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贵州油菜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菜4个生育时期(苗期、抽薹期、花期和收获期)耕作层表层(0~20cm)根区土壤以及油菜植株为试材,测定各生育时期土壤及油菜各器官重金属(Cr、Cd、Pb、Cu、Zn)含量,研究了油菜各生育时期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转运情况,以期分析各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油菜各生育时期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各异。总体而言,对Zn的富集能力最强,其次是Cd,对Cr富集能力最弱;油菜对Zn、Cd和Cu的富集能力均呈先减弱后增强再减弱的趋势,花期富集能力最强;各生育时期叶、根和茎是Zn和Cd主要富集器官,除了茎,其它器官对Cu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Pb在苗期和抽薹期主要富集在油菜根系,花期和收获期被转运至花和籽;花期Cr被富集在茎和花,其它生育时期Cr主要被富集在根系;对比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发现除Pb以外,油菜籽中其它重金属均未超标,有关籽粒中重金属的安全性尚需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市东南郊菜地土壤重金属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哈尔滨市东南郊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3种蔬菜作物对重金属的累积情况,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东南郊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别为:Cu28.451mg·kg-1、Pb35.258mg·kg-1、Zn57.654mg·kg-1、Ni30.209mg·kg-1、Cr32.660mg·kg-1、Cd0.126mg·kg-1、As3.934mg·kg-1、Hg0.049mg·kg-1。在环境效应方面,作物根、茎、叶、果实重金属含量依次递减,即根部的重金属含量最高。不同蔬菜作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菜豆比较容易累积Pb、Cr,葱比较容易累积Cd,茄子则比较容易累积As。在食用安全性方面,这3种蔬菜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选择青岛市4条主干道和青岛农业大学校园路段作为具有不同交通流量的采样地区,以草地早熟禾为试材,研究了草地早熟禾的叶片、根和相应的叶面尘、土壤的Pb、Zn、Cu、Cd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距道路边缘水平距离的增加,叶面尘Pb、Zn、Cd含量呈减少趋势,其中Pb含量在0.5m和10.5m处差异显著(P0.05),Zn、Cd含量在0.5m处显著高于5.5m和10.5m处(P0.05);Cu含量随距离的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随水平距离的增加草地早熟禾叶片的Pb、Zn、Cu、Cd含量均呈减少趋势,其中Pb、Zn、Cu含量在0.5m处与10.5m处差异显著(P0.05);叶面尘Pb、Zn、Cd含量与滞尘量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叶片Pb、Zn、Cu含量与滞尘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Cd含量与滞尘量相关性不明显;不同道路叶面尘Pb、Zn、Cd含量与叶片Pb、Zn、Cd含量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叶面尘Pb、Zn、Cu、Cd含量与根重金属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不同道路土壤Pb含量与根Pb含量极显著相关,土壤Cd含量与根Cd含量呈负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Pb、Zn、Cu、Cd含量与叶片重金属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蒌蒿重金属富集特征与食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通过市场取样,结合土壤镉(Cd)本底值与Cd污染介质试验,研究了青蒿和白蒿品种对Cd、铬(Cr)、铅(Pb)等重金属的富集特性和品种差异,以及作为茎叶菜食用的安全性。市场抽样显示,不同产地、市场和品种的蒌蒿食用部位均出现Cd的富集,达0.096~0.300mg·kg-1;土壤试验证明蒌蒿是一种Cd、Zn的超量积累植物,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盆栽试验证实蒌蒿根、茎、叶有强的Cd富集性,器官Cd含量为根>茎>叶,在20~240mg·kg-1的污染砂土中,根、茎、叶的Cd含量最高分别为532.9、207.1、106.5mg·kg-1。按照无公害标准,蒌蒿重金属含量超标,食用不安全。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研究了6种苔藓植物体内的Cr、Cu、Zn、Pb、Cd和Ni 6种重金属含量,比较分析了6种苔藓植物富集重金属能力。结果表明:苔藓植物富集的重金属含量有很大差异,富集系数分析显示6种苔藓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果灰藓和虎尾藓对Zn富集能力最强,东亚绢藓对Cu富集力最强,鼠尾藓、小羽藓和拟垂枝藓对Cd富集能力最强,其中小羽藓对Cr、Cu、Zn、Cd和Ni富集系数均大于1.0,可作为重金属污染的净化植物。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苋菜和蕹菜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采用盆栽种植,基质添加重金属的田间试验方法,并采集样品进行镉(Cd)、铅(Pb)、铜(Cu)、铬(Cr)、镍(Ni)5种重金属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苋菜和蕹菜对不同重金属累积有较大差异,随着基质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苋菜中Pb含量无显著变化,Cd、Cu、Cr、Ni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蕹菜中Pb、Cd、Cu、Cr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Ni则呈下降趋势。苋菜和蕹菜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各有不同,随着基质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苋菜对Pb、Cd、Cu、Cr、Ni的富集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蕹菜对Pb、Cd、Cr、Ni的富集系数总体也呈下降趋势;对Cu则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从元素的角度比较钩藤钩、茎2个药用部位元素的差异,以采集的贵州剑河钩藤钩、茎2个部位混合样品为试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分析了2个药用部位微量元素(K、Ca、Mg、Na、Fe、Mn、Cu、Zn、Mo Co)和重金属元素(Pb、Cr、Hg、As、Cd)的含量。结果表明:贵州剑河钩藤茎中微量元素Na、Mg、K、Ca、Mn、Co、Zn的含量大于钩中的含量,钩、茎中微量元素最高含量均为K,其次为Ca;重金属元素Cr、Cd、Pb在茎中的含量略高于钩中含量,Hg在钩中含量高于茎中含量,且有部分超标,Cu、As在钩、茎中的含量接近。微量元素的分析验证了钩藤茎的药用潜力,钩藤Zn/Cu比值较低(0.52),验证了钩藤治疗高血压等方面的药效,且钩的Zn/Cu比小于茎,说明钩可能有更好的药效。  相似文献   

8.
对徐州北郊农田土壤中Pb、Zn、Cu、Cr、Cd5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对土壤的污染情况进行了测定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北郊农田土壤受到了污染,该区域内有固体残渣、煤矸石和粉煤灰等的常年堆放,经过雨水淋溶后,这些固废中的重金属元素会向周边土壤中迁移,致使污染土壤中Pb、Zn、Cu、Cr、Cd 5种重金属的含量均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采用地质累积指数Müller指数分析表明,Zn、Cr没有表现出污染;Pb、Cu污染强度不大,表现出轻度污染;而Cd则呈现出极强污染,污染程度顺序Cd>Pb>Cu>Zn>Cr.  相似文献   

9.
朱秀敏 《北方园艺》2010,(22):27-30
选取Cu、Zn、Cd、Pb等主要重金属化学元素为营养富集指标,测定河北省邢台县云梦山丛藓科湿地藓属植物体内及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丛藓科湿地藓属植物花状湿地藓、尖叶湿地藓、芽胞湿地藓对Pb、Cu、Cd、Zn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植物体内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对重金属具有富集能力,不同植物富集不同重金属的能力各不相同,且与其生长的基质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四川部分地区3种食用菌中7种重金属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对四川部分地区木耳、香菇、平菇3种常见食用菌中Cu、Mn、Cr、Hg、As、Pb和Cd等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被检测的食用菌中Cr的平均含量最高,As的平均含量最低,所有样品中Cr含量均超标,33%样品中Hg含量超标,11%样品中Cd含量超标;同时还发现,不同菌种对这7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差异显著,不同来源地的同种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水平也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试验于夏季进行红叶石楠不同基质、生根剂不同浓度和不同浸泡时间的扦插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红叶石楠选用混合基质(黄心土:粗河沙:草木灰=1:1:1),ABT1号生根粉0.02%浓度浸泡2h的平均生根率最高,达96.6%。该技术为红叶石楠种苗大规模扩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负离子仪对上海市松江区中央公园的4种纯林内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测定,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果:桂花、紫叶李、蚊母树纯林在5月和7月份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石楠呈单峰型;在6月和8月份紫叶李、蚊母树和石楠纯林日变化曲线相似,几乎平行;不同纯林日平均负离子浓度有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纯林内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几乎无显著相关性,为合理利用负离子资源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个黄杨品种(大叶黄杨、金心黄杨、金边黄杨)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进行测定和分析,认为金心黄杨和金边黄杨的黄色部分不是由类胡萝卜素的绝对含量增加或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的提高形成的,而是由于黄色部分总色素特别是叶绿素含量降低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以哈尔滨市常见的19种绿化植被为主要研究对象,经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19种植被的根、枝、叶内重金属元素(Cu、Zn、Pb、Cd)总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植被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因植物种类、部位及重金属种类而不同。依据植被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移能力不同,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榆叶梅和蒙古栎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Zn、Cd的富集和转移能力都很强;垂柳、旱柳、银中杨、梨树、山荆子、山槐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Pb的富集和转移能力都较强;榆树、紫丁香、黄菠萝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的富集和转移能力较强;云杉、山杨、红松、色木槭、暴马丁香、白桦、大果榆、山里红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Zn、Cd的富集和转移能力较强,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Pb富集能力也比较强,但转移能力弱。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环境条件对大叶黄杨光能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大叶黄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环境条件对大叶黄杨净光合速率(Pn)、细胞间隙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黄杨净光合速率全天中阳面栽培的极显著高于阴面栽培的,其中阴面在上午8:08左右达到全天净光合速率的最高峰,而阳面栽培的在下午13:08达到全天最高峰;细胞间隙CO_2浓度,阴面栽培的比阳面栽培的普遍高;气孔导度日变化,阴面栽培的出现的峰值比阳面的时间要早,阴面的分别在上午8:08和下午13:08,而阳面的分别在中午12:08和下午15:08;蒸腾速率日变化阳面栽培的为双峰曲线,阴面的为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去雄、套袋、人工授粉方法对7种枇杷属植物及2种枇杷近缘属植物共14份材料配置的91个种间、21个属间共112个杂交组合进行研究,结果发现:91个种间杂交组合中有28个坐果率为零,即杂交不亲和,约占30%;杂交组合大多为部分亲和,仅少数为完全亲和。枇杷属与其近缘属植物(石斑木、石楠)的正交基本不亲和,反交有5个组合能结果,但杂种胚中途败育,需要进行胚挽救。不同的种类作为父本或母本时,坐果率相差较大,以大渡河枇杷,栎叶枇杷、野生普通枇杷和‘解放钟’作母本,平均坐果率高达36.2% ~ 58.2%;而以台湾枇杷及其两个变型和椭圆枇杷作母本,平均坐果率仅为2.9% ~ 16.3%,作父本时,平均坐果率较高,达22.4% ~ 43.1%。花粉管生长的荧光观察显示,台湾枇杷恒春变型作母本与栎叶枇杷杂交为孢子体不亲和。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内蒙古包头南海子工业区的土壤和芹菜、叶用莴苣、菠菜、芫荽、油麦菜、大白菜、普通白菜等7种主要蔬菜中Hg、Se、Zn、Cu、Pb、Mn、Cd等重金属含量,并对土壤污染程度和7种蔬菜的食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南海子工业区的土壤受到中度重金属污染,其中Hg和Se污染非常严重;Zn、Mn、Cu向蔬菜中迁移的能力较大;不同种类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不同,其中Zn在除大白菜外的其他6种蔬菜中含量均超标,Cu在油麦菜中含量超标,Hg在芹菜、油麦菜和菠菜中含量超标,大白菜对各种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均较小,而油麦菜、菠菜、芹菜、叶用莴苣对这7种重金属的富集程度普遍较高,与其他蔬菜相比食用风险较大;儿童的摄食健康风险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18.
以金叶女贞、胶东卫矛为试材,采用人工遮荫的方法,研究了全光照的8%、20%、50%、100%光照强度对2种灌木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期探讨其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2种灌木株高、叶面积增加,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上升,而叶片厚度变薄,比叶重、叶绿素a/b下降;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先升后降,胞间CO2浓度(Ci)降低;遮荫处理下2种灌木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增加,金叶女贞PSⅡ的实际光能转换效率(Fv′/Fm′)下降,胶东卫矛的Fv′/Fm′上升,金叶女贞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增加,胶东卫矛的NPQ显著下降;遮荫提高了2种灌木表观量子效率(AQY),降低了光补偿点(LCP),金叶女贞在20%、胶东卫矛在50%光照条件下,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光饱和点(LSP)均达到最大值。2种灌木对不同光环境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适应弱光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交通干道两侧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哈尔滨市公滨路、香成路、哈-腰堡路3条交通干道两侧的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Cu、Cd、Pb、Zn、Cr、Ni含量,采用松嫩平原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作为参比值,应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以研究公路交通引起的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以及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u、Cd、Pb、Zn、Cr、Ni的含量显著高于背景值。Cd和Pb为中等污染,土壤对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ZnPbCdCrNiCu。污染源主要为机动车燃料、轮胎、机械中所含微量重金属成分。  相似文献   

20.
以猪粪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好氧模拟堆腐试验,研究外源添加剂沸石对猪粪腐解过程中重金属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堆肥处理后,猪粪中重金属Cu、Zn离子含量普遍升高,表现出明显的"相对浓缩效应";堆肥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猪粪中重金属Cu、Zn的生物有效性,使其形态向有效性低的方向转化;外源添加沸石明显降低了猪粪中DTPA-Cu和DTPA-Zn的含量,对堆肥可交换态重金属Cu和Zn的钝化效果分别为68.03%和46.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