~2m×2~3.5m每667m^2栽22~100株,短砧或短枝型,密度2~3m×4m每667m^2栽56~83株,乔砧密度3~3m×4~6m每667m^2栽28~56株。栽培方式:长方形栽植(即行距与株距相差2m左右)较好,通风透光好,果实着色艳丽,品质优,便于管理,适于机械化作业,南北行向较好。  相似文献   

5.
杭椒是浙江地区的特色辣椒品种,皮薄质优,口感脆嫩微辣,市场价格和种植效益相对稳定,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提高杭椒的产量,指导椒农科学种植,作者以盛利杭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每667 m2种植2 400株、2 200株、2 000株、1 800株、1 600株)对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对盛利杭椒的株高、株幅、茎粗、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始花节位、主茎高度、节间距、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质量等农艺性状影响不大,而种植密度增大可提高辣椒产量,因此每667 m2种植2 400株(小椒每667 m2产量1 392.00 kg,中椒每667 m2产量1 464.80 kg),即定植行距50 cm、株距35 cm为盛利杭椒的最佳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6.
大棚冬莴苣—甜瓜—秋瓠瓜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棚冬莴苣一甜瓜一秋瓠瓜种植模式是浙江省嘉善县在设施蔬菜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高效栽培模式之一。其茬口安排为:冬莴苣于9月下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定植,翌年1月采收;甜瓜于1月上旬播种育苗,2月中旬定植,5月上旬~6月采收;秋瓠瓜于7月中旬播种,7月下旬定植,9—10月采收。目前该栽培模式在嘉善县魏塘镇推广面积已达67hm^2,平均每667m^2冬莴苣产量4000kg,产值4000元左右,净收入2500元;每667m^2甜瓜产量2000kg,产值6000元左右,净收入4000元;每667m^2秋瓠瓜产量3000kg,产值3000元,净收入2000元。三茬合计每667m^2净收入约85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进一步完善洋葱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在前2年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继续开展了洋葱不同定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试验研究。初步认为最优良品种为‘黄皮6号’,最佳育苗时期为1月初,最佳移栽时期为4月初,最合理定植密度为2.6万株/667m^2。试验折合每667m^2产量11.117t,较常规育苗移栽对照品种‘黄皮02’增产5.535t,增幅42.6%。每667m2,总产值9449元,增加纯收益2595元。优良品种、超前育苗、超前移栽、合理定植、配套种植,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品质、效益均十分显著,值得借鉴、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汪建军  王社英 《蔬菜》2014,(9):19-20
引进福鼎槟榔芋在贵州省石阡县进行试种,以探索石阡县种植福鼎槟榔芋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石阡县种植福鼎槟榔芋,可选择海拔600 m以下、排灌条件好、土质疏松的土壤,选用80~100 g的种芋,厢宽1.6 m(每厢种两行)、沟宽40 cm、株距70 cm,每667 m2种植953株,并采取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及时培土除草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母芋单个质量达到1.10 kg,每667 m2平均产量达到1 286.36 kg,每667 m2净产值可达2 000元以上,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挖掘丝瓜长季节栽培技术的增产潜力,以品种、密度2个因素进行大棚设施丝瓜长季节栽培高产优质技术与经济效益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1 000~3 500株/667 m^2范围内,产量以3 000株/667 m^2最高,经济效益以2 000株/667 m^2(绿王子)、1 500株/667 m^2(三比2号)最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棚进行辣椒早春栽培,可在五一前供应鲜青椒市场。正常情况下,12月播种育苗,翌年3月中下旬定植,4月开花结果,7、8月便进入衰老阶段,结果期约为100d(天)。近两年,山东省曲阜市农业局利用辣椒侧枝萌发力强的特点,实施了剪枝再生栽培,大大延长了辣椒的生长期,使结果期长达180d(天),每667m^2比常规栽培增产1050kg。因再生栽培辣椒正值淡季收获上市,每667m^2可增收2422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北京地区3—5月的优质光热条件、稳定基质栽培番茄品质,通过改变传统栽培方法,采用在同一设施内,人为控制植株高度,只留2穗果和水分亏缺灌溉等栽培措施,研究不同栽培密度(每667 m2分别栽4000、6000、8000株)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栽6000株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8...  相似文献   

12.
李旭  罗兆昌  张春帆 《蔬菜》2020,(12):13-16
为摸索华宁海拔1 900 m冷凉山区食粒豌豆的最佳播种密度,集成大面积应用的高效种植技术,通过7个密度的随机区组试验,对山地食粒豌豆农艺性状和产量产值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食粒豌豆的农艺性状、产值、产量存在差异,其中每667 m2栽25 000株处理的产量和产值均最高,分别为808.14 kg和3 232.56元,适宜在华宁海拔1 900 m冷凉山区食粒豌豆种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嫁接乐都长辣椒为试材,研究在青海地区大棚种植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乐都长辣椒在大棚内种植,以行距40 cm、株距45~50 cm,每667 m2种植2 400~2 600株为宜,667 m2产量可达到3 979.58 kg.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辣椒新品系ZJ1-12的高产优化农艺措施,运用4因素(完全实施)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密度、氮、磷、钾肥对辣椒新品系ZJ1-12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表现正向增加作用,作用大小排序为密度>K20>N>P2O5肥用量。单产达156.93kg/667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为密度10235~10813株/667m2,纯N量13.525~14.855kg/667m2,P2O58.232~9.748kg/667m2,K2010.875~12.6kg/667m2。当最高产量为278.84kg/667m2时,纯收益高达4149.04元/667m2。  相似文献   

15.
品种、密度及播期对萝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萝卜不同品种、密度、播期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RA304品种,667m^2定植7379株,7月22日左右播种,667m^2的产量可达50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菜用春大豆新品种辽鲜1号的高产高效栽培,选择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两个试脸因子,通过田间双因素试验,研究了供试因于对辽鲜1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以2.0万株/667m2,尿素用量以4~8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秋季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甜玉米"HZ388"为试验材料,设置每667 m~2种植3 200、3 600、4 000、4 400、4 800、5 200株6个密度处理,进行观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种植4 000株时,空秆率为零,商品率、穗粗和穗粒数达到最大,分别为90.0%、4.68 cm和532.7粒;在一定范围内,667 m~2无苞叶商品鲜穗产量较大,为650.2 kg。建议在武汉及周边地区秋季甜玉米"HZ38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67 m~2种植4 000株。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设施番茄栽培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从农艺农机融合角度出发,在保证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亟需研究提出宜机械化操作的农艺标准.本试验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以现有栽培密度和栽培畦规格为对照,通过春、秋两茬栽培试验,探究了设施番茄宜机化栽培的栽培畦参数及适宜密度.结果表明:在每667 m2栽培株数不变的条件下,改1.4...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潍坊地区保护地种植的迷你型南瓜品种,引进14个迷你型南瓜新品种,开展设施栽培品种评价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桔瓜类南瓜品种中,口感好、产量高的品种为迷你白(667 m2产量1 537.2 kg)、迷你皇冠(667 m2产量1 535.2 kg)、桔瓜(667 m2产量1 484.2 kg)和黄桔1号(667 m2产量1 189.52 kg),适合在休闲观光农业中适当种植;参试的贝贝类南瓜品种中,中型贝贝和贝贝生育期适中、长势好、易坐瓜,单瓜质量适宜,产量较高(中型贝贝667 m2产量2 502.0 kg,贝贝667 m2产量2 227.4 kg),而且瓜肉厚、橙黄色,肉质粉糯,口感佳,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在潍坊地区冬季大棚栽培。筛选出的迷你型南瓜品种均可在潍坊地区设施栽培,农户可根据生产需要和市场需求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了增加瑞绿6号的制种产量及种子纯度,研究了不同定植密度(每667 m~2分别定植2 000、2 200、2 400、2 600株)和不同定植方法(隔株、隔行、隔垄)对瑞绿6号制种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瑞绿6号制种中,父母本应该严格采用隔株定植;每667 m~2定植2 400~2 600株最为合适,每667 m~2制种产量为25.7~25.9 kg,且种子纯度大于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