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降低雄蚕杂交种生产成本是专养雄蚕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平30交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平衡致死品种的雄蚕生命力强,交配4次也不会影响蚕种质量,即使交配5次仍有实用价值。因此,提出在雄蚕杂交种繁育中,雌雄蚕饲养比例以2.5---3.0:1为宜,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雄蚕轻简化饲养对比试验及种茧调查成绩、丝质成绩,并针对蚕雄蛾开发汇总了国内研究方向及山西省雄蚕蛾的开发现状,以期促进蚕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贵蚕一号组合的原蚕827×薪杭和826×科明间互交时间在2~6h,对原蚕产下卵量和卵质影响不大;不论中系原蚕还是日系原蚕的雄蛾进行3交利用,其生产种的产卵量和卵质也不因雄蛾交配次数的增加而被影响;贵蚕一号组合中、日二系原蚕交配后的母蛾,其产下卵量和产卵速度均受产卵室光线调节保护影响较大,产卵期人工黑暗保护,有加快产卵速度的作用;昼明夜暗的自然光保护,有促进产下卵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原种云蚕7B×A的最适交配时间。[方法]将原原种云蚕7B的雌蛾和原原种云蚕7A的新鲜雄蛾进行交配,交配时间设8个试验区,调查不同交配时间对卵质、卵量、孵化率及次代饲育成绩的影响。[结果]原种云蚕7B×A交配2 h后拆对,单蛾产卵量最高,对孵化率及次代饲育成绩无不良影响。[结论]原种云蚕7B×A最适的交配时间为2 h,既可提高原种繁育系数,又可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交配时数与洞庭×碧波原蚕产卵效果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洞庭×碧波品种原蚕雌蛾的适宜交配时数,以洞庭、碧波原蚕雌雄蛾为材料,分设1h、2h、3h、4h、5h、6h等6个试验处理,调查各处理对2原蚕雌蛾产卵量和卵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配时间(1~6h)对洞庭原蚕雌蛾的单蛾产卵数和良卵数有显著影响,但对单蛾不受精卵数和死卵数影响不显著;对碧波原蚕雌蛾的单蛾产卵数、单蛾良卵数、不受精卵数和死卵数影响不显著,但随着交配时间的延长,其单蛾产卵数、单蛾良卵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受精卵等不良卵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洞庭原蚕和碧波原蚕的良卵率与交配时数呈不显著正相关,不受精卵率与交配时数呈不显著负相关,死卵率与交配时数基本上不存在相关性。根据洞庭×碧波品种特性,在进行一代杂交种繁育时,2原蚕对交时间掌握在3~6h为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普通杂交种与雄蚕杂交种生产成本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降低雄蚕杂交种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罗尤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929-2929,3030
试验研究了雄蛾冷藏对其交配能力及蚕种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雄蛾低温冷藏保存,能有效抑制雄蛾兴奋振翅,保持雄蛾体力和新鲜度,防止落地蛾的发生,杜绝品种混杂而造成的雄蛾损失,交配中能有效减少散对次数,减少巡散对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蚕卵不受精卵率,提高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马铃薯块茎蛾成虫的交配行为,结果表明,成虫羽化当天即可进行交配,交配高峰出现在黑暗后1.0~3.0h,交配活动以羽化后2—4d表现强烈,以4日龄雌虫和3日龄雄成虫的组合效果最佳。雌雄蛾有多次交配习性,雄蛾平均交配3.2次,雌蛾有二次求偶现象。补充营养影响雌蛾起始求偶时间。  相似文献   

9.
雄蚕具有健康好养、叶丝转化率高、丝质优良等优点,专养雄蚕比雌雄蚕混养可提高经济效益15%左右.雄蚕一代杂交种的制种方法同普通蚕种制作方法有所不同,详细介绍了雄蚕杂交种的繁育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专养雄蚕技术被蚕业界称为"是利用一代杂交种后20世纪中叶以来,蚕业界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在云南省农科院蚕蜂所雄蚕课题组的指导下,2007年陆良县蚕桑站在2006年试养雄蚕的基础上,扩大了品种量和饲养量,取得了详尽试验数据,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引进雄蚕品种夏华×平8在实验室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雄蚕品种夏华×平8综合性状总体较优,但产茧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与雄性信息素有关的棉铃虫的交配行为可分为雌蛾求偶、雄蛾反应、接近雌蛾、打开味刷以及交配成功等阶段,雌、雄蛾单独放置,雌蛾求偶行为正常进行;雄蛾的前期交配行为如触角前伸、振翅、飞行等行为,即使在没有雌蛾刺激的前提下也能在确定的黑暗周期如期发生。光周期紊乱的雄蛾不能同正常雌蛾交配,处于求偶高峰期的3日龄雌蛾与1~4日龄雄蛾配对时,3日龄雄蛾与雌蛾交配率高达80%,而其它几个日龄的雄蛾与雌蛾的交配率明显偏低,去掉雌蛾触角交配率下降至40%;除去一根雄蛾触角仍能交配,但交配率下降;去掉两根雄蛾触角则完全不能交配,雄性信息素组分对雌蛾求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雌雄家蚕血液中的保护酶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五龄家蚕血液中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岐化酶、羧酸酯酶活性,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羧酸酯酶的活性均为雄蚕大于雌蚕,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则为雌蚕大于雄蚕;比较分析血液中的羧酸酯酶同工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的电泳扫描图谱,表明家蚕性别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家蚕雄性品种引进试验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引进的 4个雄蚕品种进行了饲养试验 ,结果表明 :参试雄蚕品种的幼虫历期与现行普通种差异不明显 ,雄蚕品种的雄蚕率均达 98%以上 ,雄蚕品种的上茧率比现行品种高 1 .1~ 4.0个百分点 ,收茧量、担桑产值和张种产值分别比现行品种高 8.42 %~ 1 9.81 %、6 .0 1 %~ 40 .5 5 %和 2 5 .73%~ 40 .5 4% ,雄蚕茧的茧层量、茧层率和干壳重均明显高于现行品种。根据雄蚕产业的独特性 ,分析了江西实施雄蚕产业化的基本条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家蚕野三元是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利用野桑蚕的抗性,与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新蚕品种。该品种蚕体强健,抗逆性强,食桑量少,容易饲养,上蔟齐,龄期经过短,茧形大,产茧量高,蛹体大,雄蛾活泼,交配性能好,雌蛾产卵快,产附好,繁育系数高。为了在生产上尽快应用此新蚕品种,特进行繁育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扩宽柞蚕雄蛾的综合利用范围.[方法]以酒精为对照,利用pH7.2的磷酸缓冲液浸提柞蚕雄蛾.[结果]柞蚕雄蛾浸提液中的各种氨基酸、矿质元素较为丰富,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种类齐全,其浸提效果与酒精的浸提效果相当.[结论]该浸提方法既可充分利用雄蛾的有效成分,又可大大提高雄蚕蛾的利用价值和蚕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雄蚕生命力较雌蚕强,食桑少,叶丝转化率和茧层率高,雄蚕丝的纤度细,丝质优,容易缫制高品位的生丝.专养雄蚕是蚕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控制蚕的性别以实现专养雄蚕是一项高新技术,已达到实用化水平.本文在总结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内积极地进行探索和交流.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广东省农科院蚕业所近年来在多化性黄血蚕和雄蚕蛾食药用价值研究开发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从营养成分、功效成分和系列的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多化性黄血蚕较现行二化性白茧蚕具有更好的营养成分和药理功效。用雄蚕蛾研制的雄蚕蛾胶囊进行的人体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雄蚕蛾胶囊对男性少精弱精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家蚕雄性培育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雄蚕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专养雄蚕成为蚕业科技的主攻目标之一。家蚕雄性培育技术主要有:家蚕性别限制技术、人工雄核发育技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技术、利用环境条件控制雄蚕孵化技术、化学诱导雄性培育技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技术已在生产上应用。家蚕雄性培育技术最有发展前途的是化学诱导技术,具有不受家蚕品种、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限制,均可实行调控。  相似文献   

20.
家蚕60Co-γ射线诱发油蚕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0Co-γ射线照射家蚕羽化前2-3日雌蛹,羽化后与未经照射的雄蛾交配制种,于F3群体中发现了一种双亲没有的新性状个体-高度油蚕。其幼虫皮肤透明度高,但没有其他高度油蚕的致死性,经多代饲养,体质强健,生殖力也正常。对其进行遗传分析和连锁检索,结果:该油蚕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突变;与红色卵(re)连锁,属于第5连锁群;其油蚕性比中国油(oc)高,与oc杂交后代均为油蚕,确定其基因座位是:5-40.8。基因符合命名为:oc^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