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玉谦  迟峰  张印  李长莉  张巍 《食用菌》2006,28(6):16-17
为探索我国滑菇育种的最新途径,培育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滑菇新品种。从2000年开始,首次采用单核菌丝杂交技术手段,以1个野生滑菇菌株和3个生产上应用的滑菇品种为亲本,进行滑菇杂交育种的研究,历时6年,培育出滑菇杂交新菌株——丹滑15号。该菌株具有发菌快、出菇早、菇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等优良特性,已在辽宁的八个县(市)推广应用,在河北、山东、吉林、黑龙江、内蒙等地的滑菇产区试栽成功。现将丹滑15号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杏鲍菇)在工厂化瓶栽条件下,需要产菇数少,均菇重高,产量高的品种。笔者选用杏鲍菇19号菌株为材料,从其自交子一代(S1代)中筛选出一株单产高于亲本,产菇数和均菇重表现均优于亲本的菌株U5,对菌株U5单产、均菇重、产菇数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比较U5菌株的S1代群体和19号菌株的S1代群体的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新品种U5菌株单产在100g以上的频次达80%,产菇数少于4个的频次为93%,均菇重小于30g的频次仅为5%。U5菌株S1代在均菇重和产菇数两个农艺性状上都优于19号菌株的S1代,在单产上两株菌株的S1代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低能离子束注入诱变平菇(农平8l号)孢子,培养孢子获得双核异核菌株。随机选育4个菌株,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4个菌株子实体颜色及形态特征都有变化。诱变的菌株生长速度普遍快于对照菌株,诱变的菌株生长势普遍好于对照菌株,诱变后各菌株生长发育比对照都快,其中1号生长最快。出菇结果表明各诱变菌株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快,出菇早,1号比对照提前12 d,其中以1号菌株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平菇沈农6号菌株属广温型品种,是我院近年采用单孢杂交选育出的一个优良菌株.经过三年来大面积栽培实践表明,其生物性状稳定,抗杂力强,发菌快,转潮快,出菇早,菇形好,耐高温,耐运输,产量高,是春、秋季栽培平菇的一个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金针菇生产发展迅速,许多单位引进我所选育的三明一号和日本信浓二号等菌株。三明一号菌株出菇快,栽培周期短,产量高,菇形圆整,菌柄较粗壮、抗病力强。经多年栽培,产质量稳定,但菌盖肉薄,较易开伞,菌柄基部也易褐变,制罐产品色泽较深。而日本信浓二号菌株菇体洁白,菌盖内卷,肉厚,开伞慢,较适合制罐,但出菇慢,栽培周期长,抗病力差,产量低,生物效率仅25~60%。为了选育出更优良的金针菇栽培菌株,笔者从1983年开始以这两个菌株为杂交亲本,进行杂交育种研究,获得了一批杂交菌株,其中19号菌株经四年的栽培结果表明,是  相似文献   

6.
对5个不同秀珍菇菌株,设置了1个配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农秀1号、杭秀1号菌株的产量相对较高,品质也好。中农秀珍菇出菇密集,菇蕾较多,菇形小,商品性差;转潮快,菇形也很小,成品菇率很低,不适应栽培;中农秀珍菇较抗病虫害,杭秀1号抗病虫害差,其余菌株抗性一般。  相似文献   

7.
香菇杂交新品种"申香16号"的选育及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939菌株、135菌株为亲本,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取得单核体,采用对称杂交和非对称杂交方法进行杂交,通过数年栽培试验筛选获得一株高产、高抗、短柄的新菌株--S605,审定名为"申香16号".该品种改良了939菌柄偏长和135抗性差、产量不稳的不足,示范推广中表现出转潮快、产量高、易管理、优质菇比例高的突出特点,产生的经济效益显著,深得菇农喜爱,推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8.
曹玉谦 《食用菌》2006,28(4):54-54
丹东市林业科研所承担的“滑菇杂交育种的研究”项目,首次将单核菌丝杂交育种技术应用于滑菇育种的研究领域,采用野生菌株与生产上应用的主栽品种作亲本,历时6年,培育出滑菇杂交新菌株-丹滑15号。该菌株具有发菌快、抗逆性强、遗传性状稳定、出菇早、菇质好、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可达124%)的优良特性,在辽宁、河北、山东、内蒙、黑龙江、吉林等地推广应用3年来,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深受广大菇农的赞誉,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2006年1月4日,该项目通过了辽宁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认为:采用单核菌丝杂交技术进行滑菇育种的研究填补了国际空白,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洛平1号是笔者1987年从佚名的严重污染菌管中,分离其变异菌丝丛所得的糙皮侧耳,洛平2号是1988年从当地杨树桩上发生的野生糙皮侧耳分离所得.前者初称“豫西881”,后者初称“豫西894”,经数年驯化和试验,性状定型后定名为“洛平1号”和“洛平2号”.这两个菌株具有生长快、出菇早、朵大、味美、产量高、转潮快、适应性广、抗杂性强等共同的特点.1989~1991年,我们搜集全国60多个品种做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0.
汝平一号的特性与栽培李文斌(河南省汝阳县志强信息服务部菌研室471234)汝乎1号是我室1993年从引进的十几个平菇菌株中筛选、提纯复壮而获得有特抗杂、高产优质变异新菌株,经1994年试点推广栽培,具有性状稳定、菌丝生长快、出菇早、朵大肉厚、味美、转...  相似文献   

11.
港平1号是以特早新丰和杂17为亲本,经过定向采孢,挑取单孢的单核菌丝杂交而成,并于2006年通过苏州市科技成果鉴定。经过四年的栽培推广表明,该菌株属广温型,适应范围广,出菇早,菇形好,转潮快,抗污染能力强,性状稳定,生物转化率高,深受广大菇农欢迎。现将其主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应用模糊聚类法筛选平菇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发菌期、出菇期、转潮期、菌盖与菌柄的重量比以及生物转化率5个指标,对用玉米芯栽培的23个平菇株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结果将其归为十二类,其中,第一类的莱平1号和第二类的莱平4号、PL-802在个菌株,发菌株,出菇早,转潮快,产量高,子实体性状优,是适宜玉米芯栽培的优良平菇菌株。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单孢子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双孢蘑菇176和2796为亲本菌株,通过单孢子杂交育种,经过初筛、复筛和生产性试验。获得一株新的稳定的双孢蘑菇杂交高产菌株.该杂交菌株具有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颜色白、朵形较大、菌肉肥厚、抗逆性较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国平2号是我菌协专家小组从国平1号平菇的一变异菌株中经组织分离选育出的一个黑色优良新菌株。经2年的多点栽培实践表明,其生物性状稳定,抗杂力强,发菌快,转潮快,出菇早,菇形美观,口感风味好,耐高温,韧性好,耐运输,菌盖色黑亮丽,产量高,市场俏销,是春、秋季平菇栽培的一个优良品种。一、形态特征菌丝生长粗壮浓白,爬壁力强,生长速度快,接种后5~7天菌丝长满管。早秋发酵料袋栽,菌丝15~17天满袋,18~20天现蕾,转潮4~6天。菇体蓝黑色,袋栽子实体丛生大朵、肉厚,菇盖直径8~24cm,柄长2~3cm…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观察试验对15个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菌株在栽培过程中的菌丝生长状况、生育期、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等进行比较,筛选出6个菌丝生长状况良好、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和生物学性状较好的优良菌株[秀珍菇p21、秀珍菇(市场)、秀珍菇163、秀迪1号、秀p-4和秀珍菇广温型]作为秀珍菇杂交亲本。秀珍菇p21菌丝萌发力强,粗壮、密集、浓白,生长速度快,营养生长期短,生育期适中,转潮快、潮数多,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而其他5个菌丝长势较好,生育期适中,菌盖颜色较深,生物学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6.
徐学忠  田果廷 《食用菌》2006,28(5):22-22
黑平15号是我研究中心引进的新菌株,经多次出菇试验表明,该菌株属于广温型,适应范围广,生产周期短,出菇早,转潮快,抗污染能力强,性状比较稳定,生物转化率高,出菇颜色黑。很受广大菇农欢迎。现将其主要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生物学特性1.1营养黑平15号分解能力较强,能分解纤维索、木质素等。可广泛利用农副产品下脚料中的碳源和氮源。尤以杂木屑,棉子壳,玉米芯,添加适量的麦麸,玉米粉,白糖,碳酸钙等辅料为佳。  相似文献   

17.
在瓶栽工艺工厂化生产条件下,从20个白灵菇(Pleurotus eryngii var.tuoliensis)菌株中筛选出2个长柄型、2个马蹄型、16个贝壳型子实体菌株。其中长柄型品种具有发菌快、后熟时间短、出菇早的特点。综合评价表现优良的是白灵2号、白灵9号、白灵18号和中农1号共4个菌株。  相似文献   

18.
胡贵权 《食用菌》2001,23(4):11-11,21
荆蘑2号是本研究所选育的一个双抱蘑菇优良菌株。经大面积栽培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菇形、菇质、产量等方面都比较理想。为了便于广大蘑菇栽培户了解该菌株,现将其特性及栽培要点简介如下:1 主要特性1.1 菌丝生长势强 该菌株的菌丝在 9~32 ℃下均能生长,最适为 23~28 ℃;结菇温度10~24℃;最适 14~20℃。菌丝白色.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发达.生长速度中等。在麦粒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快、强壮、有菌被出现;在粪草培养基上,一般不结菌被。1.2 菇质好 菇形圆正,菇体白色.无鳞片,菌盖厚,柄较短.菌肉组织结实…  相似文献   

19.
选择8个滑菇亲本,经过一系列布勒杂交技术环节,完成了400个杂交组合。通过培养观察、镜检、拮抗检验、试管出菇检验、罐头瓶内木屑基质出菇检验等技术手段,得到了131个杂交异核体;然后对其进行木屑半熟料栽培小试、重复小试和中试,选育出B52号和B17号滑菇新菌株。DNA检测结果表明,二者与各自亲本遗传差距较大,因而确定其为杂交新菌株,分别命名为丹滑16号和丹滑17号。因丹滑17号抗高温抗杂菌能力减弱,2015年终止其中试栽培。丹滑16号在中试栽培中,保持了高产稳产、菇质优良和抗高温抗杂菌能力强等优良性状。三年来(2013-2015年),在辽宁多地中试栽培101.65万盘,平均单产达2.14 kg,生物转化率达125.8%。  相似文献   

20.
平菇沈农 6号菌株属广温型品种 ,是我院近年采用单孢杂交选育出的一个优良菌株。经过三年来大面积栽培实践表明 ,其生物性状稳定 ,抗杂力强 ,发菌快 ,转潮快 ,出菇早 ,菇形好 ,耐高温 ,耐运输 ,产量高 ,是春、秋季栽培平菇的一个优良品种。1 形态特征菌丝生长粗壮浓白 ,爬壁力强 ,生长速度快。母种接种后 5~ 6天菌丝长满管。夏季发酵料袋栽 ,菌丝 16天长满袋 ,18~ 19天现蕾 ,转潮 3~ 5天。菇体灰白色 ,袋栽子实体丛生朵大、肉厚 ,菇盖直径 8~ 2 0 cm,菇盖边缘光滑 ,老熟不卷边 ,柄长 2~ 3cm,成熟时孢子释放量少。2 生物学特性2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