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毛苕子和燕麦混播,可提高产草量和饲草品质,在不同混播比例筛选中,以毛苕子:燕麦种子用量为3:5的混播比例比其他混播比例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毛苕子和燕麦混播,可提高产草量和饲草品质,在不同混播比筛选中,经过试验,3:5的混播比例,比其它混播比例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毛苕子和燕麦混播,可提高产草量和饲草品质,在不同混播比例筛选中,经过试验,3:5的混播比例比其他混播比例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河西灌溉农区小麦复种毛苕子是发展立体农业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祺  朱廷军 《中国草地》2002,24(3):64-67
从甘肃河西地区农业的实际出发,结合毛苕子的生物学特性、本区落后的畜牧业发展状况及毛苕子的国内外市场前景,分析了在本地区大力发展小麦复种毛苕子、种草养畜发展畜牧业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指出小麦复种毛苕子是实现本区农牧并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毛苕子对次生盐碱地抑盐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密度毛苕子(Vicia villosa)处理的可溶性盐分及盐分离子,研究了毛苕子对次生盐碱地的抑盐效应。结果表明:在0~100cm的土层中,高、中和低密度毛苕子地的平均可溶性盐分分别较对照降低78.5%,74.7%,71.1%;各处理间的平均可溶性盐分和对照比差异达极显著(SSR0.01);可溶性盐分降低最显著的是0~20cm土层;毛苕子对可溶性盐分和盐离子层次分布影响结果是形成表层高-中层低-下层高的态势;随总可溶性盐分量的减少,盐分离子组成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毛苕子能显著增大盐碱地的K^ /Na^ ;不同密度毛苕子处理的K^ 、Na^ 、Ca^2 、Mg^2 、Cl^-规律性较好而SO4^2-欠佳。毛苕子改良盐碱地可开发盐地草产业,生态、经济效益俱佳,在西部内陆区次生盐碱地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农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宁夏干旱地区栽培草地建植中燕麦(Avena sativa)与毛苕子(Vicia villosa)最佳混播方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滴灌条件下燕麦与毛苕子同行混播(TH)、间行混播(JH)、交叉混播(JC)、条撒混播(TS)、燕麦单播(YD)和毛苕子单播(MD)对牧草农艺性状、种间关系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PCA)进行综合评价,为提高混播草地饲草供给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燕麦与毛苕子4种混播方式均显著提高了混播草地牧草产量、改善了牧草品质(P 0.05)。其中,间行混播方式下牧草干草产量达11 164.47 kg·hm-2,比燕麦、毛苕子单播分别提高了50.76%、47.94%;4种混播方式的相对产量总和(RYT)均大于1,表现为种内竞争强于种间竞争,燕麦和毛苕子具有一定的生态位分化;间行混播牧草相对饲喂价值为124.38,仅低于毛苕子单播的相对饲喂价值。通过PCA综合分析,燕麦与毛苕子间行混播牧草综合性状表现排名第一。因此,燕麦与毛苕子间行混播方式可在宁夏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宁夏干旱区燕麦与毛苕子混播的最佳播种量,本试验以燕麦(Avena sativa)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五个毛苕子播种水平[33.0 kg·hm-2(YM1)、45.0 kg·hm-2(YM2)、57.0 kg·hm-2(YM3),69.0 kg·hm-2(YM4)和81.0 kg·hm-2(YM5)]与燕麦(播种量为120.0 kg·hm-2)混播,研究了不同播种量的毛苕子与燕麦混播对草地生产性能、燕麦生物量分配及群落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YM1,YM2,YM3和YM5处理的混播草地干草产量均高于燕麦单播,其中在YM2处理下干草产量达到最高(12 424.24 kg·hm-2),较燕麦和毛苕子单播分别提高了15.83%,63.18%;随着毛苕子播种量的增加,燕麦各器官生物量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中在YM3处理下燕麦单株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大;同时在各混播处理中,燕麦在混播草地中处于竞争优势;除YM4外各混播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综合来看,当毛苕子播种量为45.0 kg·hm-2时与燕麦混播草地生产力提高效果显著,土地利用率最大,是宁夏干旱区滴灌条件与燕麦混播的最佳播种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宁夏干旱地区栽培草地建植中燕麦(Avena sativa)与毛苕子(Vicia villosa)最佳混播方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滴灌条件下燕麦与毛苕子同行混播(TH)、间行混播(JH)、交叉混播(JC)、条撒混播(TS)、燕麦单播(YD)和毛苕子单播(MD)对牧草农艺性状、种间关系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进行综合评价,为提高混播草地饲草供给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燕麦与毛苕子4种混播方式均显著提高了混播草地牧草产量、改善了牧草品质(P<0.05).其中,间行混播方式下牧草干草产量达11164.47 kg·hm?2,比燕麦、毛苕子单播分别提高了50.76%、47.94%;4种混播方式的相对产量总和(RYT)均大于1,表现为种内竞争强于种间竞争,燕麦和毛苕子具有一定的生态位分化;间行混播牧草相对饲喂价值为124.38,仅低于毛苕子单播的相对饲喂价值.通过PCA综合分析,燕麦与毛苕子间行混播牧草综合性状表现排名第一.因此,燕麦与毛苕子间行混播方式可在宁夏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从甘肃河西地区农业的实际出发,结合毛苕子的生物学特性、本区落后的畜牧业发展状况及毛苕子的国内外市场前景,分析了在本地区大力发展小麦复种毛苕子、种草养畜发展畜牧业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指出小麦复种毛苕子是实现本区农牧并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温度对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在5℃、10℃、15℃、20℃、25℃、30℃不同温度处理下对毛苕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进行了研究.认为温度变化对毛苕子种子的萌发有显著的影响.5℃时种子不萌发;20℃时毛苕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好;温度低于10℃或高于25℃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较低.毛苕子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时,适应的温度范围是15℃~25℃.  相似文献   

11.
燕麦与毛苕子混播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进行了燕麦与毛苕子混播试验,结果表明:B处理鲜草产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其抗倒伏性能随毛苕子播量的增加而降低。B处理的燕麦与毛苕子植株增高幅度也最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进行燕麦与毛苕子混播试验,结果表明:B处理55%的燕麦与45%的毛苕子鲜草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其抗倒伏性能随毛苕子播量的增加而降低.B处理的燕麦与毛苕子植株增高幅度也最大.  相似文献   

13.
毛苕子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为探讨毛苕子化感作用在杂草防治中应用的可行性,采用培养皿砂培生物检测法研究了毛苕子的花期茎叶和根水浸提液处理对田园常见杂草波斯婆婆纳、一年生早熟禾和稗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毛苕子茎叶和根水浸提液处理对3种供试杂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毛苕子水浸提液处理对杂草的化感效应因杂草种而异,对供试杂草的化感抑制强度为波斯婆婆纳>稗草>一年生早熟禾;毛苕子茎叶水浸提液对3种杂草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根水浸提液。  相似文献   

14.
王宏  姚佳荣 《草业科学》1994,11(3):40-41
1992年在科左后旗用ACCC16101,16103菌株对毛苕子进行的接种试验表明,毛苕子接种后幼苗结瘤率比对照提高90.48%;单株根瘤数量增加28.03%;单株瘤重量增加164.21%;产草量提高73.18%;种子产量提高51.42%。  相似文献   

15.
高寒牧区栽培毛苕子多次刈割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忠  汤学峰 《草业科学》1999,16(5):27-29
对毛苕子不同刈割时间与次数的生产性能进行了对对比,发现其生产能力有很大差别,试验证明,在高寒牧区栽培毛苕子,在整个生育期内刈割2次可获得最高产草量,一茬草与二葜最佳刈割期分别为初花期和结荚初期。  相似文献   

16.
通过燕麦草单播以及与光叶紫花苕、箭筈豌豆和毛苕子等3种苕子的混播试验,研究和比较燕麦草在单播和混播下饲草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为燕麦草的合理化利用提供依据。当燕麦草单播的播种量为225 kg/hm~2、与豆科牧草混播的播种量为75 kg/hm~2情况下,进行饲草田建植,然后在生长第二年分别测定饲料田的株高、生物量以及营养成分等指标,探讨了燕麦草在单播以及混播下牧草生长特点和营养水平。结果表明:(1)无论单播还是混播,牧草在抽穗-扬花(现蕾-开花)期生长速度最快,盛花期时牧草的株高为102.38~114.58 cm,其生长高度与生长天数的关系可以用logistic方程来表示来拟合;(2)成熟期混播牧草的生物量分别为781.33 g DM/m~2、712.71 g DM/m~2和697.40 g DM/m~2,分别比单播提高21.97%(P0.05)、11.26%(P0.05)和8.87%(P0.05)。(3)花期混播牧草粗蛋白含量为9.67%~10.58%、比单播提高39.94%~53.11%(P0.05),另外,粗纤维含量也得到显著降低。总之,燕麦草与苕子混播,可提高株高和生长速度,显著提高饲草的产量和品质。在混播的3种苕子中,光叶紫花苕更有利于提高混播草群的稳定性,更有利于提高饲草的产量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李俊  刘增文 《草业科学》2013,30(7):1057-1065
为探讨豆科灌草在针叶人工纯林改造和林草复合植被建设中的可行性,研究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落叶松(Larix principis rupprechtii)和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当年枯落叶经室内混土分解培养后,所获得的枯落叶浸提液对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毛苕子(Vicia villosa)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1)油松枯落叶浸提液抑制毛苕子和草木樨种子萌发,对紫穗槐种子萌发以及紫穗槐和毛苕子幼苗生长表现为“低促高抑”;2)侧柏浸提液促进草木樨种子萌发和毛苕子幼苗以及紫穗槐幼根生长,对紫穗槐种子萌发以及草木樨幼苗生长均表现为“低促高抑”;3)落叶松浸提液抑制了紫穗槐和毛苕子种子萌发,促进了草木樨种子萌发和毛苕子幼苗以及草木樨幼根生长,对紫穗槐幼苗生长表现为“低促高抑”;4)樟子松浸提液抑制了毛苕子和草木樨种子萌发以及紫穗槐幼苗地上部生长,促进了毛苕子幼苗和紫穗槐幼根生长,对紫穗槐种子萌发表现为“低促高抑”;5)3种豆科灌草幼苗MDA含量分析结果与其幼苗生长的分析结果一致。MDA含量可能是衡量化感效应的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在高寒牧区进行燕麦与毛苕子混播(混播比例以6:4为宜)可大幅度提高产草量,比单播燕麦产草量提高27.92%,比单播毛苕子产草量提高34.38%,而且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和碱解 N 的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有利于后茬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毛苕子最适播种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公顷15,30,45,60,75kg种子的不同播种量试验表明,30kg的处理最佳,比对照(75kg/hm^2)种子增产27.4%;45kg次之,增产12.5%;播量过大或过小均会减产。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单位面积株数,株高增加;单株分枝数,结荚总数,成熟荚数,结荚率,种子产量和千粒重减少。在确定最适播种量的同时,提出了毛苕子种子田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毛苕子和燕麦在青海省种植广泛,是重要的饲草饲料资源。二者单一种植时,产草量和品质都较低,混播则可以明显地提高产草量和饲草品质,但毛苕子和燕麦混播的适宜混播比尚无定论,笔者就此进行了试验,以期确定较适宜的混播比例,为草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