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增液承气汤对热结肠道型气分证大鼠肠道组织结构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含量的影响,给热结肠道型气分证模型大鼠预防性或治疗性灌服增液承气汤,测定大鼠体温、体重、肠道黏膜组织结构变化和血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表明:热结肠道型气分证大鼠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黏膜脱落,部分绒毛断裂,炎性细胞浸润,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数量增多,杯状细胞(GC)数量减少,且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均会出现显著升高(P0.05)。预防性给予增液承气汤后,可有效减轻肠道黏膜脱落,绒毛断裂和炎性细胞浸润等损伤,并能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P0.05);治疗性给予增液承气汤能有效地降低大鼠体温,使大鼠肠道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恢复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可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增液承气汤可通过降低体温、维护肠道组织结构正常,降低IEL及升高GC细胞数量,抑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而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抗生素相关性大肠湿热证大鼠模型,从体征、肠道菌群、血清及结肠组织炎症因子、结肠组织病理等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肥甘及辛辣饮食损伤大鼠肠道引起"内湿、内热",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外湿、外热"环境,以生物因素和抗生素应激诱导建立抗生素相关性大肠湿热证模型,观测模型大鼠的一般状态、体质量、摄食量、肛温,对肠道敏感性和粪便性状进行评分,测定粪便含水量及血清TNF-α、IL-1β、DAO、D-乳酸含量,检测肠黏膜SIgA及结肠组织MPO含量,计数结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分析结肠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复合因素诱导建立的A-DHS模型大鼠体质量减轻、摄食量减少、肛温升高、肠道敏感性增加、4 h内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评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升高,血清TNF-α、IL-1β、DAO和D-乳酸含量均显著升高,结肠组织MPO含量升高,肠黏膜SIgA含量降低,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显著减少,而肠球菌、大肠杆菌显著增加,HPS评分显著升高;175 mg/kg柳氮磺吡啶治疗7 d,各指标均有所恢复。结论:复合因素可成功诱导建立抗生素相关性大肠湿热证大鼠模型,其病理特征与临床症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以黄连、苦参、香蕾、艾叶等中药为主要成份的"香连溶液"对肠道疾病的治疗效果。选取发生腹泻的肉鸡鸡群,随机分成3组。试验组1,香连溶液1∶2000饮水,连用4天。试验组2,香连溶液1∶4000饮水,连用4天。对照组常规肠道治疗药物连用4天。3组同时观察鸡群饮水量、采食量、死亡率、粪便变化等。结果表明,试验组1饮水量增加36千克,试验组2饮水量增加30千克,对照组饮水量增加55千克。试验组1采食量增加38千克,试验组2采食量增加33千克,对照组采食量增加27千克。试验组1死亡率下降0.05%,试验组2死亡率下降0.041%,对照组死亡率下降0.024%。粪便成型度试验组1和试验组2无明显区别,都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工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通过对Wistar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mg/kg,注射后3,7,14,21d和28d分别对大鼠的血糖、体重、日采食量、饮水量和排尿量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血糖、日采食量、饮水量和排尿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大鼠体重1周内增长差异不显著,2周以后体重增长存在明显差异。对大鼠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法可复制试验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率可达到95%,各项生命体征与临床病例接近。  相似文献   

5.
寡糖对SPF大鼠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寡糖对SPF大鼠生长性能及盲结肠中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影响,选用体重为(110.0±10.0) g、同性别同品系的SPF大鼠作为试验动物进行试验, 将SPF大鼠分成8组,每天记录其体重及采食量.采集1,14,28天SPF大鼠的盲结肠,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表明:寡糖对SPF大鼠的生长性能影响不明显,添加寡糖能够促进肠道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双歧因子的形成,抑制大肠杆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疫苗制造过程中的灭活工艺,本课题组针对甲醛的使用浓度以及灭活时间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兔多杀性巴氏杆菌JN株菌液按0.2%的比例(v/v)加入甲醛溶液,37℃条件下灭活48h,灭活彻底,以该灭活工艺制备的免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菌液注射试验兔,试验兔10/10健活,注射部位无炎性反应,试验兔采食量、饮水量无明显异常变化,精神状态良好,表明该灭活工艺灭活的菌液安全性良好,该灭活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奶牛耐寒而不耐热,气温在0℃以下时,奶牛的体热散失量明显大于体热产生量,导致部分饲料或体内贮存的能量转化为体热,所以寒冷季节会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但奶牛的采食量不受影响,有时还可能增加。但气温高于20℃时,奶牛即表现出体温增高,呼吸频率加快,饮水量增多,采食量下降和肠道充塞等热应激症状。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加味理中汤方(干姜、党参、白术、甘草加茯苓、山药、木香、桂枝、砂仁)对脾虚泄泻小鼠疗效、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泄泻模型组、恩诺沙星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按体重灌胃30 g/kg番泻叶水提物(每天1次,连续9 d)建立脾虚泄泻模型,试验第10天,空白对照组和泄泻模型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恩诺沙星组分别按体重灌胃6.5,13,26 g/kg中药提取物及24.15 mg/kg恩诺沙星水溶液,连用3 d。试验期间每日测定小鼠体重、采食量及饮水量,计算日均采食量和日均饮水量并观察腹泻情况和一般状态,统计稀便率、稀便级及腹泻指数;试验结束后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质量浓度,统计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结肠粪便中大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菌落数。结果表明:治疗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小鼠出现脾虚症状,且稀便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均极显著升高(P<0.01),日均采食量及体重均极显著下降(P<0.01),表明脾虚泄泻模型建立成功。治疗结束后...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并建立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的实验动物模型。采用腹腔注射和人工灌服途径感染小鼠,了解感染鼠的LD50,观察灌服鼠于灌服后不同时段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血清生化指标、粪便排菌情况。结果表明,腹腔注射感染鼠的LD50为4.55×107 CFU/mL,人工灌服途径感染鼠的LD50为1.8×109 CFU/mL;用菌液浓度2×106 CFU/mL灌服感染鼠6h开始发病,6~96h精神沉郁、嗜睡、食欲减退,有腹泻、死亡;病、死鼠(12h)呈现肠黏膜坏死脱落、肠壁变薄,肠腔有多量黄色黏液状的内容物,肺脏有出血性病变,24h肝脏表面见有点状坏死;感染后36h的尿酸、72h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显著升高直至120h,尿素氮在72~96h明显升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在48~96h显著降低,血糖、蛋白在72~120h明显下降;2种途径感染8h后小鼠的粪便皆可检出感染菌,且粪便排菌的持续时间与感染剂量呈正相关,0.5mL/只(2×1010 CFU/mL)感染鼠直至感染后23d粪便仍有排菌,表明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对试验小鼠有致病性,感染后经粪便长期排菌。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11日,我市一山鸡养殖场饲养的七彩山鸡发生一种以咳嗽、呼吸困难、脸肿、扭颈、拉黄绿色粪便、采食量下降和饮水量增加为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新城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ST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将9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工程菌组及酵母菌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工程菌菌液、酿酒酵母菌菌液,持续21 d后连续3 d灌服大肠杆菌H10407菌液,分别收集灌胃7,14,21天及攻毒后的各组大鼠粪便,提取粪便细菌DNA,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ST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对肠道菌群微生物可操作单元(OTU)和肠道5种重要细菌(类杆菌、梭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的变化,并测定了肠道菌群pH值。结果表明:在灌胃期间,工程菌组及酵母菌组的OTU值和双歧杆菌、梭菌数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其他细菌数量均不同程度升高。各组pH值均呈现下降趋势,第21天时,工程菌组及酵母菌组pH值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攻毒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后,工程菌OTU值和类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pH值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灌服前相比,工程菌组的OTU值、细菌数量及pH值均变化幅度最小。说明ST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能够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丰富肠道菌群多态性,降低pH值,增加有益菌群的数量。当动物机体受到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感染时,ST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能够有效降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对肠道菌群的破坏,发挥预防保护作用,维持肠道内菌群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中药肠炎宁对猪大肠杆菌感染小鼠肠道的保护效果,并初步研究其机制,本试验将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大肠杆菌K88组和肠炎宁组3个组,大肠杆菌K88组和肠炎宁组小鼠通过口服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K88诱导腹泻模型,12 h后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和肠炎宁药液,连续给药3 d,检测不同组别小鼠的存活时间、体重变化、肠道病理变化、结肠长度变化、肠道通透性和炎症因子等指标变化,并分析炎症因子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K88组小鼠出现死亡,存活时间显著缩短(P<0.05),体重显著下降(P<0.05),结肠显著缩短(P<0.05),肠道通透性和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和结肠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大肠杆菌K88组相比,肠炎宁组小鼠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5),体重显著增加(P<0.05),结肠显著增长(P<0.05),肠道通透性和血清MPO活性显著下降(P<0.05),血清和结肠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下降(P...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耐药大肠杆菌中药抑制剂(加减三黄汤)对塞北乌骨鸡的免疫保护作用,试验将常规饲养60 d后的塞北乌骨鸡雏鸡随机分为5组,即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试验Ⅰ~Ⅲ组,试验组每天灌服浓度为2 g/mL的中药抑制剂1.5,1.0,0.5 mL,连续7 d.除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3 mL)外,其他各组每只鸡腹腔注射试...  相似文献   

14.
正湿热夏季,尤其在6,7,8月份,鸡多发过料水便疾病。主要发生在30-40日龄的肉鸡,以及120-300日龄和350日龄后的蛋种鸡。鸡通过呼吸散热,增加饮水来降低体热,当温度高于33℃,饮水量是采食量的5倍,导致鸡的粪便变稀、含水量大,同时也打乱了肠道的菌群平衡,导致饲料消化率低下,50%的营养随粪便排出。夏季鸡过料水便部分也因为有大肠杆菌、魏氏梭菌和球虫等因素加剧,可以使用以下方案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抗生素与致病大肠杆菌来诱导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模型,考察黄芪提取液和益生菌联合应用对小鼠肠道菌群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服氨苄西林钠(浓度为250 mg/m L)0.3 m L/只,处理8 h后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菌液0.3 m L(1.0×108CFU/m L),制备腹泻模型成功。联合组与益生菌组和黄芪提取液组相比,联合组腹泻显效率率为90%,抑制肠道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增殖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促进肠黏膜损伤的恢复,增加肠道绒毛长度48.94%(P0.01)和131.52%(P0.01),降低隐窝深度8.47%(P0.05)和29.70%(P0.05),促进小鼠免疫机能恢复,最终降低腹泻率。  相似文献   

16.
探讨郁金散对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血清和肠道组织胃肠激素的影响。Wistar大鼠6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肠湿热证模型组、自愈组、郁金散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通过自由饮用蜂蜜水;前10d禁食与饲喂充足饲料并灌胃猪油隔日交替进行;之后5d每天灌白酒,并置于高温高湿环境(8h·d-1);然后腹腔注射大肠杆菌,24h后再注射一次建立大肠湿热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高(10.4g·kg~(-1))、中(5.2g·kg~(-1))、低(2.6g·kg~(-1))剂量郁金散进行治疗。整个试验过程中观察大鼠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记录体重变化,检测血清和回肠、结肠组织中的胃肠激素含量。结果显示:模型大鼠出现便溏、粪便色黄恶臭、肛门红肿、发热等症状和体征。正常组体重逐渐上升,模型大鼠造模期间体重呈现先波状上升、再逐渐下降的趋势,郁金散治疗后体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以高剂量组回升最明显,但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自愈组大鼠血清、回肠及结肠组织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P物质(SP)含量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或P0.05),血管活性肠肽(VIP)无显著变化,生长抑素(SS)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自愈组相比,各剂量郁金散治疗后,MTL、GAS、SP、VIP和SS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调,以高剂量组回调最为明显,其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回肠、结肠中MTL、GAS和SP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SS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或P0.05)。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机体出现了胃肠激素紊乱,表现为MTL、GAS、SP和VIP含量升高,而SS含量降低,郁金散能改善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机体胃肠激素异常水平,且高剂量的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奶牛是一种比较耐寒而不耐高温的动物,奶牛适温范围为4℃~21℃。当气温高于20℃,奶牛即表现出体温增高,呼吸频率加快,饮水量增多、采食量下降和肠道充塞等热应激症状,致使产奶量和繁殖率显著下降,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增高,当40℃时,奶牛食欲几近废绝。采食量下降是导致高产奶牛泌乳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改善夏季高温时节饲养管理是实现全年奶牛高产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夏季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中,防暑降温成为奶牛生产的主旋律。现就奶牛夏季饲养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2型糖尿病及并发肾病大鼠模型肠道菌群失衡模式及其与代谢和炎症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用相同方法联合单肾切除构建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成模后采集血液、尿液标本用于检测分析相关代谢及炎症水平变化,采集结肠粪便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药联合益生菌对大肠杆菌性小鼠腹泻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筛选中药联合益生菌最佳因素配比。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益生菌组和中药联合益生菌组,每组12只。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只),模型组、中药组、益生菌组和中药联合益生菌组均先腹腔注射分离菌悬液1×107 CFU/kg,然后中药组按10 mL/kg灌胃中药液(其中蒲公英提取物浓度为0.25 g/mL,黄芪总黄酮和黄芪多糖浓度均为0.05 g/mL),益生菌组按4 mL/kg灌胃枯草杆菌悬液(菌含量5×107 CFU/mL),中药联合益生菌组按上述量灌胃中药液和枯草杆菌混合液,每天定时灌胃给药1次,连续3 d。每日记录小鼠腹泻、体重、采食量等情况。末次给药12 h后分离心脏、肝脏、肾脏、脾脏、肺脏,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血液分析法检测血液学指标;取粪便及小肠内容物检测粪便隐血情况并进行细菌计数;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和小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中药联合益生菌最佳因素配比为A1B2C2D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腹泻率100%且无自愈现象,症状和剖检病变明显,腹泻指数极显著上升(P<0.01),体重、采食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肝脏、脾脏器官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淋巴细胞比率(LYM)、中间细胞比率(MID)均显著下降(P<0.05),粒细胞比率(GRAN)极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中药联合益生菌组腹泻指数极显著下降(P<0.01),体重、采食量显著上升(P<0.05),中药组肝脏、脾脏器官指数显著下降(P<0.05),中药联合益生菌组脏器系数极显著下降(P<0.01),中药组、益生菌组及中药联合益生菌组LYM显著上升(P<0.05)、GRAN显著下降(P<0.05)。粪便隐血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检测呈强阳性;中药组、益生菌组呈弱阳性,中药联合益生菌组呈阴性。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肠内大肠杆菌数、血清及小肠组织中MPO活性均极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中药联合益生菌组小鼠肠内大肠杆菌数、血清及小肠组织中MPO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中药联合益生菌可降低腹泻指数、肝脏和脾脏器官指数,增加体重、饮食量,使粪便隐血转阴并降低肠内大肠杆菌数、血清及小肠组织中MPO活性,从而对大肠杆菌性小鼠腹泻产生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适用于评价仔猪湿热泄泻证候中兽药制剂药效的动物模型,本试验应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肠毒性大肠杆菌和高糖高脂+高温高湿+葡聚糖硫酸钠两种复合因素组合方式建立湿热泄泻大鼠模型。选用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大肠杆菌模型组和葡聚糖硫酸钠组模型组,按不同条件分阶段造模18 d。每日监测大鼠体质量、采食饮水量、精神状态、粪便等临床表征变化,采集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采集回肠和结肠进行组织病理变化诊断,ELISA测定血清及结肠IL-1β及IL-6表达情况,RT qPCR测定结肠IL-1β、IL-4、IL-6、TNF-α、MUC1和MUC2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两种模型均能造成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湿热泄泻临床表现和炎症反应,葡聚糖硫酸钠组肠道病理损伤较大肠杆菌组更严重;两种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均显著升高(P<0.05),大肠杆菌组结肠IL-1β、IL-6、TNF-α mRNA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葡聚糖硫酸钠组结肠IL-1β、IL-6、TNF-α mRNA水平均升高(P<0.05),葡聚糖硫酸钠组MUC1 mRNA水平极显著降低(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