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从豆天蛾幼虫虫体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新型的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bNPV),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一个与杆状病毒F蛋白基因同源性很高的读码框序列,该长度为2 109 bp,编码70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CbNPV F蛋白与II类NPV和I类NPV F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32.9%~61.8%和8.0%~16.1%,并且将它与多种I类NPV杆状病毒同功能蛋白GP64进行分析,同源性在9.1%~11.4%,表明CbNPV F蛋白与I类NPV的F及GP64蛋白的同源性很低,因此认为CbNPV属于II类NPV。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bNPV)的gp41同源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基因组的结构打下基础。【方法】从豆天蛾幼虫尸体中分离纯化了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提取其基因组DNA,用shotgun法构建了DNA片段的文库,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对CbNPV的gp41同源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CbNPV的gp41同源基因长度为933 bp,编码31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CbNPV GP41与I类NPV及II类NPV GP41的同源性分别为53%~61%和56%~73%。【结论】初步推测,CbNPV与II类NPV的亲缘关系可能更近。  相似文献   

3.
从感病的豆天蛾幼虫中分离和纯化了一种新的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bNPV).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提取了基因组DNA,采用Shotgun方法构建了病毒DNA的文库,对其中一些克隆分析发现一长度为465 bp的读码框,编码154个氨基酸,在GenBank中没有发现同源性极高的核苷酸序列.但该基因的编码产物与sod基因同源性较高,与NPVs及GVs的同源性分别为67%~82%和54%~59%,并且更接近于II类NPV.在CbNPVsod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中一些与SOD活性相关的位点及维持空间构型二硫键的位点均保守.CbNPV的全基因组序列有待进一步解析.  相似文献   

4.
对新近发现的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bNPV)进行分离纯化,提取其基因组DNA,用Shotgun法构建了DNA片段的文库,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根据序列分析的结果,发现了一段长为1 694 bp的光解酶类似基因序列,但与已报道的杆状病毒光解酶基因序列相对比,发生了一个碱基的缺失,从而使其分裂成2个小的读码框:Cbphr-1,和Cbphr-2.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已知DNA光解酶都具有的CPD-DNA光解酶结构域和FAD-结合结构域在CbNPV中也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杆状病毒泛素蛋白的序列特征和分子进化。[方法]运用ClustalW软件进行序列多重联配分析,采用临近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昆虫杆状病毒泛素与真核生物泛素的一致性为73%~86%,差异体现在氨基酸15~32和53~57的序列上,其他序列高度保守。在真核生物泛素蛋白序列中,许多功能性的氨基酸残基在昆虫杆状病毒泛素蛋白序列中也存在。系统进化分析将昆虫杆状病毒和真核生物泛素蛋白大致分为3个亚家族,即GV族、I族和II族。杆状病毒泛素基因采取负选择的进化方式,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其氨基酸序列倾向于逐渐被固定下来,达功能和结构上的稳定。[结论]分析杆状病毒泛素的序列特征和分子进化,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郭忠建  朱颖敏  陈克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33-19937
[目的]分析杆状病毒泛素蛋白的序列特征和分子进化。[方法]运用Clustal W软件进行序列多重联配分析,采用临近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昆虫杆状病毒泛素与真核生物泛素的一致性为73%~86%,差异体现在氨基酸15~32和53~57的序列上,其他序列高度保守。在真核生物泛素蛋白序列中,许多功能性的氨基酸残基在昆虫杆状病毒泛素蛋白序列中也存在。系统进化分析将昆虫杆状病毒和真核生物泛素蛋白大致分为3个亚家族,即GV族、Ⅰ族和Ⅱ族。杆状病毒泛素基因采取负选择的进化方式,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其氨基酸序列倾向于逐渐被固定下来,达功能和结构上的稳定。[结论]分析杆状病毒泛素的序列特征和分子进化,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是尚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一种杆状病毒.为了解其基因组的信息,从病虫中分离纯化了茶尺蠖NPV,提取基因组DNA,构建了EoNPV DNA的SalI酶切片段文库,并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获得了EoNPV gp41基因的部分序列.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EoNPV与LdMNPV之间gp41基因的同源性较高,而与AcMNPV及BmNPV的同源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ORF 75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BmNPVORF 75基因位于病毒基因组70 485 bp和71 264 bp之间,编码25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预测分子相对质量为30.8 kDa,等电点为7.67,分子式为C1409H2157N351O390S19;蛋白在大肠杆菌内的半衰期大于10 h;酸性氨基酸(Asp Glu)占10.5%,碱性氨基酸(Arg Lys)占10.8%;蛋白的不稳定指数为42.67,是不稳定蛋白.利用Prosite数据库扫描,查到4类9个蛋白修饰位点.通过Blast搜索氨基酸同源序列发现,BmNPVORF 75同源蛋白存在于所有测序的鳞翅目昆虫杆状病毒中,不存在于其他非鳞翅目昆虫杆状病毒中.同源序列比对结果,BmNPVORF75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NPV)ORF92之间的同源性达到100%,应为相同基因.依照BmNPVORF75同源基因序列相似性,对13种昆虫杆状病毒进行进化树构建分析,其中,BmNPVORF75与薄荷灰夜蛾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Rachiplusia ouMN-PV)ORF89基因进化距离很近,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以铁观音茶树为试材,对其中E3泛素连接酶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qPCR进行不同干旱条件下的定量表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序列全长为1 138bp,开放阅读框(ORF)为810bp,编码269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KR819177)。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铁观音茶树E3泛素连接酶基因不含跨膜结构以及信号肽,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中。经BLAST比对,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烟草、亚麻荠、葡萄、醉蝶花、芜菁中的E3泛素连接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有51%、50%、50%、50%和49%的同源性,且相关保守功能结构域翻译的蛋白质序列具有RING-finger结构,初步确定该基因为铁观音茶树的E3泛素连接酶基因。qPCR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铁观音茶树的E3泛素连接酶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本研究认为铁观音茶树RING型E3泛素连接酶基因参与茶树抗旱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3’RACE以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以甘蓝基因组DNA和柱头cDNA为模板对SSP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得到长度分别为778 bp和825 bp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甘蓝SSP基因不包含内含子,SSP核苷酸序列与拟南芥肽酶M28家族蛋白有同源性,序列相似性达到67.4%,两者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到62.7%,而且都含有一个TFR_dimer结构域,推测SSP蛋白极有可能与在自交不亲和过程中受ARC1作用而泛素化了的某一未知蛋白的降解相关。  相似文献   

11.
Clanis bilineata Nucleo Polyhedro Virus (CbNPV) was purified from Clanis bilineata larva. To obtain the molecular information of the virus, the genomic DNA of CbNPV was extracted, and a DNA fragment library of the virus was constructed using shotgun. The positive clones were then sequenced and analyzed. An open-reading frame (ORF) that has high identity with the gp41 gene of most NPVs was found in the library. The gp41 gene of CbNPV is 933 base pair long and encodes a protein of 310 amino acids. The result of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bNPV gp41 has 53-61 and 56-73% identities with Group 1 and II NPVs gp41 protein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isolated CbNPV is a novel baculovirus, and the CbNPV shares a much closer relationship Ⅱ NPVs.  相似文献   

12.
豆天蛾幼虫肠道细菌分离及初步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天蛾是豆类作物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害虫,也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昆虫资源,在山东省、江苏省的部分地区已形成特色菜肴。本文从人工饲养种群的老熟幼虫肠道环境中分离、纯化、培养,获得细菌8个菌株,对其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进行厂系统研究。鉴定结果表明:1号细菌菌株属于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monas);2、3号菌株暂小能确定所属地位,分别记为Clanis bilntata(L_2)、Clanis bilineata(L_3);4~7号细菌菌株分别属于地杆菌属(Terrabactcr)、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fium)、李斯特氏菌属(Listefia)、丙酸杆菌属(Propi- onibactefium);8号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plus subtilis)。不同细菌属之间在豆天蛾幼虫肠道环境中存在数量方面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豆丹高产养殖技术研究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豆丹的高产养殖技术。[方法]以老熟豆天蛾幼虫为豆丹种,利用大棚培养豆丹种,用网罩及分批种植大豆的方法进行豆丹高产养殖技术研究,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大棚培养有助于豆天蛾的提前化蛹及羽化,首次羽化即第1个成虫飞出的时间比常规方法提早2个多月,而且出现2个羽化高峰。采用网罩及分批种植大豆方法养殖豆丹,可多批次收获青豆丹,豆丹产量是常规方法的4倍多,达3000 kg/hm2以上。利用大棚育种,网罩及分批种植大豆养殖豆丹的粗利润是常规方法的8倍以上,经济效益在290000元/hm2以上。[结论]利用大棚培养豆丹种,用网罩及分批种植大豆方法养殖豆丹,产量是常规方法的4倍多,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4.
宋越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010-11011
[目的]探讨蛹虫草在豆天蛾幼虫和蛹上的接种效果。[方法]以豆天蛾幼虫和蛹为寄主,进行蛹虫草接种试验,比较不种接种方法对豆天蛾幼虫和蛹感染虫草菌种的影响及接种效果。[结果]不同接种方法对豆天蛾幼虫和蛹感染虫草能力有影响。从感染虫草菌能力方面看,用浸过虫草液体菌种的洋槐叶饲喂的豆天蛾幼虫为寄主进行的接种试验的效果最好,其次为以放置在已经发满菌丝的固体培养基上并用洋槐叶饲喂的豆天蛾幼虫为寄主进行的接种试验;而豆天蛾蛹上接种的最佳方法为注射50山的液体菌种。[结论]该研究为蛹虫草寻求廉价的寄主和工厂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豆天蛾幼虫保藏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order to solve the seasonal supply problem of Clanis bilineata Walker larvae,effects of larva instar,time and temperature on larvae preservation were studied in this experimen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5th instar mature larvae had the best preservation durability,and their optimum preservation condition was 2-4 ℃ with a upper time limit of 8 months.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大豆几种常见虫害,如大豆食心虫、大豆卷叶螟、造桥虫、肾毒蛾、豆天蛾、大豆蚜、斑鞘豆叶甲、大豆蝽象、斑缘豆粉蝶的形态特征和为害症状,并提出了各个害虫相应的防治方法,为确保大豆优质、丰产、丰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fsingtauica Mell)是我国黄淮地区夏大豆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为害普遍严重。笔者等于1985—1986年在阜阳地区农科所及附近大豆田调查,对豆天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一、调查与测定方法 (一) 调查方法。1985年8月1—8日豆天蛾幼虫发生盛期,对1~4块豆田,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等分配法,按田块大小,划出7~68个大小相同的小区区组。每小区面积为10×10米。应用随机数字表在每个小区内,随机取样4点,每点单行20株,按顺次单株记载幼虫的数量。大豆品种为阜阳250。合计调查面积为9100平方米。1986年等距单株点播豆田一块,于8月9~10日调查,实查面积为100平方米(10×10米),逐个记载幼虫数量。田间调查结  相似文献   

18.
豆天蛾卵寄生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是黄淮平原夏大豆的重要食叶害虫。笔者等1985年在阜阳大豆田进行系统调查时发现,豆天蛾卵寄生率高达91.7%,其中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的寄生率为17.9%,黑卵蜂(Telenomus spp.)的寄生率为82.1%。寄生豆天蛾卵的黑卵蜂以油茶枯叶蛾黑卵蜂[Telenomus(Aholcus)lebedea Chen et Tong]为优势种,寄生率占黑卵蜂总寄率的82.7%。1986年在宣城、芜湖、太湖、天长、蚌埠、和县、滁县、嘉山(明光)、宁国、桐城、蒙城、无为和合肥等地调查,寄生卵中赤眼蜂寄生率占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