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吉林省主稻区的部分稻区化控难的稻稗和稻李氏禾进行五氟磺草胺和苄嘧磺隆抗性特征的鉴定。结果表明:吉林省稻区已存在对五氟磺草胺和苄嘧磺隆产生抗性的抗药突变型稻稗(Echinochloa oryzicola)和抗药性强的外来入侵杂草稻李氏禾[Leersia orygoides L.(SW)]。不同稻区间抗药特征、发生频度有差异,延边稻区、松原稻区发生多种抗药生态型稻稗,而且抗药突变型发生频度高;延边稻区、通化稻区发生抗药性强的外来入侵杂草稻李氏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豫南稻区直播稻发展迅速,已成为豫南稻区主要种植方式之一。文章阐述了豫南稻区直播稻的现状,同时指出了目前豫南稻区直播稻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豫南稻区直播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稻—稻—菌三熟栽培模式是经济环保的栽培模式。该文介绍稻—稻—菌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早杂优、晚季稻、稻后菌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水稻产业发展,对直播稻与机插稻两种稻作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机插稻的优势、增产潜力及发展前景,为大面积推广机插稻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种植技术的创新,直播稻应逐渐退出稻作的主要方式,但可作为抗灾补种的重要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5.
灌南县水稻稻曲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减轻水稻稻曲病的危害,本文通过稻曲病菌孢子定量监测、稻曲病防治适期调查统计、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及稻曲病对水稻质量的影响研究,得到一整套适合灌南县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技术,可以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市直播稻呈现面积扩大趋势。11月20日,我组三人对我市儒林镇楼下村机插稻农户和河下村直播稻农户进行了基本情况的走访调查。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机插稻、直播稻的优劣情况与种植形势。从而为来年夏种掌握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杂草稻在稻田呈蔓延趋势,稻田中杂草稻的大量存在对栽培稻产量及品质造成危害,进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指导农民区分杂草稻与栽培稻并及时防治,文章对杂草稻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不完全叶长于松粳系列品种的栽培稻,与龙稻系列和东农系列的栽培稻无差异;有叶舌、叶耳及叶毛,与栽培稻无差异;杂草稻有芒,呈褐色、黄色、紫色,长26~79 mm,栽培稻无芒或芒很短;杂草稻的颖壳色有褐色、稻草色、黄带黑斑等多种颜色,栽培稻的颖壳呈黄色;千粒重较栽培稻轻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安顺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概况,介绍了稻纵卷叶螟防控技术,包括预测预报、农业防控、生物防控、绿色诱杀防控及化学防治技术,以期为安顺稻区制订相应的防控对策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栽培稻沈农265和杂草稻WR04-1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杂草稻竞争对栽培稻根部干物质积累及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肥处理下,杂草稻根部吸收养分的能力明显强于栽培稻沈农265。杂草稻竞争使栽培稻根部氮、磷、钾积累量显著降低。增加施氮量对杂草稻和栽培稻根部的营养吸收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相对更有利于杂草稻。  相似文献   

10.
杂草稻密度对栽培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杂草稻wr04-12和栽培稻辽粳294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密度对栽培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的逐渐增加,栽培稻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最终导致栽培稻产量显著降低.从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来看,水稻有效穗数受杂草稻密度的影响最大,穗粒数和结实率受到的影响次之,千粒重受到的影响最小.因此,水稻有效穗数减少和十物质生产能力降低是杂草稻竞争造成栽培稻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墨江县稻-稻-豆一年三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稻-豆栽培模式在墨江县低热河谷地区的推广试验,获得了稻豆双收的成果,实现了一年三收的目标。作者介绍了墨江低热河谷地区稻-稻-豆一年三收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控制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lis)危害,分析了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特点,根据资料确定影响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因素主要有种植制度、品种布局、栽培方式、气候条件等.提出了防控措施,通过加强预测预报、合理确定防治适期、应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3.
在湘南的江华、新田和常宁3个主产烟区分别采集同一地形部位的由相同母质发育的烟稻轮作田和稻稻连作田耕层混合土样和剖面分层土样,进行了烟稻轮作田和稻稻连作田土壤肥力状况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烟稻轮作田和稻稻连作田土壤的耕层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含量以及土壤pH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土壤有效P、速效K含量则烟稻轮作田显著高于稻稻连作田,表明植烟季P、K肥施用水平过高。在土壤剖面中,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全P、有效P、速效K含量大部分都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全K及土壤pH随深度的变化则较复杂。  相似文献   

14.
在湘南的江华、新田和常宁3个主产烟区分别采集同一地形部位的由相同母质发育的烟稻轮作田和稻稻连作田耕层混合土样和剖面分层土样,进行了烟稻轮作田和稻稻连作田土壤肥力状况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烟稻轮作田和稻稻连作田土壤的耕层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含量以及土壤pH值之问差异不显著,而土壤有效P、速效K含量则烟稻轮作田显著高于稻稻连作田,表明植烟季P、K肥施用水平过高.在土壤剖面中,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全P、有效P、速效K含量大部分都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全K及土壤pH随深度的变化则较复杂.  相似文献   

15.
烟稻与稻稻复种对晚稻产量、养分累积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沙市宁乡县喻家坳乡长期烟稻复种田和稻稻连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烟稻与稻稻复种晚稻产量、养分累积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长期稻稻连作会稍微提高土壤中全钾含量,但是会降低土壤中的全氮和全磷含量,而长期烟稻复种可提高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2)烟稻复种可提高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尤其是有效磷的含量,而稻稻连作土壤中碱解氮含量略有增加,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3)烟稻复种有利于烟后晚稻干物质积累、产量、氮磷钾含量与累积量的提高,其中磷含量提高最明显。该研究表明宁乡烟区烟稻复种条件下长期重施肥料对后季晚稻有明显后效。  相似文献   

16.
以杂草稻JS-Y1和栽培稻南粳44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黄腐植酸(Fulvic Acid,FA)(0、4、6、8 g/L)浸种对不同密度杂草稻(0、4、8株/m2)胁迫下栽培稻光合性能、根系活力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杂草稻胁迫不同程度抑制了栽培稻不同生育期生理指标,影响栽培稻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不同发育期栽培稻叶绿素含量、干物重、净光合速率、根系活力、根系伤流液等抑制率分别达5.61%、24.91%、18.00%、25.23%、20.51%,最终导致栽培稻产量下降10.02%~23.06%。而黄腐植酸浸种处理明显提高了栽培稻光合性能、根系活力等,改善了杂草稻胁迫下栽培稻生理功能,降低了杂草稻对栽培稻产量的不利影响,说明黄腐植酸浸种处理经栽培稻-杂草稻相互生态关系的调控,能提高栽培稻对杂草稻的竞争能力,降低杂草稻对栽培稻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近2a山丘区杂交中稻稻曲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分析了稻曲病的发生特点和流行原因,初步提出了稻曲病的防治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楚州区直播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直播稻应用基本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潜在风险,提出了直播稻高产、优质的主要栽培技术,以期指导楚州区农民扩大直播稻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中稻稻曲病大流行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中稻稻曲病的发病特点,并对辰溪县2008年中稻稻曲病大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对该病的预测预报及大面积防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1999,(2)
稻田垄作稻萍鱼立体种养是一种把稻田种稻与养萍、养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改单纯的平面种稻为稻田垄面种稻、水面养萍、水中养鱼,稻萍鱼三位一体的立体农业结构。景宁县从1992年开始,在单季稻区试验、示范稻田垄作稻萍鱼立体种养技术,并将该项技术列入农业“三三”工程予以推广实施,使之成为当地山区、半山区发展高效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1.综合效益(1)生态效益单季稻田垄作稻萍鱼立体种养充分利用了水、热、光、气资源,截减了因稻田杂草和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