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眼为无患子科高大乔木,育砧存在砧苗主根极性强,侧根、须根少,移栽成苗率低,缓苗时间长,丛枝多,褐斑叶多,部分苗木黄化等问题,加上气候的因素,致使育砧时间长达3.5年。本试验以荔枝作预试,研究龙眼在内陆最北纬度分布区的快速育砧配套方法,为生产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快速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2.
重庆三峡库区地处北纬29o~31o,年平均气温17.5~19.3℃,属龙眼栽培北缘区,露地育苗易受冬季低温冻害和盛夏播种期烈日高温影响,苗木生长慢,嫁接成活率低,合格壮苗少,出圃率仅50%~60%。重庆市果树研究所从2000年起,采用大棚营养槽播种,盖遮阳网降温,冬季覆无滴膜保温防冻和大砧、壮穗嫁接、超微膜捆扎、嫁接前砧苗断根控水以及低位喷灌、短截修剪促进分枝生长等育苗技术,出圃率达80%以上,显著提高了苗木质量。1砧木苗培育1.1大棚营养槽的准备钢架塑料大棚长30 m、宽8 m、高3.2 m,内设砖砌营养槽4个,槽宽1.2 m、高0.4 m。播种前配好营…  相似文献   

3.
龙眼、荔枝是名贵水果 ,经济价值高 ,但适宜繁殖龙眼、荔枝苗木的区域有限。龙眼和荔枝砧苗培育的常规方法是将种子直接撒播或点播于苗床上 ,次年进行排栽 ,这样的育砧方法耗时长达 4~ 5年之久 ,不能有效地利用土地 ,成活率也低。本技术可将育砧时间缩短到 2 .5~ 3年 ,并且苗箱内完全做到苗齐苗壮 ,比常规育砧方法有较大优越性 ,同时缩短土地的利用周期 ,提高了经济效益。  此技术要诀是 :室内催芽成苗 ,室外利用河沙改土建厢 ,当月盖膜排栽。  结果 :按常规方法育出的龙眼、荔枝幼砧在秋季或春季排栽时 ,由于幼砧移栽时不易带土 ,并…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当前种植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和发展,芽苗砧坐地嫁接快速育苗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育苗嫁接的时间,提升植株的成活率,成为当前大粒种子在嫁接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为了进一步确立芽苗砧坐地嫁接快速育苗技术在核桃嫁接中的应用,本文针对当前核桃芽苗砧坐地嫁接快速育苗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核桃芽苗砧坐地嫁接育苗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西南各省核桃3种主要嫁接育苗方法中,核桃芽苗砧移砧嫁接法与1~2年生实生苗移砧嫁接法或坐地砧嫁接法比,有育苗周期短、成活率较高、成本低等优点,已在生产中规模化应用推广。近年来,针对核桃芽苗砧移砧嫁接法在生产中应用时,存在的诸如在云南南亚热带区域嫁接期(2—3月)因气温高而需采取遮荫措施,春季干旱而需精细灌溉,导致成本提高且成活率不稳定等问题,云南省对该方法进行了改造创新,开发出核桃芽苗砧坐地嫁接新技术,目前已推广应用,效果良好。现将该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核桃等大柱种子育苗时采用子苗砧法嫁接,可缩短育苗周期,降低育苗成本.但嫁接时常由于接穗粗于砧木,而导致成活率不稳定.探索促进砧苗增粗的有效技术措施,既可提高接穗的利用率和嫁接成活率,又可缩短育苗周期.  相似文献   

7.
龙眼、荔枝是一种重要的名贵水果,经济价值高,适宜发展的区域有限,但传统育苗时间长达4年左右,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种子摧芽直播后砧芽大量出现枯萎,以后由幼砧的侧芽或种子的副芽重新萌发,形成丛枝,使砧苗横茎难以达到嫁接粗度,影响了砧苗质量,延长了育砧时间。为  相似文献   

8.
果树夏季剪砧芽接好果树育苗历来采用夏季立站“T”字形芽接,此法虽然简单,但由于砧梢的影响,对嫁接操作过程多有不便,为此,采用剪砧芽接法,使操作更为方便敏捷,并且成活率高。于6月中~7月上旬,砧穗离皮时进行,当年即可萌发成苗,适于快速育苗;若是常规育苗...  相似文献   

9.
以毛桃做砧木,设立早接速生桃苗区、加密晚接区、传统育苗对照区,分别于6月8日、8月28日、7月20日进行芽接,研究对嫁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芽接成活率为速生苗区97%、加密晚接区96.5%,对照区仅77%;砧苗嫁接时间早的、晚的均很少有流胶和砧木皮层包死接芽现象;速生苗春季嫁接、折砧、剪砧,当年6月初成为组织充实的成品苗,高度80~ 120cm,缩短了育苗周期.  相似文献   

10.
用芽苗砧嫁接技术繁育的油茶苗具有主根长、侧根发达、造林成活率高,又能保持优良无性系特点等优点,是当前油茶无性系规模化繁育嫁接苗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嫁接前的准备入手,首先分析了嫁接的具体过程,然后研究了嫁接后的嫁接苗管理,以期为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核桃子苗就地嫁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传统育苗方法 ,从育苗到移栽约需两年时间 ,且成活率低。为了提高育苗成活率及土地利用率 ,我们摸索出一套新的育苗方法———核桃子苗就地嫁接技术。采用该技术 ,育苗周期缩短为一年 ,效益好。据观察 ,子苗砧幼嫩组织大部分细胞有较强的分生能力 ,其愈合组织在整个接口内部形成 ,嫁接口愈合很快 ,嫁接后结合牢固 ,且伤流极少 ,嫁接成活率高达 90 %以上 ,苗木出圃率达 80 %以上。1 子苗砧的培育1 1 整地1 1 1 苗圃地选择 :选择土层较厚 ,土壤水分和养分充足 ,背风向阳 ,pH值 6~ 7,排灌方便 ,温度条件适宜 ,前茬未育过苗或无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20112012年进行了苹果矮化中间砧苗快繁试验。结果表明:苹果矮化中间砧苗用2年时间、经过2次嫁接培育成成品苗,以秋季嵌芽接+春季枝接的苗木成活率、平均株高、等级苗比例最高,但仍与3年常规育苗有显著差距。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模式在国内的迅速发展,自根砧苹果大苗的培育也开始逐渐规模化和标准化。与传统乔砧和中间砧育苗相比,自根砧育苗更注重苗木的质量与规范性,因此相应的配套设施也是自根砧育苗所必不可少的。为了满足客商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的供货要求,出圃后的苗木贮藏就显得极为重要,而国内传统育苗从未涉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固镇县汾江红林场利用山东平邑甜茶,湖北恩施海棠砧系的根及砧条进行扦插育苗取得良好效果。 1.插根育苗:对出圃苗的断根收集、假植,剪成15~20厘米小段,于早春(二月下旬)扦插育苗,六月上旬一般亩高20厘米左右,最高达46厘米,生长良好,成苗率95%以上。 2.插条育苗:嫁接亩早春(二月下旬)剪下的砧条,假植,剪成15~20厘米小段,三月上旬扦插,三月中旬产生愈合组织,萌芽出土,六月上旬检查成活率在60%以上,并生5厘米长根10条左右。苗不整齐。 上两种育苗方法,对解决基砧不足和加速良砧繁殖有重要意义,可进一步试验、应用。 (据固镇县汾江红林…  相似文献   

15.
郑晓霖  幸伟年  左继林 《南方园艺》2013,24(5):12-13,17
利用芽苗砧嫁接繁育茶梅苗比扦插法缩短育苗周期2~3年,可实现油茶籽当年播种催芽、当年嫁接、当年出圃.同时,芽苗砧嫁接不受自然条件和天气的制约,技术操作简单可行,成活率高达90%以上,是加速优良园林苗木繁育进程、提高育苗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圆叶海棠是苹果树重要的基砧,以它建立的苹果园具有生长健壮、抗性好、产量高,果个匀、品质优等特点。但在生产中,繁殖海棠基砧费工费时,尤其是用怀莱海棠种子育苗时,在苗床易感立枯病,幼苗栽植时气温高,缓苗时间长,成活率低。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通过两年在淳化县十里塬镇园艺站进行用圆叶海棠枝条扦插试验,总结了一套育苗技术。1插条的采集与选用插条从落叶至次年春季发芽前  相似文献   

17.
柑桔在北缘地区栽培,往往桔树根颈部最易受冻,这是由于冬季最低温出现在地表,而根颈的休眠程度最低所致。我们采用枳砧定植高枝嫁接技术,既利用枳抗寒性强的特性,抵抗地表低温,又提高密植苗成活率、整齐度和高砧减低前期生长势以达到抗寒、早结、丰产目的。该试验于1985年春定植枳苗,至1988年10月,相当于常规密植栽培二年时间,1.08亩试验园平均亩产1480.1公斤,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矮化砧苹果苗的快速繁育技术北方的生产季节短,用一般方法培育的矮化中间砧苗木需要三年时间。这种育亩方法周期太长,中间砧的利用率低(剪掉的中间砧大多扔掉),大大影响育苗速度。本人通过实践采用下面两种方法繁苗,加快了育苗速度,现将此法简介如下。1分段芽接第...  相似文献   

19.
板栗容器育苗建园苗木每株成本026元,较购苗减少029元,栽植成活率达976%,较购苗栽植提高348%。育苗时间短,节省圃地,栽植时间长,从6月到10月底均可栽植,节水省工,是干旱缺水山区造林的有效途径,很值得大力推广。1容器育苗技术11容...  相似文献   

20.
枣树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山西果树》2000,(3):18-20
嫁接育苗是目前世界各国最常用的培育良种果苗的方法 ,用于枣苗培育也有繁育率高、育苗速度快、遗传性状稳定、结果较早等优点。1 砧木种类的选择  适用砧木有本砧、酸枣和铜钱树。本砧是指品种根蘖苗或播种育成的实生苗 ;酸枣包括野生的酸枣苗和播种培育的实生苗。它们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特性 ,而且根系发达 ,嫁接成活率高 ,取材容易 ,适于广泛利用。铜钱树是鼠李科马甲子属植物。种子繁殖时 ,生长快 ,根系发达 ,抗病虫 ,喜湿 ,不耐干旱 ;嫁接枣树成活率 80 %以上 ,而且生长健旺 ,结果早 ,产量高 ,适于长江以南地区应用。2 砧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