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针对成语典故错位详解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突出表现在融入国学文化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习理解能力,推动优秀文化传承等方面,且结合语文教学的要求及学生特点,提出具体的教学实施路径,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感受成语典故的魅力,深入了解其深层次内涵。  相似文献   

2.
成语、典故作为语言化的一种特殊现象在语言世界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分析了若干学生的翻译例句,提出英语成语、谚语翻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成语是语言的精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是浓厚历史背景和浓郁民族文化的融和。然而中西方因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的不同而产生许多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对语言间的文字转换形成了一种障碍。本文主要从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典故、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五个方面阐述了中西文化差异对各自成语形成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在英汉成语互译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差异以及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4.
请读者注意本文的译后记。译者程侃声教授原为云南农科院研究员,是位研究水稻的农业科学家,他对考古界提出的几点建议,是应该起引我们考古界同行重视的。我们欢迎大家就此问题继续进行笔谈。  相似文献   

5.
<正>龙感湖位于鄂赣皖三省交界处的鄂东地区,古称雷池,"不越雷池一步"的成语典故即出自于此。1956年,一支垦荒大军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建立了龙感湖农场,演绎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如今,这里已经是一个现代化、规模化的大型国有农场,被形象地誉为"鄂东明珠"。  相似文献   

6.
正8食用自古以来,中国视莼菜为珍贵佳蔬。其食用部位就是带有透明胶质尚未露出水面的初生卷叶和嫩梢。早在《晋书》中就有"莼羹鲈脍"的记载,把莼菜和松江鲈鱼并提。成语有"莼鲈之思",出自《晋书·张翰传》中的一个典故,说张翰在洛阳当官,思念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古典诗歌很善于用巧妙的比喻来表现音乐。大致说来,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声喻乐,即以自然界的声响来比喻音乐;二是以形喻乐,即以视觉形象比喻音乐的形象;三是以典喻乐,即以关于音乐的各种传说来表现音乐的效果。《听颖诗弹琴》、《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均综合运用了上述三种表现音乐的技法,但又各有侧重:白居易的《琵琶行》长于以声喻乐,韩愈的《听颖诗弹琴》长于以形喻乐,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长于以典喻乐。  相似文献   

8.
浙江成语典故品味高雅种类丰富,具有区位资源优势,深入挖掘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成语故事与解读浙江历史、回味记忆乡愁、弘扬传统文化、建设新农村融为一体,提高当地居民“非遗”保护的自觉性,促进当地政府加强“非遗”保护,深化乡村旅游内涵,提高景区管理水平,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馒头是村民餐桌上的常客,但在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孝义营村,馒头却成了村民的摇钱树。说起这个事,村里的大学生村官赵帅功不可没。"这一切都源于村里的一个典故。"赵帅说,在一次入户走访中,他从村民的聊天中发现孝义营村有一个关于"孝心馒头"的历史典故:清朝年间,村里一位儿媳妇因为孝顺婆婆,把家里的白面都省下来给婆婆蒸成馒头,而自己只是吃些红薯、高粱。一位皇子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语言中总是带有某种文化印记,翻译时要兼顾语言含义和文化含义,并且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把语言教学与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和国情相联系,从而促进语言教学的提高和语言现象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无等值词、背景意义的词、文化感情色彩的词、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客套话等词语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乔吉是元代散曲大家.乔吉散曲的主要内容是感叹世态炎凉、怀念先贤遗风,歌咏自然、倾述爱慕等,而艺术成就表现在引用典故、化用诗句、讲求对仗以及运用叠字法、联珠格、俚俗语等方面,有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倾向.  相似文献   

12.
正汉族客家人凡华厦落成,屋主往往会在大门上端镶嵌一块门匾,其常为长方形,上面刻有与自家姓氏相关的成语、典故或体现房主理念的一个词语,有的还配上吉祥图案,是融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如姓黄的写"东观流薇"、姓余的写"新安垂风"、姓吴的写"三让传家"、姓胡的写"苏湖世第"。此外,还有"清白传家""曲江世第""天禄遗风"等门匾。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5年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CJCR)统计:2004年《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影响因子为0·474,总被引频次为381次,即年指标为0.023,他引总引比为0.8950(他引率占89.5%),被引半衰期为4.5。其中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在云南高校学报、全国农业高校学报中的排序如下:1.在云南高校学报中,影响因子排在第2位;总被引频次排在第3位。2.在西南地区农业高校学报中,影响因子居第1位。3.在西部地区农业高校学报中,影响因子居第2位。4.在全国农业高校学报中,影响因子排在第12位;总被引频次排在第20位。《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为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刊…  相似文献   

14.
<正>11月8-10日,在2013中国磷复肥工业展览会期间,红四方经销商在合肥欢聚一堂,分区域举办多场会议,进行业务洽谈,共同喜迎收获,研讨未来。9日,中盐红四方"红色劲典"品牌招商会暨肥料新品高峰论坛在奥体宾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经销商到会,大家对"红色劲典"品牌充满信心,探讨下一步市场拓展,并现场签订多项业务。红四方副总经理陈勇表示,"红色劲典"产品定位高端,在红四方品牌战略和布局  相似文献   

15.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传统文化与悠久历史的体现,也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历史的很好的切入点,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成语学习也是留学生学习汉语进入中高级阶段学习的必经之路。而留学生在学习成语时主要产生的偏误有成语的形式偏误、成语的语义偏误以及成语的语法偏误。对成语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成语自身的特点,结构的凝固性、意义的整体性以及风格的典雅性,二是成语其大多形成于古汉语时期,具有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理解方法。三是专业性教材的缺少所造成的。总结当前留学生在成语学习中的情况,针对产生的成语习得的偏误情况,应采取教学四大环节的有机配合,多种教学法相互渗透促进,高效合理地展开对外汉语成语教学。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5年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CJCR)统计:《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影响因子为0·474,总被引频次为381次,即年指标为0.023,他引总引比为0.9(他引率占90%),被引半衰期为4.5。其中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在云南省高校学报、全国农业高校学报中的排序如下:1.在云南省高校学报综合排序中,影响因子居第2位;总被引频次居第3位。2.在西南地区农业高校学报中,影响因子居第1位。3.在西部地区农业高校学报中,影响因子居第2位。4.在全国农业高校学报中,影响因子排在第12位。《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及排序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高考英语试题将进一步改革,原有单项选择题将被语篇型语法填空题所取代。语法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语法和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旨在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下面介绍一下语篇型语法填空题的命题特点和解题技巧。1题型特点从近几年广东高考英语卷的语法填空题来看,文章的阅读量不大,约有200词。体裁一般为记叙文,题材有哲理性故事、成语典故、生活记事等。故事情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是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源于《圣经》这种宗教文化的典故颇多,几千年的时间里,这些典故对西方各国的语言发展和文学艺术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典故大多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意义,因此学习和掌握这些典故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5年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CJCR)统计:2004年《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影响因子为0·474,总被引频次为381次,即年指标为0.023,他引总引比为0.8950(他引率占89.5%),被引半衰期为4.5。其中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在云南省高校学报、全国农业高校学报中的排序如下:1.在云南省高校学报中,影响因子排在第2位;总被引频次排在第3位。2.在西南地区农业高校学报中,影响因子居第1位。3.在西部地区农业高校学报中,影响因子居第2位。4.在全国农业高校学报中,影响因子排在第12位。《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为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刊源1.美国《化学文…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5年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CAJCCR)统计:2004年《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影响因子为0.474,总被引频次为381次,即年指标为0.023,他引总引比为0.8950(他引率占89.5%),被引半衰期为4.5。其中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在云南省高校学报、全国农业高校学报中的排序如下:1.在云南省高校学报中,影响因子排在第2位;总被引频次排在第3位。2.在西南地区农业高校学报中,影响因子居第1位。3.在西部地区农业高校学报中,影响因子居第2位。4.在全国农业高校学报中,影响因子排在第12位。《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为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刊源1.美国《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