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湿地松12个地理种源3年生苗木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各地理种源间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异与种源自然产地的纬度变异和生态变异有关.还首次应用了极点排序的数学分类方法对种源的同工酶谱进行了定量研究.文中报道的各种源的同工酶谱可以在生产实践中对现有起源不清的湿地松引种林分进行鉴定.我校于1980年开始进行湿地松地理种源试验.为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种源的遗传变异状况,同时为生产上大量引种的起源不清的林分提供一种鉴定的手段.我们采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的方法,对试验的12个种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2.
杏树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数量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系统,对河南早熟杏和桃杏10个品种进行了过氧化物同工酶的测定。其结果表明,杏树酶谱具多态特性,其主导酶谱Rf为044~045;每个品种均有特征酶谱(Rf),或以酶带数目、宽度、活性强弱相区别。同时,采用排序方法及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杏树10个品种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相似程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种方法研究的结果与其酶谱分类、形态分类非常吻合,从而为杏树品种的鉴定与检验及其合理划分,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11个毛白杨优良无性系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11个无性系酶谱形状较为相似,各无性系在酶带的数量及迁移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采用排序的方法,规定相似系数≥60的无性系为同一类型,将11个无性系划为4个类型,这与多年形态特征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7属11种木兰科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7属11种木兰科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1种木兰科植物共分离出12条酶带,其中B带为共有带;不同属种的酶谱存在差异,可作为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5.
肖晖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4):35-37,4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对福建柏11个种源330个针叶样品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过氧化物同工酶有20条谱带,呈现出19种酶谱类型,不同产地的酶谱种类和数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差异表明不同产地福建柏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而且酶谱变异最丰富的地区可能是福建柏的起源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6.
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酶,该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酶谱变化很大,但至今没有找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生长发育之间的确切关系。为此,本文对层积和水浸的糖槭种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试图探索出同工酶的变化与种子萌发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竹种同工酶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六个竹种为材料,进行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竹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酶带数目多少的不同,而且也表现在酶带类型和RF值上的变化。所以,每个竹种都具有各自特有的酶谱图式。 鉴于各竹种间酶谱的差异性,初步认为,竹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可以用来鉴定和区分竹子的种类,并为竹子分类学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生化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和狼牙刺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OD同工酶酶带在苦豆子和狼牙刺的种子和芽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芽中POD酶带总体染色比种子深;从两种植物POD同工酶谱的比较反映出,狼牙刺的抗逆性生理作用高于苦豆子。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大气污染的树木伤害诊断和生物监测”的基础上,采用聚丙烯酰胺园盘凝胶电泳法,研究了处于不同污染条件下的油樟与法国梧桐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所得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在不同污染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同工酶谱差异明显,借助于这一明显的差异性,在生物监测中,可作为评价环境质量的生物化学指标.树种抗大气污染能力的大小,明显地表现在组成同工酶谱组分的变化上.采用同工酶分析,亦可作为鉴定一个树种抗污能力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应用酶谱分析技术,对我国60个杉木地理种源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测定,初步实验结果表明:1、杉木地理种源相对正常的同工酶谱,有两个明显的染色区域,A区(负极一端)具五条酶带,B区(正极一端)三条酶带;2、杉木地理种源在保持酶谱共性的前提下,所表达的酶谱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它们表现为三种变异方式:(1)仅在A区内产生变异,占8%.(2)在A、B两区内均发生变异,占13%.(3)变异仅在B区内发生,占37%;3、酶谱变异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也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4、从杉木地理种源酶谱变异的特殊性出发,对杉木起源中心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用三种电泳方法连续四年对银杏雌雄株及形态上尚未分化出性别的苗木进行同工酶的测定,实验规模达数百株次,发现雌雄株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存在着有规律的差异,即雌株幼叶较雄株有较多的条带。形态上尚未分化出性别的植株幼叶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也有两种类型;一种与雌株中的相同,一种与雄株中的相同。酯酶同工酶谱在不同性别间,没有明显的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可能成为鉴定银杏苗木性别的生理指标,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其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欧李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叶果生理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欧李同工酶在数量性状遗传变异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113份同一生境条件下野生欧李实生群体材料的叶片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同时对同工酶酶量大小(酶带宽窄)与叶片和果实生理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欧李实生群体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分为7种酶谱类型,谱带数量最...  相似文献   

13.
一、岷江柏木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岷江柏木(Cupressus cbengiana S.Y.Hu)是柏科柏木属的一种,俗称香柏、油柏、木香树。1964年由美籍华人胡秀英从干香柏(C、duclouxiana Hickel)中分出而建立的新种,因其系岷江河谷特有的树种而命名。已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  相似文献   

14.
<正> 同工酶用于鉴定树种在国外有十余年历史。其鉴定速度和可靠性超过了传统的树木分类法。同工酶分析是基于树木种间生化过程不同,酶谱显示差异的原理进行的,它更能反映树种间的本质差别。辽宁省广泛分布着一种有别于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和日本栗(Castanea crenata Sieb.et Cuce)的杂种栗树类型,对这类的归属,过去争议很大。我们通过种源调查、植物学性状观察,特别是通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分析,确认该类板栗为自然杂种。一、试验材料供试材料有;引于河北的遵化11号、下庄2号,山东的金丰、郯城207,江苏的处暑红,广西的中果红油皮;和原产于日本的乙吹、银  相似文献   

15.
十三种散生竹同生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节竹属Indosasa、唐竹属Sinobambusa、酸竹属Acidosasa三属13种散生竹作了过氧化物酶(简称PER)同工酶和酯酶(简称EST)同工酶的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研究。结果表明:PER和EST同工酶谱在一些外形相近的种与种之间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鉴别这些种的参考依据;大节竹属和唐属工酶谱不支持将两属合并的观点;摆竹和倭形竹,据其同工酶谱上的差异,建议摆 竹仍恢复其发表时  相似文献   

16.
4种不同石榴品种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不连续凝胶电泳技术,对安徽省怀远4个石榴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酶谱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供试4个品种间,均含有1条共同的谱带,但又含有丰富多态性,其中芽变新品种的白玉和其母本谱带极为相似,但稍有差异,说明两者亲缘关系极近,变异后遗传物质确实改变。玉石籽与大笨子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城市街头相邻绿地间植物季相变化呼应程度,对福州市乌山西路与西环路交叉口的绿化情况进行调查,并应用向量空间模型对其绿地季相变化相似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运用了21种乔木树种和18种灌木树种,其中A位置和C位置绿地树种最丰富,且花期最为明显;B位置绿地的树种最少,且花期相对不明显;D位置绿地的落叶树种相对丰富。各绿地的季相变化向量相似度均值排序为:A位置D位置C位置B位置,相似度的排序反映了各绿地间季相变化的呼应程度大小。  相似文献   

18.
南天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资源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依据不同种质间酶带特征的不同,并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南天竹种质间的亲源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这些种质资源共出现10条酶带,所有种质资源都有3条共同特征的谱带,同时不同种质资源酶谱带数目、迁移率(Rf)、酶活性及分布特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OD酶谱聚类分析将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19.
毛白杨种内过氧化物同工酶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了105份毛白杨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经三年重复,共获8种酶谱,表现了毛白杨种内遗传多型性。第一种酶谱是毛白杨种的主要酶谱型,占全部试材的85.7%,同属一种酶谱型的材料,其形态性别及生长习性都有明显差异,曾被定为新种、变种或变;不同酶谱材料的形态分歧应晚于酶分子水平的分歧。将8种酶谱的相似系数值进行聚类,第Ⅰ、Ⅱ、Ⅲ、Ⅳ类酶谱因发生较早可聚为一类,此类是毛白杨的主要类。第Ⅴ、Ⅵ、Ⅶ、Ⅷ种酶谱是近代毛白杨与派内几个种进行多元化、多地、多次杂交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20.
通过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板凝胶电泳,对杨树6个全同胞家系的亲本及子代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及其与生长量和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单株及不同家系在酶谱带数、迁移率、酶的活性强弱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使同一家系内亲代与子代之间也存在差异,子代主要表现为双亲互补型酶带。POD同工酶分析可用于杨树亲缘关系的鉴定。子代与母本的相似系数比子代与父本的相似系数高,偏向母性遗传。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过氧化物酶酶带数和酶强度与地径生长量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83;酶带数和酶强度与地径超亲优势之间也呈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84;而酶带数和酶强度与苗高生长量及苗高超亲优势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酶带的谱型与生长量和杂种优势之间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因此,仅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带数、强弱和谱型来判断杨树的生长量和杂种优势是不完全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