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微创术联合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5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组53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组56例.行微创治疗加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患者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组治疗效果和3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9.28%,高于微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亦高于微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亚低温具有脑保护功能,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微创术和亚低温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5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组53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和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微创治疗组有效率为73.58%,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微创治疗组治疗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5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组53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和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微创治疗组有效率为73.58%,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微创治疗组治疗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同时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2月后的生存质量随访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确切,早期应用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104例随机分为(1)治疗组(n=62),(2)对照组(n=42).治疗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不同时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总有效率(8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8%(Hc=17.14,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方法简便、安全和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醒脑静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患者均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术后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醒脑静+局部亚低温,42例)、醒脑静组(36例)及局部亚低温组(38例),采用多田公式和Scandinavian中风量表(SSS)评估治疗前后的血肿大小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厦预后因素.方法对126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26例患者术后存活120例(95.3%),本组死亡6例(4馏%).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用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疗效.ADL1:恢复日常生活34例(26.9%);AD12:生活自理35例(27.7%);ADL3:部分生活自理33例(26.1%);ADL4:卧床不起但有意识21例(16.6%);ADL5:植物状态3例(2.4%).结论出血至手术时间、意识与脑菇征、瞳孔改变、中线移位4项因素对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预后价值,超早期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软、硬通道联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应用组40例,对照组40例,联合应用组应用软、硬通道联合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单纯应用软通道或硬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第1、3、5、7天时的血肿清除情况,以及术后3周时的临床疗效和术后3个月时的日常生活质量评定(ActivitiesofDailyLivingScale,ADL)分级。结果联合应用组在血肿清除速度方面明显快于对照组;术后3周时联合应用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45.00%;术后3个月时随访ADL分级,生存质量较好的前三级中(ADL1~ADL3)两组分别占57.50%、32.5%,联合应用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软、硬通道联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加快血肿清除,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微创血管清除术后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外伤性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外伤性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112例,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按不同辅助治疗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5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对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对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配合常规治疗方法。结果:良好14例(占46.6%),中残9例(占30.0%),重残2例(占6.7%),植物生存2例(占6.7%),死亡3例(占10.0%)。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应力争将血肿完全清除干净,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血肿清除术可达到此目的,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提高新生儿、婴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水平。方法:收集我科资料较完整的新生儿与婴儿颅内出血患儿l2例,对其病因、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随访和综合性干预措施作了回顾性研究。结果:12例颅内出血的原因,证实属维生素K缺乏症5例、产伤2例、早产儿2例、窒息2例、脑血管畸形(AVM)l例。主要临床表现是:频繁抽搐、尖叫、呕吐、昏迷。全部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痊愈11例(91.7%),合并肺部感染死亡l例(8.3%)。11例随访并予综合性干预措施后经智力发育指数(MPI)与运动发育指数(PDI)检测,结果11例均接近或达到同龄正常儿水平。结论:尽早手术清除血肿,可减轻后者对脑组织的毒性刺激,并能改善预后,术后随访结合综合性干预措施,可减少颅内血肿对今后小儿体能和智力的影响;手术适应症应放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通腑法防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30 mL)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或钻孔置管血肿引流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予以鼻饲清热化痰通腑中药(千金苇茎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鼻饲安慰剂处理。根据病情轻重,分别采用气管切开术,重型肺炎者使用支纤镜下肺泡灌洗,并结合痰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防治感染。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例数、重型肺炎肺泡灌洗例数、咳痰消失时间和发热缓解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气管切开例数和肺泡灌洗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咳痰消失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清热化痰通腑法能有效防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性肺部感染,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94例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治疗后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管外周阻力(R)、动态阻力(DR)、脑血管平均流速(Vmean)和脑血管平均流量(Qmean)等脑血管功能水平,并观察各组患者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血管功能指标、NIHSS、Fugl-Meyer及GC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芨榆汤佐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以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方法 :111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5 6例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芨榆汤治疗(芨榆汤由白芨、地榆等中药组成 ) ;对照组 5 5例 ,仅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Hc =5 .335 ,P <0 .0 5 )。对轻、中度出血者 ,治疗组的止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5 ) ,但对重度出血者 ,两组的止血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芨榆汤是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尤适用于轻、中度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电针组24例、康复组23例、电针加康复组25例。每周5次,30次后做康复评定。结果电针组与康复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3.3%、52.17%,电针加康复组疗程明显缩短,总有效率为96.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电针加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电针组及康复组。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更有利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填脐疗法配合针刺治疗老年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填脐疗法配合针刺,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法,药物组口服阿普唑仑。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评价治疗后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PSQI及AIS上均优于针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药物组在总有效率及PSQI方面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药物组(P<0.01)。结论 填脐疗法配合针刺是治疗老年性失眠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GERD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4),两组每天早、晚餐前均服雷贝拉唑10mg,治疗组夜间睡前另加服法莫替丁20mg,疗程6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行胃镜检查,观察其胃镜表现及反流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45例中治愈3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5.6%(43/45),对照组44例中治愈22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9.5%(35/44)。结论:雷贝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GERD的疗效优于单用雷贝拉唑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低温冲击疗法联合活血止痛汤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急性踝关节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和中药组各30例,中药组予以加压固定配合活血止痛汤内服,对照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加用间断冰敷法治疗,观察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加用低温冲击疗法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VAS评分、周径差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VAS评分、周径差值均明显低于中药组(P<0.05),观察组周径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温冲击疗法联合活血止痛汤内服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能快速消肿止痛,比间断冰敷法及口服活血止痛汤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非药物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NAFLD患者随机分成非药物组和联合组,每组32例。非药物组接受中等程度热量限制及中等量有氧运动治疗,联合组接受吡格列酮+中等程度热量限制及中等量有氧运动治疗。检测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的体重指数(BMI)、天门冬胺酸转胺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T)、肝脏B超、肝脏C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对比两组治疗3、6个月的疗效;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非药物组治疗6个月BMI和FNS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3、6个月的BMI、ALT、-GT、FPG、FNS、HOMA-IR、TG、TC、HDL-C及肝/脾CT比值较治疗前改善(P〈0.05)。联合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同期的非药物组(34.4%vs 12.5%,81.3%vs 21.9%,均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仅1例女性患者发生双下肢轻度水肿。结论吡格列酮联合非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NAFLD及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多项临床指标,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