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漯麦8号是漯河市农科院1998年选用鲁麦14为母本,豫麦41为父本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经过区试和生产示范,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抗逆及适应性广等特性,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20070080  相似文献   

2.
漯麦8号是漯河市农科院1998年选用鲁麦14为母本,豫麦41为父本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2007008.  相似文献   

3.
众麦1号是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漯麦4号作母本,西北矮秆选系(97—2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矮秆、大穗、抗寒、抗病、广适、超高产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04019。在生产试验示范和推广中,该品种表现出品质优良、稳产高产、抗病、抗倒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众麦1号是以漯麦4号作母本,西北矮秆选系(97—2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04019。众麦1号稳产高产、抗病抗倒,连续6年被河南省农业厅列人良种补贴推荐品种。在商丘市的种植面积连年扩大。2010年已达170万亩,成为第二大主导品种。2011年柘城县小麦在遭受严重冬...  相似文献   

5.
品种来源 众麦1号是由睢县农利所小麦育种专家申彦昌利州漯麦4号作母本.西北矮秆选系(97—26)为父本杂交进育而成的矮秆、大穗、抗寒、抗病、广适.超高产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19。农业部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1095E.  相似文献   

6.
豫麦158是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矮败核不育轮回群体选育的半冬性、广适、多抗、超高产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于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麦158品种优点突出,特别是高产特性,2006—2017年在国家审定黄淮南片冬性品种生产试验中产量均为第一位,同时品质较好,接近强筋小麦标准。豫麦158选育方法有一定的创新,对小麦育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豫农35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4--2006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7827.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麦49增产4.05%,达显著水平,在2006---2007年度国家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7006号.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漯麦11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与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的以'绵阳21'为母本,'漯麦4号'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中熟品种.为进一步了解'漯麦116'的生产特性,根据多年联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漯麦116'丰产性、稳产性、抗性、适应性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2017-2020年...  相似文献   

9.
宛麦20(区试、生试代号为宛黑064)是河南省南阳市农科院2000年以漯珍1号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代(黑粒),为了增加黑色性状的遗传力,第2年又用漯珍1号作父本与F1代进行杂交,经系谱选择选择2006年育成的特殊粒色小麦新品种,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101...  相似文献   

10.
漯麦18是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小麦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12011)。漯麦18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在同类品种中位居前列,在2009—2012年参加国家区域及生产试验中,产量均居第一位;高产示范中,该品种产量连续2年超过10 500.0 kg/hm2,具有高产潜力;漯麦18具有低氮高效等优良特性,研究熟化漯麦18栽培技术,创新推广模式,在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近3年累计应用面积80万hm2,实现了小麦生产的高产、高效、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杰  苏霞 《现代农业科学》2008,(11):35-35,46
皖麦53系宿州市农科所以豫麦29为母本,皖麦1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先后参加了安徽省小麦联合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突出,通过国家级审定。详细阐述了其特征特征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小麦新品种洛麦22由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具有高产、广适、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等特点,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得到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资助,并已成为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介绍了其选育经过、主要特点及对小麦育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的生产特性,以2005—2006年度山东省小麦高肥1组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临麦4号和对照品种潍麦8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临麦4号丰产性能高、稳定性能好、适应范围广,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品种的氮效率差异及其氮代谢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明确不同氮肥生理利用率小麦品种的氮代谢差异,为小麦高产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实现小麦节氮增产。【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从16个小麦品种中筛选出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显著的低氮高效型小麦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和低氮低效型品种西农509、豫农202。然后进一步分析两类品种在N0(CK),N120(120 kg·hm-2)和N225(225 kg·hm-2)3个供氮水平下各小麦品种的产量、叶片GS活性、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NO3-及全氮含量等氮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供氮水平下,氮肥生理利用率、产量、地上部及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叶片的GS活性、硝态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全氮含量等均表现为低氮高效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显著高于低氮低效品种西农509、豫农202。增加供氮量,两类品种的产量、地上部及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叶片GS活性等氮代谢同化物指标均增加,而氮肥生理利用率降低。但两类品种对供氮水平响应不同,与N0相比,增加供氮量,低氮低效品种西农509、豫农202地上部及籽粒氮积累量、叶片的GS活性、硝态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全氮含量的增幅均高于低氮高效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但是,产量的增幅却显著低于低氮高效品种;氮肥生理利用率的降幅则以低氮高效品种显著高于低氮低效品种。【结论】低氮高效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相对于低氮低效品种西农509、豫农202具有更高的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是因为其具有较高的GS活性,从而促进了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同化,使整个氮代谢过程利用效率提高,获得更高产量。低氮高效品种耐低氮能力较强,增产潜力较大;低氮低效品种对氮肥反应较为敏感,但是其氮素分配利用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5.
四个冬小麦品种拔节期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及其抗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豫北地区种植的洛麦9133、兰考矮早8、济麦20和豫麦54计4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对水分胁迫条件下冬小麦品种拔节期的响应和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各品种拔节期叶水势、叶绿素总含量、根系活力和总生物量均降低;叶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膜透性、POD活性均呈增加趋势.经综合评价,4个冬小麦品种中洛麦9133抗旱性最强;其次为豫麦54和济麦20;兰考矮早8最差.  相似文献   

16.
漯麦2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以漯麦9号为母本、周麦2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本文通过对漯麦26在2016-2019年度间的区试及生产试验结果进行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成穗率、适应性等分析,结果表明,有具较好的丰产、稳产性、广适性,适宜在黄淮冬麦区、江苏省、安徽省、陕西省等多地种植,本研究旨为更好的推广应用该品种夯实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河南审定的183个小麦品种中有75个小麦品种含有豫麦2号的血缘,豫麦2号成为河南小麦育种利用率最高的骨干亲本.利用系谱资料对豫麦2号种质与其75个衍生品种的共祖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5个小麦品种与豫麦2号的共祖先度范围为0.0500~0.6250,累积的共祖先度为20.9041,占75个小麦品种的27.87%,占河南183个小麦品种的11.42%,豫麦2号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豫麦2号及其衍生品种的利用还在继续.研究豫麦2号的育种价值,对于有效利用小麦种质资源,保持小麦品系的遗传多样性,恰当地选用杂交亲本,成功地创造出优良新基因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洛麦22是利用杂交育种理论,采用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多年试验结果统计和生产实践表明,该品种丰产性突出、稳产性较好,是一个适应性好的水地小麦新品种。为了做好洛麦22的推广应用,摸索出洛麦22在河南省高产水肥地的产量特性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冬小麦新品种新冬41号的生产特性.[方法]以2009~2011年度北疆冬小麦早熟组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新冬41号和对照品种新冬22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新冬41号通过3年北疆冬小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高产性状突出,平均产量居第1位,表现出良好的高产稳产性及广泛的适应性,并属中筋优质小麦品种,是一个极具推广潜力的冬小麦新品种.[结论]新冬41号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研究可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质地土壤对小麦籽粒容重及面粉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池栽试验,将3个小麦品种(强筋:藁麦8901、中筋:豫麦49和弱筋:洛麦1号)分别栽培于粘、壤和砂3种质地的土壤中,研究不同质地土壤对小麦籽粒容重及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粘土种植条件下洛麦1号和豫麦49的籽粒容重最高(分别为789.07、84.0 g/L),而藁麦8901的籽粒容重最低(791.0 g/L)。3种筋型小麦蛋白含量和沉降值在粘土种植条件下均达到最高值,且蛋白含量在粘土和壤土间差异不显著,而沉降值在3种土壤中差异显著,壤土种植时最低;面粉出粉率为粘土种植条件下最高,壤土次之,砂土最低。[结论]不同质地土壤对不同筋型小麦的影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