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出土农业遗存的史前遗址常常同时出土与上古神话有关的图像,这为史前农业与上古神话的紧密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证明了史前农业对上古神话的诞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正是由于史前农业的需要,人们才会密切关注候鸟的迁徙,太阳的运行,而观察的结果和经验以神话的形式流传下来。联系史前农业,也有助于对上古神话的理解。日鸟神话内涵丰富,从史前农业遗址大量出土日鸟图像来看,与农业活动的密切联系或许是其最初产生的原因。太阳运行的神话非常丰富,应与古人观察太阳运行以确定农时的需求有关。后稷之以"稷"命名又恰与稷在史前北方农业中的重要地位相吻合。总体来看,史前农业与上古神话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史前农业促进了神话的产生,而神话又有助于生产经验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海岱地区史前稻作农业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靳桂云 《农业考古》2001,14(3):91-96
1  引言海岱地区这一概念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提出来的(1),其范围是以泰山为中心,包括 山东全省、河北东南部、豫东、皖北和苏北的广大区域。海岱地区史前文化在中国乃 至东亚地区史前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海岱地区史前稻作农业研究的深入开展将推 动对海岱地区和中国史前文化及古代文明发展的综合研究,并丰富中国乃至东亚史前农业研 究的内容。在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2),海岱地区史前农业特别是稻作农业的研究也 取得了初步成果(3)。本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海岱地区史前农业特别是稻作农业 进行初步研究并展…  相似文献   

3.
《古今农业》2005,(3):71-71
(本刊讯)南京大学历史系刘兴林副教授所著《史前农业探研》一书,最近由黄山书社出版。该书分“史前农业的发生”、“动物的驯化与农业的起源”、“史前稻作农业”、“史前旱作农业”、“史前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史前先民的食物构成与粮食加工”、“原始农业宗教与文化”、“史前农业的发展和文明的起源”、“史前农业研究的展望与思考”九个方面,对史前农业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许多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施肥是作物栽培和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行为。探索农业起源阶段是否存在施肥活动,若存在,程度如何等问题,不仅能丰富对史前时期生产力水平的认识,也将获得人与动植物的关系、人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等方面的新信息。史前时期缺乏文字记载,当前研究方法的不足也限制了考古材料的发现与理解。本文在综合史前施肥问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国际上利用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判断史前施肥问题的原理和实例,以期为探讨我国史前施肥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安徽史前稻作农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前农业作为史前考古的一个重要领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而关于史前稻作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成为目前考古界、农史界的一大热门话题。中国古代农业文化,主要是由北方的旱作农业和南方的稻作农业两大体系构成。安徽地处华东腹地,东邻江苏,北依山东,西接河南、湖北,南连江西、浙江,是连接中原与东南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南北方文化交流、传播、碰撞的重要地区。安徽地区的古代文化有其自身特点,也有其兼容性。对安徽史前稻作农业的研究将会丰富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研究的内容,对中国的史前文化和古代文明发展进程的研究也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伟  郭燕枝 《河南农业》2014,(17):60-60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认识逐步加深,雨养农业被提上日程。本文分析了雨养农业在我国的演变历程、分类和分布,以及不同类型雨养农业在中国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未来我国雨养农业的发展趋势。一、对雨养农业的认识雨养农业是指单纯依靠天然降水为水源的农业生产。随着认识的加深,现代"雨养农业"的内涵有所发展,也包括人工汇集雨水,实行补偿灌溉的农业生产类型。雨养农业与旱作农业既有联系又  相似文献   

7.
中国史前生业研究取得的进展和突破,是中国农业起源问题深化和人地关系学说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中国史前生业研究注重尽全时空,在时间上表现为初步探索、稳步推进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在空间上表现为北多南少,各地区内部分布亦不均衡的特征,随着中国史前生业时空脉络逐渐清晰,有助于推动"生业区系类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史前生业研究路径表现出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驱动着"生业替代性指标体系"的建立;中国史前生业的空间层级研究是既有成果中所忽视的重要问题,"核心区-次核心区-边缘区"这一中国史前生业空间层级结构对探析生业的演进和驱动力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史前渔业生产的考古资料日渐增多。丰富的考古资料表明,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古先民即开始利用水产资源,从事渔业生产。这一生产部门是当时人们获取生活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到了新石器时代,虽然发明了农业和家畜饲养业,扩大了食物的来源,但由于这两个新的生产部门尚处于原始阶段,产量低下,还是满足不了人们生活之需求,因之采集、渔猎生产依然占有一定比重,尤其是渔业生产不仅没有衰退,反而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拟用考古资料讨论我国史前渔业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图形与原始农业生产、生活关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图形,在史前的岩石壁画和洞窟壁画中,清晰地记录了那时的原始生活状态。史前时期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人类生产和生活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对文化面貌的影响较大(1)。  相似文献   

10.
农业观光园植物配置中存在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磊  杜新伟  王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90-3791,3794
该研究分析了农业观光园的内涵、特征和基本类型,阐述了现阶段农业观光园的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10-9912,9927
[目的]研究近57年安阳和南阳降水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53~2009年安阳和南阳的逐年降水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两市降水量的变化及其异同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7年来,安阳和南阳年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安阳下降较明显;从季节变化来看,安阳春季和冬季平均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南阳呈下降趋势,而两市夏季和秋季平均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从周期变化来看,安阳降水量时间尺度为12~15年时,在1970年有一个突变点,而南阳降水量时间尺度为15年时,有两个突变点(1965和1997年),时间尺度为7~10年时,突变点有4个(1968、1978、1987和1999年)。[结论]该研究为当地气候变化的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求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12个指标建立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对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社会发展因素、能源消耗与工业废物排放和经济发展是影响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的3个主要因素。2014年安阳市龙安区、林州市和安阳县的土地状况为良好,汤阴县土地安全处于预警状态,文峰区处于中度警戒状态,而内黄县、殷都区和北关区处于重度警戒状态。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土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安阳地区古代园林的造园背景的分析,揭示了安阳地区古代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阐述了安阳地区古代园林的发展变迁及各时期的艺术特色,彰显了安阳地区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14.
分析安阳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科技发展对策,以推动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60-8763
分析了安阳市建设国家重要粮食核心区的有利条件,结合安阳市农业生产的特点,指出了安阳市建设国家重要粮食核心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晓光  申志强  张焱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48-11849
监测了安阳县饮用水源地珍珠泉、濮阳水泥厂、水冶炼铁厂和安阳县一中4个监测点地下水的11个水质指标,分析了各监测点水质指标的污染情况,评价了各监测点的水质等级,并分析了安阳县饮用水源地地下水水质年际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安阳县地下水中总硬度和硝酸盐氮为重度污染,硫酸盐为中度污染,氰化物和亚硝酸盐为轻微污染.除总硬度和硝酸盐氮明显偏高外,其他水质指标均能达到Ⅲ类标准.与2012年相比,2013年安阳县饮用水源地地下水质整体上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17.
安阳市种植林州核桃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安阳林州核桃种植的适宜气象条件及安阳市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探讨安阳市种植林州核桃的气候条件与优势,并深入研究对核桃丰产有影响的灾害天气。针对安阳市种植林州核桃的气象灾害提出了防御措施,趋利避害以提高核桃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2005~2006年对河南安阳地区烟粉虱的寄主植物及其被害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安阳地区现有烟粉虱寄主植物18科66种(变种);其中葫芦科、十字花科、茄科和豆科等被害较为严重。安阳地区以市区受害最重,寄主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19.
对安阳蜡梅园中的蜡梅进行了为期3年的开花状况的观察与记录,总结了安阳蜡梅园小气候条件下的蜡梅开花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安阳蜡梅园中蜡梅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安阳蜡梅园的生产与经营。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安阳市城区居民食用蔬菜中农药残留状况,对安阳市常见市售蔬菜进行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检测。2011年3—4月在安阳市4个区中的4家超市、4家农贸市场各抽取7种蔬菜的,共计252份样品,采用农药快速检测法测定其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结果表明:2011年蔬菜农药超标率为6.35%。经过近年来对市场的综合治理,市场蔬菜农药残留得到了有效控制,农贸市场和超市的蔬菜农药超标率差异不是很大,总体上已控制到10%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