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氨基酸配合物对柑桔果实增糖试验再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果前1个月用100ppm的MAR、800ppm的MA—3和500ppm的MA—5,每隔7天喷射锦橙和柳橙的果实1次,共喷3次。11月10日采果。测定表明:锦橙经MAR、MA—3和MA—5处理后,果实中单糖、蔗糖和总糖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a=0.05)。其中,总糖较对照分别增加8.6%、12.0%、15.0%;柳橙经MA—5处理后,果实中总糖和蔗糖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两个处理。其中,总糖较对照增加14.3%。所有处理的单糖含量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2008年3—4月,在云南大中山自然保护区对黑颈长尾雉种群密度、空间分布模式及对自然生境因子的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中山黑颈长尾雉在其活动区的种群密度为0.156~0.500只/km2;经Poisson函数和z。检验,分布位点的实际观测值与理论预测结果相差较大(X2=139.51,P〈0.001),空间分布呈聚集型(s2/m=8.41);通过对生境特征的分析,发现黑颈长尾雉对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Ei=0.22)、东坡(Ei=0.32)、距水源距离0—200m(Ei=0.03)和高海拔(Ei=0.16)等因子呈偏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饲养试验与消化代谢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能量摄入量不同、蛋白质摄入量一致的基础上,根据消化代谢试验的结果,制定出消化能需要量回归公式,并由此求得甘肃白猪20—35、35—60和60—90公斤三个阶段消化能需要量。试验用甘肃白猪去势公母猪24头,区组设计为三个组。三组日粮能量浓度不同、蛋白质浓度相同。每阶段中期进行一期消化代谢试验。根据消化代谢试验测得的三个能量组试猪的日增量与日均消化能摄入量基本数据,经统计处理,求得生长肥育期三个阶段每日消化能需要量回归公式如下: 20—35公斤:y_1=3.2230+2.9985x_1 P<0.01 35—60公斤:y_2=4.0028+4.1946x_2 P<0.01 60—90公斤:y3=4.9543+5.6614x_3 P<0.01将预期日增重x代入上述相应的公式,即可获得甘肃白猪生长肥育阶段消化能需要量。  相似文献   

4.
将小麦叶诱病(Puccinia reoondita Rob.ex.Desm.f.sp.tritici)侵染循环分为侵染、潜育及显症、产孢、传播着落四个环节,分别进行定量研究,并依所得试验数据建立了各侵染环节的模型。侵染几率试验表明,在试验所用的露温范围内(DT=7—19℃)下,露时 DP 在2—4小时,侵染几率很低且变化不大;DP 在4—10小时间,侵染几率随露时增加而明显增加;露时大于10小时后增加不甚明显。组建的侵染几率模型为:BIP=-0.4339+0.0253DT+0.04393DP(r=0.86,SD=0.12,n=29,7℃相似文献   

5.
红外光谱法可以用于石油样品中许多基团的鉴定以及某些基团含量的测定,由于其快速和简便,因而在石油分析中应用很广。在微生物降解石油过程中,一般采用红外光谱法研究其中胶质和沥青质的分子结构变化。从红外光谱图中可以看出,胶质在降解过程中有CH3—、C=O、C=N、S=O键的振动吸收,分子结构中C=N、C=O、S=O基团在逐渐减少,而—OH基团明显增加。沥青质在降解过程中芳香C=C伸缩振动和CH3—反对称变形振动减弱,—OH和C=O基团的吸收峰增高,羧酸类组分明显增加。总体上,在微生物降解过程中,胶质的分子结构变化比沥青质明显。  相似文献   

6.
氮肥施入深度对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对氮肥应用的研究,多数认为:氮肥施于土壤后,作物利用率仅达30~70%,10~40%残留在土壤中,淋洗损失占5—10%,气态损失10—30%。可见氮素利用潜力很大。为挖掘氮的有效利用,我们于1981、1982两年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采用不同深度(表施、1—2寸、3—4寸、5—6寸、7—8寸)追施氮肥(硫铵、硝铵)的试验,以明确对玉米经济产量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深施肥对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有明显效果。一、氮肥适当深施可增根、增叶,显著促进玉米的吸收和光合效能,导致提高产量构成因素,其中以穗粒数影响效应最大,千粒重次之。二、不同种类氮肥对施肥深度的反应是一致的,均为随施肥深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在追施3—8寸内,5—6寸为最佳施肥深度,3—4寸仅次于5—6寸。三、年际间增产效应一致,就两年施肥层次x(x=1时表示表施;x=2时表示1—2寸;x=3时表示3—4寸;x=4时表示5—6寸),与其相应产量y进行回归,F=145.66>F0.01=98.49(呈高度显著) y=1114.7+67.6x (x=1、2、3、4) 即施肥层次每增加两寸,产量相应提高67.6斤/亩,增产5.73%;若采用5—6寸深施,产量比表施提高202.8斤/亩,增产17.3%。  相似文献   

7.
采用苯酚—硫酸法对昭通天麻多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在49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在浓度0~0.0175mg/mL线性关系良好,建立回归方程y=79.186x+0.0005(r=0.9990);经精密度、稳定性、加标回收率以及重现性等实验证明,该方法可用于天麻多糖含量的测定。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昭通天麻多糖的超声提取条件,并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多糖含量进行测定,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组合为: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55min,料液比1∶35(g/mL)。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125)Ⅰ—4—碘苯氧乙酸(增产灵)的合成方法,采用氯胺T氧化法新合成工艺。以苯酚和一氯乙酸为原料,先制成中间产物苯氧乙酸,然后在氯胺T存在下,使其与~(125)Ⅰ-碘化钠反应得到~(125)Ⅰ—4—碘苯氧乙酸。产品经硅胶薄层分析,R_f=0.84,比放射性为1.83mci/mMol,放化纯度>90%,产率为70%,适用于示踪研究。  相似文献   

9.
似鮈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3年间对湖北神农架林区关门河中的似鮈进行生物学调查。依据鳞片上环纹的切割现象鉴定年龄。体长-鳞长关系为L=2.515s—3.210.体长-体重关系为W=0.0000123L3.0396。用Voa.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该鱼生长过程,各生长参数为:L_∞=238,W_∞=219.6,K=0.258,t_0=-0.805,拐点年龄ti=3.48,拐点体重Wi=65.0。似鮈为杂食性鱼类。其食物主要为水生昆虫幼虫。第一次性成熟年龄为3龄。绝对繁殖力5.17—36.65(平均15.66)千粒,相对繁殖力112—368(平均212)粒/克体重。绝对繁殖力与体重。体长、年龄的关系为:R=0.1784L-14.585,R=0.2004W+2.728,R=4.2703t-0.011。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虫草产品的质量,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工虫草中核苷类成分(尿嘧啶、尿苷、腺嘌呤、腺苷、虫草素)的含量。采用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0℃,流速1.0 mL/min,以甲醇-水梯度洗脱的方法同时测定5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5个核苷类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尿嘧啶41.12—2 056μg/L(r=1.0000),尿苷80.96—4 048μg/L(r=0.9995),腺嘌呤82.56—4 128μg/L(r=0.9995),腺苷82.08—4 104μg/L(r=1.0000),虫草素81.12—4 056μg/L(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尿嘧啶99.7%(RSD=3.1%),尿苷95.6%(RSD=6.7%),腺嘌呤93.4%(RSD=2.8%),腺苷104.1%(RSD=2.3%),虫草素99.9%(RSD=1.4%)。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现性好、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雏鸡组织及羽毛硒含量随日粮硒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喂缺硒日粮(0.02,0.04和0.05ppmSe)的雏鸡,其肝脏,肾脏、肌肉(胸肌)及羽毛的硒含量(干重)分别为0.42—0.71;0.64—0.90;0.23—0.24和0.18—0.25ppm;喂补硒日粮(0.12和0.35ppmSe)则分别为1.59—1.69;1.65—2.40;0.38—0.45和0.38—0.40ppm。组织硒含量依次为肾>肝>肌肉>羽毛。日粮与肾脏、肝脏硒含量的平均值之间密切相关(r=0.96;r=0.82),相关显著(p<0.01或p<0.05)。羽毛与脏脏,肾脏及肌肉平均值之间亦呈线性相关(r=0.98;r=0.85;r=0.87)相关显著(p<0.01或p<0.05)。初步认为羽毛硒含量可作为雏鸡硒营养状况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12.
在测定兼用型马血液生化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复相关,利用通径分析方法找出了直接影响速力的主要血液生化指标为α—球蛋白、LDH_4、肌酐、无机磷、ca~(++)、血糖、Na~+、LDH_5。而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则对兼用型马的选择不直接起作用。本文同时对上述指标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经显著性检验,通经系数达到极显著者,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在方程中,血液生化指标与速力的复相关系数(R=0.9120)很大,误差项(dye=1—∑d)很小,说明以上述主要血液生化指标的性状选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杀菌剂对荔枝胶孢炭疽菌的室内抑菌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w=10%的苯醚甲环唑、w=40%的氟硅唑、w=40%的腈菌唑和w=45%的咪鲜胺4种杀菌剂对编号为4—1—1和1—1的胶孢炭疽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4—1—1和1—1的抑菌效果均最好,其EC50分别为1.6077mg·L-1和1.6140mg·L-1;腈菌唑对4—1—1和1—1的抑菌效果均最差,其EC50分别为9.4059mg·L-1和10.5950mg·L-1。苯醚甲环唑对这2个菌株的抑菌效果分别是腈菌唑的5.9倍和6.6倍。  相似文献   

14.
分析紫外光照射下木荷产生自由基的规律和表面化学组成及结构的变化。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分别测量紫外光辐照后木荷颗粒的自由基波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木荷自由基的光谱分裂因子g=2.003 3,自由基的强度随着辐照时间按Y=1-e-biPt规律增加,紫外光辐照60 min后,木荷表面氧、碳原子比稍有增加,C—C、C—H和C—O含量增加,C=O含量减少,—O—C=O含量增加为原来的2倍左右,说明木荷表面生成了一些含氧官能团或碳的氧化态增高。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平原芦苇沼泽边缘鸟类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江平原的洪河自然保护区设置了183个样点,对芦苇—农田(62个样点)、芦苇—苔草(56个样点)、芦苇—明水面(65个样点)3种边缘的夏季鸟类进行了调查,并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G-F指数、Hill均匀度指数比较了不同生境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芦苇—明水面边缘鸟类的多样性水平较高(Shannon-Wiener指数=1.45,G-F指数=0.66),代表种为苍鹭(Ardea cinerea)、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大苇莺(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芦苇—农田边缘鸟类以小型杂食性鸟类为代表,且多样性水平最低(Shannon-Wiener指数=0.95,G-F指数=0.52);芦苇—苔草沼泽以食虫鸟类为主,多样性介于前述两者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1.33,G-F指数=0.62)。人类活动的增加,不仅降低了鸟类的多样性,而且水鸟种类的数量也在减少,但种类单一的杂食性小型鸟类的数量有所增加。同时指出,应保留或扩大现有明水水面及田缘湿地,以保护大型水鸟,增加农田生态系统鸟类多样性,控制害虫。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1985、1986两年对哈尔滨市新春乡39亩地春季大棚黄瓜实际产量资料的分析,推导出哈尔滨地区春季大棚黄瓜计算前期产量的理论日期为该年度理论产值正态曲线峰值出现的日期,其公式为:1.理论公式:x=1/b 1n a/(b+1nBb)/b-1nB式中,x——计算前期产量的理论日期;a、b——Logistic生长曲线公式中的经验常数,B——指数曲线方程 y=AB~x 中的常数。从始收日到 x 日产量的累积值为前期产量。2.实用公式:x=t-4式中,x——计算前期产量的理论日期;t——累积产量达总产量二分之一时的日期;4——常数。从始收日到 x 日产量累积值为前期产量。  相似文献   

17.
小麦籽粒灌浆高峰期与其干物质累积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各地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经三年连续试验,初步揭示出不同品种在灌浆期的共同规律:籽粒干物质累积按慢—快—慢顺序,呈“s”形分布;不同品种各有灌浆高峰期。此期内营养物质流进入籽粒是符合y=ab~x方程。对于影响灌浆的多种外界因素,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出了影响粒重的主要因素最优方程。研究了灌浆期源、库、流关系,并探明若干具有优良灌浆性状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在生产现场条件下,在稀土镁球墨铸铁中添加微量锑、铝、钛元素,通过金相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断裂韧性、疲劳强度等机械性能的测试表明,这些微量元素细化了石墨球,稳定了珠光体,明显地提高了综合机械性能(σ_b=70~79kg/mm~2,δ=3—7%,a_k=2—5kg—m/cm~2,HB=230~260,K_(1c)=115kg/mm~(3/2),σ_(-1)=27—28kg/mm~2)。这种材料用于生产曲轴,可省去热处理工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11年2—5月,采集云南野生动物园3只亚成年雌性健康大熊猫的昼间新鲜粪便,经稀释、分离、纯化、保存,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分析,对粪便可培养微生物进行真菌学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粪样分离得到霉菌和酵母菌2类真菌;霉菌分离鉴定有青霉属、木霉属、曲霉属和链格孢属;酵母菌分离得到红酵母菌属和德克酵母属;酵母菌检出率为83%,优势菌为红酵母菌属,为(5.31±0.62)×105个/g;粪样中酵母菌总数在早、中、晚各时段差异不显著(χ2=0.933,P=0.627>0.05);在个体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H=1.409,P=0.494>0.05)。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出一种新型的间硝基苯甲酸稀土配位聚合物[Nd2(C7H4O4N)7H2O]n,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该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标题配位聚合物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84 8(2)nm,b=1.131 4(2)nm,c=1.366 3(3)nm,α=69.22(3),°β=82.48(3)°,γ=82.21(3)°,V=1.404 5(5)nm3,Dc=1.806 g/cm3,Z=1.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是由稀土金属Nd(Ⅲ)和间硝基苯甲酸组成的配位聚合物,此聚合物通过Ln—O—C—O—Ln形成无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又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接形成复杂的三维氢键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