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 ,把定期割雄蜂蛹的蜂群作为试验组 ,不割雄蜂蛹的蜂群作为对照组 ,定期测定两组蜂群的生产力、繁殖力及分蜂性 .结果表明 :两组蜂群的产浆量、繁殖力及分蜂性都差异不显著 ,但对照组的产蜜量比试验组高 8.4 %~ 10 .0 % .由以上结果 ,作者提出 :在养蜂生产中 ,养蜂者不必割雄蜂蛹  相似文献   

2.
蜜蜂性比值对蜂群繁殖力及分蜂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把定期害雄蜂封盖的蜂群作为试验组,不割雄蜂封盖的蜂群作为对照组,定期测定各组蜂群的繁殖力及分蜂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两组蜂群繁殖力分蜂性,都是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3.
5892.2 990石30幼群性比值对蜂群生产力影晌的研究/曾志将(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33以片5),熊红华,杯冬生…11中国养蜂一1998,49(l)一3~5 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把定期创雄蜂蛹的蜂群作为试验组.不割雄蜂蛹的蜂群作为对照组.定期测定各组蜂群的王浆产盆、蜂蜜产盆及工蜂采粉的  相似文献   

4.
蜜蜂性比值对蜂群群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把定期割雄蜂封盖的蜂群作为试验组,不割雄蜂封盖的蜂群作为对照组,定期测定各组蜂群的群势。结果表明,两组蜂群的群势,都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5.
雄蜂日龄对蜂群生产力、繁殖力及分蜂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意大利蜜蜂为实验材料,以14,16,18,20及22日龄的雄蜂精液给处女蜂王进行人工授精,定期测定蜂群生产力,繁殖力及分蜂性,结果表明:用20日龄的雄蜂精液给处女蜂王进行人工授精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如今农村的养蜂户大都富裕起来,蜂产品也由传统的蜂蜜、蜂蜡扩大为蜂王浆、蜂胶、蜂花粉、蜂王幼虫、雄蜂蛹、蜂巢等.养蜂户明显比种植户收入高.不少农户跃跃欲试想养蜂.但初学养蜂购买蜂群时要注意以下事项,并请一位养蜂人协助买蜂.  相似文献   

7.
雄蜂日龄对授精蜂王开产时间及蜂群繁殖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意大利蜜蜂为实验材料.以14、16、18、20及22日龄的雄蜂精液给处女蜂王进行人工授精,定期测定授精蜂王开产时间和蜂群的繁殖力,结果表明用以上五个日龄雄蜂精液进行人工授精,蜂王的开产时间分别为5.00±0.89d、5.55±0.69d、6.00±0.45d、5.82±0.60d和6.00±0.63d;各日龄组蜂群繁殖力差异都不显著.另外测定了以上五个日龄雄蜂的精子活力、每只雄蜂的采精量及精液浓度,结果表明精子的活力都为100%,但16日龄雄蜂的采精量和精液浓度最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授粉农业”的推广。初学养蜂者日益增加。但不少养蜂者一旦发现自己的蜂群分蜂便手足无措,望而生畏。其实,分蜂的蜂群一般情况下并不蜇人,捕捉分蜂群也并不难。现向初学养蜂者介绍三种捕捉分蜂群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多年抓科学养蜂工作中,体会到在蜂群流蜜期的饲养管理,必须掌握以下准则: 1 勤采蜜为保持蜜蜂经常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注意及时采蜜,不要积蜜,这样既能消除分蜂热,又能增加产量. 2 组强群在主要流蜜初期,要有足够青、壮年蜂的强群.若估计群势不足,应提前20天补充蛹脾.蜂群的强弱和采集力密切相关,强大的蜂群必须在大流蜜期开始时组成.  相似文献   

10.
一、模式养蜂的产生江南大地蜜源丰富,但春季天气多变,阴雨连绵,不利于养蜂,产蜜量大打折扣。早春是蜂群壮大的起点时期,也是分蜂旺季。由于中蜂不良习惯多,分群时满天飞,强群一下子变成弱群。为了扭转中蜂低产局面,狠抓早春这一蜜源丰富期的收入,我们探索出一套模式养蜂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雄蜂蛹生产的经济可行性和对蜂螨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了雄蜂蛹生产对蜂王浆产量的影响和不同生产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同时比较了雄蜂脾诱螨、化学药剂和联合治螨对狄斯瓦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兼产雄蜂蛹使蜂王浆产量降低了19.12%,但兼产组比蜂王浆单产组和雄蜂蛹单产组的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21.42%和172.38%。相比于化学药剂杀螨,雄蜂脾诱螨效果好,巢房寄生率和蜂体寄生率下降率为100%。兼产雄蜂蛹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安全有效的防控蜂螨,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2.
邢攸荷 《新农村》2007,(2):23-23
夏季是养蜂的主要季节,做好蜂群管理,对实现蜂群的繁殖和生产双丰收具有重要意义。1.防止分蜂热,维持强群经春季繁殖的蜂群,一般都可达到生产群的标准。为防止分蜂应  相似文献   

13.
洪学 《农家科技》2007,(1):25-25
<正>蜂群安全越冬是养蜂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蜂群越冬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来年养蜂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十分重视蜜蜂安全越冬工作。蜜蜂安全越冬的基本措施是: 1.要培养出健康强壮的越冬适龄蜂群。在培养越冬蜂前期,要抓紧时间治螨和防治白垩病。每年秋天在最后一个蜜源后期,蜂王所产的卵都是越冬蜂。这个期间,要根据气  相似文献   

14.
秋季是养蜂年的开端,蜂群的秋季管理,实际是做好蜂群越冬的一切准备工作,主要任务是:育足健壮的越冬适龄峰和备足优质的越冬饲料.秋季管理的好坏是蜂群越冬成败的关键,并影响来年春繁,故称“一年之际在于秋”.根据本区气候:秋季短,气温下降快,昼夜温差大,气温低及蜂群越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蜂群势弱、素质差;密不足、质量差和蜂螨危害等,本文讨论如何作好本区蜂群的秋季管理.1 育足健壮的越冬适龄蜂1.1 培育越冬峰时期及需要达到的群势根据本区的气侯和蜜粉源条件,培育越冬蜂宜在8月20日至9月20日左右进行.使越冬定群时每群有5——6脾蜂,每脾2000——2500只蜂.总蜂数不少于10000只.越冬适龄蜂占70——80%,越冬蜂中未参加过采集、酿制和哺育工作的就是越冬适龄蜂,它生理年青、寿命长,在蜂群中比例越大,蜂群在越冬期死亡就越少,消耗饲料也越少,来春繁殖也越快.1.2 选择好蜜粉源场地,外界蜜粉源良好,蜂群产育积极性高,培育的越冬蜂生理发育健壮转地养蜂新和县、库车县有大面积晚油菜,对秋繁很重要,凡是8月中下旬到该地的蜂群,繁殖越冬蜂都较好,并能贮备足够的越冬饲料.同期到拜城县晚葵花场的蜂群进蜜涌,可取1—3次蜜,葵花蜜对蜜蜂有麻醉作用,最好喂些“蜜蜂解毒营养冲剂”以减少死亡.葵花花冠深,采集  相似文献   

15.
倪浩康 《新农村》2014,(9):30-30
养蜂生产中,蜂群失王现象时有发生。蜂群失王,轻者可导致蜂群不稳定,引起分蜂热;重者可明显影响发展群势,出现盗蜂现象。因此,一旦发现蜂群失王时,养蜂场(户)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一、勤换蜂王.蜂王的好坏、强弱与蜂群都有直接关系,蜂群繁殖的快慢又关系到产蜜量的多少.有的养蜂户不勤换蜂王,甚至几年来都用老蜂王,这是蜂蜜不能高产的原因.蜂王最好一年一换,每年的立夏、小满培育选择品质好的蜂王,淘汰老蜂王.新蜂王年轻力壮,产卵多,繁殖蜂多,产蜜也多.  相似文献   

17.
养蜂如何选购蜂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养蜂的第一步是怎样购买蜂群. 1.什么时间买蜂好?初建养蜂场最好春天蜂群出室以后买蜂。经过春繁.当年就可分群和采到蜂蜜及其他蜂产品,如蜂王浆、蜂胶、蜂蜡等,除能收回成本外.还可盈利。夏季买蜂也可以.基本能回本。秋天不宜买蜂.因为初养蜂越冬不好会使蜂群损失.  相似文献   

18.
在同等蜜源及气候条件下,秋末冬初养蜂,有的养蜂户能获得蜂蜜、王浆双丰收,有的不仅毫无收获,反而要喂糖.造成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管理技术问题.现将秋末冬初蜂群高产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供蜂农参考.  相似文献   

19.
1 发生时期在早春的雨雪天、蜂场转地的运输期、蜂群遭受蜜粉源及农药中毒时 ,或发生盗蜂等特殊时期 ,常采取幽闭蜂群的措施。但在幽闭期由于多种因素 ,会导致蜂群伤热。2 伤热的两种状态蜂群伤热产生的结果有当时可见和未见的两种状态。如果伤热严重 ,当时有蜜蜂死亡 ,巢脾受热坠毁 ,子脾上的蜂儿死亡。未可见者 ,当是蜜蜂没有死亡 ,子脾表面未见异样 ,但实际上蜜蜂已受热 ,体力受损 ,寿命缩短 ;个别蜂儿也无法正常生存 ;经过几天 ,群势大幅度下降 ,子脾也成为“花子” ,部分封盖蛹不能羽化而死亡 ;有的蛹脾即使出房 ,也是翅膀发育不健全…  相似文献   

20.
在同等蜜源、气候条件下 ,秋末冬初养蜂 ,有的养蜂户能获得蜂蜜、王浆双高产 ,有的不仅毫无收获 ,甚至还要喂糖 ,造成两种结果的原因是技术管理的问题。现将秋末冬初蜂群的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供养蜂者参考。1 预防盗蜂发生秋冬之交 ,盗蜂最易发生 ,稍不小心 ,便会引起蜜蜂互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