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研究玉米-苹果轮作体系下,玉米种植年限(1 a和2 a)对苹果花期、幼果期、膨大期、成熟期根际土壤酶活性和pH值的影响,以期阐明玉米-苹果轮作体系缓解苹果连作障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苹果各生育期内,根际土壤中脲酶、土壤磷酸酶和土壤转化酶活性以及pH值趋势均为苹果非连作玉米(2 a)-苹果轮作玉米(1 a)-苹果轮作苹果连作(未轮作玉米)。与苹果连作(未轮作玉米)相比:玉米(2 a)-苹果轮作和玉米(1 a)-苹果轮作后的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在成熟期增长幅度最大,分别达105.95%和78.30%;土壤磷酸酶活性在幼果期分别显著增高26.45%和23.06%,在膨大期分别显著增高37.07%和29.19%,在成熟期分别显著增高45.59%和18.77%;转化酶活性在膨大期增长幅度最大,分别达53.11%和47.29%。pH值在成熟期提高最大,玉米(2 a)-苹果轮作和玉米(1 a)-苹果轮作与苹果连作(未轮作玉米)相比,pH值由6.86分别提高到7.57与7.25。综上,苹果连作可使根际土壤酶活性和pH值显著降低;玉米-苹果轮作对苹果连作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轮作2 a玉米较轮作1 a玉米更能缓解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2.
秦都区苹果种植面积 5 333hm2 ,苹果产业已成为我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但自 1 997年以来 ,苹果金纹细蛾在果区连续 6a重发生 ,致使叶片大量变黄、早落 ,特别是近 3a来其发生和危害尤为严重 ,单叶虫斑数量多达 7个 ,虫叶率高达 2 4 % ,最高 67% ,对我区的苹果产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义县苹果产业的发展,概述了义县苹果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影响苹果生产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快苹果产业发展提出了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节水灌溉、建立产业化体系、加强技术培训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华北区耗水型果树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对"耗水型果树减蒸降耗及种植管理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形成的苹果、梨节水技术集成模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梨以外围沟灌最优,局部灌溉次优,漫灌最差;苹果以局部灌溉最优,小管出流次优,漫灌最差。  相似文献   

5.
李明  刘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651-13652,13663
针对宁夏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特点,设计出一套适合宁夏农村地区的节水系统,并在银川的碱富桥村进行示范。通过对节水系统节水率的计算,评价该系统的节水效果。证明实施该节水系统后,该村理论总节水率43.0%,总节水量5.51万m3/a,节水效果明显。由此可知,该节水系统可在宁夏地区乃至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滴灌技术是苹果节水优质丰产的重要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甘肃省静宁县M试验站为例,详细介绍苹果田间灌溉过程中滴灌系统设计的灌水器选择、设计参数的确定、水量平衡计算及管网布置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苹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果园12 a生的红富士(Malus domestica Borkh,cv fuji)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灌溉(对照)、树盘两侧分区交替灌溉和不分区灌溉3种处理对苹果叶片、新梢生长量等形态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区交替灌溉在较不分区灌溉节水50%的前提下,新梢生长量和叶面积均大于对照而小于不分区灌溉,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和不分区灌溉;测定时间段的平均净光合速率,不分区灌溉相比对照增加23.9%,分区交替灌溉相比对照增加36.4%,同时分区交替灌溉相比不分区灌溉增加10.1%;测定时间段的平均蒸腾速率,不分区灌溉相比对照增加25.0%,分区交替灌溉相比对照增加17.7%,而分区交替灌溉相比不分区灌溉降低13.4%.  相似文献   

8.
苹果属于我国北方地区重要水果之一,在北方缺水地区,苹果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便是水资源,合理进行节水灌溉,对苹果的生长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均有重要意义。利用苹果树根系比较发达的特点,采用分根区灌水是一种重要的节水灌溉技术,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节水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分根盆栽苹果不同根系灌水体积试验研究得出,当植株部分根系干旱时,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与全灌水处理相比没有差异,叶片保水力提高,说明部分根系干旱植株细胞质膜没有受到伤害,植株抗旱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施明 《农业与技术》2012,32(10):152
本文根据苹果生长适宜的环境,利用塔城多年气候整编资料对苹果种植区生态环境条件及光、热、水等气候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塔城独特的气候资源十分适宜苹果种植,其中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推广节水和防冻技术、加强果园科学管理是降低气象灾害影响,促进苹果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江苏龙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水溶肥料在苹果上的应用效果,以五年生富士苹果为试验对象开展了本试验。结果表明,江苏龙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溶肥a 3.75 kg/hm~2兑水3 000 kg/hm~2(稀释800倍)分别于苹果开花前、幼果形成期、果实膨大期各叶面喷施1次,苹果产量较常规对照增加3 200 kg/hm~2、增幅为8.23%,较清水对照增加2 500 kg/hm~2、增幅为6.31%;施用水溶肥b(施用方法同水溶肥a)苹果产量较常规对照增加3 300 kg/hm~2、增幅为8.48%,较清水对照增加2 600 kg/hm~2、增幅为6.57%。  相似文献   

11.
灌溉对苹果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太行山区苹果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14年生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不同灌溉方式(常规漫灌、分区交替灌溉和调亏灌溉,研究灌溉方式和调亏灌溉对苹果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分区交替灌溉与常规漫灌的苹果产量、单果重、硬度、含酸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两者的产量和单果重显著高于对照(自然降水),分区交替灌溉较常规漫灌水分利用率提高了31.1%~70.7%。在调亏灌溉中,果实发育早期或中期控水与全灌溉对照的产量和单果重无显著差异,在果实发育后期控水和干旱则导致苹果产量和单果重显著下降。[结论]在保证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分区交替灌溉是最好的节水灌溉方式,果实发育的早期是实施调亏灌溉的最佳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不同灌溉方式对苹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起垄覆膜沟灌、树盘埋罐渗灌和树盘漫灌对苹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树盘漫灌相比,起垄覆膜沟灌和树盘埋罐渗灌能显著增加新梢和春梢的长度,极显著增加叶面积、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但3个处理的新梢粗度、单株新梢数、秋梢长度、秋梢占新梢数的比例以及产量均无显著差异;树盘埋罐渗灌明显增加了根系的数量,且以直径2mm根增加最多;起垄覆膜沟灌和树盘埋罐渗灌处理的果实品质总体上优于树盘漫灌。  相似文献   

13.
分根交替不同灌水量对苹果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在确保苹果树体正常生长情况下,探讨不同根区体积灌水及灌溉量对树体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节约灌溉水。【方法】以3年生盆栽分根皇家嘎拉苹果为试材,研究根系分区交替灌溉不同水量对苹果树体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1/4和2/4根区体积灌水显著抑制了苹果新梢和干周生长,随灌溉体积增加抑制作用逐渐解除,减少灌水量也显著抑制了新梢生长。根系分区交替灌水显著影响苹果叶片水势和气孔阻力,1/4和2/4根区体积灌水处理叶片水势显著低于3/4和4/4处理,气孔阻力随灌水体积增加显著降低。减少根区灌水部位降低了苹果叶光合速率、蒸腾作用和气孔导度,并且蒸腾作用降低的幅度显著大于光合作用的,从而提高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但减少灌水量对苹果叶片各项生理指标均没有影响。不同生长期根区交替灌水处理对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致,以春梢停长期各生理特性指标最高。【结论】灌水量是影响新梢伸长生长和主干加粗生长的主要因子,叶片生理特性主要受灌水部位调控。通过调控灌水量和根区灌水部位可以调控树体生长,并能节约灌水量。本试验中,在没有考虑自然降水的情况下,为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根区灌溉体积不能小于50%。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苹果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佳灌水施肥组合,选取长势一致的11年生岩富10/M26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施肥量:F1(0 kg/hm2)、F2(施肥量1 050 kg/hm2:20-20-20平衡型水溶肥);设置4个灌水量:零灌水W1(0 m3/hm2)、低水W2(74.4 m3/hm2)、中水W3(148.8 m3/hm2)、高水W4(223.2 m3/hm2),共8个处理,灌水施肥方式为条施,在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3次灌水施肥。结果表明,F2W4的产量最高,为14 237.71 kg/hm2,较F1W1(对照)的产量增加了26.68%,F2W4处理收益最高,纯收益为8.02万元/hm2,较F1W1(对照)处理纯收益净增1.04万元/hm2。灌水施肥对果实品质有显著的影响,表现为:果实红绿指数a...  相似文献   

15.
于1999~2002年对渭北旱原红富士苹果园不同水分条件有机肥施用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灌水条件下,以化肥+秸秆堆肥处理和化肥+羊粪处理最佳,产量分别为38 500kg/hm2和38 05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32.1和30.5.灌水条件下,以化肥+绿肥处理和化肥+鸡粪处理最佳,产量分别为44825 kg/hm2和44 45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24.3和23.3;并综合分析了不同水分条件不同有机肥对红富士苹果产量、生长状况、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渭北旱地果园  相似文献   

16.
根系分区灌水是一种新型灌水技术,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通过春梢生长期、春梢停长期、秋梢生长期苹果根系分区灌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1/4、2/4、3/4根系体积灌水对苹果植株水分状况、生长习性和叶片Pn、Tr、Gs、WUE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春梢生长期1/4根系体积灌水即可满足植株的水分需求,而春梢停长期、秋梢生长期需要2/4根系灌水;减小灌水根系体积后,新梢和叶片生长被抑制,叶片Pn、Tr、Gs降低,由于Tr较Pn下降幅度大,WUE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张学科 《西北农业学报》2016,25(12):1884-1889
为探索宁夏日光温室中不合理灌溉对番茄水分利用、氮素迁移特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方法,在不同灌溉方式(T1漫灌4.50t·hm~(-2)、T2滴灌3.15t·hm~(-2))及氮肥用量(T1常规量800kg·hm~(-2)、T2推荐量600kg·hm~(-2))处理下测定了土壤水分分布、番茄水分利用率和土壤剖面氮素淋溶特征。结果表明,在番茄的不同生育期,0~80cm土层深度滴灌+推荐施肥土壤含水率大于漫灌+习惯施肥,而80~200cm土层结果与之相反,可见,滴灌后水分主要保蓄在80cm以上土层,而漫灌方式水分渗出耕层土壤的量更多。滴灌+推荐施肥处理瞬时叶片水分利用率、番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漫灌+习惯施肥,但两处理产量差异不明显。在当季蔬菜生长期间,不同处理30~50cm土层的硝态氮质量分数均最高,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多,硝态氮逐渐向下迁移,漫灌+习惯施肥在100~200cm土层硝酸盐质量分数高于滴灌+推荐施肥处理,此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国内其他蔬菜栽培地区。水资源浪费与不合理水肥利用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在宁夏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已相当突出,值得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灌溉方式和病害防治技术的改进,提高烤烟中耕管理水平,为烟农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小区对比试验的方法,设立不同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和分株浇水)和不同施药方式,分析不同补水方式对烤烟生育期、农艺性状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不同施药方式对病害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大水漫灌比分株浇水烤烟生育期缩短23 d,各农艺性状差异显著,大水漫灌方式下游土壤营养物质出现富集现象;常见病害提前预防比发病后进行药物防治,烟株发病率降低0.11%~5.11%,农药使用总量降低25.0%~33.3%。[结论]禁止大水漫灌灌溉方式和对常见病害进行提前预防可以提高烤烟中耕管理水平,实现烟农增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干旱区灌溉方式及施肥措施对棉花生长季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及碳平衡的影响,比较不同管理措施对棉田土壤碳汇强度的影响。【方法】设置滴灌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在棉花生育期每种灌溉方式设有机肥(OM)、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M)3种施肥处理,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仪测定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利用根去除法区分根系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通过计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及施肥措施下农田土壤碳汇强度。【结果】不同灌溉方式及施肥措施下农田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随气温变化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7月中旬达到峰值,10月中旬棉花收获后降至最低。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土壤碳排放量为滴灌>漫灌;相同灌溉方式下不同施肥处理为NPK+OM>OM>CK>NPK。滴灌条件下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为36.38%-58.74%,漫灌条件下为33.73%-52.03%;铃期根系呼吸贡献率最高,生育期平均为48.05%和44.31%。整个棉花生长季节,两种灌溉方式下农田净初级生产力(NPP)均为NPK+OM>NPK>OM>CK。不同管理措施下整个生育期农田土壤均表现为碳“汇”,其中,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碳汇强度为滴灌>漫灌,不同施肥措施为NPK+OM>NPK>OM>CK,灌溉与施肥互作条件下,滴灌方式下NPK+OM处理碳汇强度最强。【结论】在干旱区棉花生产中,采用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并实施秸秆还田等农田管理措施,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培肥地力,提高棉花产量,而且能促进土壤固碳减排。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109%;滴灌叶面积指数最高,喷灌次之;在成熟期,滴灌、喷灌株高均较漫灌高22em;滴灌和喷灌百粒重分别重于漫灌11.88%、9.95%;滴灌、喷灌株子粒重分别重于漫灌24.8%、21.1%;滴灌理论产量大于喷灌22.59%,大于漫灌35.62%,喷灌大于漫灌10.63%;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1.68%,大于漫灌6.52%,喷灌大于漫灌4.76%。[结论]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滴灌效果最好,喷灌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