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牧渔业部顾问刘锡庚同志在全国杂交 水稻生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1-1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的设想。……1—3粮食生产形势与“七五”期间杂交水 稻的科研任务………………2—1成果喜人前景灿烂──1987年全国杂 交粳稻学术讨论会纪要…………2—2湖南省1987年吨粮田开发示范情况和 今后意见…………………3—11987年北方杂交粳稻科研生产协作现 场考察会纪要…………………9-3利用无融合生殖改良作物的潜力……4—1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1987年工作 情况及1988年工作安排…………4—4半个作物的杂志为什么也能受到读者 如此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南方杂交粳稻考察及 顾问组年会纪要…………………………1—1华南地区杂交水稻近年迅猛发展……………1—4粮食作物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及其发 展前景………………………………………2—1《杂交稻超高产制种技术研究与应用》序言……………………………………………3-1论北方杂交粳稻的中兴………………………4—1《杂交水稻》在生产、科研及教学领 域受到热烈欢迎…………………………5-1对粮食流通问题的思考………………………5-2坚持不懈地抓好粮食生产保证国计民生 需要………………………………………6—1 ·栽培技术·地膜小苗直栽为杂交早稻高产闯新路………1-7汕优63在海南作早稻栽培的生育特点 及配套技术………………………………1—11杂交水稻温水快速催芽技术…………………1—14杂交稻稳促攻栽培法的高产机理与技术……2—4260万亩水稻单产过542公斤的经验……、…2-7献改优63适宜密度及产量构成研究报告……2—9杂交早稻亩产超500公斤的综合配套技术…2—11杂交早稻不同茬口施肥技术初探……………2—13成优46高产栽培技术要点……………………3一2就改63产量形成特点及高产的技术对策…·,·8—4杂交稻再生利用高产规律研究·。………-。…··8—8双杂吨粮叶龄模式  相似文献   

3.
·专论·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设想…………………………………………………………………………(1—1)开发粮食生产的新途径 ──论发展杂交早稻生产的价值………………………………………………………(1—3)加速发展杂交早稻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1—5)杂交粳稻旱种效益及其发展前景……………………………………………………………(1-7)杂交中稻与常规中稻技术经济效益评价………………………………………………………….( 1—10)1986年全国杂交水稻科研生产的大好形势及当前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专题与综述·水稻耐热性研究进展……………………………………(1)推广超级稻提高粮食生产水平………………………(2)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及其技术策略……………………(2)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2)超级杂交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的示范与推广概述……(3)中国水稻品种推广趋向分析……………………………(3)中国籼稻生产区域分析…………………………………(3)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4)大力推广超级稻确保海南粮食安全……………………(4)野生稻高产QTL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展……………  相似文献   

5.
·专题与综述·三系杂交粳稻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1)中国杂交水稻与常规稻产量和稻谷品质的比较分析…(2)优质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示范推广现状与展望……(3)水稻关键光合功能因子及高光效育种途径刍议………(4)四川盆地杂交水稻进一步高产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6.
回顾18年杂交水稻发展的历程,阐述杂交水稻推广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提出今后发交水稻生产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相对减少。今后发展粮食生产主要靠应用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广西现有的诸项增产技术措施来看,推广杂交水稻是提高粮食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的一项主要途径。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的指示,广西农牧渔业厅把推广杂交水稻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战略措施。1985年10月结合现场考察,认真总结了广西多年来发展杂交水稻的经验,制订了“七五”期间发展杂交水稻的计划和措施,计划1986年全区种植杂交水稻650万亩,1990年发展到1000万亩。这是符合广西实际情况的,是可以办得到的。 广西从1975年至1985年全…  相似文献   

8.
选育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技术策略……1-1籼粳杂交稻一起抓 确保主体地位不动摇……………………………………1-5 1——5以提高效益为目标 稳步发展粮食生产……2-1河南省发展杂交稻的战略方针及前景………2-5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第十次年会纪要……3-1863-101-01专题1992年海南育种工作 会议纪耍……………………………………………4-1我国杂交稻发展趋势………………………………………4-2关于辽宁省杂交粳稻技术考察报告…………5-1四川省发展杂交稻现状与建议……………………5-3质疑 观察 恩维 检验=创新……………………………  相似文献   

9.
1993年总目次     
专论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设想与实践……………1(1)论北方杂交粳稻的育种攻关…………………1(3)论我国杂交稻亲本繁育技术的演变…………2(1)杂交粳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初探…………2(4)光敏核不育水稻选育与利用的几个问题讨论……3(1)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特性表达的制约因素分析…………………………………………… 4(1) 选育选配“粳不/籼”已组方式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 利用中的重要性—……………………………………1(6)温光弱感型光敏核不育水稻30885选育研究…1(9)模型光敏核不育选育与应用初报………………2(7)两系杂交早稻杂种优…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在我省大面积推广以来,为我省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从全省的情况看,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不够平衡,为了进一步发掘杂交水稻增产潜力,加快我省粮食生产发展的速度,本文着重对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回顾与研讨。 (一)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回顾杂交水稻从1974年开始在我省试种,到1977年全省九个地、市种植面积达240.96万亩:1978年全省发展到800万亩,占稻谷播种面积2533.7万亩的31.51%:平均亩产262公斤,比年报稻谷亩产239.5公斤,高22.5  相似文献   

11.
宁陵县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海拔700—1000米范围内,常年亩产200公斤左右。1982年引种杂交水稻,1985年后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1988年单产提高到339公斤,杂交水稻面积发展到水稻总面积的85%以上。作者对杂交组合、育秧方法、茬口方式、施肥水平、配肥种类、插植规格及喷施叶面宝等各项措施的增产作用与主次顺序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总目次     
·专题与综述·入世后我国杂交水稻种业的发展对策刍议 (3)……浅论加入WTO后四川省的优质稻产业化发展… (3)北方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形态育种初探 (4)………广东省杂交水稻育种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5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5 )……中国杂交早稻的发展及其研究进展 (6 )……………·选育选配·粳型陆稻恢复系资源的筛选及其利用研究 (1)……高产、抗病香型杂交水稻Ⅱ优 15的选育及开发利用 (1)…………………………………………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博优 998的选育与应用(1)…………………………………………………  相似文献   

13.
1982年至1984年,笔者多次进行杂交水稻追施保花肥的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施保花肥一般增产10%以上,特别是在长势较差的田里,增产效果更显著,可达20%以上。从考种结果来看,追施保花肥的比不施的株高增加1.2—3.4厘米,包颈率低9.7—19.2%,千粒重增加0.39—0.85克,空秕率下降3.6—5.8%。 杂交水稻追施保花肥的增产效果显著,主要原因是:(1)杂交水稻营养生长繁茂,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后期容易脱肥,特别是杂交晚稻,后期土壤供肥能力减弱,追施保花肥,能保障后期供肥,防止叶片早衰。(2)杂交水稻幼穗分化时期长,需肥较多,施用保花肥,能保证减数分…  相似文献   

14.
·专论与综述·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出口战略研究 (2 )………………………杂交水稻品种鉴定方法评述 (2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方法概述 (3)………………………从稻米品质评价标准的变化看我国水稻品质育种的发展 (3)稻米品质性状遗传及性状间相关性的研究综述 (4 )………我国南方稻区杂交水稻育种进展 (5 )………………………·选育选配·野生稻高产基因及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1)…………优质籼稻不育系中浙A的选育及利用 (1)…………………优质籼型三系不育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杂交水稻在几个热带国家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述了国外杂交水稻的推广种植概况,介绍了多年来中国杂交水稻在菲律宾、缅甸和几内亚3个热带地区国家的试验示范表现和推广应用情况,阐明了中国杂交水稻不仅能够在热带地区国家种植,而且能够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16.
据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1985年12月常州会议统计,“六五”期间我国累计推广杂交稻5.2亿亩,约增产粮食600亿斤。1985年全国种植杂交稻1.26235亿亩,比1984年减少460万亩,单产863斤,比1984年亩平854斤,每亩增产9斤,总产1091亿斤,比1984减少26亿斤。 由于1985年全国粮食减产,而杂交水稻基本稳产,各省对杂交水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安徽、湖南、四川、广西、贵州等省区,先后召开了杂交水稻专业会议,并拔款加速杂交稻的发展,把发展杂交水稻作为增加粮食总产的战略措施,因此“七五”期间我国杂交水稻将有一个大的发展,预计1990年我国杂交水稻种…  相似文献   

17.
1986年1月10—13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了全国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区域试验总结会。审查了“六、五”期间杂交早、中、晚稻的区试结果,并对全部供试组合的外观、食味品质进行了鉴定。 1.新组合区试结果 (1)杂交早稻。 1981—1985年先后共有24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参加全国区试,经各地试验,所有供试组合均比常规稻统一对照品种表现增产,其中增产点次数达一半以上的组合有9个(表1)。 (2)杂交中稻。1984—1985年先后共有12个杂交稻新组合参加全国区试,经各地试验,所有供试组合均较常规统一对照种表现增产,其中增产点次数达一半以上的组合有9个(表2)。…  相似文献   

18.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水稻》2016,(2):1-8
在中国杂交水稻从1976—2015年推广40 a之际,对中国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杂交粳稻的推广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13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推广5.316 2亿hm2,并于1995年达到2 089.78万hm2的历史最大面积,占当年水稻面积的67.97%,但杂交水稻面积及其占水稻面积的比例在1999年以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至2013年维持在1 617.87万hm2,占水稻面积的53.37%;1996—2013年年推广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杂交水稻主要品种数量由133个增加到532个,而单个主要品种的平均年推广面积则由11.01万hm2下降到2.36万hm2,品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突破性品种匮乏;1996—2013年两系杂交水稻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由0.92%上升到33.59%,两系杂交水稻已经成为杂交水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杂交粳稻的年推广面积维持在20万~26万hm2,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1%~1.5%的极低水平,杂交粳稻在杂交水稻中的地位还极其微弱。  相似文献   

19.
(一) 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和推广,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湖南从197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杂交稻,至1985年,10年来累计推广了1.59亿亩,与常规稻比较,每亩增产140斤,共增产稻谷222.6亿斤。特别是“六、五”期间,我们认真总结了“五、五”期间的经验,提出了“积极领导,总结经验,样板示范,稳步发展”的方针,使我省杂交水稻生产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标志是: 1.面积不断扩大:1985年尽管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杂交稻的推广面积仍然达到了2042万亩,比1980年的1412万亩增加630万亩,增长45%。其中杂交晚稻1581万亩,比1980年…  相似文献   

20.
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粳型杂交水稻发展稍迟一点,1975年实现“三系”配套,1977年在生产上开始推广。据1987年合肥全国杂交水稻会议初步统计,种植面积已达到16439万亩,其中南方(包括陕西)籼杂16235万亩,北方粳杂204万亩。 一、推广应用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76—1979年发展时期。从1976年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到1979年,全国种植面积达到7600万亩,平均每年扩大近两千万亩。1980—1981年是徘徊时期。杂交水稻由于当时组合单一,生育期较长,抗性不强等原因,有些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